抹了石灰的墙脚确实有许多印记,挤挤挨挨的。</p>

    坐在一旁的贩见到江雁好奇,很是热心的搭话,告诉她可以再靠近些仔细瞧。还表示她若有兴趣,只需花上一枚铜板就能从他那儿租把刻刀上去划拉。</p>

    江雁脑补的隐秘讯号瞬间瓦解大半,她讨教道:“这不是把墙划拉花了吗,店家不生气不反对不找人赔吗?”</p>

    “不会的。”贩见江雁担心,看在铜板的份上很是卖力的解释以打消她的顾虑。</p>

    据贩所述,不知哪一年起有人开始在商街最热闹的几个铺子外胡乱刻画。起初店家们很是生气,派人日夜守着,就是没抓到破坏的人。</p>

    但店家们一将看守的人撤回,抹平的墙面很快又会出现新的刻印。</p>

    有识字的人闻风过来,仔细辨认后发现那些刻印不是瞎划拉的,而是歪七扭八的大字,便猜测许是郡里纸笔昂贵,一些人没法子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交流。</p>

    后来这事传得更开,很多人觉得这个方法好,也跟着凑热闹。不会字怎么办?那就划几个互相认得的记号。</p>

    记号多了密密麻麻没地方怎么办?那就等上一旬,一旬过后自有人拎来黄泥或是石灰抹平。</p>

    店家无力阻止,既然怎么都杜绝不了,只能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也习惯了。</p>

    这么一解释,江雁也不偷偷摸摸看了,直接跨步上前蹲下细瞧。</p>

    眼前密密麻麻的刻印没有一处是重叠的,各自挤占的“地盘”也很清晰。</p>

    江雁按着顺序一处处扫过,扫到某处时眼神突然顿住——东山村老祖宗留下的路线图上的抽象人,这里为什么会有!?</p>

    是心有灵犀,还是东山村有一支祖宗搬迁到了众阳郡?</p>

    </p>

    江雁心中困惑,但继续往后浏览时态度更加认真了。</p>

    很快,江雁在另一个角落发现了几个熟悉的符号。</p>

    她不可能记错认错。</p>

    当时在天坑山山洞躲避洪水,江愿江念教他们认字,因为北晋文字太过复杂,大家私下里玩闹就效仿老祖宗胡乱编造了一些。</p>

    总不能这么巧,真是东山村人搬到众阳郡来了吧?</p>

    江雁又仔仔细细研究了一遍,心中的激动慢慢冷却,不可能是东山村人。</p>

    比起熟悉的少许几个符号,更多的她从未见过,而且就刻写的几种风格,东山村人无一能够匹配。</p>

    江雁想,或许真的有同他们心灵相通的人个鬼啊!也不知东山村出了什么事,不得不将村里的秘密拿出去交换。</p>

    贩守在一旁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忍住出声询问:“你不租一把吗?真不贵的。”</p>

    江雁思忖片刻,还是掏出一枚铜板放在贩早早摊开的心。</p>

    她执刻刀在原有的抽象人附近又补上几个人和一起编造的符号,大意是她路线不明,但在回老家的路上。</p>

    江雁有信心,如果真的是东山村人,百分百能读懂她的意思。如果不是,也没什么大碍,谁会在意一个陌生人回不回老家。</p>

    至于其他人,更是看不懂。</p>

    比如晓娘子,她盯着江雁在墙脚认真刻画抽象人,跃跃欲试,很快也花上一枚铜板,刻起肘子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