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5章 大哥你别说了
    第35章大哥你别了</p>

    “鲁郭茅巴老曹。”</p>

    中国文坛一直有这种法。</p>

    即便在传统文学已然褪色的后世,这六个人的名字亦是家喻户晓,是每个中国人所熟知的文艺大师。</p>

    起来,这个排名次序还是周洋提出的,而且在曹禺的后面,周洋还提了一个人——</p>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p>

    此外,周洋所提的次序中,巴老位置还要调换下。</p>

    若按他原本的意思,排下来应该是:“鲁郭茅老巴曹赵。”</p>

    至于茅盾,不必介绍,子夜林家铺子蚀霜叶红似二月春蚕太多太多作品。</p>

    “茅盾文学奖”至今仍是中国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而非“鲁迅文学奖”。</p>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等待几日,座谈会如期在人文社召开。</p>

    拢共40名来自全国的作家参会,人民文学的当家人老太太韦君宜主持会议。</p>

    江弦捏着油印的材料,坐在座位上左右张望,忽听见有人声:“茅老来了。”</p>

    几乎是同一瞬间,会场内所有作家哗啦啦一下全站起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p>

    江弦跟着鼓掌,从人群的缝隙间,看到一道年迈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炙热。</p>

    大文豪呐!</p>

    2岁的茅盾,慢悠悠朝所有人鞠了一躬,大家才坐回座位。</p>

    这份特殊的待遇,地位与茅盾相近的周洋、冯沐便未享受到了。</p>

    人文社社长严文井先作开场白,严文井以儿童文学闻名,算是国内最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唐西在下一次开船港</p>

    此次座谈会要开足足一个礼拜。</p>

    茅盾很少发言,周洋和冯沐两位大人物出尽风头,二人意见相左,吵得火热。</p>

    江弦则在底下跟身边儿的作家们声哔哔。</p>

    “京城的四大凶宅知道不朝内大街号,诨名‘京城号’,离咱这儿不远,拐出去,往新华书店那儿走,走上十分钟就是。</p>

    听老京城人儿,晚上从那路过,能听见里边儿玻璃杯摔碎的声,还有高跟鞋踩在地上的声。”</p>

    “这也太恐怖了。”2岁的女作家铁宁被唬得一愣一愣。</p>

    “真有那么玄乎”</p>

    “不可能吧,皇城脚下龙气重,镇也镇死了。”</p>

    “都是长在红旗下的,你们还信这个”</p>

    “反正离的近,咱晚上过去探探险不得了。”有个胆大的提议。</p>

    此人名为蒋子龙,津门人,此次进京是来讨论他的短篇乔厂长上任记,据他所,这篇还是被人民文学给“逼”出来的。</p>

    “朝内大街邪乎地儿多着呢,老外交部西边儿有个驻着清洁队的大院儿,也是凶宅。</p>

    那会儿崇祯逃命,路过此院,让里面的测字先生测个“友”,测字的,不好了,反贼出头了,反字出头为“友”。崇祯改口为“有”,测字的,更不祥了,“有”是大明的“大”少一捺,大明的“明”少一“日”,大明不全了。崇祯又改为“酉”,测字的完了,天子是尊,“尊”字少头缺脚就是“酉”,“尊”字斩头截脚,还尊吗崇祯一听,绝望之下奔景山上了吊。”</p>

    “哎呀,江大哥你别了,太吓人了。”铁宁虚捂着耳朵,又菜又爱听。</p>

    “没讲完呢,你们知道那院子是哪儿那是元朝的太庙。”</p>

    “难怪!”26岁的陕北作家贾平洼惊呼一声。</p>

    “后来大清朝觉得那地儿克死了皇帝,太凶,连它香火都给禁了。”</p>

    </p>

    江弦捡着野史讲,啥野讲啥,越讲越没谱,华佗儿子叫华雄的故事都讲出来了。</p>

    作者们也爱听,尤其是贾平洼,佩服的不得了,寻思不愧是京城的作家,懂得真多,知识面广的没边儿,话也幽默,他尤其喜欢那个“董卓抹木炭,吕布牙黑了”的故事。</p>

    会议在人文社举办,作家们的三餐住宿全由人文社提供。江弦图方便,干脆就在人文社招待所住下。</p>

    白天开会,夜里抓紧时间写稿。</p>

    人文社即人民文学出社,别看也带人民文学四个字,其实和人民文学是俩不同的单位,这个别混淆了,人文社主办的是后来另一本响当当的刊物当代。</p>

    不过因为缺少文学专业的干部,5年人民文学复刊时编辑部便设在了人文社,由出局和文化部实行双重领导。</p>

    在人民文学蹭吃蹭喝的冯骥才,夜里来他这坐坐。</p>

    “跟伱们那儿比环境怎么样”</p>

    “那肯定比我们那儿强啊,京城文艺招待所好多房间都空着,我看你们人文社这儿还挤得慌,怪热闹。”</p>

    “你别看这儿这么多作家,每天热闹地聊天、抽烟、喝茶,最后改不出来稿件,狼狈滚蛋的多了去了,我就见过个老作家,每天愁眉苦脸,后来死在了铁岭。”</p>

    改不出稿子有时候不是写作水平不够,实在是风云变幻,今天那个角色是正派,明天那个角色又成了反派,改到最后,一篇文章全崩了。</p>

    “你给我讲的瘆得慌。”</p>

    “给你讲个不那么吓人的,这儿住着有个叫郑义的,铁生的中学同学,在楼底下把自个儿指头给割了。”</p>

    郑义写过老井,后来拍成了电影,老谋子主演。</p>

    “为啥剁”</p>

    “因为他那对象”</p>

    “还是个情种。”</p>

    两人聊到九点钟,冯骥才怕影响江弦次日的状态,告辞离去。</p>

    江弦洗漱一番,坐在桌前,握着笔,回想着白天听来门门道道。</p>

    冯沐可是了,自己怎么感受怎么评价就怎么写。</p>

    “不写到废都那种程度就行。”江弦给自个儿加了个限制。</p>

    京城文艺。</p>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玻璃窗户,将屋子里照的透亮。</p>

    章德宁坐在桌上,脑袋顶上都冒着酸气儿。</p>

    她同巴金之女李林,一同去探望业余作家谌容,怎料在谌容家桌上,见到一部尚未完成的稿人到中年。</p>

    听谌容讲,她为了写这部,亲自去京城同仁医院学习,读了几本眼科书籍,还亲身进入术室实地观看术。</p>

    目前这只完成了大纲中的三分之一,谌容计划将其写成中篇。</p>

    章德宁对这部中篇极为心动。</p>

    怎奈李林是前辈,再加上谌容此前就在收获发过稿子,她已许诺会将人到中年递给收获。</p>

    没争过的章德宁只好坐在办公室里酸溜溜。</p>

    “德宁老师。”身材高大的江弦忽推门而入,脚步匆匆。</p>

    章德宁诧异的抬起头。</p>

    马上意识到什么,期待的看向他。</p>

    “写完了”</p>

    “写完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