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教科书</p>
人文社。</p>
北组,李景峰这些天喜气洋洋。</p>
芙蓉镇的单行本,首印20万册,不到一个月就全都卖光了。</p>
这属实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立马通知印刷厂加印,如今过去两个半月,芙蓉镇的单行本总印量已经突破50万册。</p>
这是什么概念,按照万册2%的印数稿酬,50万册就是已经有了2000多块的印数稿酬。</p>
李景峰隐约觉得,到5月底,人文社给江弦结算前三月印数稿酬的时候,这个数字还能再提上一截。</p>
“芙蓉镇卖的真是太好了,出人意料的好。”</p>
“我昨天上我家邻居那儿串门,看着他都买了一本儿。”</p>
“我看芙蓉镇这还是属于不光有冲劲儿,后劲儿还足,读者那叫越喝越带劲,越喝越上头”</p>
“那江弦同志,每隔仨月领2000稿酬,不得美死了”</p>
“这一年就八千块钱!”</p>
“都9月就要交个人所得税了么。”</p>
“那也不妨碍啊,下次给他付稿酬是月底,直接避了9月了”</p>
“哎,慎言!”</p>
李景峰刚扛着几麻袋读者来信上来,他打断他们的议论,而后看着这些写给芙蓉镇作者的信,与有荣焉般期盼道:“江弦要是能再出点作品就好了。”</p>
“景峰同志,还真有一部要出”</p>
老编辑屠岸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捧着一份贼拉厚的稿进来,“今天文讲所那边儿送来的,这篇是江弦和你约的稿子,点名要给你。”</p>
“哈,这子!不枉我对他那么好!”李景峰笑着接过稿子,心里那叫个美滋滋,同时心里那个算盘噼里啪啦的帮江弦敲打。</p>
嗯,6月前帮他出的话,9月前就能收到第一笔印数稿酬</p>
如果卖的能像芙蓉镇这么好,足足少交200块呢!</p>
“什么类型的稿子啊”</p>
“长篇。”</p>
“我看看。”</p>
李景峰从桌上挖开一处空地,把稿子铺上去,熟悉的大绿格子稿纸。</p>
嗯,这子稿纸用的还是他们人文社的。</p>
“妈的,偷了多少。”</p>
李景峰抱怨一嘴,喝一口茶叶,稍微集中下精神,随后看向这篇稿子。</p>
一篇十五万字的稿子,李景峰从上午看到下午,了足足9个时。</p>
眼见埋头看了一天的李景峰抬起头来,旁边的祁学成连忙拍拍他的胳膊打听。</p>
“怎么样”</p>
李景峰揉着太阳穴,深吸一口气,给出四个字的评价。</p>
“惊世骇俗!”</p>
他一天没喝水了,罢便感觉喉咙好似黏在一起,赶忙端起杯子灌下去几口,喉结滚动几下,这才补充着形容:</p>
“写的真好,文笔好、情调好、文风好!”</p>
祁学成一听,好奇的不行,“我看这像是个历史故事,讲哪个年代的”</p>
“他倒没有写明是哪个年代,不过这像是一种很特别的处理,有意而为之的感觉。”</p>
江弦全篇都是模糊着历史背景来写的,没有一笔正面去提他所写的是哪个年代,但在叙述故事时,又将历史无痕迹的插入其中。</p>
李景峰并不熟悉“意识流”,所以不太明白这样的写法是何用意,不过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p>
按他的推测,这大概是个20年代左右的故事。</p>
“这个书名为啥叫米”祁学成又问。</p>
这可提醒到了李景峰。</p>
</p>
他回味着其中的味道,忍不住拍案击节,“米这个书名起的是真好!”</p>
当真震撼,因为“米”贯穿全文始终。主角五龙刚来到城市,唯一的粮食只有一把生米;五龙和女人同房,要洒一把米在她身上,净化她的身体;五龙得了柳病,要把自己浸泡在米醋里,他的病情似乎也得到了缓解;等到五龙死的时候,他又死在拉满米的火车上。</p>
五龙对米狂热,狂热到扭曲。</p>
“这子真特么会写!”李景峰满脸兴奋的样子。</p>
祁学成虽然没看,但听李景峰这样给他讲述,便也觉得的确是有点儿水平。</p>
这可是长篇,能把一个物品异化成这样子,并且纳入全篇的精神内核当中,这绝对是大师才能完成的水准。</p>
“行了,我不跟你了。”李景峰推开祁学成,赶忙起身去找老太太。</p>
敲开办公室的门,李景峰兴奋的把这一部米拍在韦君宜桌上。</p>
“韦老师,江弦的稿子!好稿子!”</p>
韦君宜听到是江弦的稿子,立马好奇的多问了一句。</p>
“讲什么的”</p>
李景峰用最简练的四个字总结,“农民进城!”</p>
“那不是骆驼祥子”韦君宜笑着。</p>
李景峰一拍脑袋,“对!您的真对,骆驼祥子,一个农村青年来到城市讨生活的故事!还都得了柳病!”</p>
“拿骆驼祥子作纲线,江弦是要做老舍的传人”韦君宜捧起这份稿子,随意的翻了几页。</p>
“不一样,虽然是两个殊途同归的农民伙子,但这完全是两篇。”</p>
李景峰了半天,又觉得不清楚,“反正吧,您看了就知道了。”</p>
“嗯,我知道了,伱先回去吧。”</p>
韦君宜没有着急,把上那份稿子审完,才举着放大镜,开始看江弦的这一篇米,这篇在李景峰口中不一样的骆驼祥子。</p>
“意识流”</p>
这样新颖的文体,登时吸引了她的阅读兴趣,想要继续读下去。</p>
天色已然昏暗,她将桌上一盏台灯打开,像是漆黑海面上摇曳的孤舟。</p>
韦君宜了一晚上的时间,中途休息,一直到次日中午,才把这篇读完。</p>
身体有些疲惫,但头脑格外清醒。</p>
“真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啊。”韦君宜忍不住感叹一句。</p>
她资历丰富,阅读量更大,也就看出了比李景峰更多的东西。</p>
像意识流。</p>
江弦的这篇,几乎是教科书式的展示、炫耀他的意识流技法,甚至可以,他是在教国内所有作家们如何写作。</p>
还有五龙对米的狂热。</p>
韦君宜甚至能从中看出马思主义哲学。</p>
五龙跟米的关系发生了异化。</p>
而马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p>
好的作品就是这样,就像一座金矿,能被取之不尽的挖掘。</p>
就像鲁迅的文章,能翻来覆去的做阅读理解。</p>
“您看完了吧”</p>
李景峰敲门进来,“怎么样”</p>
韦君宜沉吟许久,“读完后忽然想到了三岛由纪夫。”</p>
“三岛由纪夫”李景峰吓了一跳,三岛由纪夫被认作日本文学的最高峰。</p>
“您觉着,咱们出么”</p>
“先喊江弦来改稿子吧。”</p>
(三岛由纪夫作品0年代就传入中国)</p>
0点之后还有一更,不熬夜的可以先睡了,听评论区的话调整了下作息,今后尽量不熬夜码字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