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176章 不能被别人当漏儿捡了
    “你吃早饭了没有?”</p>

    “没有,我给你打过电话就立马过来了。”</p>

    “那一起去打点。”</p>

    李林取了两个铝制饭盒,领着江弦去到附近路边的一家早餐铺子,大集体的性质。</p>

    “甜浆油条。”</p>

    她操着上海话给人家报了一声,又问江弦,“你吃什么?”</p>

    江弦看人家给她打了份豆浆,“跟你一样,豆浆再给我加勺糖。”</p>

    打好早饭,李林买单。</p>

    俩人又往收获的办公室回,路上江弦端着铝制饭盒,把豆浆往嘴里那么一灌,齁的他差点儿一口喷出去。</p>

    “怎么这么甜?”江弦后牙槽隐隐作痛。</p>

    “我就你加什么糖,我还以为你爱吃甜。”</p>

    李林忍不住笑,“上海豆浆有甜浆、淡浆、咸浆,我要的甜浆本来就是加糖的。</p>

    先别喝了,回办公室给你掺点儿开水兑兑。”</p>

    俩人刚推开门,注意力便被萧岱吸引过去。</p>

    “侬册那,搞啥西啊?”(骂人)</p>

    萧岱正在批评一位编辑,语气很不善,“人家的稿你还留着干什么?跟侬过几次了?</p>

    侬脑子瓦特了?侬真是只戆大!(骂人)</p>

    我不管侬以前在哪儿工作,收获有收获的规矩,我们收获坚决要把稿还给作者!”</p>

    咝。</p>

    李林做了个噤声的势,无奈道:“萧岱老师这个人比较严厉,一生气就不依不饶的骂人,不过他不训年轻人,他保护年轻人。”</p>

    江弦点点头,心里则在想另一回事。</p>

    众所周知,收获有两个传统。</p>

    一个是杂志上的,作家署名一定是用本人的亲笔签名印上去。</p>

    另一个便是坚持退还作家稿。</p>

    这会儿作者们保护稿的意识淡薄,加上文化市场不成熟,基本上写出去的稿,就很少主动去要回。</p>

    这其中也包含江弦他自己,除了褐变的荔枝,他的其余几份稿他也不知道被丢去了哪里。</p>

    0年代杂志社来稿量太大,编辑部每天都要拿麻袋拎,除了收获,其他杂志社基本都有“来稿不退”的习惯。</p>

    办公条件紧张,很多来稿根本没地方堆放,很多稿在库房、办公室堆积久了,再加上搬家、合并,最后基本都作为废纸处理掉了,流传去潘家园、拍卖所。</p>

    这就出了个名人,开着保时捷的“破烂王”赵庆伟。</p>

    此人专倒腾名人稿,2003年他从一家杂志社上收来33箱旧资料,每箱000元,共33万元。</p>

    他转卖给一位海外收藏家,卖了350万元!</p>

    因为这些稿上有石鲁、吴冠中、李可染、冰心的名字。</p>

    205年月,西影厂整理出一大堆废纸,卖给了附近一收破烂的。</p>

    收破烂的看字迹清秀,当成宝贝,时不时翻看,最后发现其中有稿本写着“人生”二字。</p>

    经鉴定,这份无署名的稿,正是路遥亲笔的人生电影剧本稿,最终以09250元拍出。</p>

    也不知道这些个卖废纸的工作人员知道了,心底该作何感想。</p>

    不过江弦这会儿想法就很多。</p>

    不多的,他肯定要先把自己的稿都弄回来。</p>

    他一个天天捡漏的,不能被别人当漏儿捡了。</p>

    故事会杂志社。</p>

    主编何成伟正给新上任的编辑姚自豪讲述工作经验。</p>

    “咱们虽然不是纯文学类刊物,但也要做到锱铢必较,要咬文嚼字,守住一部刊物的原则,这才算是对得起读者”</p>

    姚自豪本来是个语文老师,他写了一篇特殊身份的警官,连载以后非常轰动,合集成册再了八次,还有连环画、人书,被排成话剧、广播剧,后来还拍成电影。</p>

    “这个开头写的不行,哪能像写剧本一样,还要开场面,磨磨唧唧,我们故事会的读者一定是在一个嘈杂的环境读书的,可能是厕所、火车、田间地头、路边”</p>

    “何主编!”</p>

    边华伟兴奋凑过来,跟献宝一样,把上的稿子给何成伟往桌上一拍。</p>

    “你看看这个!”</p>

    “华伟同志!你都这么大的年纪了,做事情能不能稳重一些?”</p>

    何成伟抱怨一句,简单扫了一眼,精神一振,正襟危坐起来。</p>

    “自豪同志。”</p>

    他指指至尊无上的稿子,俨然当作了教科书:“你看这个开头写的就很好!”</p>

    “陈螃蟹被扒光衣服,赶出巡捕房,受本帮帮会所托,调查日本人出老千,简单一句话,把故事讲的就很明了,这个故事拿去给农民一讲,他肯定连烧饭都不想去了。”</p>

    姚自豪连连点头,颇有些从“教材”上学到东西的滋味。</p>

    “这个故事是谁写的?”何成伟侧过头,“这个开头写的跟黄金一样宝贵!”</p>

    “江弦写的。”边华伟老实回答。</p>

    “高啊!这就是高啊!”</p>

    “不光能给收获投稿,又能给我们故事会投稿。”</p>

    何成伟赞叹不已,很快便将至尊无上这个故事看完。</p>

    “好故事!”</p>

    何成伟光是想了想陈螃蟹那个喝毒酒的场景,就觉得浑身血液都在沸腾了。</p>

    </p>

    太特么帅了!</p>

    当然了,他肯定不知道,这个镜头还真有人在银幕上诠释过。</p>

    因为江弦所改的这部至尊无上,就来自香港的一部同名电影。</p>

    王晶执导,阿谭是谭咏麟,陈螃蟹是刘德华,玉莲是陈玉莲,阿芸是</p>

    关之琳。</p>

    这会儿的华仔至尊无上的帅,但他有偶像包袱,偶像包袱严重影响了他的演技,别人的戏他都接不住,至尊无上可以是很罕见的一部戏,双雄对弈,两人演技居然能不相上下。</p>

    江湖传闻,拍完这个第二年拍天若有情时,每次刘德华摘下摩托车头盔,都要下意识弄弄被压扁的头发,惹得杜琪峰把他一顿狠批,“华仔,你什么时候没有偶像包袱了,你的演技就突破了。”</p>

    后来华仔还是不改,暴怒的杜琪峰直接宣布停工,华仔也来了脾气,重新开工以后,每换一个位,他就要让造型师帮他重新吹一次头发。</p>

    “华伟!”</p>

    何成伟四处寻着,最后在厕所看见耷拉着裤子嘘嘘的边华伟。</p>

    “主编?”</p>

    “这篇稿子很好!尽快安排连载!”何成伟扬起里的稿子,丝毫看不到稳重气质,完全亢奋状态。</p>

    “七月刊已经排满了啊,放哪个栏目里?”</p>

    边华伟面露难色,不光为此刻环境尴尬,更是为排问题。</p>

    如今已是六月下旬,距离七月刊发行没有多久,排工作早已做了个七七八八。</p>

    “给江弦开一个专栏!”何成伟。</p>

    “专栏?”边华伟面露难以置信之色。</p>

    之前过,故事会这会儿的栏目已经逐渐稳定,分为“新民间故事”、“笑话”、“土特产故事”、“科学幻想故事”、“风俗故事”等,为一个作家开设专栏这种事,简直令边华伟感到难以置信。</p>

    “就把那几篇的页数收缩一下,这部至尊无上排进那个专栏里,以后江弦的作品全都放进他的个人专栏。”</p>

    “那您看?还需要喊作者过来修改不?”姚自豪跟过来问了一句。</p>

    “咱们又不是纯文学类刊物,没必要那么咬文嚼字,他写的又没什么错误,读起来也通顺,原则上是可以刊登的。”</p>

    “”姚自豪直接瞪大双目。</p>

    您这原则真够灵活的。</p>

    色戒半生缘都曾提过,张爱玲本人极钟情的一家西点店“凯司令”,已经在上海重新开业了。</p>

    色戒里暗杀易先生的珠宝店,就在“凯司令”的隔壁。</p>

    江弦在一楼营业口柜台前观望一阵儿,旁边儿依旧是醒目的“禁止无故打骂顾客”,全国统一。</p>

    营业员:“要什么?”</p>

    江弦:“掼奶油。”</p>

    营业员:“掼奶油一杯30分。”</p>

    江弦从绢儿里掏钱,“栗子蛋糕多少钱?”</p>

    “2元一块。”</p>

    “给我拿三块。”</p>

    江弦记得他姐还挺爱吃西点这些玩意儿,包好了,舔着掼奶油去江琴家所在的里弄。</p>

    “舅舅!”</p>

    “舅舅!”</p>

    俩外甥看见他买了吃的,兴奋的跟举着斧子的沉香看见二郎神似的,嗖一下冲过来。</p>

    江弦给他俩一人分一块儿,再拍拍肉嘟嘟的屁股,“可别打架。”</p>

    “老二!”江琴正急火油烟的炒菜,见着他便咳嗽着出来。</p>

    “今儿在上海见一朋友,给我送的。”江弦拎起上最后一块栗子蛋糕,“你尝尝?”</p>

    江琴眼底露出一丝欣慰,轻轻摇摇头。</p>

    “姐不爱吃这个,你吃吧。”</p>

    “我吃过了。”</p>

    江弦一再坚持,江琴拗不过,先拿着放回家里,“马上吃晚饭了,我饿了再吃。”</p>

    江弦打一盆水,洗了洗,很快边华伟也从单位回来,兴高采烈道:“老二,我们主编给你的评价特别高!”</p>

    “至尊无上已经交上去了?”</p>

    “已经在准备排印刷了,这回故事会还要给你开个专栏。”</p>

    “专栏?”江弦一愣,心里忍不住一阵窃喜。</p>

    毕竟这也是第一次有杂刊给他开专栏,故事会这脸给的也算是够大。</p>

    专栏都是给名人开。</p>

    像巴金的随想录就是在香港大公报开辟专栏连载。</p>

    梁家辉摆地摊时,香港文汇报也给他开了个专栏,请他做专栏作家,一直写到了200年。</p>

    没错,梁家辉他还是个作家,他还会编剧,还办过杂志,甚至是短跑运动员,00米秒。</p>

    边华伟又跟他聊起霍元甲的事儿,这回不光想帮他出单行本,还想连着广播剧、连环画给他一块儿做了。</p>

    “我们杂志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社有合作,找他们做霍元甲的连环画就行。”边华伟介绍道。</p>

    “连环画?那挺好的啊。”江弦兴奋起来。</p>

    相对而言,他对改编连环画兴趣更大,因为人书能到的稿酬不是一笔数目。</p>

    连环画也叫人书,0年代末0年代初,在国内毫无阻力的快速繁荣过。</p>

    光92年一年,出人书作品达200余种,单本印量达0万册。</p>

    如果改编成人书,卖的越多,江弦就赚的越多,因为这会儿美术出物的稿酬也分为基础稿酬和印数稿酬。</p>

    如果是改编的连环画册,则按照改编费的20%——40%向原作者付酬,按改编费的0%——20%向原出者付酬,出物分地印造或是地方出社租型造货,印数也都会一并累计,印数稿酬由供型的出社付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