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03章 “化缘”来了?
    临近下班,编辑张洪涛经过徐德霞的工位,看到她桌上还堆着零零碎碎的稿件。</p>

    “怎么还剩这么多的稿件没审?”他诧异的问。</p>

    徐德霞含糊不清的回了一句,略微敷衍,整个人还是醉心于面前的文字当中。</p>

    张洪涛还想些什么,旁边儿的编辑吴冬月面带笑意止住了他,“别问了,徳霞今天有老余交代的任务,这部长篇她已经看一天了。”</p>

    “长篇?”</p>

    张洪涛顿感不可思议,儿童文学作品本就鲜有长篇,更别看了一天都还没看完的长篇了。</p>

    “不知道写的怎么样。”</p>

    “要是真写的不错,那这个作者可够厉害的,能写出这么多万字的儿童文学。”</p>

    “要厉害,郑渊洁才厉害,这个月我又和他约了一篇稿子,这位同志创作热情太高了。”</p>

    “他写的东西有灵气,这些年少见他这样的作家,我今儿还去给他送了一趟读者们写的信,又是好几***袋。”</p>

    “这么多信,也不知道他家里能不能装得下。”</p>

    俩人正话间。</p>

    徐德霞抬起头来,办公室的窗户玻璃闪烁着橘色的光,她眼前隐约还是那一座座金黄色的草房子,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出一派华贵来,美得精致、美得纯粹。</p>

    “徳霞,你看完了?”</p>

    张洪涛注意到她的异状,好奇的问,“这稿子写的怎么样?”</p>

    徐德霞恍惚了那么几瞬,才终于回过神,满眼感动的,“写的真好,不愧是那么有名的大作家!”</p>

    “有名的大作家?”</p>

    张洪涛和吴冬月都来了兴趣,“谁啊?”</p>

    徐德霞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毫不吝啬的夸奖,“这篇稿子绝对是我见过写的最好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了!”</p>

    “别这种话。”吴冬月及时的纠正。</p>

    张洪涛也点点头,“就是,怎么起话来没轻没重的?”</p>

    徐德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她很想表达自己对这篇作品的喜爱,但这种法确实很容易惹来其他人的反感。</p>

    “我觉得绝对能排进咱们儿童文学最好的那个档次里,这和边城一样,写的像一首诗似得,特别美。”</p>

    边城自从今年上映以来,知名度骤然提升,好多人看过电影以后,对这本离开大众视线许多年的又来了兴趣,再一次为大众所熟知。</p>

    这就是沈从文现象。</p>

    总能在非官方意识形态推动下为大众所熟知。</p>

    与之相对的叫赵树理现象,被官方意识形态推向了主流文学中心。</p>

    他们两人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都是吹捧者欲之升天,批评者欲之入地,时而红极一时,时而备受冷落。</p>

    所以听到这种话,张洪涛和吴冬月同时吃了一惊。</p>

    徐德霞虽然没这篇和边城一样好,但能拿边城来和这篇文章相比,那明这篇稿子的文学性绝对是十分夸张的。</p>

    别以为儿童文学的稿子就不注重文学性了,恰恰相反,儿童文学这本杂刊是内容相当深刻的文学杂志。</p>

    在很长一段时期,它都是一座纯文学重镇,封面的“适合9至99岁公民阅读”可不是乱写,儿童文学这本杂刊定位就是青少年的纯文学启蒙杂志。</p>

    “一开始余组长还和我商量了下退稿的问题,我们两个真是太多虑了。”徐德霞忍不住自嘲道,现在回想起那一幕,实在是有点可笑。</p>

    张洪涛已经翻起了这篇稿子,一直找到第一页,终于看到书名和作者:</p>

    草房子,江弦。</p>

    “江弦同志写的?”张洪涛惊呼出声,他本人就是个江弦的书迷。</p>

    不过此刻想到江弦写过的那些文章,再想到他们儿童文学面向的读者。</p>

    “江弦同志写的东西,恐怕不适合咱们儿童文学的读者吧。”</p>

    他出他的顾虑。</p>

    “写的是很美好的故事。”徐德霞连忙解释,“他写的是一座学的事,里面写了好几个孩子,每一个都写的特别好。”</p>

    这些角色里,徐德霞尤其喜欢纸月这个姑娘。</p>

    纸月是从板仓学转学过来的,学习好,还十分干净,和其他孩相比,就像是一朵青莲。</p>

    当桑桑的母亲呵斥桑桑:你看看人家纸月,浑身上下这么干净,你看你那双,剁下来狗都不闻。</p>

    这时候桑桑和纸月都慌忙把藏到身后。</p>

    桑桑藏住的是一双满是污垢的黑乎乎的,纸月藏住的是一双白净的细嫩如笋的。</p>

    在里,桑桑和纸月有着懵懵懂懂的美好感情,纸月这个女孩身上也藏着一个个的谜团。</p>

    比如纸月为什么要从板仓学转到油麻地学来读书。</p>

    要知道纸月每天来油麻地学上下学,都要走六公里的路。</p>

    后来才知道,纸月每天上下学都被一帮孩儿欺负,她外婆又保护不了她。</p>

    这就又牵扯出另一个谜团,纸月为什么和外婆两人相依为命。</p>

    原因是她的妈妈在她出生一个月后就投水自尽了,大家又不知道她爸爸是谁。</p>

    那她爸爸是谁?</p>

    江弦并未直接写明,但徐德霞隐约觉得,纸月父亲应该是浸月寺的慧思和尚。</p>

    里多处铺垫,而且故事的最后,纸月的外婆去世以后,纸月失踪了,慧思和尚也失踪了,人们听消息,在江南看见了他们。</p>

    张洪涛听徐德霞讲了纸月这个女孩以后,确定的,“这确实是江弦爱写的东西,这里面有他写作的特点。”</p>

    徐德霞和吴冬月同时不明所以的看向他。</p>

    张洪涛喝口茶水,摆出高人姿态,点破其中关键,“纸月这个女孩身上有翠翠的影子,她和翠翠一样,都是父亲身份不明,母亲早早去世。</p>

    江弦同志受沈从文影响很深,他那篇芙蓉镇里就有边城的味道了,这一次肯定又是想在里融入翠翠这个形象。”</p>

    </p>

    咝。</p>

    徐德霞眼前一亮,“有道理!”</p>

    吴冬月也点点头,一阵佩服,“可以啊老张,你对江弦同志的作品挺有研究,吃的很透!”</p>

    江弦不知道有人在做阅读理解,不然一定会夸他两句。</p>

    他刚和朱琳从电影院出来,看的庐山恋,和出来的无数观众一样,谈论着张瑜那蜻蜓点水的一吻。</p>

    “听现在很多人都在模仿这一吻。”</p>

    “我看倒没什么稀罕的。”江弦面露不屑,“记得那年雪夜”</p>

    听他讲起糗事,朱琳“扑哧”一笑,脸霎时间变红,“别了、别了”</p>

    江弦的自然是魏染胡同的那一夜:陛下没羞没臊的偷亲了他一口,他被占了个大便宜,难受了整整一晚上。</p>

    那一吻,简直和庐山恋中“震惊中国第一吻”完全吻合。</p>

    女同志的俏皮,男同志的错愕。</p>

    以前看过一节目,是朱琳和庐山恋男演员郭凯***持,朱琳在节目里,看了庐山恋以后才知道怎么恋爱。</p>

    嗯,这一世还没看过庐山恋呢,江弦就已经给她调教好了,还无师自通了蜻蜓点水那一吻。</p>

    回到虎坊路5号。</p>

    “嘿,那位同志,站住!”</p>

    俩人还没进楼道,就听着有人喊了一声。</p>

    江弦回过头看了一眼,好几个人,年纪看着都不,不像顽主。</p>

    他眉头皱起。</p>

    怎么的啊?工人民兵巡逻队跑家门口抓人了?多亏他和朱琳这会儿是合法夫妻。</p>

    领头的一大妈过来,仔细瞅了江弦一眼,“对!就是他!”</p>

    “你们几位有事儿么?”江弦大概能看出,这群人至少不是来茬儿架的,要是茬儿架,刚才那大妈的就是:对!就是这孙贼!</p>

    “你就是江弦同志吧?”为首的一位老同志笑呵呵的打个招呼,递出只,“我们是央视电视剧部的,刚搬来这儿不久。”</p>

    “噢,装垫儿台的。”江弦瞥了他们几眼,没觉得奇怪。</p>

    以前就过,虎坊路5号这一幢楼被“装垫儿台”占了,一幢楼全都是“装垫儿台”的单位宿舍,要么就是“装垫儿台”的办公室。</p>

    话前两年还没“装垫儿台”呢,是9年5月京城电视台改名成了“中央电视台”。</p>

    为首的老同志自我介绍了一下,他叫蔺兴汉,是央视电视剧部的主任。</p>

    “同志,你们找我爱人有什么事情么?”朱琳在旁边儿问了一句。</p>

    蔺兴汉笑了笑,面露不好意思之色,慢慢讲:</p>

    “咱们国内的电视剧行业虽然诞生已久,不过句实话,一切都才刚刚起步,我们看了很多国外的作品加里森敢死队血疑,不过放眼我们国内的电视剧事业,电视剧这种文化样式仿佛还是一片空白。</p>

    今年广电下了狠心,一定要发展好电视剧事业,补充上这块儿空白,我们电视剧部这才被组织出来。</p>

    刚过来没几天,也是听邻居们,原来大作家江弦也住在这一幢楼里,这也算是缘分一场,听您写的不错,电影文学剧本也写的不错,我们就想着过来问问,能不能请您帮忙给写个电视剧剧本。”</p>

    “”</p>

    江弦反应过来,合着是来“化缘”来了。</p>

    这倒也算是这帮电视剧工作者的一大特色。</p>

    中国电视剧行业的特点就是特别穷,穷到什么程度呢?</p>

    很多人都知道,95年国内录制了第一个电视剧一口菜饼子。</p>

    但是很少有人看过,因为这部电视剧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p>

    当时太穷了,穷的没什么录播设备,所以这电视剧是直播,在电视台播一次,演员们就得在演播室里演上一遍。</p>

    “你们今天来的也太仓促了。”</p>

    江弦沉吟片刻,回答道:“这事儿啥跟啥我都没弄清呢,你们看今儿也不早了,要不你们明天来我家咱们详细,完事儿我再考虑考虑,和我爱人一块儿好好商量商量。”</p>

    朱琳一听,心里得意了下。</p>

    蔺兴汉也觉得有道理,点点头,“我们今天来的有点冒昧,我们也是真的太缺电视剧剧本,您多见谅。”</p>

    “理解、理解。”</p>

    江弦和他们寒暄几句,领着朱琳一块儿回家了。</p>

    开开空调,他往椅子上一坐,朱琳拎着双拖鞋过来,蹲下身给他脱运动鞋。</p>

    “江弦,我怎么觉着你不大乐意给他们写呢?”</p>

    “哟,被你发现了。”</p>

    朱琳抿抿嘴唇,抬头看他一眼,“我还能不知道你。”</p>

    “也不是不乐意写,主要吧,他们这单位太穷了。”江弦无奈的。</p>

    别这个央视电视剧部了,93年,他们和中国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电视艺术委员会录制部一块合并出个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那依旧是个破落单位。</p>

    设备老旧、资金短缺、房屋不足,除了虎坊路5号这几间办公室,创作集体、艺术处、导演室都在仓库里,外界戏称他们是“八大处”。</p>

    不过后来,他们就顶着这样的条件,拍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p>

    江弦这人格局比较大,也不怕他们给不起稿酬,稿酬不稿酬的无所谓,主要怕他们拍一半儿没钱,撤了,这就白瞎他那么多感情了。</p>

    或是闹的跟吴京似的,拍个流浪地球不要片酬就算了,半道儿还得考虑要不要再加笔投资。</p>

    一夜无话。</p>

    翌日,江弦就在家摆弄了会儿书法。</p>

    蔺兴汉和装垫儿台的人很快又上门了,还给他抱了个大西瓜。</p>

    (在尽量写了,这几天疼,血管都爆出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