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05章 新的合成
    郑龙打了个哈欠,并不知道有人在惦记他,“同志,有什么新杂志?”</p>

    “你自己看嘛”售报点营业员爱答不理的。</p>

    郑龙简单扫了一眼,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电影创作。</p>

    咦?</p>

    他的目光登时被那册月刊电影创作吸引过去。</p>

    “麻烦您给我来一本这个。”郑龙利索付钱,拿书走人。</p>

    虽然他今年2岁还单身,但买这个绝对是为了研究电影和文学创作。</p>

    郑龙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发表一些和电影剧本了,对于电影创作这样的电影文学刊物自然是情有独钟。</p>

    嗯,他先欣赏了五分钟封面。</p>

    “邵慧芳?”</p>

    再掀开杂刊,往彩页一看,眼睛瞪大。</p>

    “卧槽?”</p>

    “卧槽?!”</p>

    “卧槽!!!”</p>

    这会儿吱哇乱叫的他,还是燕京大学分校的一名大学生。</p>

    十年以后,会有个叫冯晓刚的美工请他给自己一个会,他想做编剧。</p>

    他给了对方一个会,这个冯晓刚出名了。</p>

    郑龙的电视剧同样出名,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刮痧金婚幸福像花儿一样芈月传甄嬛传红高粱太多。</p>

    业内尊他为“中国电视剧教父”。</p>

    他参与制作的渴望降低全国30%的犯罪率。</p>

    他拍的电视剧京城人在纽约,直接降温了国内青年的出国热。</p>

    关键这子还特么和王平神仙眷侣,从无绯闻。</p>

    郑龙蹲在宿舍里,被封面吸引着,把这期电影创作整个看了一遍。</p>

    整个杂刊的内容都变得比以前吸引人了,不光面向电影文学爱好者了,又多了很多个栏目。</p>

    有新电影庐山恋的影评,还有对电影人物“刘庆”的采访,附带了些国外的电影影讯,还有演员给读者们的回信</p>

    就连彩页的广告也怪吸引人,风雨衣,这倒是能趁着夏天提前备上一件儿,等秋天穿。</p>

    几篇剧本写的也真不错,还是出自张洁和江弦之,车水马龙棋王他看的那叫个意犹未尽,心里也生出的野心,仔细抄录下电影创作的收稿</p>

    他也写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两航归梦,试着投稿过去看看。</p>

    服装三厂。</p>

    “厂长?厂长呢?”</p>

    “怎么毛毛躁躁的,干什么?”</p>

    张洁世正在车间检查,厂里一名主任火急火燎的跑过来:“风雨衣仓库里还有么,东风市场、百货大楼的专柜都卖光了,都打电话过来加货,供不应求啊!”</p>

    “卖光了?”张洁世皱了皱眉,“怎么回事?”</p>

    风雨衣在夏天可是反季衣物,他们服装三厂都按夏季生产计划减产了,结果在月这个最热的月份销量忽然上涨了?</p>

    “专柜的同志了,这几天客流量忽然一下子上涨了许多,几百件风雨衣没几天就全卖完了,柜台玻璃都快被挤碎了。”</p>

    张洁世和他一块儿,赶忙把仓库积压的五百件风雨衣批过去,刚送走他,又来一位主任。</p>

    “厂长,西单商场、东安市场那边儿的专柜风雨衣全卖完了,得调货过去。”</p>

    张洁世懵了,京城四大商场的风雨衣专柜怎么就一下全都卖断货了?</p>

    “怎么回事啊这是?”</p>

    “我打听了,顾客们是在电影创作杂志的广告上看见咱们衣服了。”</p>

    咝。</p>

    张洁世一听,登时激动起来,这广告打的值啊。</p>

    又瞅着了饶月梅,那叫个激动,电影创作那帮人还是她介绍来的呢。</p>

    “饶主任,这回你立大功了!”</p>

    “啊?”饶月梅不明所以。</p>

    张洁世大一挥,“调整厂里生产计划!先产风雨衣!”</p>

    北影厂。</p>

    电影创作编辑部。</p>

    “江主编!江主编!”梁晓声一脸激动,跑到江弦桌前。</p>

    给他吓了一跳,赶忙强调道:“别乱叫,副主编。”</p>

    梁晓声顾不上跟他聊这个,“月刊现在紧缺,首印的5万份根本就不够啊。”</p>

    管发行的唐金池也过来了,“这才刊发多久啊,咱们的几个售报点就全都卖完了。”</p>

    “得加印!”</p>

    “这期卖的太好了,得多加印!”</p>

    江弦倒挺淡定,就首印的5万份卖完了也值得这么激动么。</p>

    “开会!”</p>

    编辑部的同志们很快坐齐了,还有文学部过来凑热闹的。</p>

    听发行人员一讲,办公室顿时喜气洋洋,“咱们电影创作终于不给厂里拖后腿了。”</p>

    “洛阳纸贵!”</p>

    “我看这个月发行能破0万份。”</p>

    “0万?20万都有希望呐。”</p>

    江怀延一听,都成歪嘴龙王了,他这个副主编可算是请对人了。</p>

    江弦就还挺淡定的,敲了敲桌子,“同志们,这只是个开始,是咱们电影创作走出困境的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抓好组稿工作,这才是一本杂志的核心业务。”</p>

    “对,得多组好稿子。”</p>

    </p>

    “以前咱们光弄电影文学剧本,以后各个栏目都得开花。”</p>

    编辑们七嘴八舌,一块儿畅想着电影创作的美好未来。</p>

    对江弦的到来更是充满感激,可以是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本刊物现状。</p>

    江弦坐在办公桌前,拆了会儿信,能邮来北影厂这个</p>

    看到其中一封,他眼睛一亮,署名正是张乐平老先生,信里对他写的那个三毛从军记的剧本一通夸奖,特别满意。</p>

    江弦先是高兴一会儿,又叹了口气。</p>

    “可惜拍不了。”</p>

    三毛从军记这电影是不错,鲜有人知,它在当年是“叫好不叫座”那种,导演张建亚玩的后现代主义太新颖,虽然拿了很多奖,但观众接受不了,所以当年票房挺惨淡的,后来放六公主那儿,天天播,越播越火。</p>

    江弦打算先把这剧本发在电影创作上,把这萝卜坑先占上,有会再拍,要拍那就是奔着金鸡奖和情怀去的了。</p>

    “江副主编,有人找。”</p>

    江弦抬眼望去,瞅见个年轻的陌生女同志,“您是?”</p>

    “您就是江弦同志吧?”她递出来,“您好,我是儿童文学的编辑,我叫徐德霞。”</p>

    “噢噢,徳霞同志。”</p>

    “我来给您送一趟稿子。”徐德霞从包里拿出草房子的稿。</p>

    江弦叮嘱过要退还原稿,所以他们杂志社只留了誊抄稿。</p>

    “您写的真好,我们编辑部好多人看完都特别感动。”</p>

    “谢谢、谢谢。”江弦礼貌的笑笑。</p>

    徐德霞又取出一张稿酬单递给他,“我们儿童文学打算下个月就刊发这篇稿子。”</p>

    “不用修改么?”</p>

    “就有一些个错别字,我已经帮您改过了。”</p>

    儿童文学这诚意立马让江弦觉得舒服,不过听徐德霞讲了一下编发计划,他不大同意。</p>

    “不要一个章节一个章节连载,能一次性全部刊登出去么?”</p>

    草房子一共九章,儿童文学要是一个月刊发一章,那得九个月才能读完。</p>

    徐德霞的建议是一个月刊发两章,江弦也觉得时间太久了。</p>

    “一次性?”徐德霞听了有些为难,“我尽量帮您争取吧。”</p>

    以草房子的质量和江弦的名气,她相信编辑部里愿意给予这方面的优待。</p>

    草房子二十三万字,江弦一点,这就又到两千三百块的稿酬了。</p>

    带着巴金寄来的信件,江弦去了一趟沙滩北街2号。</p>

    王扶一看见他就很兴奋,“江弦同志,你来给我递稿子的?”</p>

    江弦冲她笑笑,“我来拜访一下光未然同志,他老人家在么?”</p>

    “我领你过去。”</p>

    王扶失望的叹一口气,带着他往抗震棚另一头去,“江弦同志,最近有什么稿子么?”</p>

    “暂时还没有。”江弦无奈道。</p>

    他目前余有两条随灵感重男轻女,以及上次刚解锁的送茧工。</p>

    感觉就没办法合成。</p>

    “既然还没有,那肯定还没有杂志约,能不能约给人民文学?”王扶一脸期待的看向他。</p>

    江弦愕然。</p>

    颇有些受宠若惊,其他人趋之若鹜的人民文学,这还得求着他要稿子。</p>

    “行吧,那我和你约一篇稿子,不过我有个要求。”</p>

    “你。”</p>

    “不管我下篇文章写的是长篇还是短篇,我都想让人民文学帮我一次刊登完。”</p>

    “一次刊登完?”</p>

    王扶犹豫起来,人民文学这个量级的杂志,如果一次刊登完一位作家的长篇,那绝对是一件极为轰动的事。</p>

    “你确定你写长篇?”</p>

    “我没想好呢,现在还没什么想法。”</p>

    “那也不一定就是长篇。”</p>

    王扶想了想,先答应下来,“你写吧,就算是长篇,这件事我也可以帮你去争取一下。”</p>

    对这位炙可热作家的稿子优待,社里恐怕没多少人会提出意见。</p>

    光未然坐在桌前,杯里泡的是黄豆磨成粉拌上少许红糖,这是他和冼星海学来的提神招数,被称为“土咖啡”。</p>

    一眨眼,这位老友都去了35年了。</p>

    “光老。”江弦打了个招呼。</p>

    光未然看他一眼,笑笑,“江弦来了。”</p>

    江弦先寒暄两句,随后和光未然提起文学馆的事情,光未然颇有兴致,十分赞成。</p>

    江弦便把巴金的信拿给他看,“巴老现在的想法是,先搞一个缘起和方案,征集一些同志参加,写个缘起请大家签名发起,然后在作协理事会上把这建议正式提出来,形成一个决议。</p>

    这件事李林已经问过了茅盾先生,茅盾先生非常赞成这个建议,还表示要把他全部创作资料提供给文学馆。”</p>

    江弦在光未然这儿一坐就是一下午,还把他草拟的方案给光未然讲了讲:作协成立一个委员会来领导,所有作家的材料都收,不作评论,向中外研究人员供应材料,收取续费以运营。</p>

    光未然肯定的点了点头,“这是个好方案。”</p>

    “我人微言轻,发起签名这件事,还是希望您老来组织。”</p>

    光未然笑了笑,“那我这把老骨头就再出把力,江弦,这件事你费心了。”</p>

    “瞧您这话的,为中国文学做份贡献。”江弦轻笑一声。</p>

    他现在拎得也很清,这件事儿里他能作为一个奔走者,就算是一番很大的贡献了,没必要想那么多。</p>

    从沙滩北街离开,刚拐过一条街道,耳边滴一声响。</p>

    “送茧工+血=长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