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这孙子?”</p>
陈皑鸽听江弦讲了他要找那人的名字,乐了。</p>
张艺谋?</p>
他当然是认识他的。</p>
他还跟别人一块“霸零”过他呢!</p>
张艺谋年纪大,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又是大西北来的,家里成分又不好。北电是个啥地方?那是田壮壮、陈皑鸽、胡玫、李少红这些个根红苗正二代扎堆儿的地方。</p>
凑一块儿,自然都不太能看得起他,讥讽、嘲笑害,那些个糟烂事儿上学经历过的都懂。</p>
江湖传闻,张艺谋上北电前没看过外国片,第一次在学校看了,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在宿舍里和同学谈论,后来陈皑鸽和田壮壮一从他面前路过就阴阳怪气一句“刘姥姥进大观园了”。</p>
这也就难怪人老谋子对这帮校友没啥感情,后来聚会都不乐得去。</p>
不去那都给你们面子了,就这还有啥好聚的?回忆回忆当初你们怎么欺负我?</p>
“这子学习特用功。”陈皑鸽领着江弦往张艺谋宿舍去。</p>
为了相能卖三个月血,有了会学习那能不拼么?</p>
张艺谋在北电的日子那就俩字:奋斗。</p>
笔记做得最多最详细,买不起摄影书就生抄20万字,每次考试各项成绩都最好。</p>
陈凯歌,他也是在摄影展上看到他的作品,觉得此人不是等闲之辈,心里这才生出几分敬意,觉得能和他交上一交。</p>
两人此后几十年,也始终是这样忽冷忽热的关系,亲的时候能睡一张炕上,恨的时候起那人名字那都叫个咬牙切齿。</p>
话间,到了宿舍门口,江弦往里扫了一眼,立马瞧着了谋子。</p>
干净利落的寸头,一张格外老成的长脸,眼袋有些深,皱纹也有些深,略显腼腆,憨厚朴实的十分青涩,生了个眼袋大法令深刻的奇相,有这种苍劲特点的大多在艺术领域有所建树。</p>
“张艺谋,我哥们找你!”</p>
陈皑鸽咋咋呼呼喊了一声。</p>
江弦听得皱眉。</p>
你还跟我称兄道弟上了?</p>
没大没,乱了辈分。</p>
你爹陈怀恺是曹禺的学生,我也是曹禺的学生。</p>
按理,你应该喊我一声叔父,我应该喊你一声侄儿。</p>
张艺谋被陈皑鸽一喊,心里莫名其妙的,趿拉着拖鞋过来,听陈皑鸽介绍了一嘴江弦身份,双眼立刻放光。</p>
“江作家!”</p>
“别那么见外,喊我江就好。”</p>
“江同志好!”</p>
张艺谋不善言辞,两只大紧张的抓了把裤子,和江弦握了握。</p>
“我看过你的摄影作品,拍的挺不错,有没有兴趣跟着我拍点东西?”</p>
“啥玩意?”</p>
张艺谋一听立马激动,使劲握着江弦的不放,掌心都是厚厚的老茧。</p>
“太有兴趣了!我们拍什么?”</p>
陈皑鸽一听不乐意了,“江兄,拍东西怎么能不叫我呢?你别看我是导演系的,从摄像到编剧我没一个不会啊!”</p>
他确实会编剧,而且是莫名自信那种,荆轲刺亲王就是他写的,一群神级演员硬生生演了部大烂片出来。</p>
拍霸王别姬之前,编剧芦苇看了一遍他拍的戏,当即得出结论:剧本一下都不能让这孙子碰。</p>
江弦轻轻扒拉开陈皑鸽的,“你看,又急!”</p>
“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p>
“我这边是打算拍一个纪录片,是经影协、作协等文化主管部门共同批准成立的剧组,目前缺少摄影、灯光、录音这些个技术人员”</p>
江弦简单一讲,张艺谋就很有兴趣,正所谓“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他虽然喜欢摄影,但每一卷胶卷那都是不的开支。</p>
为了节省胶卷,每一次取景都得精益求精,挎着照相,四处构图,找角度、等光线,这才能战战兢兢的按下一次快门。</p>
如今有人来喊他去拍东西,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儿砸脑袋上了,他可太愿意了。</p>
张艺谋蠢蠢欲动,不过又有些为难:“校领导能批准么?”</p>
“这些问题我们会处理,你就你答不答应吧?”</p>
“答应,这摄影您就交给我!”</p>
“那行,这事儿咱就这么定下来了,还有个事儿要跟你清楚,你们学生马上准备放寒假了,我们等着开,听你话像外地的,过年你肯定不能回去。”</p>
“那我住哪儿啊?”</p>
张艺谋发了愁,假期期间学校是不让他住的。</p>
陈皑鸽立马拍了胸脯,“你就住我们家,我媳妇出国了。”</p>
他已经和孙加林结婚了,可惜刚完婚,对方就考去了加拿大留学。</p>
去了外面,见识了资本主义社会,心也就野了,加上夫妻俩隔着海岸,根本见不着面,长此以往,那还有个屁的感情,后来就离了,这是吟诗王子的第一段婚姻,以失败告终。</p>
把张艺谋定下来,又让张艺谋帮他推荐几个人选。</p>
张艺谋又给他推荐了他室友顾长卫,其掌镜过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p>
陈皑鸽也很殷勤,帮忙点出个侯咏、吕乐。</p>
前者掌镜一个都不能少。</p>
后者掌镜山大地震、一九二。</p>
看似是推荐,实则人选都在江弦写的名单上头。</p>
一会工夫,自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的顶级摄影师半数都被江弦尽数纳入囊中。</p>
编导这方面的人才也少不了。</p>
“我来啊,江兄,你就交给我!”</p>
陈皑鸽自告奋勇。</p>
江弦,“你来我当然没问题,不过你得再给我介绍个人,我听你们这儿有位叫张建亚的。”</p>
听话听音儿,陈皑鸽虽然听着江弦是答应他了,不过总觉着他像个赠品似得,人家相中的完全是别人。</p>
“张建亚?那孙子学好莱坞学的最像了,找他干嘛?”</p>
在这年头,好莱坞是个贬义词。</p>
陈皑鸽想半天也想不通江弦为啥会找他。</p>
张建亚也是他们导演系的,江弦很快就见着这家伙。</p>
他发际线特高,长得只能是板正,真要看着顺眼的程度,江弦觉着还不如葛尤,葛尤人是鬼鬼祟祟了点儿,不过看着特讨人喜欢。</p>
就这水平,怎么撩上张瑜的?</p>
就是那个庐山恋的张瑜,汪嘉伟去找张瑜的时候,张瑜正和张建亚打的火热,后来她也确实嫁给了张建亚,再后来就出国,然后把他一脚踹了。</p>
</p>
“您好、您好。”张建亚听了江弦的名字,特别激动,“您的我都看,我买了好几本。”</p>
“坐下。”</p>
江弦递给他一根儿万宝路,“想当导演么?”</p>
张建亚腾一下就立起来了,两眼放光,“我太想了!”</p>
张建亚也是第五代里的名导了,曾经执导:三毛从军记</p>
潘子演的那个绝境逢生</p>
徐峥演的那个爱情呼叫转移</p>
既然决定找他编导,江弦就和他多聊了一会儿,让张建亚去查外国纪录片的资料,提前想想这个人物纪录片怎么拍。</p>
回到北影厂,江弦请江怀延帮忙,替他联系北电的校领导给他调人。</p>
花了几天时间把续办好,江弦把他这群兵聚一块儿,领去全聚德搓上一顿。</p>
编导是张建亚、陈皑鸽,摄像交给张艺谋、顾长卫、侯咏、吕乐四大金刚,同时还负责灯光、录音、美工。</p>
江弦扫了一眼。</p>
这帮后世的老家伙,如今一个个眼神中透露着清澈的愚蠢。</p>
“喜欢吃啥就点啥。”他把菜单递过去,开始笼络人心。</p>
一桌人一个个都还挺拘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菜单往里传了一遍,都不好意思点。</p>
“江弦同志,还是您点吧。”张艺谋腼腆的把菜单递回去。</p>
要是国营饭店,服务员早撸袖子准备骂人了,耽误半天事儿最后不点。</p>
亏得是全聚德服务态度好,服务员也不催促。</p>
“这样吧。”江弦接过菜单,看向身旁,利利索索道:“油爆鸭丁、软炸大虾、鲜蘑油菜、香菇笋片”</p>
他噼里啪啦一点就是十几个菜,豪爽程度惊掉一桌人的下巴。</p>
江弦现在就是顿顿吃全聚德他也吃得起,这一张菜单的东西全点上一遍,加起来超不过50块钱。</p>
当然了,他不是冤大头,点这么多菜,自然是要镇一镇这帮人。</p>
俗话得好,想要当人家的老大,得先学会选准时候买单。</p>
这么一顿饭,正是他笼络人心的好会。</p>
“都能喝酒不?”他问。</p>
“太能了!”</p>
把酒倒上,推杯换盏,江弦捡着一群人最熟悉的电影领域一聊,气氛霎时间变得融洽。</p>
“江弦同志,没想到您这么懂电影啊?!”侯咏吃了一惊。</p>
陈皑鸽,“江兄可是电影创作的副主编,放北影厂里那是文学部副主任那一级别的,天天琢磨,肯定比你懂电影。”</p>
“行了、行了。”</p>
江弦笑笑,抽了口烟,语气淡然,“别喊我江弦同志了,以后既然都一个剧组的,都是自己人,老是江弦同志、江弦同志的多见外啊,你们都比我年纪大一点,喊我江就行。”</p>
“那哪行?有失体面!”</p>
他大侄儿陈皑鸽一个劲儿的摆,“这样吧,以后就喊头儿。”</p>
其他人眼前一亮。</p>
“头儿?”</p>
“哎,这个好!”</p>
“成,您是我们的头儿,就该喊头儿!”</p>
江弦嘴上推辞着不要,身体倒很诚实的爽了一下。</p>
算是没白带陈皑鸽这子玩儿,大侄子很有当狗腿子的觉悟。</p>
等吃喝了个差不多,聊起事情,江弦把拍摄项目给几人详细的讲了一遍。</p>
这会儿国内没有纪录片的概念,只有极少数的电视台专题片,所以就连一群学电影的,都有些迷迷糊糊。</p>
不过听江弦大概一讲,众人都是一阵兴奋。</p>
新的记录方式!</p>
在0年代初,冲破既有的意识形态框架、寻求非主流的声音,展现个性、标新立异,是这时期年轻人的共同愿景。</p>
无论是“星星画展”还是芒克和北岛创办的今天杂志,这种愿景在一个不的圈子内已经蔚然成风。</p>
处于同一个环境的大风气影响之下,影像方面自然也是蠢蠢欲动。</p>
这种先锋拍摄艺术活动,正是他们心中的向往!</p>
“头儿,我这些天查了查资料”</p>
张建亚给大家分享,纪录片这个概念在国外诞生都很晚,这个词是一个英国人格里尔逊提出来的,不过他没给确切的概念,所以真正的纪录片是什么,众纷纭。</p>
江弦直接给他明确了拍摄内容,“一集拍一个作家,这一集就来介绍这个人物。”</p>
一伙人探讨起具体的拍摄,都是年轻人,想法那叫个天马行空。</p>
“直接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跟踪拍摄。”</p>
“不行、不行,光这么拍,没有故事,观众们看完脑袋都是糊的,讲一个人物,怎么能少掉他的过往?”</p>
张艺谋提出他的主意,他觉得不应该只记录生活,还应该去他们曾经居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拍摄,从旁人的口中再去记录下更多的痕迹。</p>
“这倒是个很大胆的想法。”</p>
他这话启发到了江弦,他原本的主意就只是跟拍生活夹杂些采访,给王扶林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他和王扶林几乎把所有的预算都算在了胶卷上,因为第一部纪录片流浪京城就是这么拍的。</p>
如今想来,这计划确实有点儿单纯,这么拍出来,那只叫个录像,没太大的拍摄价值。</p>
一帮人七嘴八舌的,大概讨论出个拍摄的雏形。</p>
张建亚这时候才想到,“头儿,咱们第一集拍哪个作家?”</p>
“是啊,还是应该针对拍摄对象设计方案。”</p>
江弦沉吟片刻,缓缓出一个名字。</p>
“茅盾。”</p>
作为“中国文学”纪录片的第一集,不拍茅盾老爷子,那真是不过去。</p>
一桌人同时吓了一跳。</p>
“他老人家能给咱拍么?”</p>
“那是我负责的事儿,你们去想怎么拍就行了。”江弦拍了拍张建亚的肩膀。</p>
他对他寄予厚望。</p>
找这子,就是因为他先锋,0年代末就玩起后现代主义拍摄、超现实主义电影了。</p>
他拍的三毛从军记也是把真纪录片与卡通段落拼接,玩真假于股掌之间。</p>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