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别给你姐夫找事儿</p>
这天,江弦正在家里写着少林寺的剧本,年轻的张艺谋找上门来,激动的把一份报纸拍在江弦的桌子上。</p>
“头儿,你看!”</p>
“怎么咋咋呼呼的。”</p>
张艺谋向来比较沉稳内敛,这一反常态的表现,惹得江弦不由得对桌上的那份报纸感到好奇。</p>
他搁下笔,定睛一看,俨然一份人民报。</p>
“什么情况”他看向张艺谋。</p>
“你看这篇文章!”</p>
张艺谋给他指了指评论栏目“今日谈”上一篇篇幅极大的评论员文章。</p>
题目是每一个字都是滚烫的呐喊,副标题是茅盾,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p>
文章主要是缅怀茅公。</p>
“文艺之树常青,革命文艺永恒。</p>
茅盾昭示我们,什么叫真正的文学艺术,什么叫真正的dng员和人民艺术家!”</p>
在文章中,评论员还提到了中国文学的纪录片,肯定了影片的意义。</p>
“韦韬同志表示,自三月茅公去世以来,各报出现了很多谈话录,以记录茅公谈话的形式出现,因而社会将其当做研究茅盾的一材料。</p>
但事实并非如此,茅公于生前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谈话录,失实虚假之处很多,因而真实性存疑。</p>
然中国文学却以记录谈话等形式,为茅盾的研究者留下珍贵的一素材,且有真实性:一、记录的是真事,谈话内容出自茅公之口。二、拍摄得到了茅公的允许,且征得家属同意。</p>
如若谈话录这类虚假而不真实的材料受到研究者的追捧,流传开、不给茅公一个表态的会,就将其作为研究的一材料,是有损茅公名誉的事情。</p>
中国文学的出现,却缓解了研究者及读者们热切的心情,留下了确凿而真实的依据供人参考”</p>
文章末尾,评论员提到。</p>
“历史上仍然遗留着很多对作家们的误解,作家们了没有过的话,做了没有做过的事,被人捏造出种种奇怪的生平。</p>
中国文学的纪实性在读者们了解作家真实一面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p>
人民报上“今日谈”这个栏目自90年月创办,出现在人民日报一和四上,评论员高如云,包括夏衍、萧乾、国防领导张爱萍、经济学家于光远,甚至就连桥木同志也在其上化名撰稿。</p>
这样地位的栏目里一篇评论文章,威力可想而知。</p>
江弦上午刚读过这篇评论,下午就收到中作协的通知,去沙滩北街2号参加会议。</p>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首先是肯定他的拍摄工作,此前一个不起眼的项目,终于被中作协重视起来。</p>
“没想到你子居然搞出这么一个大动作。”陈荒煤颇有些不可思议。</p>
臧克家:“你这个第一集拍的是好,总结的诗写的也不错。”</p>
半生风雨燃赤炎,时过子夜灯犹明。</p>
熟悉茅盾的老同志忍不住点头,这真是对茅盾同志一生最好的总结。</p>
中作协打算向上面申请,支持江弦这个影片接着往下拍。</p>
不过要成立一个委员会,拍摄内容由委员会讨论后决定。</p>
江弦没什么异议。</p>
他还给领导们提议,“中国文学的项目我看不用另起炉灶,可以把构并入现代文学馆。”</p>
现代文学馆俨然是要当做国家级重点文化单位来建设的,中国文学的项目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其内设构。</p>
在后世,现代文学馆管理的构也很多,连茅盾故居也受其管理。</p>
冯沐他们听了,觉得也不是不行。</p>
如今中作协正积极地承担现代文学馆的规划和筹建工作。</p>
之前中作协召开主席团扩大会议,巴金被选为主席团代理主席,在会议上,现代文学馆的筹建问题也列入议程。</p>
只等筹建工作得到正式审批,这项工作便能正式展开。</p>
“可以按江弦同志的办。”</p>
“是个好想法,我们之前在日本访问的时候,见过日本的孩在文学馆里看作家们的影片,中国文学以后也可以在现代文学馆里播放。”</p>
“可以促成这件事,这样就能主抓文学馆的事了。”</p>
江弦的提议很快得到其他同志们的支持。</p>
陈荒煤想到什么,“你这个影片,之前给你批的用款好像不多,才000块,我看影片的制作质量挺高,快要比上一些制片厂的电影了,你是怎么做到的”</p>
众人闻言,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江弦。</p>
江弦一脸慷慨,“我自己私人加了些稿酬在里面,我爱人也挺支持的。</p>
害,为中国文学做贡献,我们勒紧点裤腰带也没什么”</p>
他这语气里全是卖惨的节奏。</p>
也是不得不卖惨。</p>
这会儿没什么投资人,拍摄的钱都是他自掏腰包,他也不能总这么付出,能争取上面支持当然要争取,不然照这个节奏拍下去,中国那么多作家,他倾家荡产也拍不起啊。</p>
陈荒煤、光未然他们听了江弦的话,老脸一红,忍不住感叹江弦的觉悟真高。</p>
若不是他自愿慷慨解囊,他们恐怕也看不到这段茅公的珍贵影像了。</p>
“这个钱还是应该中作协来报销,这个样子实在是不像话。”冯沐提议。</p>
“应该的。”陈荒煤点了点头,“中国文学这个片子也是现代文学馆建设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为难江弦同志一个人。”</p>
中作协这个会开完,江弦的收获巨大。</p>
中国文学的拍摄更加名正言顺,披着现代文学馆的旗号,那就是得到了宣传部门的认可。</p>
资金的压力也得到解决,虽然还是很拮据,至少比他自掏腰包要好得多。</p>
“江弦同志!”</p>
正想着,又被喊了一声。</p>
江弦回过头,看到林斤澜同志和萧军同志两人。</p>
江弦和他们打个招呼。</p>
去年年中京城作协的代表大会上,萧军当选为副主席。</p>
后来组建了诗歌组、儿童文学组、电影戏剧组、组、文艺评论组,林斤澜同志则当选了组的组长。</p>
可以这俩人现在都是江弦这个理事的领导。</p>
“你的片子拍的好啊。”</p>
萧军感叹,当年鲁迅先生在上海请客设宴,那是一家豫菜馆,先生请了萧红、茅盾还有他。</p>
萧军仍然记得,那天上的菜是醋软溜鲤鱼、铁锅烤蛋、酸辣肚丝汤、炸核桃腰四种。</p>
</p>
“吃了,散了,再吃,再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p>
讲到最后,萧军一阵唏嘘。此刻再回首往事,故人已都不在了。</p>
林斤澜也是一阵唏嘘,三人聊到正事上面,“我和萧军同志过来,是有件事要和你商量。”</p>
“有事什么事”</p>
萧军正色道:“京城作协最近在准备一个名单,打算把一部分作家调入京城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我们想把你写上去,过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p>
“文联专业作家”</p>
江弦立马心动。</p>
能成为文联专业作家,这明作家本身的文学成就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文联的认可。</p>
能进入此列,今后就能够享受文联发放的工资待遇,能评行政等级,再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身于创作这件事当中。</p>
由此可见专业作家的名额宝贵程度。</p>
“江弦同志,你怎么还犹豫了”林斤澜见江弦久久都未回应,有些诧异。</p>
任谁得到这么一个好会,都是欣喜若狂的立即答应下来,怎么到了江弦这儿,看着好像还有点儿不情愿的感觉。</p>
“能进文联自然是好的。”</p>
江弦陈述起自己的顾虑,“不过我估计进去以后事情也不会少,我担心组织上少不了派发任务性的写作,影响我自己的写作进程。”</p>
他斟酌着进入文联以后的利弊。</p>
真能进入文联自然是件好事,但有了这个名头,以后有些东西写起来可就没那么方便了。</p>
“而且我年纪这么,创作也没几年,我怕很多老一辈的同志会不服。”</p>
“怎么会不服”萧军直接劝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尊,就你现在的成就,有多少比你年纪大的作家能超过你</p>
更何况,以你现在表现出的才华,不投身进专业的创作队伍当中真是可惜了,你不应该把才华和精力浪费在其他地方,应该全心全意的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p>
“这”</p>
“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萧军做事很有大男子主义的味道,不由分的给江弦敲定下来,“材料你回去记得准备准备,其他事情交给我们给你安排。”</p>
“那好吧。”萧军和林斤澜盛情相请,江弦也不再扭捏,把这件事答应下来。</p>
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能进入文联,也是一件无法让他拒绝的事了。</p>
回到家里,他把今天的事情给朱琳讲了一遍。</p>
“那今后,你可就是真正的作家了。”朱琳打趣。</p>
江弦也颇感奇异。</p>
以前他写、写文章,写完以后只敢自己是个作者,是个写的,从来不自己是个作家,或许是从前写文写久了,对作家这个神圣的名号怀着一些本能的谦卑。</p>
但今后,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自称为作家了,是受到官方承认的专业作家。</p>
这个年代和后世不一样,高考的时间固定在月的、、9三天,天气特别炎热。</p>
朱虹一考完,朱母就跟她打听。</p>
“怎么样,高考考你姐夫的文章了没有”</p>
朱虹心里一阵吃味。</p>
怎么她妈关心的第一件事不是她考的怎么样,而是她姐夫的文章有没有登上高考试卷。</p>
“没有考,不过文学常识填空里被姐夫押中了好几道题。”朱虹。</p>
文学常识填空,考了短篇水藻行的作者,朱虹在考试前被允许收看了江弦的中国文学节目,立马就填上了“茅盾”的名字。</p>
“还有作文。”</p>
朱虹讲,“作文考的是人性的美丽,我一下就想到姐夫的那篇草房子了,干脆直接把里的精彩语句当做作文素材引用进去了。”</p>
朱母听了又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你算是沾了你姐夫的光,怎么总是那么巧。”</p>
“这哪是巧。”</p>
朱虹不赞同她妈的法,分明是现在她姐夫江弦在文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才会在高考时产生那么多与他所相关的东西。</p>
江弦作为姐夫,也是及时的关心了下朱虹考的怎么样。</p>
朱虹信心满满,觉得作答都很完美,报考燕大并不是问题。</p>
江弦听得都有些佩服。</p>
姨子学习还真不错。</p>
要知道这会儿可是全国统一命题,京城户口还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p>
“姐夫,你不是答应带我去看话剧么可不能骗我。”</p>
“我干嘛骗你。”江弦笑笑。</p>
他之前答应朱虹,等她考试结束就领着她一块儿去首都剧场看京城人艺的话剧演出。</p>
这会儿当然不会爽约。</p>
挑了个天朗风清的好日子,便领着朱琳、朱虹一对姐妹去到首都剧场。</p>
今年京城人艺以全新阵容重排了日出,导演刁光覃,严敏求饰演陈白露,杨立新饰演方达生。</p>
日出这部话剧自创作以来,曾经被国内各个话剧院团轮番上演。</p>
但让曹禺真正满意的本,就是京城人艺这部9年的重排。</p>
演出结束,谢幕以后,江弦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还有点事情,直接领着两人去到剧院的大后台。</p>
“江先生。”一些个之前见过江弦的演员,纷纷和江弦打招呼致意。</p>
江弦也颔首和他们打招呼。</p>
朱虹看着大后台这些正在卸妆的日出演员,咕咚咽了几口口水,心里更是对她这个姐夫感到得意。</p>
江弦找到英若诚,和他问了下天下第一楼剧组的事情。</p>
此前天下第一楼已经通过了京城人艺艺委会的审查,项目正式立项。</p>
江弦打听了下卢孟实的演员,夏淳想找一个之前总是演b角的演员谭宗尧来饰演。</p>
简单聊了会儿便起身告辞。</p>
朱虹拉住他,声。</p>
“姐夫,我想要个陈白露的签名。”</p>
朱琳责怪的看她一眼,“别给你姐夫找事儿。”</p>
“没事,我问问。”</p>
江弦找到严敏求同志,出了签名的事情。</p>
严敏求捂着鼻尖笑笑,“这个好,不过江弦同志你要还我一个签名才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