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11章 央视的任务
    第3章央视的任务</p>

    王濛的这个要求不是忽然间心血来潮。</p>

    江弦自从加入京城文学编委会以后,发掘了不少好稿子,编辑了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汪曾祺的受戒,史铁生的午餐半时</p>

    以及路遥的巨作人生。</p>

    也不是王濛自吹自擂。</p>

    京城文学在他主编的两年间,佳作频出,期期都有好作品。</p>

    因为每期都有好作品,就吸引了更多好作品涌到京城文学,使得京城文学一步步晋升为一部文学界公认的名刊。</p>

    而在这些佳作当中,堪称经典的几篇,基本上都是江弦这个编委一挖掘约到的稿子。</p>

    运用这年代最流行的“三段论”,能很简单的推断出,京城文学这部刊物面貌的改编,离不开江弦这一名编委的加入。</p>

    想到这里,王濛看向江弦的眼神便愈发炙热。</p>

    “怎么样跟我一块儿去人民文学,关系我来给你调。”</p>

    江弦也是意外。</p>

    “我去人民文学这样的名牌杂志,我年纪这么,恐怕资历不够吧。”</p>

    “别妄自菲薄。”</p>

    王濛摆了摆,“你也就年纪了点,论工作能力,我相信人民文学的大部分同志对你都心悦诚服的,受戒午餐半时</p>

    伱对稿子的判断力太敏锐了。</p>

    我的不仅仅是校勘的能力,不只是润色纠错和成书的能力,而是一种职业下意识。</p>

    把句号画得再圆,把正确的废话修改得再通顺也不能成为好编辑。</p>

    这种能力与生俱来,浏览看似平淡无奇的作品、言论、人物时,能迅速、敏锐地捕捉到深藏其后的政治风险,能预知文学艺术作品潜在的经典价值,能预判某种学术观点成果的学术地位和应用前景,能感受到作者人格力量、学术底蕴</p>

    这些品质,我完全能在你的身上看到。”</p>

    “呃”</p>

    江弦挠了挠头,从王濛这番褒奖里也能听出来,王濛想找他去人民文学的意愿很强烈。</p>

    不过他倒没那么心动。</p>

    王濛新主编上任,又要重组编委会,人民文学那么多老资格,想来碰钉子、得罪人的活一定少不了。</p>

    他这个时候跟着去,免不了会给自己惹麻烦上身。</p>

    而且他这个人又怕麻烦。</p>

    于是露出不好意思之色,“王老师,这事儿也不是我一时之间能考虑清楚的,要不你等我考虑几天我回去想想,给你一个答复。”</p>

    王濛见江弦没有直接答应下来,心里一阵遗憾。</p>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不主动就是答案,没有回应就是拒绝。</p>

    不过听到江弦要过几天再给答复,他心里又多出几分希望:</p>

    “那你回去可好好想想,和你爱人好好商量商量。”</p>

    “嗯。”</p>

    江弦嗯嗯啊啊的答应。</p>

    王濛又连着叮嘱了好几句。</p>

    拉着江弦一块儿去人民文学的意愿那真是相当的强烈。</p>

    和王濛告辞以后,江弦又碰见大院儿里头吴组缃和陈荒煤两人,正有有笑。</p>

    “荒煤同志!”江弦和陈荒煤打声招呼,又看向吴组缃。</p>

    吴组缃一是作协的领导,二是江弦在文讲所的老师,江弦马上热情和他打一声招呼。</p>

    “吴老师。”</p>

    “江弦啊。”</p>

    吴组缃朝他笑笑,转头给陈荒煤介绍。</p>

    “我在文讲所给他上过课,他很懂红楼梦。”</p>

    吴组缃对江弦的印象很深,这是因为当初在文讲所的时候,他讲红楼梦时,江弦总能在课上提出一些堪称精彩的见解。</p>

    “你这部红高粱写的非常好,要是我的每个学生都像你一样优秀就好了。”吴组缃。</p>

    “良师出高徒,您客气了。”江弦自谦一句。</p>

    吴组缃摇摇头,“学生的成就跟老师没多大关系,大部分时候,老师都只是一个带路人。”</p>

    他举了个例子,他有一个瑞典留学生,跟他学了三年红楼梦,临毕业时,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从地形上看,和潇湘馆实是不远,黛玉和宝玉为何不能同居,抑或是出走</p>

    吴组缃失望的,“听了他的问题,我感觉我这三年真是白教了。”</p>

    “您别灰心。”</p>

    江弦安慰道:“他不懂得中国的社会,所以就不懂得宝黛的悲剧。”</p>

    “你看,他就明白。”吴组缃笑着看向陈荒煤。</p>

    陈荒煤扫了一眼江弦,“光知道你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没想到你对红楼还有研究”</p>

    “他领悟的深着呢。”吴组缃。</p>

    陈荒煤来了兴致,“江弦,那我考你一考,黛玉为什么老是和宝玉吵”</p>

    觉得自己的有点笼统,他又补充解释了下这个问题。</p>

    “就是黛玉为什么这么别扭老要试探宝玉,而宝玉一旦表露心迹,她又要宝玉欺负她”</p>

    吴组缃听着这个问题,眼睛微眯,嘴角有些玩味,期待江弦的回答。</p>

    江弦也是无奈,怎么陈荒煤还非要考考他</p>

    他稍作思索,道:“男女大防,那个时代,在婚前,一般不能有一点点有涉,否则,即便像宝玉与她这样的两情相知,都难免会视她,所以他们要谈情,就必须借别的一些事。”</p>

    “什么事”陈荒煤问。</p>

    江弦回忆了下,“我认为,在黛玉宝玉感情史上决定性的一次交流,是宝玉挨贾政的棒子,黛玉去探望,‘你从此可就改了吧’,宝玉则回答‘你放心,别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p>

    我认为这是大有深意的,其实是宝玉向黛玉的彻心交代,而黛玉也听懂了,所以,在这件事以后,黛玉再也没同宝玉闹过性子。”</p>

    “好!”</p>

    吴组缃听完江弦的回答,忍不住拍案叫绝,“你的对,就是这个样子!”</p>

    可是马上他又有些愤怒。</p>

    “这样重要的一个情节,你越剧的红楼梦,竟然能将情节顺序颠倒,将黛玉在吃闭门羹,与宝玉生隙这一场,放到了宝玉挨打之后!</p>

    这像话吗不像话!四不像!”</p>

    吴组缃激动着,陈荒煤就只是微笑着看向江弦,点了点头。</p>

    “嗯,你答得很好。”</p>

    和两人告辞回到家里,江弦没想到她妹妹江珂也在,这会儿正和朱琳坐在沙发上一块儿话。</p>

    “你咋来了放学了吗”</p>

    江珂夹着嗓子,跟个甜妹儿似得,“哥,你也不看看几点了,我早就放学了。”</p>

    “放学了不回家,你上我这儿干啥”</p>

    江珂两腮一鼓,“回到家里妈就训我,嫌我不好好学习,不给她考大学,反正家里我是待不下去了,你再赶我走,你妹妹我干脆下乡去了,那句话怎么的来着,‘我们也有两只,不在城里吃闲饭’,我去农村,我去上农民大学。”</p>

    “你还要去当知青”</p>

    </p>

    江弦一脸玩味,从兜里掏出好几把瓜子,放在桌子上。</p>

    “你知道乡下什么条件不你问问你嫂子,是在京城里生活好,还是乡下的生活好。”</p>

    “我才在乡下呆了几年”</p>

    朱琳翻个白眼,“你们兄妹俩就别乱了,这会儿哪还有这政策,下乡那都成历史了,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完,又瞥一眼桌上的瓜子。</p>

    “你从哪装回来的”</p>

    “刚才开会时候在桌上拿的。”</p>

    “呀,你真是,这多不好,让人家领导啥的看见。”朱琳抓了一把,放在里开始嗑。</p>

    江弦满脸无所谓。</p>

    “没事儿,他们都装了,李陀同志装的最多。”</p>

    “唉,你们这些文化人,怎么还干这种事儿。”</p>

    “怎么不能干了孔乙己不是了嘛,读书人的事儿,那不能叫偷。”</p>

    朱琳乐了,笑的枝乱颤。</p>

    江珂就看的酸溜溜的,觉得这两口子打情骂俏,给她塞了一嘴狗粮。</p>

    “哥,你啥时候安排我去拍戏”江珂瞅准时,搂住江弦的胳膊,撒娇卖萌。</p>

    江弦把她扒拉开,“你当电影厂是咱家开的,我还能安排你去拍戏那就是北影厂的厂长来了,也安排不了。”</p>

    江珂惆怅起来。</p>

    “哥,我都听我们老师了,我好些个师兄师姐,毕业了就是当待业青年,你我要是毕业了,当了待业青年怎么办”</p>

    “那你就上前门卖大碗茶去。”</p>

    “哥”</p>

    江珂气的脸红扑扑的,又朝着朱琳投怀送抱。</p>

    “嫂子,你看我哥”</p>

    朱琳无奈苦笑。</p>

    “珂儿,演戏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p>

    “嫂子,我知道,我在戏曲学校每天可用功了,老师都我有天分。”</p>

    江弦就笑着看江珂和朱琳掰扯,江珂是他亲妹妹,他当然不能不管,这会儿也是有意想磨磨江珂这性子。</p>

    江珂住过来也有好处,到了晚上,朱琳就没那么好意思积极的讨要公粮了。</p>

    这天,江弦来到电影创作,拉了个屎,看了会儿稿子,就准备自己给自己下班。</p>

    这时候梁晓声神秘兮兮找过来,跟他有人找他。</p>

    “谁啊”</p>

    “这人啊,主编您也认识。”梁晓声笑嘻嘻的回答。</p>

    江弦抬头往门外看去,瞥见一个年轻人,眼睛,发际线很高,不戴眼镜。</p>

    “龙同志”</p>

    江弦笑了起来,“你怎么来了”</p>

    来人正是拍了甄嬛传的那位郑龙,之前他给电影创作投过稿,来北影厂改过稿子,江弦还给他审稿来着。</p>

    “江主编。”年轻的郑晓龙笑着和江弦打一招呼,眼神清澈中带着愚蠢,完全菜鸟模样。</p>

    江弦给他倒一杯水,“坐,坐,别拘着,就当来自己家。”</p>

    等郑龙坐下,江弦才问,“应该毕业了吧现在在哪高就”</p>

    郑龙腼腆笑笑。</p>

    “央视。”</p>

    “哟,大单位啊。”</p>

    “不算不算,就是个部门,叫电视艺术中心,离得不远,就在海淀皂君庙那边儿。”</p>

    “嗷,皂君庙。”</p>

    寒暄一阵儿,江弦才问,“找我是来递个稿子”</p>

    “不是、不是。”</p>

    郑龙摆了摆,“害,您可能不知道,我们电视艺术中心,跟央视的电视剧部、电视剧团还有几个部门,现在主管电视剧这一块儿。</p>

    台里现在有个任务,要拍红楼梦。”</p>

    “拍红楼梦哟,这可是大事儿,这是咱四大名著呐。”</p>

    “可不嘛。”</p>

    郑龙继续,“任务交到了王扶林导演里,导演他不放心,戴临风台长也不放心,您想啊,这红楼梦全国多少人看过,多少人喜欢啊,这红楼梦要是拍不好,那得向全国人民谢罪啊。”</p>

    “是啊。”</p>

    “所以么,台里跟王扶林导演这么一合计,您猜怎么着打算弄一顾问团,把社会上知名的这些红学家,全都弄进顾问团里,像是周洋、曹禺、吴组缃、钟惦棐哦,还有沈从文同志。”</p>

    “沈老师也在啊”</p>

    “沈从文先生是古代服饰这一块儿的专家。”郑龙解释道。</p>

    看过红楼梦,可能会有人发现,演员的衣服特别合身,不像很多别的古装剧一样,衣服看起来扁扁的、软塌塌的,像是个唱戏的,只能远观,不能近看。</p>

    这其实得归功于沈从文,他是古代服饰这一块儿的专家,</p>

    红楼梦的服装,仔细去看,上到皇宫妃子,下到贩夫走卒,甚至厨娘杂役,服饰不但合乎身份,看起来就是量体裁衣,异常精美。</p>

    郑龙和江弦了这么一大通,江弦还是不太明白他的来意。</p>

    “龙,你今天找我到底是为了”</p>

    “江主编,我们台里是想问问您的意见,您愿不愿意加入我们这个红楼梦电视剧的顾问团。”</p>

    “我来当顾问”江弦完全意外,“我又不是什么知名的红学家,更不懂古代服饰。”</p>

    “是陈荒煤同志给我们推荐的您。”郑龙解释,“荒煤同志,您对红楼梦的研究很深,吴组缃同志也给我们推荐了你。”</p>

    “”</p>

    江弦很快反应过来,怪不得那天陈荒煤非要考考他,原来是在这儿等着。</p>

    “原来如此。”</p>

    他哭笑不得,这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还挺感兴趣,到时候去看看林妹妹也不错。</p>

    “既然荒煤同志都推荐我了,我就加入这个顾问团吧。”</p>

    “您答应了”</p>

    郑龙高兴起来,又吞吞吐吐道:</p>

    “不过江弦同志,我得先告诉您,我们这个顾问团啊,应该不给支付多少报酬,一个专家大概是5块。”</p>

    “5块”</p>

    江弦无奈的笑笑,这电视剧部门真是个破落户,不过他也不是冲着这个来的。</p>

    “5块就5块吧。”</p>

    郑龙仍是一脸尴尬:</p>

    “我还得给您一嘴。</p>

    我们没现金,每人用一个景泰蓝瓶作抵,您看行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