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水工江,弓玄弦</p>
中关村。</p>
朱母上班这么多年,早就是干部性质,没什么事情,今天早早下班,结果被熟人堵住。</p>
“您下班了”</p>
“嗯,有什么事”</p>
“没事、没事。”</p>
对方笑着摆摆,然后又出自己憋了一天的疑问,“最近都有个少林寺的片子,里面那个女演员叫叫”</p>
“白无瑕!”</p>
旁边儿假装擦盆儿实则偷听的同事忍不住了,回过头提醒一声。</p>
“哎,对,白无瑕,这是你家朱琳不”</p>
朱母露出一抹微笑,“她啊,一早就进北影厂了,每天拍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事儿我也是这几天听来的。”</p>
中国人喜欢中庸之道,朱母这话的虽然含糊,但意思很明显。</p>
就是我家朱琳!</p>
“诶呦喂,真是你们家朱琳”</p>
又一个偷听的开了口,“我就知道,这姑娘打就适合当演员。”</p>
“就是么,都怪下乡闹得,给孩子耽搁了。”</p>
“可不咋的。”</p>
围着朱母一通彩虹屁,夸得朱母那叫一个心怒放了,不过她这个人比较含蓄,想笑也绷着,微微的眯着眼睛,眯成一条线。</p>
“出来您别介意,我家里一直想看少林寺来着,一直抢不着票,您看您能不能让琳琳给我弄几张啊”</p>
“呀,这真不好看。”</p>
朱母保持着歉意的微笑,“实不相瞒,我们一家也没看过这电影呢,让朱琳弄票根本都弄不着。”</p>
“哟,是么。”</p>
对方知难而退。</p>
朱母则是耐着美妙而又骄傲的心情,骑着车离开单位,轻哼起了歌儿。</p>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p>
“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p>
“”</p>
最近日子里,朱母心底一直有种隐隐的担忧,觉得以江弦如今的地位,很可能在婚姻中产生不平等,导致他和自己闺女之间感情破裂。</p>
虽然江弦这孩子一直表现的很好,对朱琳也足够呵护。</p>
但朱母心中的这份担忧始终无法被抵消。</p>
有几天甚至梦里都是女儿受了委屈,他们一家却又对江弦敢怒不敢言,气的朱母醒来以后,一巴掌拍醒熟睡的朱父,怒斥朱父无用。</p>
直到这段日子,少林寺终于在电影院播出。</p>
刚拿了百影后的朱琳,因为白无瑕这个角色,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p>
少林寺这电影朱母当然看了,不光她看了,她们一家都去看了。</p>
那是朱琳好不容易搞来的票,当然不能给别人。</p>
电影里白无瑕的表现,简直就让朱母感到惊奇。</p>
那明如秋水的杏眼,那纯如银铃的笑声,那晶莹如玉的面庞,那独特的美丽和气质</p>
这真的和我家的傻大丫头是同一个人</p>
更关键的是,随着少林寺的热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白无瑕这个角色。</p>
要知道,在另一时空,少林寺中的牧羊女白无瑕的演员丁岚在影片上映后迅速走红,成为当时无数人心中的梦中情人。</p>
因为牧羊女白无瑕给了这时候的观众一种打破传统定义的惊艳印象。</p>
她给当时观众的惊艳印象应该属于排山倒海式的,影片里白无瑕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无不让人倾倒。</p>
观众习惯了银幕上的美人,向来都是安静、雅致、甚至是弱不禁风,而白无瑕完全给了他们一种颠覆概念性的美的体验。</p>
而朱琳诠释的白无瑕,丝毫不逊色于丁岚,她持牧羊鞭,往那一站,那叫一个活泼灵动,天真烂漫,又漂亮又有身。</p>
在影片最后,觉远拒绝了白无瑕的情意,选择成为僧人的时候,很多观众的心里都充满了遗憾。</p>
那一刻,电影院中无比寂静,人人都在感伤,脑袋里全都是牧羊女白无瑕唱的那首牧羊曲。</p>
“莫道女儿娇,无瑕有奇巧,冬去春来十六载,黄正年少”</p>
正是因为荧屏上朱琳这样的表现,朱母这些日子的担忧又都烟消云散。</p>
你江弦是优秀。</p>
我闺女就差了</p>
电视台那边又传来消息。</p>
京城电视台里有人看到理解万岁在吉林电视台播出以后,立刻派人前往长春转录了这场报告,并在京城电视台连播了三次理解万岁。</p>
广电那边的领导也收看了理解万岁的电视录像。</p>
看完以后,立刻决定把京城电视台的录像带调来,月9日在央视首次播出,并且连播三次。</p>
如果反响够好,将来很有可能再在全国的二十几家省市电视台相继播出。</p>
朱琳听了以后,登时傻眼。</p>
“那你岂不是电影、电视全丰收”</p>
的确如朱琳所。</p>
如今,各大院线最炙可热的影片,就是江弦编写的少林寺。</p>
而电视上要是再热播起理解万岁的讲演录像。</p>
那江弦可真是一个人就霸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个影视生活。</p>
这还不算完,新华社那边吴克鲁又给江弦传来消息,上面有领导听了理解万岁以后,想邀请江弦继续到全国各地演讲。</p>
江弦当然是拒绝。</p>
“我又不是个体户报告团!”</p>
“我一写的,到处跑什么”</p>
“出去人家还以为我去推销书。”</p>
他不答应,人家又很为难,觉得理解万岁这个题材这么好,要是不被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听到,也太可惜了。</p>
“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主意。”</p>
江弦,“我找几个人,组成一个非常精干的报告团,我请他们来替我去全国各地讲,如何”</p>
“替你去”</p>
吴克鲁斟酌着这件事情。</p>
江弦也是真的考虑过,他肯定不可能答应上面领导,没日没夜的在外面什么也不做,就上全国各地讲理解万岁。</p>
但是理解万岁这么好一个题材,他写都写了,不用好就可惜了。</p>
这么个办法,也算是他觉得两边条件都能够满足的办法。</p>
但也有个关键问题,找的这个替他讲的人得靠谱,不能讲着讲着乱讲起来,最后出了事情,这责任难免要找到江弦的头上。</p>
“”</p>
蔡朝东在军区文化部任职,收到消息以后,非常高兴的坐着火车来到京城。</p>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前线许多战士都听了理解万岁这场报告。</p>
起因是不少战士收到了一些大学生的慰问来信,上面写了一些关心战士们生活的话。</p>
战士们从这些信里,陆续知道了有一场报告在京城很火,讲的就是他们的喜怒哀乐。</p>
后来就有战士收到、买到了新华出社出的理解万岁单行本。</p>
看了上面的内容以后,他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p>
那些藏在心底的诉求、委屈。</p>
终于有个人替他们出来了。</p>
蔡朝东作为文化部的一员,也很关注战士们的生活,对于战士们的一些郁闷,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p>
好在看过理解万岁以后,他心底那些积攒的不舒服,就像是打开了闸口一样,全都宣泄了出去,留下的只有感动。</p>
</p>
而就在前几天,上级通知他,有一条来自京城的调任,有一项任务要交给他。蔡朝东还有点懵。</p>
怎么忽然就有调任了</p>
不过听到是任务,他不敢怠慢,赶忙从昆明坐上火车一路北上。</p>
抵达京城以后,才知道,这次调他过来,是想让他来代替江弦,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理解万岁的讲演。</p>
蔡朝东只觉得一阵不可思议。</p>
代替江弦讲演理解万岁</p>
这事儿怎么听着跟做梦一样。</p>
“怎么会找到我”</p>
“是江弦同志选的你,他在前线见过你几次,觉得你口才很好,加上又有前线作战经验,感情融入的会比较快。”</p>
之所以选择蔡朝东,也是江弦的无奈之举。</p>
除了原作者本人,他真挺担心理解万岁砸在其他人的上。</p>
反正理解万岁的风头已经让他出了个差不多。</p>
现在就把它重新还给原作者好了。</p>
江弦算不上有多高尚。</p>
作为一个重生者,他有福利肯定是先给自己着想。</p>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解万岁放在他上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p>
为了不埋没这篇作品,他宁愿再以这样的方式,再把它还给蔡朝东。</p>
他还挺尊敬蔡朝东的。</p>
在另一时空,大概90年代,蔡朝东曾经被调任过一个贫困县里任职县长。</p>
他在县里抓经济办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后来调离县里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万民十里相送好县长的感人场面。</p>
百姓万人十里相送,依依不舍。</p>
江弦完全相信,这是蔡朝东真的把服务做到了人民的心坎儿里头。</p>
“真的让我来”</p>
蔡朝东完全没想到,江弦会推荐自己来讲理解万岁的内容。</p>
就像是迪厅、酒吧永远都想不到,干掉自己的居然会是公交车。</p>
“不行不行,我没这个能力。”他本能的推辞。</p>
江弦马上给他通个电话过来。</p>
“朝东同志,你要想一想,我是让你替前线的将士们讲讲心中的哀愁,这样的理由,你也能拒绝么”</p>
“我”</p>
蔡朝东马上犹豫。</p>
鲁迅先生的名言精辟: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p>
譬如,让蔡朝东替自己去做报告,他一定会不同意;但若是换个法,让他明白这不是为了江弦也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前线将士,他就会觉得这是调和的,愿意去了。</p>
报告团组建的很快,是一个团,其实也就是江弦和蔡朝东。</p>
蔡朝东看了江弦的录像,自己试着讲了几次,又给江弦和新华社的人内部讲了几次,效果很好,很快就有了几分江弦当初的那种感觉。</p>
把这摊子事儿交给蔡朝东,江弦回归到最后一个匈奴的写作上。</p>
延河那边时不时就给他写信,有时候是陈忠实,有时候是路遥,有时候是贾平凹。</p>
三驾马车轮番关心真让江弦有些吃不消。</p>
他也知道,这是人家怕他把约稿的事儿给忘了,明里暗里的提醒。</p>
江弦不拖着,耗费这么久的时间,最后一个匈奴已经完成的差不多。</p>
在一个阳光充沛的午后,他带着一沓厚厚的稿子骑着自行车出了门,上邮电局去寄稿子。</p>
写作品这么多年,大部分时候江弦的稿子都是他送到编辑部,或是别人帮他转交给编辑部,自己投稿的次数不多,都是给收获。</p>
这一次,却是给延河。</p>
邮电局的工作人员看着这切糕一样厚的稿子,人都傻了。</p>
“这么厚你难道是写了什么文学作品”</p>
“嗯。”江弦并不否认,“试着投投稿子。”</p>
“哟,了不起!”</p>
“没什么,一点爱好。”</p>
对方打开话匣子,笑道:“我平时也爱好写作,也投过稿,虽然没写过你这么长的,不过我在丑鸭上过过一篇稿子”</p>
江弦一闻就清楚,这绝对是个逼王。</p>
但他相当配合,竖起大拇指恭维。</p>
“厉害,厉害。”</p>
对方脸上立刻露出几分矜持的笑容,那笑容里面藏着几分骄傲。</p>
他摆摆,收好信件。</p>
“有会一起交流。</p>
对了,你留个名字。”</p>
“我叫江弦。”</p>
“哪个江”</p>
“水工江。”</p>
“哪个弦”</p>
“弓玄弦。”</p>
“”</p>
吧嗒。</p>
工作人员钢笔一下子掉在桌上,抬头再看一眼江弦,目光兴奋中带着几分期待。</p>
“江弦你、你是那作家”</p>
“”</p>
“就是写环红高粱的那个。”</p>
“不知道你的是不是我,但是环和红高粱倒的确是我发表的。”江弦露出一个矜持的笑,那笑一如刚才对方脸上模样。</p>
“我是您的读者!”</p>
对方挠一挠头,站起身,一脸亢奋。</p>
再一想,自己刚才在人江弦面前耍大刀。</p>
哎呀,尴尬尴尬。</p>
他老脸一红。</p>
不过这点情绪很快被喜悦取代。</p>
不提了不提了。</p>
反正他脸皮厚。</p>
人江弦肯定也懒得搭理。</p>
“您能给我签个名么”</p>
“成,没问题。”</p>
江弦刷刷给他写了一个,这才告辞。</p>
对方一通感谢,美滋滋的收好签名,回想着与江弦同志的这次邂逅,真是美妙</p>
对了。</p>
他猛地想起。</p>
这回江弦过来可是投稿。</p>
这岂不是。</p>
这位作家下部巨著马上问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