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再次被颠覆的故事!</p>
“伟大的税制度!”</p>
江弦不得不感慨,税确实能够刺激作者们的创作积极性。</p>
狄更斯就是税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p>
巨额的税不仅刺激了他的创作激情,也促使他积极为国际间相互承认权而奔走。</p>
欧美出业如今的欣欣向荣,也离不开税制。</p>
税制的抽成方式,能把出社利益和著作者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样风险共担,出市场因此繁荣,也相应地推动了文学和文化的进步。</p>
国内目前的稿酬制度限制性还是太大。</p>
而且这是上面的“指令性”原则,不是“指导性”。</p>
想要打开税制的局面相当之困难。</p>
就在江弦收到支票的当晚,“五月”公寓里火警又响了一次。</p>
一家人站在门口,犹豫是否要跑下楼,总觉得不可能接连发生两次火灾,而且楼里这气氛也不像是火灾的模样。</p>
正犹豫,警报自己停息了。</p>
江弦一打听,原来这次响警报不是因为火灾,而是因为台风。</p>
总而言之,对于江弦来,这房子是不得不买了。</p>
吕嘉行那边收拾的很快。</p>
续处理完刚一星期,他就给江弦把房子腾了出来。</p>
“相信我,江,这房子现在干净的就像是没人住过一样。”</p>
“你怎么动作那么快”江弦。</p>
“我早就有所准备了,在你要买的时候,我就已经期待着这一天。”</p>
“什么时候离开美国”</p>
“明天就走。”</p>
吕嘉行那叫一个归心似箭。</p>
“江,谢谢你。”</p>
“谢我什么”</p>
“谢谢你买了我的房子。”</p>
吕嘉行,“美国的空气我一秒钟都呼吸不下去了,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回中国去,回故乡去,回我真正的家。”</p>
“”</p>
江弦也是诧异。</p>
国内现在削尖了头往国外跑,吕嘉行这对夫妇呢,反其道而行之,一心只想回国。</p>
“以后要是去京城的话,记得来找我。”江弦给他留个地址。</p>
吕嘉行点点头,“一定会去拜访。”</p>
翌日,吕嘉行这一家子带着成箱的行李,坐上飞往国内的飞。</p>
这一天,江弦领着一大家子女眷,从“五月”公寓搬进了公寓后半山腰的这栋别墅里。</p>
带上前后院,房屋占地面积很大,四百多平。</p>
屋子一共三层,五间卧室,一间主卧室,一间儿童卧室,三间客用卧室。</p>
剩下的就是客厅,娱乐室,家庭房,厨房和餐厅这些公共区域。</p>
“哟,这电视可够大的!”</p>
饶月梅兴冲冲上下参观一遍,最后对一楼大厅的二十四寸落地遥控大彩电产生了兴趣。</p>
嗯,二十四寸!</p>
朱母摩挲着下巴,“这电视估计不便宜吧。”</p>
饶月梅点头同意,“可不嘛,这么老大,人家咋没搬走啊”</p>
“他们觉得卖了也卖不到多少钱,就留给咱们了。”江弦。</p>
除了电视,吕嘉行还给江弦留下了很多家具,还包括一些餐具、衣服。</p>
他要回中国,带也带不走,处理掉又太可惜,就全给江弦留了下来。</p>
饶月梅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阵恍惚,“哎呀,‘五月’那儿的生活就挺现代化了,这儿和‘五月’一比也太豪华了。”</p>
“其实也不算豪华。”江弦。</p>
“江弦,可不能这么想。”</p>
朱母开口道:“哪怕不算豪华,也够舒服了,而且可以是舒服得接近奢侈了。”</p>
饶月梅点头,“对啊,现在可真有点z本j级生活的滋味了,咱们得反省!”</p>
“是。”江弦舒舒服服的坐在地上,伸个懒腰,“不愧是饶月梅同志,觉悟真是太高了。”</p>
“臭子,阴阳怪气啥呢”</p>
不等老娘的拖鞋丢过来,江弦就跑开,扶着楼梯上楼,进到三楼的主卧。</p>
“江弦,你看,在这儿能看见爱荷华河。”朱琳指着落地窗的外头。</p>
“爱荷华河这名不好听,陈映真给这河重新起了个名字。”</p>
“什么名字”</p>
“爱河。”</p>
“”</p>
和朱琳挽着,肩并着肩,看了会儿缓缓流淌的“爱河”,江弦就急不可耐的拉着她坐去床上,伸去解她的衣服。</p>
“哎呀,着什么急呀。”朱琳抱怨一句。</p>
“我这不是想咱家陛下了么。”江弦笑着半蹲下,把脸贴在朱琳的肚子上,这是他最近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p>
“什么陛下你给咱闺女起的名字”</p>
“你是咱们家的女王陛下,闺女当然是咱们家的陛下。”</p>
朱琳哭笑不得,“江弦,你是要把咱闺女当皇帝养啊”</p>
“”</p>
江弦没有回话,只是半蹲着轻揽住朱琳的腰,静静的享受着此刻的幸福。</p>
房子收拾好以后,江弦就邀请中国的几位作家来房子里吃饭。</p>
“过来给我暖暖房。”</p>
茹志鹃她们仍觉不可思议。</p>
“你真把吕嘉行的房子买下来了”茹志鹃问。</p>
“茹老师,瞧您的,我不买下来我怎么好意思住进去。”</p>
“哦买噶!”</p>
茹志鹃非常潮流的了一句英语,“了多少钱”</p>
“5万美元。”</p>
“5万美元!”</p>
茹志鹃一脸震撼,“那得是30多万人民币了吧!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钱”</p>
“我在美国出了一些,他们给我支付了税。”江弦。</p>
“真的么”</p>
茹志鹃更震撼了。</p>
“江弦,你也太了不起了!”</p>
得知这个消息,茹志鹃是非常振奋的。</p>
前不久,她在“写作计划”总管爱德文的安排下,去参观了爱荷华大学的“写作班”。</p>
这个“写作班”先于“写作计划”创立,确切的是一个“学院”,类似于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如今盛名于世的一大批作家都来自于那里。</p>
参观了“写作班”以后,茹志鹃很想请爱德文把她的一些拿给“写作班”的老师看看,结果爱德文只是语焉不详、支支吾吾的拒绝:“我已经给那边的老师看了,可能因为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有些东西”</p>
都是成年人,茹志鹃马上明白爱德文的言外之意——</p>
这些老师对她的作品不满意,觉得她的作品不够格。</p>
这件事让她沮丧了好久。</p>
</p>
茹志鹃思考后觉得,国内的作家和外界的沟通太不够了。</p>
因此,她特别想让老外们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国作家和作品。但是来到美国、来到爱荷华以后,这些老外给她的感觉是:他们不想也不渴望了解中国的文学,反而是不断的向他们展示美国那一套。</p>
茹志鹃觉得,她们应该找会表现自己,可是她又不擅长这一方面。</p>
而且“国际写作计划”里“中国周末”的活动,也因为经费紧张而取消。</p>
并且,语言不通。</p>
茹志鹃可以灰心到了极点。</p>
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从江弦这儿听他出了作品的消息,那甭提多激动了。</p>
“江弦,我真为你感到骄傲!”</p>
“”</p>
江弦觉得她这话怪怪的。</p>
晚上六点,作家们都来了,上都带了礼物。</p>
陈映真带来一锅没有煮烂也不红的红烧肉,潘耀明带来了一个火腿丝,台省的另一名作家七等生带来一个鱼松,茹志鹃带的是自己烹饪的米粉干,王安忆则是带了一份“意大利脆饼”,也就是披萨。</p>
“恭喜啊。”</p>
“请进请进。”</p>
江弦寒暄邀请几人进来。</p>
几人也都四处张望着,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座房子,但此刻的意义已然不同,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重新布置了,都觉得和以前的房子不太像。</p>
“聂华苓女士让我告诉你一声,她今天就不过来了,礼物回头补上。”陈映真。</p>
“她怎么了”</p>
“她要照顾她的丈夫安格尔。”</p>
陈映真,“医生之前误诊了,安格尔并不是风湿转移到了耳朵上,而是感染了一种细菌。”</p>
“”</p>
江弦一脸无语,“看来美国的医生水平也很有限。”</p>
“是啊,我们只能祈祷安格尔先生没事了。”</p>
“愿他一切安好。”</p>
江弦默默祝福一句。</p>
他还是挺喜欢安格尔这个人的。</p>
这是个友善而且幽默的老外,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也特别好。</p>
“知道么,今天星条旗降半旗了。”七等生。</p>
“为什么”</p>
“南朝鲜有一架飞出事了。”</p>
“啊”</p>
“已经调查清楚了,被毛熊打下来了,据上面有20多个美国人。”</p>
“”</p>
坐在餐桌前聊了会儿天,各种食物就摆满了餐桌。</p>
“像这么吃,我非胖了不可。”王安忆。</p>
“是啊,美国人最怕的就是胖了。”</p>
陈映真,“他们为了保持身材,还得辛辛苦苦的长跑,辛辛苦苦的节食,商店里有专门去分的白、饮料,去脂肪的牛奶、牛肉。”</p>
潘耀明总结道:“减肥,在美国是一个社会活动。”</p>
江弦听着就觉得很梦幻。</p>
在美国待久了,有时候他真的会忘记自己是在古老的20世纪0年代。</p>
吃着晚饭,作家们又一块儿喝了点酒。</p>
大家难得有聚在一起的会。</p>
七等生碰下杯子,道:“内地的作家和我们台省的作家在一块儿喝酒,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p>
陈映真开口道:“我们总归是一个国家的人,血浓于水,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p>
所有人都举起杯子,碰在一起。</p>
“中国万岁!”王安忆激动的喊了一声。</p>
其他人笑了笑,也都跟着了几句。</p>
“中国万岁!”</p>
“起来,你为什么叫七等生”王安忆问,“这个名字好像有点奇怪。”</p>
七等生笑了笑,“也没有为什么,上初中的时候,在家闲着无聊,每星期我就出一张纸的刊物,画点图画,写点东西,有一些是自己编的,有一些是抄来的,每周出一张,一张白报纸,一直出了五十多张,总之写这刊物的时候,我就给自己起了笔名:七等生,纯属为了好玩。”</p>
“为了好玩”</p>
“为了好玩。”</p>
“这刊物还在么”陈映真问。</p>
“不在了,在一次特大洪水当中被洪水冲走了。”</p>
“真可惜。”</p>
“陈老师,台省现在什么样子”</p>
江弦借着这个会,和陈映真了解了下台省那边的情况。</p>
陈映真苦笑着,“到处都是西方音乐和歌曲,偶尔听到一个东方味道的,再仔细一听,原来是日本的。”</p>
陈映真非常憎恨日本,文学作品里也反映着这一点。</p>
饭后,作家们在客厅里坐在一起留下一张合影,而后便纷纷道别。</p>
茹志鹃正准备离开,江弦把她喊住,“茹老师。”</p>
“怎么了江弦。”</p>
“你要是不介意,干脆和安忆也搬来我们这儿一块住吧,还有两个空房间。”</p>
“不了不了。”</p>
茹志鹃赶忙拒绝,“那多不好意思啊,我们哪能住别人家里,太麻烦了。”</p>
“不麻烦。”</p>
江弦劝道:“你看咱们都是初来乍到美国,你住过来,咱们相互之间也能有个照应。”</p>
“哎呀,这怎么能行呢”茹志鹃很是不好意思的。</p>
“没关系,没人会介意的。”江弦笑着道。</p>
他倒不是非要当烂好人,的确是有所考虑,因为这房子除了他还住着自己家人,房子又是独栋别墅,没什么邻居。</p>
要是又发生之前史密斯找过来这种突击事情,他又不在,那饶月梅可对付不过来。</p>
但要是茹志鹃和王安忆搬进来,遇到这种事,她们两个也能帮饶月梅联系下人、想想办法。</p>
江弦劝完,饶月梅和朱母也都过来劝茹志鹃,她们是同一辈人,之前也都算是交了朋友。</p>
“这么大房子,就我们住着多冷清,你过来也热闹一些。”</p>
“那就打扰你们了。”</p>
茹志鹃推辞不掉这份好意,答应下来,当天就和王安忆住了进来,第二天又回到“五月”公寓简单收拾了下东西,算是彻底的搬过来。</p>
隔了几天,江弦又和茹志鹃一块儿去看望了一趟聂华苓和安格尔。</p>
得知安格尔要做术,他们作为朋友,安慰了下聂华苓。</p>
临走前,聂华苓把一份稿件交给江弦。</p>
“我就怕过几天忙着照顾安格尔会来不及,紧赶慢赶,可算翻译完了,你拿回去再看看有什么纰漏。”</p>
“聂老师,辛苦了。”江弦感谢。</p>
“不辛苦、不辛苦,能参与到这篇的传播当中,我觉得是我的一份荣幸。”聂华苓。</p>
“您客气了。”</p>
“这哪是客气呢。”</p>
聂华苓满眼欣赏。</p>
“我原本以为前两个故事就已经是的主要内容了,没想到看完你写的最后一部分,这篇又被颠覆了一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