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兄弟,谁给你调成这样了</p>
乍一听内容,朱伟就觉得不大正经。</p>
再一看名</p>
——空中姐</p>
好嘛,这也忒不正经了。</p>
空中姐这篇一共十三万字,朱伟坐在王硕家里,大概读了个几万字。</p>
“</p>
我努力了,但终于忍受不了她习惯性流露的轻佻口吻以及那总是罩在我心头的淡淡迷惘,像走进一幢布局复杂的房子,本来想进这间屋子,却走进了另一间屋子。</p>
”</p>
在一个段落停下,朱伟合上稿子,将这沓稿子重新放回桌上,这动静吸引了王硕。</p>
他以一种期待的目光看向朱伟。</p>
“您看完了”</p>
朱伟轻轻摇头,“看了一部分。”</p>
“您觉着怎么样”</p>
“太青涩了。”朱伟琢磨一会儿,给出了这么四个字的总结。</p>
这的故事比较干瘪,语言也干巴巴的,像是没有味道的“富丽”饼干。</p>
不过朱伟能从其中读出几分曾经在江弦里读到过的味道。</p>
一种特能侃的感觉。</p>
“你在模仿江弦”</p>
“模仿”</p>
王硕愣了愣,马上明白朱伟的意思,把头摇成了拨浪鼓。</p>
“哎,我也不是刻意的,但是不管我怎么写,总觉得都逃不出去,被限制住了,就好像我活在江弦的影子里”</p>
见王硕自己起来也挺郁闷,朱伟大概明白王硕的风格恐怕和江弦相像,只是文字功底和积累还没有江弦那么深厚,所以写的没他那么好。</p>
不过倒能看出是个好苗子。</p>
难怪江弦会特意嘱咐他,过来找一趟这个长得有点漂亮的子。</p>
“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朱伟跟他打听。</p>
“我”</p>
王硕指了指自己,“我待业呗,之前开一饭店,没开下去,现在我是待业青年。”</p>
“你这篇稿子我先拿过去,给我们江主编看看,到底用不用,我请他来给你定夺吧。”朱伟道。</p>
在他看来,空中姐这篇,和传统文学不太相像,有种俗称为“流氓文学”的味道。</p>
不过朱伟又想到,江弦提出的办刊的八字方针:</p>
清新可爱,真切感人。</p>
这篇空中姐,似乎正符合这八字方针所指的风格。</p>
“嘿,你把这从他那儿要来了”江弦拿到王硕的这篇空中姐,也是一阵惊喜。</p>
这算是王硕的处女作了。</p>
在后世,王硕贵为硕爷,但他年轻时候不是没青涩过。</p>
这本空中姐就是最好的证明。</p>
虽然在江弦看来,这里爱情故事有点“俗套”,王硕还玩起了煽情,又有种想煽情煽情不起来的滋味。</p>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还是写得很好的。</p>
马未都曾经讲过,这里的原型就是王硕自己经历的一部分,是有原型的。</p>
这篇就很好地描绘出了王硕这个无比青涩的人生阶段:</p>
想真诚却真诚不起来,想努力的讲一个故事感动别人却连自己都感动不了。</p>
唉,每个作者的必经之路。</p>
无论后来有怎样的功成名就,也避免不了曾经的青与涩。</p>
“这稿子你给当代拿过去,问问他们要不要。”江弦开口道。</p>
“那咱们呢”</p>
朱伟有点急,还有稿子拿到再送给别人的道理</p>
“你调整调整自己的思路,咱们办的是文摘,不是文学期刊,从里截取个精彩段落发出去就行,的全文这么多字,肯定是发不了的。”</p>
“这”</p>
“行了,时间紧迫,快去办吧。”</p>
江弦摇着蒲扇笑了笑,看着跟诸葛亮似得,一副早有定计,一切都在计划当中的模样。</p>
朱伟也只好按他吩咐的,把稿子给当代那边送过去。</p>
没想到当代一下子就看中这篇。</p>
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编辑的作品大多数还是反映农村、工厂生活的,这篇空中姐反映当代城市青年题材,又是写感情,文字也很清新,很有味道,掺杂着点矫情</p>
总而言之,当代那边非常喜欢这篇稿子,觉得作者很有艺术才华,马上把王硕叫到当代聊稿子的事情。</p>
王硕那叫一个激动,心这江弦就是靠谱,要是跟着这位爷混可就太好了。</p>
还没高兴一会,编辑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p>
“你这篇写得太冗长了,十三万字太多了,我觉得应该删掉十万字,剩下三万字就刚刚好。”</p>
王硕又难过又高兴的改上了空中姐的稿子。</p>
还得改快点。</p>
因为人民文摘要从空中姐截取出一段,在发行前发表。</p>
既是赏析,又是预告。</p>
朱伟又去找了好些个江弦让找的人约稿,有梁左,这子现在是京城语言学院的大学老师,知道是江弦约稿子,非常痛快就答应下来。</p>
还有一些人,基本都是京城的作家,有京城文学的编辑刘恒、王安忆,有今年刚进入作协的作家史铁生,还有最近随着“寻根文学”在文坛名声大曝的汪曾祺</p>
朱伟基本没遇上什么困难,很顺利就从这些人那儿组到了稿子,而且往往都是他过去拜访,刚搬出江弦的名字,这些人就把自己珍藏已久的稿子拿出来,任由朱伟从中挑选。</p>
“主编的名字也太好使了。”朱伟吃惊。</p>
唯一让他碰了钉子的,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叫郑渊洁。</p>
“你别跟我了,我的稿子,以后再也不会拿给别的杂志社了。”郑渊洁非常气愤的。</p>
如今的,郑渊洁不仅结婚生子,而且事业大有成就。</p>
相比于几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郑渊洁,已经成熟许多,江湖地位也今时不同往日。</p>
现在,一旦提起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会提到他郑渊洁的大名。</p>
他的是真的火了。</p>
就在今年,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这些影响过0后、0后、90后几代人的超级p全都问世了。</p>
全国有6家报刊在同时连载郑渊洁的不同作品!</p>
然而,江湖地位上去了,郑渊洁却发现自己还是只能住在工厂旁边的筒子楼里,条件很简陋。</p>
看着屋里貌似随时爆炸的燃气灶和高压锅,郑渊洁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p>
他想换个房子。</p>
然而他却悲催的发现。</p>
</p>
自己完全没有经济条件来支持自己换个房子。</p>
他明明有那么多的作品同时连载,但他的稿费收入却很少,完全不足以改善家庭生活。</p>
郑渊洁觉得很不公平。他连载的杂志销量每个月都在上涨,然而他的稿费却一毛未加。</p>
他跑到编辑部里去,跟编辑要求涨稿费。</p>
编辑问:“你凭啥涨稿费”</p>
郑渊洁:“你们的杂志销量因为我的上涨了。”</p>
编辑问:“你怎么证明”</p>
郑渊洁语塞,因为他发现自己证明不了。</p>
于是他立下誓言,今后自己的再也不和别人的作品混登在一本刊物上吃大锅饭。</p>
以后他要让一本期刊只刊登他一个人的作品。</p>
“一本期刊只刊登你的作品”朱伟也是第一次见到有这种狂妄想法的作者,有点惊讶。</p>
回到翠胡同以后,朱伟很快跟江弦聊上了郑渊洁的事情。</p>
“一个人写一本杂志,那每个月得写个多少字才能把这杂志写下去”朱伟一阵不可思议道。</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他算了算,一期文学期刊按照20万字算,那么每天都要写作七千字左右才行。</p>
而且不是用键盘敲出七千字,是写出七千字。</p>
“我就没见过这么勤奋的作者,这得多大动力才能写的下去”</p>
出乎朱伟预料的,江弦并没有表露出太意外的模样。</p>
“现在作家们创作激情下降的原因就是缺乏创作动力,只要有能够刺激出他们创作动力的因素,那每个作家都是耕不坏的田啊呸,累不死的牛。”</p>
江弦当然是知道的,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自创刊开始,一连载就是35年。</p>
能一个人写这么久,毅力固然重要,不过在江弦看来,还有个重要原因。</p>
据郑渊洁认识了一个少儿出社的社长,社长很有抱负,想将这家南方的出社奋斗成有业绩的出社,让郑渊洁给他出主意。</p>
郑渊洁,他认为现在一些年轻作者有前途,但是不被重视,出书难,建议这位社长扶植一批年轻儿童文学作者。</p>
社长你能给我开一个你认为有前途的年轻作者的名单吗郑渊洁就为社长开出了他认为有潜力的十几个作者名单,然后建议社长邀请这些作者组成编委会,一起出合集童话图书,他来主编。</p>
社长答应了。</p>
结果呢。</p>
等社长和郑渊洁推荐的某位作家见面以后,那位作家了,郑渊洁就是个工人,才疏学浅,没有创作潜力,不能出任主编,应该让另外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女生当主编。</p>
社长又听了这位作家的建议,也没告诉郑渊洁。</p>
等过了几个月,作者们开编纂会,主办者突然在会上宣布丛书主编易人,由那名从来没有写过童话的女生取代郑渊洁。</p>
郑渊洁懵了。</p>
然而他不光是被自己推荐的作者背刺。</p>
他推荐的另一名作者还在会上他的风凉话:“有的人不自量力,一个人写一本杂志。”</p>
最后呢,作家们合影,都看不起郑渊洁的学学历,合影时候都没让他露脸。</p>
总之这事儿对郑渊洁打击特别大。</p>
这口气谁要能忍那他是这个(大拇指)。</p>
总之,从那时候开始,郑渊洁就把的名字一直贴在他写字台前方的墙上,他这个人不抽烟、不喝茶、不喝咖啡,全凭这个名字提神醒脑。</p>
就这么写了35年。</p>
这人名字据一直贴在那儿,都没拿下去过。</p>
总之一句话:</p>
要想成功,得有朋友。</p>
要想特别成功,得有敌人。</p>
老郑能成为童话大王,这人得占个一份功劳。</p>
“唉,我就少个敌人。”江弦忍不住感叹。</p>
没招啊,他想有敌人,可惜这帮杂鱼都没什么实力。</p>
“得了,我明天亲自去找郑渊洁聊一聊,他的童话对咱们文摘特别重要。”江弦冲朱伟。</p>
朱伟挠了挠头。</p>
他今儿嘴皮子都快破了,那郑渊洁都无动于衷。</p>
换您去就能行了</p>
您这脸也太大了一点吧。</p>
朱伟不觉得换成江弦去就有用,他看得出来,郑渊洁是个犟骨头。</p>
这种人认死理,谁去也没用。</p>
朱伟这样想着。</p>
翌日,朱伟没有出去组稿,一个人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看起了稿子。</p>
看了一段,觉得有点犯困,于是伸直了腰打个哈欠,望向办公室的四周。</p>
他们翠胡同这院子,面积八百平,平时基本上也就他一个人呆着。</p>
于是乎,在寸土寸金、如此拥挤的燕京城里,这一刻,朱伟竟然感到了那么一丝冷清。</p>
这份冷清可太奢侈了。</p>
毕竟这会京城人的平均居住面积也就个45平方米。</p>
想独处一下,享受片刻安宁,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p>
所以朱伟心底生出的这份冷清,那完全是寻常市民享受不到的滋味。</p>
“朱伟,朱伟,出来打个招呼。”</p>
“来了。”</p>
听到院儿里传来江弦的呼喊,朱伟放下稿子,推开门,快步来到院儿里。</p>
先是看到江弦,又马上见着江弦让打招呼的那位。</p>
不是别人,正是郑渊洁。</p>
“渊洁同志,你过来了啊,我给你倒茶去。”</p>
“谢谢了,朱伟编辑。”郑渊洁也客客气气的打声招呼。</p>
“先进屋坐。”</p>
江弦把郑渊洁拉进正屋里头,等朱伟端着茶杯过来,江弦拉着他一块儿坐下。</p>
“我宣布个事儿,以后郑渊洁同志就是咱们人民文摘的一员了,今后专门负责文摘的童话部分,咱们人民文摘又多个新成员。”</p>
“哟,是么欢迎欢迎!”</p>
朱伟一边热情的打着招呼,一边在心里面感到吃惊。</p>
江弦是用了什么邪招儿。</p>
他记得清楚,郑渊洁昨天可还一副拒人千里之外不可亲近的模样。</p>
怎么今天就服服帖帖的了</p>
怎么调的</p>
(前几天相亲也没相上,情人节就老实码字吧,然后祝大伙和我都早日找到对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