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02章 “把你手机给我!”
    第402章“把你给我!”</p>

    江弦当初遮遮掩掩,是怕自己这儿被什么飞贼给盯上,贵重物品太多,所以就故意的神秘了些。</p>

    没想到这两天翠胡同里头那都传疯了:</p>

    “6号院子,那是国家新设立的保密关!”</p>

    这年头的人民群众也淳朴,听来这么一法,也不怀疑,都信了。</p>

    对啊!</p>

    得是保密关啊!</p>

    不然那么大一院子,每天能就那么俩人神神秘秘、风风火火的来来往往</p>

    在没看见的角落,指不定有多少同志暗中行动呢!</p>

    因此这两天时间里,谁也不敢轻易往六号院子那儿凑,生怕被当做是敌特之类的人员,被带去审问。</p>

    万一再被审出自己知道什刹海底下的潜水艇,那真完喽!</p>

    因为这个,大人们白天都不往这边儿凑,还叮嘱孩儿也别过去玩,碰着孩子不老实的,逮住就是一顿胖揍。</p>

    就连上个公共厕所,都要特意多绕点路,特意从这6号院子的附近绕开。</p>

    “大妈,您就放心吧,真没事儿。”</p>

    “哎呦,伙子,你看大妈都多大年纪了,真干不了这个事儿。”</p>

    “我看您也是风华正茂还有几分姿色呢。”</p>

    “不合适、真的不合适。”</p>

    江弦好歹,大娘连连摆,最后实在架不住,只好从了江弦,举起相,拍一张照片,寥寥草草的完成任务。</p>

    人民文摘编辑部成立的这一刻,也终于留在了胶卷里面。</p>

    接下来日子里,三人一门心思准备人民文摘的创刊号。</p>

    这天,王濛找到了翠胡同这边,江弦跑到院门口来。</p>

    “王主编!”</p>

    “哟,江弦,你这院子不错啊。”</p>

    王濛往院子里探看一眼。</p>

    这地方他还是第一次过来。</p>

    抬头看一眼竖挂在院门旁边的匾额,“人民文摘”四个字法纯熟,气韵悠长,颇有气势。</p>

    “我之前有个亲戚,这院子他不要了,我就跟他要来了,挺好一院子,修好了也没人住,就一直搁这撂荒没用,这回正好利用上。”江弦笑着。</p>

    王濛点点头。</p>

    “这回多亏有你。”</p>

    想办人民文摘,那处处都是问题。</p>

    房子、人是解决了可钱呢</p>

    办刊当然要钱。</p>

    这是个大问题。</p>

    作协是个穷衙门,偏偏又是搞承包的特殊时期,想和作协要钱,基本没门。</p>

    于是王濛又回想起那天在他办公室里的场景,就在他束无策之际,江弦非常痛快的站了出来:</p>

    “办刊的钱我来出!”</p>

    “这怎么行”</p>

    王濛当即拒绝,“你已经为人民文摘做的够多了。”</p>

    江弦伸出:“把你电话给我!”</p>

    王濛还没反应过来,江弦便用他办公室的电话拨了一个电话出去。</p>

    随后便示意王濛,他已经搞定了钱的问题。</p>

    “我和媳妇商量了一下,我家里的积蓄先借给编辑部用,就当是编辑部的备用金,急用的时候随用随取。”</p>

    王濛皱眉,“这能行么你这不是放贷给杂志”</p>

    江弦:“不是放贷,就是熟人之间借钱,放心,不管跟我借多少,30天内都免息,绝对比跟银行去借还实惠,超过30天”</p>

    从90年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贷款就开始进入了国内市场并逐渐发展。</p>

    嗯,还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p>

    毕竟这会儿商品房也盖起来了嘛。</p>

    人民文摘缺钱。</p>

    那江弦就先借钱给人民文摘用。</p>

    等到期刊发行以后,他再慢慢把这笔钱收回来。</p>

    反正他就是人民文摘的主编,这钱相当于是左口袋进右口袋。</p>

    借钱可以,纯掏钱可不行。</p>

    他江弦又不是冤大头。</p>

    出了房子又出了力。</p>

    还要白白再掏出办杂志的钱</p>

    “那匾额是井之同志赠的”</p>

    “对。”</p>

    江弦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井之的同志对我来到人民文摘可是非常赞成。”</p>

    “哈哈,我再给你个好消息。”王濛笑着道。</p>

    “你讲。”</p>

    “前两天我去开了个会。”</p>

    王濛开口道:</p>

    “会后,我和乔木同志聊了聊人民文摘的事情,乔木同志不光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认可与肯定,还请某人给创刊号题了句词。”</p>

    “给题了词”</p>

    江弦心里一惊。</p>

    题词这事儿算是每本杂志的老传统。</p>

    当年,人民文学就是第一任主编茅盾先生请那位老人家给创刊号题了词:</p>

    “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p>

    江弦心不愧是倚仗着人民文学办的刊物,面子就是大。</p>

    “皇家刊物”办的副刊,那怎么也是个“亲王刊物”,待遇真是差不了。</p>

    “哟,人给题了句什么”</p>

    “今天来的仓促,我改天再把那副词给你取过来。”</p>

    王濛,“题的是一句:希望能精彩、生动、多样性。”</p>

    “哎呀,精彩、生动、多样性,他的真好!我之前给朱伟的办刊标准还是八个字,叫作:‘清新可爱,真切感人’,老人家只用了七个字,精彩、生动、多样性,太凝练了。”</p>

    江弦满脸都写着兴奋,“回头我就把老人家这句话挂到编辑部里头,时时刻刻领会这句话的精神。”</p>

    “嗯。”</p>

    王濛点了点头,又道:</p>

    “还有件事,是关于刊名的,我本想请巴金同志为人民文摘题写刊名,不过巴金同志婉拒了我的请求。”</p>

    “巴老婉拒了”</p>

    江弦有些诧异,按理自己和巴老关系那么亲近,又是王濛相求,巴老不可能拒绝才对啊。</p>

    正疑惑之际,又听王濛解释道:</p>

    “按巴老的意思,他觉得‘人民文摘’这四个字,可以用茅盾先生的迹,茅盾先生的家人已经同意了这件事情。”</p>

    听到王濛这么,江弦这才明白过来。</p>

    “原来如此。”</p>

    用名人迹以作刊名的事很常见。</p>

    年的时候,刊物青年作家创刊时,刊名四个字用的就是鲁迅先生的迹。</p>

    王濛和江弦一边聊着,一边在院子里面参观了一圈。</p>

    </p>

    看着这边的环境,王濛心里那叫一个羡慕。</p>

    翠胡同这院子,面积虽然没沙滩北街2号那院子大,但要论精细程度,绝对是强出沙滩北街2号一截儿的。进到编辑们的办公室里。</p>

    “主编!”朱伟站起来跟王濛打声招呼。</p>

    王濛摆摆,示意他坐下,随后自己抽出把椅子,“朱伟啊,在这边工作都还适应吧。”</p>

    “适应、适应,这地方挺好。”</p>

    朱伟把头点的那叫一个心甘情愿,“这边是挺不错的,起来还是要感谢主编您,能把我调到人民文摘这边,我觉得这边的工作环境呀,特别适合我。”</p>

    “”</p>

    王濛环视一眼他的办公室。</p>

    这工作条件谁来会自己不适合</p>

    办公的地方,一人用一个大间!</p>

    太奢侈了!</p>

    全京城这会儿人均居住面积才4平米,往往一家五、六口人住的都是不到20平米的房子。</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结果人民文摘这边,每个人的办公室就20平米往上了。</p>

    他们人民文学那块儿,那是拼命往里塞人,编辑们也别什么人均面积了,根本就没有单独的办公室,都只能挤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头办公。</p>

    人民文摘这条件。</p>

    甭提人民文学的编辑们了。</p>

    王濛自己看着心里都有些不平衡。</p>

    他那破办公室都没朱伟这边儿这么宽敞啊!</p>

    “主编,我还有个事儿要和你一下。”江弦这时候开口道。</p>

    “什么事儿”</p>

    “你看啊,我们好歹也是一编辑部,也是一国家单位,你看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间专门的收发室”</p>

    “收发室”</p>

    王濛愣了愣,没太懂江弦的意思。</p>

    “你弄一间不就行了怎么了缺人还是缺地方”</p>

    “都不缺。”</p>

    江弦呲开嘴,露出獠牙。</p>

    “缺一台电话!”</p>

    早些年,要想装电话得看级别,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才能申请在家里装电话。</p>

    不过因为线路太少,没能耐的领导只能排队等着,有能耐的托关系找人批条。</p>

    到了9年,国家终于对普通家庭安装电话实施开放政策。</p>

    也就是,从9年开始,各种拨号麻烦、样子古板的转盘式电话就已经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p>

    不过电话的安装费用又非常昂贵。</p>

    因此拥有一部电话的家庭少之又少,一般的老百姓,还是只能用公用电话。</p>

    江弦打听过,一部电话初装费大概在几百元到上千元。</p>

    这会儿工人一个月才赚一百块左右,这么昂贵的价格一般的家庭哪能付得起</p>

    当然了,也有能付得起的。</p>

    别忘了这会儿已经是94年了。</p>

    刚刚“下海”的个体户,还有一些个文艺明星,这些人都成了最早尝鲜的人,成了最早一批自掏腰包装电话的用户。</p>

    但是装一台电话还是很困难。</p>

    拖个几个月到半年,这是常有的事儿,</p>

    有些用户交了钱,等个三五年你这电话都装不上。</p>

    据当年香港有人在京城建了一家大饭店,因为没有电话,迟迟不能开张,最后是找电信局总工尹世泰特批,这才总算拉进来两条线。</p>

    因为这个电话的问题,李滨声先生先生还专门画了一幅红极一时的漫画来讽刺,叫愚公新课:</p>

    “打电话再难也不要紧,我死了还有我儿子,我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我孙子死了还有”</p>

    江弦想给翠胡同这边拉条电话线,与其自己去跟46局费劲,不如找王濛来给他解决了。</p>

    “拉电话线”王濛皱眉。</p>

    理性一点来,翠胡同这院子,虽人民文摘现在用作编辑部,但实际上呢这是江弦自家院子!</p>

    这要是扯一条电话线过来,那这性质</p>

    王濛纠结那么几秒,又马上觉得惭愧。</p>

    人民文摘既然成立了,那是一定需要一条电话线的。</p>

    人家江弦都慷慨的把自家院子拿出来,暂借给人民文摘。</p>

    如今跟他申请一条电话线,王濛还在这儿顾虑这些。</p>

    这不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p>

    “我去帮你申请,应该很快就能下来。”</p>

    王濛开口道:“邮电那边最近准备引进一项新工程,全京城这会儿有大概2万门电话,这回邮电准备扩充个0万门,这0万门电话里头,肯定能给你弄一门过来。”</p>

    “这就好了。”</p>

    江弦道:“有了电话,以后我和你沟通工作也方便的多。”</p>

    “没事儿还是少打”</p>

    王濛轻笑道:“电话费可不便宜。”</p>

    据这会儿京城有位老太太,给在日本的儿子打国际长途,等半天好容易接通了,结果听不清对方在什么,急得这边“喂”了半天,一句正经话也没成。</p>

    等挂了电话一看话费单,老太太急了:460元!</p>

    这笔电话费绝对是个天价了。</p>

    电话的事儿没几天就很快落实下来,这回京城扩充0万门电话,一下子翻六倍,这绝对是规模空前的国家投资。</p>

    邮电局的人风风火火往6号院子扯电话线,又惹得翠胡同的街坊邻居们侧目。</p>

    在他们看来,能扯一门电话,那绝对是了不得的事情。</p>

    因此又更加坚信6号院是个高级单位的法。</p>

    江弦哪知道这些。</p>

    他坐在办公室里,抱着新装的这台老式电话,忍不住感叹自己终于有了个相对私密的通讯段。</p>

    以前他打电话,那都是用传达室的电话,要不就是同楼别人家的电话,旁边儿肯定有人听着,毫无隐私可言。</p>

    这个时代就这样嘛。</p>

    这会儿还流行个笑话。</p>

    老局长家里装了个电话,结果家里成了楼里的传达室。</p>

    媳妇埋怨这部电话,他却觉得挺好:</p>

    “我坐在家里就把职工的思想情况全都摸清楚了!”</p>

    江弦让王濛帮忙装这台电话。</p>

    没一点私心那是不可能的。</p>

    他现在对电话确实有需求。</p>

    而且必须是一台相对私密点的电话。</p>

    毕竟过段时间,赵振开和钟阿城这哥俩就要去美利坚轰轰烈烈干事业了。</p>

    有了这台随时能用的电话,江弦也能第一时间和他们哥俩联系上,交代些事情啥的也能方便许多。</p>

    嗯,去年国内的第一家寻呼台也在上海建立了,江弦琢磨着回头可以再弄台bp,方便联系嘛。</p>

    总之,这台电话装到了江弦的心坎上。</p>

    他盘算着,就算以后人民文摘搬去其他地方,这电话线总不能给他拆了。</p>

    这等于他白嫖来一条电话线。</p>

    哎,也不能叫白嫖。</p>

    他房子都借出来了,收点利息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