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10章 见证物种多样性
    第40章见证物种多样性</p>

    “啥玩意”</p>

    “作家出社”</p>

    经理的声音尖锐了八个声调。</p>

    他从事文化行业,自然知道作家出社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一线出社。</p>

    新中国的第一本三国演义,就是作家出社出的。</p>

    还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等等名作,都是在他们底下得以发行。</p>

    虽然作家出社在嗡嗡嗡以后才正式恢复建制没几年,还没办法和在文学出领域一枝独秀人文社抗衡。</p>

    但一本杂志断货两天都批不过来一本这种事情,实在不是这种体量的出社能够犯的错误。</p>

    “有没有搞错啊真是作家出社不是什么假冒的”经理疑惑。</p>

    “当然是真的了。”</p>

    发行所的同志有点无语,“你也不想想,人民文摘,除了作家出社,哪个出社的刊物敢叫出这种名字”</p>

    “不应该啊,作家出社怎么会把工作做成这个样子”经理感到奇怪。</p>

    沙滩北街2号,作家出社里。</p>

    出社的社长、总编辑从维熙也觉得奇怪。</p>

    “你是,人民文摘发行还没一个星期,发行所的十万册订单就全卖完了”</p>

    “是啊。”</p>

    出社的领导姚笑愚同志抹了抹额头的汗,顺便看了看窗外。</p>

    楼下人头攒动。</p>

    这会儿的京城正是闷热的季节。</p>

    但底下那群人仿佛感受不到太阳的灼热,摩肩擦踵,吵吵嚷嚷。</p>

    “今天没订单我就不走了!”</p>

    “你们作家出社能没货?谁信呐拿不着货谁也别想安生。”</p>

    “我们不是闹事儿来的,我们就要货。”</p>

    “”</p>

    姚笑愚叹了口气。</p>

    从前几天开始,新华书店发行所那边就一直给他们作家出社打电话过来,跟他们要人民文摘的订单。</p>

    出社的职工一听就懵了。</p>

    人民文摘</p>

    我们这儿存货为0啊!</p>

    没有囤货,怎么给你们发订单</p>

    这边答复让他们先等等,事情拖着没有解决,结果等到今天上午,事态变得更加严重。</p>

    不光出社的电话被打爆了。</p>

    眼瞧着电话打不通,发行所的人干脆直接堵到了他们出社的门口。</p>

    不光发行所,连京城各家的发货店也派人找了过来。</p>

    来的目的都很一致:</p>

    要人民文摘!</p>

    不管是新华书店,还是发货店,人都是要赚钱的。</p>

    店里那么多读者都指名道姓要买人民文摘,他们这儿却没货</p>

    要是一个两个也就算了。</p>

    那可是成百上千的读者!</p>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今年各家可都是搞改革,搞承包。</p>

    本来赚点钱就够不容易的。</p>

    这眼看着钱到了嘴边却赚不进裤兜里,你这事儿搁谁谁不着急</p>

    而且,还有些事儿逼类型的读者,买不着人民文摘人家不罢休。</p>

    人家跑去投诉他们。</p>

    惹得领导都打电话来过问,害得他们这些人挨批评。</p>

    再一问出社这边,就是让他们再等等、再等等。</p>

    等</p>

    等你个祖奶奶!</p>

    干脆直接夹着皮包,直奔沙滩北街2号的作家出社。</p>

    于是乎,作家出社院儿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涌进了一大波人,吵着闹着要刊物。</p>

    这动静自然吸引了从维熙的注意。</p>

    从维熙有些不解,“这个问题还算问题么短时间内把订单全部解决掉当然是不现实的,先用缓兵之计,从仓库里调余货出来,分给他们,让他们一人拿一点回去,然后我们马上加印”</p>

    出社碰上卖的非常火爆的刊物、单行本这都是常有的事儿。</p>

    基本上也都是用这个策略。</p>

    姚笑愚摸了摸鼻子,脸色有点尴尬。</p>

    “社长,咱们仓库已经没有人民文摘了。”</p>

    “没有”</p>

    从维熙皱眉,“没有是什么意思”</p>

    姚笑愚局促道:“卖了个干净,一本都调不出去了,这杂志当初我们首印就只印了十万册,直接全卖给了新华书店那边。”</p>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你们这是打完这场仗,就不想着下一场仗了”</p>

    从维熙有点生气,“这是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啊!怎么想的嘛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p>

    “您别生气、您别生气,您听我。”</p>

    姚笑愚解释道:“唉,咱们出社本来生产任务就紧张,底下几个印刷厂各自都有生产任务,当时就想着,先拿十万册给新华书店,回头看销售情况,有需要我们再加印。</p>

    谁也没想到这个人民文摘会卖的这么快,打了同志们一个措不及”</p>

    其实按常理来看,姚笑愚他们的工作安排没有什么问题。</p>

    这么做,既不给生产任务添负担,又不用担心人民文摘销量过差给出社造成太大损失,一举两得。</p>

    再加上,在很多编辑同志的潜意识里,即便人民文摘是人民文学的副刊,一本杂志的创刊号,又能卖的有多好嘛</p>

    谁能想得到。</p>

    十万册刊物被顷刻炼化!</p>

    根本就没给他们作家出社留下一点点反应的时间。</p>

    “唉。”</p>

    从维熙叹一口气,一脸的恨铁不成钢道:“赶紧去加印,先停一停当代文库的出任务,优先印刷一批人民文摘出来。”</p>

    “停了当代文库”姚笑愚吃了一惊。</p>

    当代文库是他们作家出社重点推出的一批系列丛书。</p>

    也是中作协布置的重点任务。</p>

    停了这个去印人民文摘。</p>

    那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p>

    不过眼下,好像也没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了。</p>

    先把楼下的这些闹事儿的人解决掉要紧。</p>

    要怪,就怪他们作家出社当初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想明白,这才让他们这会儿这么被动。</p>

    “唉,这个江弦,写火就算了,怎么办一本刊物也能火成这样”姚笑愚嘀咕着。</p>

    翠胡同6号院子。</p>

    “同志,还是你们的信。”邮递员将一大袋子信递到朱伟面前,笑了笑:“这些都是,你们这杂志办的真火,这两天我净往你们这儿跑了。”</p>

    “可不是么。”</p>

    朱伟叹了口气。</p>

    </p>

    这两天他一会儿出来收一堆信。</p>

    这哪是当编辑这是当力工啊!</p>

    “回头可得跟江主编,咱们得弄一收发室,不然我都没空审稿子了。”朱伟带着一袋子信回到办公室,朝着坐在椅子上的郑渊洁。</p>

    嘴上在埋怨,心里其实还是挺高兴的。</p>

    这两天铺天盖地的读者来信透露着一个信息:</p>

    他们人民文摘火了!</p>

    这两天郑渊洁也不忙活他那童话大王了,没事儿就过来朱伟这儿看读者们的来信。</p>

    “这几天收着有一千封没有”郑渊洁问。</p>

    “有了吧,肯定有一千封了。”朱伟,“我这儿都快搁不下了,这还没个一千封”</p>

    “我觉得也有了。”</p>

    郑渊洁望着四周,感叹道:“创刊号就收着这么多信,我觉着主编以后得再找一院子,专门放读者们的信,不然恐怕是真放不下。”</p>

    “专门弄一院子放信”</p>

    朱伟笑出了声,“老郑,真不愧是童话作家,你也是真敢想,买房子放信这么奢侈的事都能想的出来。”</p>

    “”</p>

    郑渊洁不语,只是低头拆信,他上这封有点厚度,是一名工人同志寄来的,并不是单纯的参与抽奖,而是一封表扬信:</p>

    “同志你好,我是y市械厂的一名普通钳工,今天特意从厂里借了信纸信封,想和你们心里话。”</p>

    “我是前天在厂阅览室偶然翻到了人民文摘,本想着就随便翻翻,没想到这一看就放不下。”</p>

    “午休时我捧着杂志坐在车床边上读,连食堂打饭的铃声都没听见,还是车间主任拍我肩膀才反应过来,还叫他笑话我‘书虫钻了铁疙瘩’!”</p>

    “午休读不完,下班后我把杂志藏在工具箱里带回家,夜里就着十五瓦灯泡读了一遍又一遍。”</p>

    “我特喜欢那个讲袁先生的故事,没想到还有农民一样每天钻在田间地头里的科学家。”</p>

    “现在这刊物已经在车间里悄悄传开了,工友们都抢着借阅,宣传科李干事还抄录了刊物里的诗贴在黑板报上。”</p>

    “一本杂志能让大伙儿在床轰鸣中听见诗吟,实在是了不起。”</p>

    “最后,希望你们能多登些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我们工人建设‘四化’正需要这种精神头。”</p>

    “另外,如果能增加点浅显的科技知识栏目就更好了,大伙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都想进步一下。”</p>

    “再提个建议:字印得再大点行不老张他们几个老师傅看字费劲呢。”</p>

    “——此致敬礼!”</p>

    郑渊洁美滋滋的读完这封来自工人同志的表扬信,又看见信纸末尾用蓝黑钢笔工整的补了一句:</p>

    “另附半市斤粮票,望收下这份心意,给编辑同志买杯茶水润润嗓。”</p>

    果然,一看信封里头,合合适适的半市斤粮票。</p>

    “读者朋友们也太热情了!”</p>

    拿着粮票,初入编辑一行的郑渊洁,被读者们的这份热情感动的眼眶都有些湿热。</p>

    感受到读者们的鼓励,他感觉自己继续办刊物都充满动力了!</p>

    “有人不有人不”</p>

    听着院儿门口又有人嚷嚷,朱伟叹一口气,“得,肯定是又有读者来信了。”</p>

    “来了!”</p>

    他答应一声,大步来到门口,这才发现不是邮递员,是几个20出头的年轻人。</p>

    “你们这儿就是人民文摘的编辑部啊。”</p>

    “是啊。”朱伟点点头,“你们几位有事儿么”</p>

    “没事儿。”</p>

    几个年轻人笑了笑,“我们就是来问问你,能不能给我们送几辆自行车啊”</p>

    “送”</p>

    “你们杂志后面不是送自行车么”另一个年轻嚷嚷道。</p>

    “”</p>

    朱伟无语,“我们那是抽奖,从答出题目的读者里头抽一个人出来,你们想要就回去写信给我们,有几率能抽着你。”</p>

    “写信写个屁啊。”</p>

    一个年轻人一副泼皮模样,“我们都到这儿来了,他们写信的哪有我们真诚啊,您干脆就给我们得了。”</p>

    “就是啊。”</p>

    “给我们吧。”</p>

    其他人跟着吵吵。</p>

    朱伟有点生气,“你们这不是耍无赖么”</p>

    “怎么着啊”</p>

    那年轻人自带一种二逼青年味道,“你谁无赖呢”</p>

    “就是啊,怎么还骂人呢你们编辑部也太不友好了。”</p>

    “t!敢诋毁我们劳动人民,信不信给你们大门砸了。”</p>

    “你们敢!”朱伟一个文化人,哪对付得了这帮顽主,气的青筋直跳。</p>

    一个个头不高的男人撸了撸袖子,“嘿,今天要么把自行车交出来,要么我们”</p>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p>

    只见一位身着制服的警察叔叔走了过来。</p>

    “都干啥呢你们是什么人都堵在这儿干什么”</p>

    “我们。”</p>

    几个年轻人秒怂,支支吾吾不出话。</p>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丁睿诚嘴上怒喝,心里庆幸。</p>

    丁睿诚是翠胡同所属派出所的所长。</p>

    区里治安科那边的领导,特意叮嘱过他,要他特别关照翠胡同6号院子这一片。</p>

    特别关照的原因也很简单。</p>

    这院子是江弦的。</p>

    江弦是啥人物</p>

    警察之友!</p>

    当年一部三岔巷劫案让他们多少民警在亲戚朋友面前威风了一把,挺直了腰板。</p>

    今儿丁睿诚鬼使神差的溜达到这里,恰巧就撞上这么几个不开眼的年轻人。</p>

    “同志,是这么个情况”朱伟把事情给丁睿诚讲了一遍。</p>

    “哦。”</p>

    丁睿诚眼睛瞪得像铜铃。</p>

    “我知道了。”</p>

    “寻衅滋事!”</p>

    “你们几个,都把裤腰带给我解开,跟我去所里面坐坐。”</p>

    丁睿诚大一拎,薅住个看上去像是头头的年轻人,年轻人立马哭丧个脸求饶。</p>

    “叔,你饶了我吧,我不想死。”</p>

    “早干嘛去了有啥话等会再!”</p>

    “哎呦,我还年轻啊,我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还没给我爹妈尽孝呢,呜呜呜”</p>

    带头的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剩下几个年轻人没了主心骨,战战兢兢的解开裤腰带和鞋带,提着裤子、趿拉着鞋,垂头丧气的跟丁睿诚上派出所。</p>

    出来看热闹的街坊们看着这一幕,吓了一跳。</p>

    “真被抓进去了”</p>

    “就那院子的门口不能过去。”</p>

    “哎呦,这几个孩子怎么那么不开眼呐,谁家的”</p>

    “不知道呐。”</p>

    一时间,6号院是保密单位的传闻,在翠胡同又传的更邪乎了几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