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战国生存指南 > 第244章 空穗虫灾
    第244章空穗虫灾</p>

    在这时代,夏末秋初之时,弯津就要进入收获季节了。</p>

    稻田宛如一幅鎏金画卷,饱满低垂的稻穗层层叠叠,将田埂染成琥珀色的波浪,微风掠过,稻浪便泛起细碎的金芒,沙沙声裹挟着新米特有的清甜,在湿润的空气中流淌。</p>

    只看这情景便可得知,今年弯津绝对是个丰年。</p>

    不容易啊,先是抗过了连续两年的大自然灾害,又把大量老兵转业安置进入乡村,取代豪族武士的地位,普及铁制农具,积极推广育苗堆肥技术,农闲时又组织兴修水利工程,再到今年包产到户,四年下来厚积薄发,终于见到成果。</p>

    过程肯定是艰难的,大大的麻烦事数之不尽,自原野以下无数人操碎了心,甚至都有过流血也有牺牲,但这一切终究是值得的,知多半岛上最大的群体,也开始慢慢富裕起来了。</p>

    再加上弯津农业税收得不算高,田地使用权大多又归入个人名下,像是竹子羽毛之类乱七八糟年贡也不再徵收,农业从业者的负担大大减轻,知多半岛上一片欢腾。</p>

    在这一片欢腾中,虾夷岛上的“留学生”也被千里迢迢送来了,原野热情招待,甚至怕把他们给热坏了,专门给他们的住所和教室装了“土空调”,以让他们能相对舒适的,在接下来按年龄分别进行一年期丶三年期乃至五年期的学习。</p>

    顺便,原野还在弯津办起了“阿伊努语”学习班,由从虾夷岛调回来的情报人员以及请这些“留学生”充当老师,面向大众,继续培养“外语”人才。</p>

    未来弯津和阿伊努人打交道的地方不会少,早点准备准没错,</p>

    阿满倒是也想回来,积极申请过,但能在那麽远的地方当“搅屎棍”的,弯津还真挑不出几个,只能委屈她再在那边混一段时间。</p>

    不过随着弯津第一批“初中生”毕业(跳级的,年龄都二三十岁了),原野又给她补充了一批人,让他们去教阿伊努人,以提升他们的科技程度一一阿伊努人确实有点弱,整体科技水平有种公元前的美感,有些部落看起来还有点像母系氏族,思路太怪,就是想和他们合作也很麻烦。</p>

    顺便也测绘一下虾夷岛西南一带的地图,找找矿什麽的,未来可能需要修修路,建建港口,也提前准备一下。</p>

    弯津军的扩军备战也进行的很顺利,优中选优,两千多从工坊中遂选出来的优秀青年全部完成新兵训练,分别填入各部队,再搭配上从民兵体系中挑出来七百多积极分子,使弯津陆军人数增长到了五千六百多人。</p>

    弯津水军也没停止发育,“大安宅铜皮船”增加了四艘,其中三艘完成了试航和所有训练科目,初步拥有远航作战能力。此外,辅助作战的关船丶早船也达到了一百四十多艘,马船之类特种船只,也积攒下了超过二十艘。</p>

    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弯津已经储备好了全部力量,只等重重一拳打出。</p>

    原野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目标明确,全力提升自身,暗中削弱敌人,但“夫战,庙算多者胜”这话话是不是真的,还要实战来检验。</p>

    现在,他只等伊势半岛闹起来。</p>

    知多半岛和伊势半岛隔海相望,知多半岛即将进入收获期,那伊势半岛自然也要准备秋收,只是和知多半岛上一片欢腾不同,这里气压十分低沉。</p>

    “这是怎麽回事?”</p>

    安田胜次是北富家的奉行,主要负责徵收鹿铃郡上木乡丶池野乡所属村落的年贡。</p>

    当然,他身为北富家的近侍武士,具体杂务是不做的,只负责和村头代官之类的基层人员对接,对方一般也会按规矩主动来沟通,但今年特别,到了该确定交割时间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村子过来。</p>

    他感到有些奇怪,这两个郡作为北当家的核心腹地,他不信这里有人敢抗贡,那纯属活得不耐烦了,便直接离城去乡下瞧一瞧,一瞧之下大惊失色。</p>

    他之前听过竹子开花了,可能会有天灾,还以为会像几年前一样,台风提前,一波接一波扫过陆地,连抢收都来不及,但提心吊胆了一段时间,发现今年风调雨顺,顶多夏天比往年还要热一些,根本也不像要闹灾的样子。</p>

    他觉得是谣言,毕竟都竹子开花要闹灾,但真正见过竹子开花的人也没几个啊,都是以前流传下来的传,还都是些老农在嘟,也许只是碰巧?</p>

    北富家大多数人的想法和他也差不多,竹子刚开花那阵子都有些担心,有些人都开始储备粮食了,但天气一直到了现在都很正常,这股子风潮早没了,存粮食的那些家伙反倒成了被众人取笑的胆鬼。</p>

    </p>

    但现在马上就要秋收了,安田胜次到村子里来一看,发现这里早就乱成了一团一一稻子正常结穗了,但不少稻穗空,里面的谷子干丶瘦,颜色发暗,和正常饱满的谷粒完全不一样。</p>

    这样的稻穗还不少,每百株里面就要有二三十株,甚至有些稻穗发育畸形,里面全是絮状物,</p>

    根本没育成谷粒安田胜次连扒了十多株,人都傻了,脑子完全不够用了,冲村头代官以及跟在后面的老农怒喝道:“话!这到底是怎麽回事?!稻穗为什麽会这样?!”</p>

    村头代官身后的人哆嗦了一下,人人都一脸死灰,村头代官也有些神魂不属,喃喃道:“我们—不知道啊,大人,之前—之前一切都还好啊,夏初时闹过一阵稻蝗,我们一根叶子一根叶子拇,还补种过,当时已经没事了。</p>

    再再稻蝗也是啃稻叶啊,稻穗—稻穗不该变成这样的。”</p>

    他真不知道这是怎麽回事,这种事以前就没有前例,或者偶尔有过,有些稻穗是会结空穗,</p>

    据是一种很很的虫子刺吸稻杆汁液导致的,但那种不知名的虫子从没这麽多过,从没祸害过这麽多稻株一一这片田照料最精心,还算好的,遭灾不算最严重,有些田里空穗都超过四成了,</p>

    甚至症状更怪一些,稻穗都长成了葱管。</p>

    “不知道?怎麽可能不知道?!肯定是你们没有用心照料!”安田胜次再扒拉了一下稻穗,也想不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但这个锅他肯定是不能背的。</p>

    这片田是北富家的“直营田”,里面每一粒米都要交给北当家,而且以这时代检地的方式,不管欠不欠收,这片田都要算320石,他收不上来就是他的问题,除非上面的人愿意发话,整个农庄都进行减免,不然他就是要从这片水田里弄到320石的大米送进城里。</p>

    至少,在北富家家督之类大人物话之前,他是绝对不敢什麽“既然这样,那没办法,有多少算多少吧”之类话的。</p>

    一个弄不好,这些庶民是没事了,就该轮到他来倒霉。</p>

    村头代官也清楚这一点,但遭了灾是客观现实,他也实在没办法,只能央求道:“大人,我们真的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今年今年能不能“不行,三百二十石零六斗两合,一粒也不能少!”安田胜次寸步不让,哪怕就算愿意回城向上司明情况,这时也不可能让步,而且以前催收年贡也出过类似的事,这帮刁民都拿不出那麽多了,但只要你狠下心,直接在村口吊死几个,这些刁民恐惧之下,拼命挤一挤,终究是能想到办法把粮食凑出来的。</p>

    至于他们自己怎麽活可以吃野菜野果嘛,反正刁民总是不缺的,死一点也没关系。</p>

    安田胜次也是收年贡的老了,脑子转了转就觉得就算遭了灾也没什麽大关系,再次冲着代官丶村民命令道:“之前好了的,直营田必须全额交够,不够你们就自己补。”</p>

    村民们的脸色更灰败了一些,他们除了服役种“直营田”以外,每户也都有一块或大或丶或肥或贫的佃田,但那些田也遭了灾,交年贡都很勉强了,很难再挤出馀额来弥补“直营田”的亏空。</p>

    而且,他们也是要吃饭的,哪怕轮不到他们吃大米,他们也要用这些大米来还往年欠寺庙的欠债和利息,还要去抵偿春耕时的“牛米钱”,还要卖钱来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甚至之前全力种田,像是年责里包括的羽毛丶木头丶鱼胶之类东西,村民根本没时间精力去凑齐,很多也要用米来抵偿——</p>

    反正花钱用米的地方太多太多了,现在让这些村民把里的那点米拿出来弥补亏空,他们也过不下去了。</p>

    村头代官脸色变幻了几下,身为退下来的老足轻有厉色一闪而过,忍不住就想几句狠话,但他们这里是个村子,他也只是个郎党,看看安田胜次腰间的两把刀,再看看他带来的那一队丸足轻,终究只能带着众人跪下哀声祈求道:“安田大人,求您了,给条活路吧—这三百二十多石要亏一百多石,这些人真的凑不出那麽多,今年真的不怪他们”</p>

    安田胜次倒也不算完全狠心绝性,犹豫片刻,低声道:“我回去会向平户大人一声,应该多少能减一点,但城里现在用米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减也减不了多少的,馀下的—馀下的,你们还是要凑齐。”</p>

    他完又想了想,又沉吟着道:“不行的话,你们也可以用杂粮抵偿一部分。”</p>

    最近鹿铃郡一带荞麦丶豆子丶芋头等杂粮价格也涨了不少,据海边有人在收购这些杂粮,同时也在大量收购豆油丶芋头烧等农村常见货物,那看在这些村民这麽惨的份上,他也算做做好事,</p>

    回去哀求一下上司,允许他们拿豆子芋头之类抵数,然后榨成油丶酿成酒再卖到海边去,想来不会亏多少,不定还能赚一笔。</p>

    这就是他最后的仁慈了,不然没有米,武士们吃什麽?拿什麽来养郎党足轻?拿什麽来添置甲胃武器?</p>

    没有武力,这些由地他们也守不住,早晚要便宜别人,所以年责不可能不收,所有人也必须要交年责!</p>

    安由胜次最后扔下一句“凑不齐的后果你们知道,好自为之吧”就转身带人走了,而他身后的村头代官和村民们脸色更灰败了,看着田地开始呆呆出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