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忏书,问答卷</p>
清晨,天光放亮,山雾微薄,季明收拾好行装,未惊扰到寺中其他人,一路步行至法严别院中。</p>
在山门处同几个守山道民核对身份后,又交了十数枚符钱,这才被好声好气的指引到考核所在地。</p>
跟随在引路道民后,沿着一盘峰山道而上,这让季明想起了横山秃笔峰。</p>
季明看着峰外浮云,轻拂大袖,心中笑了一声,想到自家现在可就左道杂流一员。</p>
自己那时可是将秃笔峰上的散众杂流杀得从盘峰山道上栽落峰下,此番不会应了上一世的“孽障”吧!</p>
山道上,已有许多人影,穿着各样的服饰,道俗皆有,还有的竟是穿有黎岭示巴人的传统服饰。</p>
兰荫方本就是边陲之方,蛮夷混居在这里,季明却是有些少见多怪了。</p>
他注意到有一波人同他们散人泾渭分明,那举止中的鄙夷几乎是不加掩饰。</p>
那是本方内的一些家族,修行的家族,虽不是那等修行门阀,但是在法严别院内也有数代积累。</p>
经过盘峰山道,又走过一座吊桥,考取道民的散修们抵达一处林中,这里建有许多的精舍,舍中备有笔墨纸砚。</p>
“静舍!”</p>
季明看着那一个个独立舍,心中暗道。</p>
这静舍常在中土民间有建,方中教民常请道民在静舍中书写忏书,或赎罪,或消灾,又或者祈福。</p>
看来此次考核中,第一考便是道家经典中的消灾解厄忏。</p>
林中,一老道早早等待在这里。</p>
他沉着眉,敛着容,竖持着一根尘尾,道髻扎得一丝不苟,一对老眼中克制着对散人的敌视情绪。</p>
见散人三三两两的过来,身上毫无仙风道骨,还是忍不住哼了一声。</p>
他心知自己一介道徒,在这炼气二境上已走到头,对于太平山在方中的散人吸纳政策也无法反对。</p>
现下只能强压脾气,道:“第一考,请诸位为自己书写忏书三份。”</p>
书写忏书需要静心,不过那静舍却是只有数间而已,当下许多人匆匆过去占舍。</p>
季明就近选了一间,本以为会有人过来抢夺,没想到竟无一人打扰,看来大家深谙江湖行走的道理——莫惹老人、孩、女人。</p>
立在舍中,伏在案前,气劲在笔上一裹,提笔沾墨,他刚要下笔,却是犹豫了一会儿。</p>
这忏书所考,除了书写规范之外,还有灵验的程度。</p>
所谓‘其一烧于火,下达阴土,以解其罪;其一沉于水,转于岳渎之间,以消其厄,其一送飞于天,上通天曹星斗,以赐其福。’</p>
自己身为天人,一旦涉及道艺,似乎总有灵验。</p>
譬如那打醮,他只是施展封土斋醮便引来阴魔问心,这忏书不知是否也是如此。</p>
为了不使自己这忏书过于灵验,季明只好在书写好之后,以些许的墨汁稍稍污了三份忏书的卷面。</p>
算了下时间,再听了听舍外的脚步声,已经许多人写好,于是收拾好三份忏书,前去交付老道。</p>
水火二盆已在老道的身前架起,季明捧着三份忏书走去,话还未一句,便被老道身边道民取走忏书。</p>
老道略一扫视,微微点头。</p>
这三份忏书的卷面虽被污了些,但看得出来书写行云流水,气韵贯通,在散人之中已甚是难得。</p>
再看看其他人,行文歪七扭八,写得都快飞出纸张,真是连看其是否灵验的想法都没有。</p>
“下过功夫了。”</p>
老道毫不吝啬的赞了一声,而后将赎罪解厄两份忏书送于水火二盆中。</p>
“有请西山法严别院山鬼、河君二位。”</p>
老道一甩尘尾,口中念了一声,在那水火二盆中,立刻伸来了两个臂膀,在盆中猛的捞了一下。</p>
两张残破的,无形的,犹如轻纱般的纸张分别从水中、火中被捞出。</p>
</p>
这就是忏书灵验的体现,在民间有头七烧纸,给死者寄去哀思的一种法,根子便是来源于此。越是灵验,所取出的无形无影的忏书越是完整。</p>
“合格。”</p>
老道朝着季明点了点头。</p>
那第三份送飞于天,以求赐福的忏书倒不用测其灵验程度,法严别院也没这个能力请天官来测。</p>
在一句合格声后,还未等季明欢喜便被一老汉推开。</p>
季明被推开,倒也没恼,只是看老汉这把年纪还来参加道民考核,深深感受到太平山对散人的吸引力。</p>
没等他感慨结束,便听老道喊了一声‘合格’,顿时多瞅了一眼老汉,恰好发现老汉也在偷偷瞄着他。</p>
“他认识我”</p>
季明眼皮一跳,仔细回想毒童子生平资料中的画像,可是回想许久都没有收获。</p>
季明看着老汉离去的身影,心道:“他一定认识我。”</p>
“不合格!”</p>
“忏书不合规范!”</p>
“书面有损,不合格。”</p>
“”</p>
的忏书,竟也有许多散人未过这一考核。</p>
接下来是第二考,同样的道经考核,这一考的内容是苍天道气注,乃是问答卷考,最容易的一考,只需死记硬背就可过。</p>
老道问一句,他们便在卷上写上答案。</p>
问:神要决为何</p>
季明答: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p>
问:太平山一脉源祖何时入地肺山,先拜何人为师</p>
季明答:一十三岁入地肺山,先拜杏林圣岑洞子为师。</p>
问:太平法门前身是哪部真法</p>
季明答:太平真君干雄所著青囊书。</p>
问:苍天下谁开创丹道</p>
这一答季明犹豫了一下,将本来写下的大纯阳宫的那位抹去,那位虽是公认的丹道之祖,可却是中天传人。</p>
老道这问题真不害臊,这是硬将别人的创举安在自家苍天道脉的头上。</p>
犹豫许久,季明还是写下南华火德夫人,这位所著的黄庭内景经可视为丹道萌芽,勉强可认作丹道始祖。</p>
接下来又是数个问题,很多脱离苍天道气注的范围,季明答得也是磕磕绊绊的。</p>
问答结束,季明松了一口气,这才有空观察周围。</p>
许多人比他还不堪,那已经是汗流浃背的了,就连那些个家族子弟也是悄悄抹汗,忐忑不安的样子。</p>
他注意到那老汉又在看他,眼神古怪。</p>
“莫不是同我一样易容过。”季明心道。</p>
这时,林中走来法闻僧,他身边随行着虎马禅师等妖人,呼啸而至,好似那聚啸山林的匪类一般。</p>
法闻僧看到了季明,略微点头致意,而后拿起那收起的答卷,竟是亲自挨个的批阅下去。</p>
“糟糕!”</p>
季明忽然想起自家散人身份,此次问答本就超纲,自己若是答得太好,超过水准,那岂不是不打自招了。</p>
在他紧张的情绪中,法闻僧抽出他那答卷,简单扫过一眼,却是笑出声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