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人民日报的采访(求订阅)</p>
“同志,您是您是r日报的记者我们院儿里难道出了什么大新闻吗”</p>
东厢房檐廊下。</p>
自诩文化人的刘宇豪和妹妹刘欣蹲在环绕四合院的水沟旁边洗漱着,瞥见的对面程开颜家的大门口来了几个穿着得体深色制服的陌生人,陡然听到为首的年轻人自报家门。</p>
刘宇豪激动的站起身来,一嘴牙膏沫子糊在嘴边,连牙刷都忘了拿出来,颠颠儿的跑了过去。</p>
“r日报的记者来找开颜哥是为什么难道是”</p>
一旁的刘欣心中不由浮想联翩。</p>
她是在程开颜入伍之后才下乡插队的,算起来的也是整整四年没见过面了,曾经的程开颜给她的印象大概是瘦瘦弱弱的,中规中矩,笑起来很温和,刘欣也一直觉得他很好相处,人很好。</p>
没想到只是入伍四年,就让一个人能发生这么多的变化,一晃眼又是战斗英雄,又是大作家,听瑞雪姐他还在北师大当助教呢。</p>
“真是了不起啊,r日报的记者肯定是来采访开颜哥的,芳草这段时间太火热了。”</p>
刘欣心中感慨不已,赶紧刷了牙,往隔壁赵家跑去,她大声喊道。</p>
“瑞雪姐!起来了没有啊!快出来有大事!”</p>
院子里也站着不少人往这边看,都听到了r日报的记者来了,纷纷观望议论着。</p>
“r日报的记者都来了开颜这孩子又干什么大事了”</p>
院子里大爷大妈一个个的投去好奇敬畏的眼神,这可是r日报啊!</p>
早上七点半,这三个不速之客闯进了这个城市角落里的四合院里。</p>
就像一头鲸鱼掉进了一个池塘,庞大的“身躯”将整个院子塞得满满当当,溅起的水浪冲刷在院子里这些人身上。</p>
在瞬间的大脑空白之后,很快就转为不可思议的眼神。</p>
</p>
“来了,稍等片刻。”</p>
屋里的程开颜听到动静之后,应了声,脚麻利的起床穿衣。</p>
将堂屋的大门打开,阳光顺着大门落在地上,淡淡的灰尘扬起,在空中被阳光染成金色,显得格外的静逸。</p>
程开颜逆着光看去。</p>
门口站着三个人,但只认识一个,是人民文学的张光年老先生。</p>
身后还跟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中年男人。</p>
此外院子里,各家的檐廊上,都有好奇的邻居观望着。</p>
只是都安静得很。</p>
程开颜将三人迎到屋里,合上门。</p>
“来来来,喝茶喝茶。”</p>
程开颜将昨夜的剩开水倒在杯子中,递给眼前的三人。</p>
老实他现在才刚醒没多久,对于张光年老先生带着r日报的记者来拜访的这件事,是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这样突然出现在眼前。</p>
“谢谢。”</p>
三人齐声道谢,举杯抿了口热茶,寒暄一阵。</p>
张光年率先开口:“程同志,你可真是瞒得我好苦,第一卷写的那么积极向上,后面两卷跟换了人写似得,差点没把我们人文社里的同志给哭惨了,我这个老头子也差点没缓过来啊,你可得补偿我!”</p>
补偿</p>
程开颜听见这话,哭笑不得,“您就别开玩笑了,还是进入正题吧,三位到访有什么大事”</p>
“谁跟你子开玩笑了你知不知道我们人民文学亏大发了,就是因为把你子放跑了”</p>
张光年没好气的道,放跑了眼前这子这就是他做过最后悔的决定。</p>
这家伙为了去江城看对象,居然任性的拒绝了人民文学,偏要投给那劳什子芳草</p>
要是投给了人民文学,现在销量都破纪录了。</p>
保守估计都有一百多万了。</p>
“算了这个等会再,先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r日报总编办公室的记者杨振武。”</p>
一想到这个张光年心里就堵得慌,指着一边胸口挂着一个相的年轻人介绍道。</p>
“你好你好,程开颜同志!我是r日报的记者杨振武,很高兴认识你。”</p>
杨振武笑着伸出,朗声道。</p>
“你好你好,杨记者,我是程开颜。”</p>
程开颜伸握住晃了晃,仔细打量了下这位杨记者的模样。</p>
ennn不认识。</p>
他不知道的是,这位杨振武记者,日后平步青云,一路走到了社长的宝座,妥妥的人杰。</p>
“杨记者不认识,还情有可原,这位你猜猜是谁</p>
昨个儿知道杨记者要来单独采访你子,他还非要一起跟过来见识见识能写出夜晚的潜水艇、芳草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这位老同志,开颜你肯定熟悉吧”</p>
张光年指着身边这个有着一张长脸,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满脸笑意的冲程开颜。</p>
王蒙听见这话,也觉得有趣,没有立即做自我介绍,而是笑意吟吟的看着程开颜。</p>
期待着这个同志究竟能不能认出来,毕竟他王蒙在文坛也是久负盛名之辈。</p>
王蒙一边看着他,一边在心中感慨。</p>
眼前这个脸嫩看着才二十岁出头,容貌出色得就像电影演员一样的青年人居然是芳草的作者</p>
这完全不搭啊!</p>
王蒙今天一大早跟着过来的时候就在想,这个程开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p>
能是写出夜晚的潜水艇,肯定是个高傲又有趣,极富才华之人。</p>
能写出芳草,代表思想深度绝对不低,生活阅历也很丰富,年龄不会。</p>
是戴眼镜的老学究</p>
还是身材清瘦性格桀骜的中年人</p>
没想到一开门出来的是一个年轻人,王蒙以为是程开颜的儿子,还在感慨儿子都这么大了。</p>
结果张主编一开口,吓了王蒙一跳。</p>
这位就是程开颜</p>
这么年轻</p>
“咳咳这位我还真认不出来”</p>
程开颜尴尬的笑了笑,除了自家晓莉姐他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很多人他一眼压根认不出来,年轻本的名人谁认得出来啊</p>
晓莉姐那是因为某人名声在外,血条太厚,程开颜也是看着某人从长大的,自然而然就更熟悉。</p>
“哈哈哈哈哈!!!”</p>
“哈哈哈!”</p>
这个回答显然是让张光年和杨振武没绷住,哈哈大笑起来。</p>
尤其是张光年就差指着王蒙讽刺两句了。</p>
“程同志你再想想,再想想,我给你个提示,组织部”</p>
王蒙放下茶杯,推了推眼镜,不甘心的提示。</p>
讲真他是没想到这个结果的。</p>
</p>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p>
程开颜心思一动,名字脱口而出。</p>
随后目光灼灼的看着眼前这个中年男人,好家伙,居然是王蒙!</p>
这位曾获得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等多项荣誉。</p>
在209年,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所做出的贡献。妥妥的文坛大佬,文学引领者。</p>
“这不就是认出来了吗,我可是王蒙。”</p>
王蒙满意的点了点头。</p>
“行行行,你名气最大。”</p>
张光年摆摆,“不闲聊了,别耽误了杨记者的采访,开始吧。”</p>
“张老笑了,现在时间还早呢,采访完了,我不还得回去上班呢嘛那我们现在就开始”</p>
杨振武开了个玩笑,随后清了清嗓子,从公文包里拿出纸笔。</p>
“开始吧,早饭还没吃呢。”</p>
程开颜玩笑道。</p>
众人做了一番准备,气氛也渐渐严肃起来。</p>
毕竟这是r日报的采访,不能觑大意。</p>
杨振武严肃的提醒道,语气相当郑重:“想必程开颜同志你也知道这段时间,芳草与芳这两部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不的讨论,同时让各地知青产生极大的情绪共鸣,有人将此次共鸣和9年伤痕文学刚出时造成的影响相提并论。</p>
特别是年后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与芳草主编杨书案的专业评论,这个热度逐渐上升,直到张光年主编在中国青年报宣布“芳草一出,伤痕将亡”的话,引发了国内文坛的大地震,许多作家都表示荒谬,也有知识青年表示赞同,这个话题我们暂且按下不表。</p>
就芳草这部作品在国内年轻人群体,特别是在知青群体中的影响力已经来到一个不可觑的境地,这几天各地有关各地知青羞愧之下做出不当举动的新闻如雨后春笋一般发生,也不用我来介绍了大家心中都清楚。</p>
也正因为在知青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鸣,领导们出于某些因素上的考量,才有了这次的个人采访。</p>
因此,在采访之前,我希望程开颜同志能够仔细斟酌之后再发言。”</p>
话音不轻不重,语气不疾不徐,的话落在程开颜耳中的却字字郑重。</p>
有上面的考量吗</p>
终究还是影响不好,到了让上面领导们都不得不重视的程度了吗</p>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是一部文坛新人的第二部作品,却引得官媒记者亲自上门采访。</p>
程开颜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杨记者,我知道了。”</p>
杨振武点点头,接着:“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程开颜同志给我们讲讲芳草的创作经历吧</p>
据我了解您是一位退伍军人吧,怎么会想到写一部题材是知青的现实主义呢”</p>
杨振武看着本子上早已经准备好的问题,一边准备记录,一边好奇的问道。</p>
一边的张光年和王蒙听到这个问题也同样看向程开颜,作为旁观的嘉宾两人不能在中途插话的。</p>
只有主持人杨振武邀请才可以话,这次采访虽然是在程开颜家中,但流程非常正式非常严肃。</p>
更何况是官媒的采访,没有人会随便捣乱的。</p>
就连在外面围观的四合院众人也都非常安静。</p>
这可是r日报!</p>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扉页上一行很的话,这本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程开颜问。</p>
屋里三人默默点头。</p>
“去年十二月我从南疆退伍回来,在返城的火车上遇到一对逃票的母女,这二位就是芳草二位主人公的原型”</p>
程开颜语气郑重,一面回忆,一面镇定自若的侃侃而谈。</p>
从回城那天开始,路上遇到尚翠母女二人,然后在吓退想要盗窃以及拐卖孩子的坏人,一直到后面回京再次遇到母女二人,援助与事迹记录,以及后续的成书过程。</p>
杨振武与张光年王蒙三人听得聚精会神,随着程开颜绘声绘色的讲述,他们仿佛看到了程开颜护着母女二人,一路过关斩将排除万难,从南疆护送到京城来的画面。</p>
“呼没想到程开颜同志还有这样的经历,难怪能让叶圣陶老先生称之为现实主义的鸿篇巨著,光是这份充分尊重事实的理念就值得一读。</p>
尚大姐和女儿薇薇也幸好能在遥远漫长的旅途中遇到了开颜同志,否则最终的遭遇和书中的芳草母女二人”</p>
杨振武长长的舒了口气,呼出的白色雾气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显。</p>
“是啊,程同志心真的很善,不愧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p>
张光年眼中带着赞扬的眼神看着程开颜,有程同志这样的作家才是人民之福气,这才是教员心目中文人的样子吧</p>
“年轻人很不错。”</p>
王蒙竖起一个大拇哥儿,表扬道。</p>
</p>
随着中的采访的深入,一连四五个问题过去了。</p>
“开颜同志能谈谈,你对张主编那篇评论的看法吗伤痕将亡”</p>
“嗯”</p>
程开颜沉吟片刻,缓缓道:“伤痕亡不亡并不是由一个人两个人了算的,他是时代的选择,也必然由时代所抛弃,从9年的班主任以及伤痕到现在,读者逐渐开始对这种题材感到厌倦,再强的情绪共鸣也终究有逝去麻木的一天。</p>
我们必将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新的流派,新的写法来写我们新一代人的文学作品。</p>
新事物的诞生,是在旧事物的消亡下诞生的不是吗”</p>
“啪啪啪!”</p>
“啪啪啪!”</p>
张光年与王蒙以及杨振武三人鼓起掌来。</p>
“的很好,程同志不愧是年轻人,就是青春昂扬年轻气盛啊!”</p>
王蒙边鼓掌,边笑着。</p>
可以程开颜的想法与思路和他王蒙不谋而合,要知道王蒙就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将意识流带到国内生根发芽的人。</p>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程老师是怎么看待现在滞留在乡下的知青及知青家属子女,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返回城里。”</p>
现在就连官媒的杨记者都改口了,叫程开颜程老师了。</p>
嗯,程开颜心中暗爽,接着回答道:“这实际上是个经济问题,城里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就业人员,不得不让一部分知识青年下乡,这就是以前为什么有工作的年轻人不用下乡的原因。</p>
庞大的就业人员不能消化,将会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危。</p>
农村承担了这一部分的风险。</p>
现在之所以允许返城,是农村经济也在多种因素下不堪重负了”</p>
“咳咳!”</p>
张光年忽然用力咳嗽两声,打断了程开颜的话。</p>
程开颜笑着:“我依然是支持知青回到城里为现代化做建设,即便会迎来短暂的阵痛,但为日后的腾飞也奠定了基础,毕竟他们都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目标的四有青年嘛!”</p>
杨振武有些好笑的看了他一眼,随后抬笔将方才写下的发言划去。</p>
他起身宣布这次采访圆满结束了,“那我们今天的采访就暂时告一段落了,谢谢程老师的发言,很精彩。”</p>
“谢谢,还希望杨记者”</p>
程开颜眨眨眼,同时伸出,二人握在一起晃了晃。</p>
“当然,不必担心。”</p>
杨记者与他相视一笑。</p>
感谢晚風渡行舟的00点打赏(有些地方不得不做了修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