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 第174章 文艺报的评论
    第4章文艺报的评论</p>

    翌日,六月十二。</p>

    朝阳内大街44号,人民文学编辑部。</p>

    虽八点上班,但早上七点不到,就有社员端着早餐进办公室了。</p>

    “雅同志,你去水房打点水来,热水壶里没水了。”</p>

    崔道怡正坐在靠窗的座位上,里拿着个用报纸包着的两根油条吃着。</p>

    一时间有些腻得慌,便咽下嘴里的油条,对前面来新来的实习女编辑吩咐道。</p>

    “知道了,崔主编。”</p>

    雅编辑瘪了瘪嘴,恋恋不舍放下中新一期的儿童文学,起身去书柜上拿热水壶。</p>

    走到书柜前,她提着热水壶晃了晃,果然里边儿空空荡荡,也不知道是哪个杀千刀的昨儿下午下班的时候,把壶里剩下的热水全给倒走了。</p>

    正要出门去倒水,后面崔道怡又吩咐:“雅同志,麻烦你把今天新到的几张报纸帮我拿来,动作快点。”</p>

    催催催!</p>

    就知道催,跟个催命鬼一样。</p>

    难怪姓崔呢,,我是丫鬟呢</p>

    这个吩咐完了,那个吩咐!</p>

    雅编辑顿时来了脾气,胸口起伏不定。</p>

    心中狠狠腹诽几句,但还是乖乖的一提两壶,一拿报纸送过去。</p>

    崔道怡抬头看了眼,却见她气呼呼的走了,“嘿!这孩子!”</p>

    无奈的摇摇头,收敛心思,低头看着今天的报纸。</p>

    每天早上读书看报,基本上是文化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许多单位在早上能看到一群拿报纸看报的人。</p>

    和吃饭喝水一样,已经融入生活之中。</p>

    一般而言,崔道怡首先看人民日报,关心国家大事。</p>

    随后看北京晚报,关心身边的事,比如某某道路改造,政府下达了什么新的政令,最近发生了哪些命案</p>

    随后就是文艺报,文艺报创刊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创办,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p>

    在全国拥有成百上千万的读者,在文艺界分量极重,历任主编都是文艺界响当当的大人物,例如茅盾、丁玲、冯雪峰、张光年、冯牧等。</p>

    文艺报是文艺工作者的文化阵地,不可不看。</p>

    崔道怡一一看过来,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身边也多了杯热气腾腾的热茶。</p>

    不多久,他就看到了几个北京城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在晚报上发表的对牧羊少年的点评,其中不乏批评之语。</p>

    “之前老王在晚报上发表评论,不少人都对这本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了呢,连带着这几天出现了这么多评论。”</p>

    不过今天的这几篇批评的评论,并未从儿童文学的鉴赏角度来评论,只是单纯批判不符合现实主义。</p>

    没什么营养价值,不看。</p>

    崔道怡有些嫌弃的嗤了一声,他想了想,觉得这也侧面体现一个问题。</p>

    那就是国内对儿童文学领域的批评,鉴赏等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p>

    “任重道远。”</p>

    他摇摇头合上报纸扔到一边,却见水杯中已然倒好了水,氤氲的热气在阳光下显露出其中细的水珠。</p>

    抓起杯子,心吹着水面的热气,抿了一口,依旧是烫得不行。</p>

    不过他最爱喝这种烫茶,倒也习惯了。</p>

    崔道怡口中含着茶水,是湿润口腔,他随即拿起右边的文艺报看了起来。</p>

    “噗!”</p>

    看到标题,直接让崔道怡一口热茶吐了出来,只因映入眼帘的印刷体大字实在令人震惊。</p>

    报纸上白纸黑字上写着一个标题:</p>

    儿童文学扛鼎之作,即将诞生的儿童文学大师!</p>

    撰稿人叶圣陶,谢婉莹。</p>

    崔道怡瞪大眼睛,惊呼道:“我艹!儿童文学大师叶老和谢女士给程开颜这么高的评价”</p>

    “哦原来是未来的儿童文学大师。”</p>

    崔道怡思量几分这句“即将诞生”的意思,随后道:“不过这也很离谱了好吧。”</p>

    他深吸一口气,低头继续看着这篇由文坛大家、儿童文学大师叶圣陶,知名女性作家冰心女士二人联合署名的评论文章。</p>

    文章从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起,洋洋洒洒一万字,好不快意。</p>

    “自五十年代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开始,中国儿童文学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p>

    那几年群星璀璨,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许多文坛大家都参与到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如叶圣陶、张天翼、丰子恺、郑振铎、凌叔华、黎锦晖、老舍、冰心等。</p>

    那几年佳作应接不暇,溪流的歌、兵张嘎、兵的故事、罗文应的故事海滨的孩子、金色的海螺、神笔马良、宝葫芦的秘密、“下次开船”港、橘灯</p>

    那几年,张天翼提出了儿童文学要对儿童“有益”和“有味”的两个标准,陈伯吹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这些理论奠定了黄金时期儿童文学的主体观念与审美走向。</p>

    随之而来是嗡嗡嗡儿童文学失落的十余年。</p>

    </p>

    最后我想的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奇幻冒险的,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p>

    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如何坚持自己的天命,如何在爱与牺牲中成长,以及如何从智慧中汲取力量。</p>

    这本书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次奇幻之旅,只要我们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p>

    本作堪称五十年代儿童文学黄金年代失落后,一部久违的儿童文学复兴之作,扛鼎之作。</p>

    如今在这个春风和煦,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之始,这位年轻人的到来,带来两部作品,一项文学大奖。</p>

    再次标志着儿童文学的复苏与兴盛</p>

    时代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名家,一个又一个名作。</p>

    大师之路就在脚下,黄金时代就在不远处。</p>

    有生之年,我与冰心女士能看到一位未来的儿童文学大师成长至此,倍感欣慰。</p>

    叶圣陶,谢婉莹于一九八零年六月一日初夏,写于bj。</p>

    </p>

    看完整篇文章,崔道怡讷讷无言,只能在心中反复回味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意思。</p>

    “何等盛赞!何等盛赞!”</p>

    过了好半晌,崔道怡心中的震惊才消弭几分,他很清楚叶老与冰心女士二人这篇文章恐怕要震惊整个文坛了。</p>

    儿童文学大师啊,即便是未来的大师,也不是什么人能担当得起的。</p>

    更何况还是当代公认的儿童文学两位大家共同署名,宣告未来的儿童文学大师,宣告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复苏。</p>

    这简直就相当于叶谢二老给程开颜背书,给他贴上一个金字招牌。</p>

    就算有人会有意见,也绝不敢公然在报纸刊物上唱反调,最多在背地里暗戳戳的阴阳两句。</p>

    不然就是这种情况:“什么你也敢质疑儿童文学界大家你这是自绝于文学界!”</p>

    亦或者是“你又不是儿童文学作家,有何资格胆敢质疑二老”</p>

    崔道怡念及此处,饶是活了几十年,他也从未见过这种情况。</p>

    “程开颜这子实在太令人羡慕嫉妒恨了,叶圣陶老先生和谢女士这是何等的看重,何等的爱护!”</p>

    “呼”</p>

    这时,眼前光线陡然暗了几分,张光年与王蒙二人走了进来。</p>

    崔道怡抬头一看,噌的一下起身来,大声道:“主编,老王,今天的文艺报看了吗有大事发生!”</p>

    </p>

    “还没看,发生什么事了”</p>

    张光年与王蒙二人一听这话,诧异道。</p>

    “你们看了就知道了!”崔道怡赶忙将中的报纸塞了过去,二人连忙看去,只见报纸上赫然写着</p>

    “嘶”</p>

    张光年与王蒙二人瞪大眼睛,都不可思议的倒吸一口凉气,“大师!”</p>

    二人迅速扯着报纸将其看完。</p>

    “张主编,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p>

    崔道怡连忙问,一旁的王蒙也看着张光年满脸好奇。</p>

    他们二人并非儿童文学作家,只能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部牧羊少年的确是一部非常难得作品,语言朴实,风格清新温暖,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股欣欣向荣的活力,能鼓舞人心。</p>

    但也不至于拉高到这么高的地位吧</p>

    不过张光年不同,他老人家阅历丰富,对儿童文学也有些见解。</p>

    “你只需往前看三十年间的国内所有儿童文学作品,依照我的阅历与理解,从儿童文学作品的多个评判维度上来分析。</p>

    无论是趣味性,文学性,故事性,还是文笔,风格上综合来看,这部牧羊少年都是足以排进前五的作品。</p>

    要找出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作品的话,也只有国外的那部了不过,出来你们有可能不信。”</p>

    张光年沉思片刻,随后解释道。</p>

    最近这段时间,他也将这部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发现了其中很多初看之时容易忽略的细节</p>

    “什么作品”</p>

    崔道怡与王蒙二人齐声追问道。</p>

    “王子,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p>

    张光年到后面,又打了个补丁,至少在他心里是这样认为的。</p>

    以他的阅历来看,这部作品在儿童文学领域非常难得。</p>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王子都探讨了深刻的人生主题。</p>

    两书都采用了寓言式的叙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p>

    王子通过王子的星际旅行,探讨了爱、责任、友谊和人性。</p>

    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则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寻宝之旅,探讨了梦想、个人成长和天命。</p>

    “什么!”</p>

    听见这话,不只是崔王二人,编辑部办公室里安静偷听的人都震惊了。</p>

    “王子是什么书”</p>

    有年轻的实习编辑挠了挠头,好奇的问道。</p>

    “王子被翻译成300多种语言,拥有4亿多读者,阅读率仅次于圣经。</p>

    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孩子们童年必读书目之一。</p>

    被誉为“每个人不可不读的心灵之书”,登顶“人类有史以来经典读物”书单。</p>

    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更是与伏尔泰、卢梭、雨果同入法国巴黎先贤祠,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甚至他的肖像也被印在五十法郎的纸币上”</p>

    一个编辑涩声解释道。</p>

    </p>

    远不止人民文学编辑部震惊于这篇评论。</p>

    可以天南地北的无数文艺工作者在看到这篇评论之时,心湖中像是投入一颗炸弹,心中掀起滔天骇浪。</p>

    文艺报此文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九州平地起惊雷!</p>

    儿童文学复兴之作,扛鼎之作</p>

    未来的儿童文学大师</p>

    “叶老爷子和谢女士这样的动作实在太过罕见了,该不会是培养程开颜做儿童文学界的接班人吧”</p>

    “包是的。”</p>

    “儿童文学大师我承认程开颜这部作品的确太过完美,不过大师你是二十一岁的文坛大师级人物”</p>

    “未来的,这位同志请你注意审题,另外这可是儿童文学界公认的二位大家的,另外程开颜同志还是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得主。”</p>

    “呵呵”</p>

    “他也配得上大师就算是未来的大师也没这个资格,这个年轻人才发表多少作品吹牛也不打草稿!</p>

    看我怎么写篇评论文章骂一骂,你们儿童文学界是没人了吗”</p>

    有人认同,但更多的人表示质疑与嫉妒。</p>

    甚至有很多人更是跃跃欲试要在新闻报刊上痛批这部作品,痛批这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p>

    “你先想清楚吧你看看这篇文章的撰稿人是谁。”</p>

    旁人提醒道。</p>

    “叶叶圣陶谢婉莹女士嘶”</p>

    此人瞳孔骤然一缩,叶圣陶他倒是不怕,但是这谢女士他着实是不敢招惹。</p>

    这人太心眼了据传将其下放的那几位,目前还在踩缝纫呢。</p>

    </p>

    整个文坛被这篇评论文章搅得天翻地覆,但又无人胆敢捋其虎须。</p>

    于是乎文学界就这样惊异的保持着平静与对这部牧羊少年的称赞,一派兴兴向荣。</p>

    其实内里暗流涌动,波澜不止,大家碍于二位文坛前辈,只能将心中不满按捺在心中。</p>

    不少在文学界郁郁不得志的作家见状,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儿童文学。</p>

    可以预见的是,有这样一群作家涌入儿童文学阵地,一个未来的,属于儿童文学的盛世即将到来。</p>

    </p>

    次日清晨,空中下着清凉的雨,淅淅沥沥。</p>

    程开颜起床洗漱过后,站在书桌前整理东西,窗外的院里笼罩着细密如雾般的雨水,树叶在雨声中哗哗的,显得格外的安静。</p>

    “可惜不是周末,不然又是个睡觉的好天气。”</p>

    他摇摇头提着包转身走出房间。</p>

    “把伞带上,还有晓莉昨天寄来的信,你最近怎么回来的越来越晚了”</p>

    堂屋里母亲徐玉秀拉住他,塞给他一把雨伞和一封信,关心的问道。</p>

    “最近在在忙呢,过段时间就好了。”</p>

    “好,别累着自己。”</p>

    徐玉秀点点头,放他走了。</p>

    胡同里,行人来往依旧。</p>

    青石板砖的地面上已经莹起一面雨做的水镜,在雨幕下泛起层层涟漪,十分漂亮。</p>

    程开颜举着雨伞,一边揭开信封,看了起来。</p>

    信很简短,刘晓莉想要考北舞,并询问他的意见。</p>

    另外还提到最近涨了工作,提了职称,一个月六十五块的工资。</p>

    “我现在的工资比你还高呢!”</p>

    即便只是隔着纸张,程开颜依旧能隐约猜到这家伙,叉着腰得意的样子。</p>

    “考北舞啊还真是美人恩重呢。”</p>

    程开颜笑了起来,快步朝着车站走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