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复山河 > 第33章 阉党损招
    第33章阉党损招</p>

    千户所的事尘埃落定,对犯官的处理结果,也被公示出来。</p>

    除了个别被针对的倒霉蛋,流放地点有些偏远外,大部分人的结果都算宽松,最近的流放出京仅有百里。</p>

    一些犯官的流放地,甚至就在家门口。</p>

    反正以京师为坐标,确实流放了几百、上千里。</p>

    原本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怎奈阉党不干人事,把大量的犯官家属牵连进来。</p>

    全家流放是基本操作,三代之内的直系血亲,也大都榜上有名,甚至还有举族流放的。</p>

    一通操作上下,流放人口高达数万之多。</p>

    牵连之广,在大虞历史上都很少见。</p>

    如果不是没有大开杀戒,都能够进大虞十大案。</p>

    这样的结果,犯官们自然是受不了。</p>

    尤其是那些全族流放的,族人的唾沫星子,都能够把他们淹死,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p>

    文官集团也是集体炸锅,这么玩儿实在是太要命。</p>

    在官场上混,谁都有走霉运的时候。</p>

    以往的时候流放都只是犯官本人,哪有这样针对家属的,分明就是故意折腾人。</p>

    现在不出帮忙,万一未来自己走霉运了,岂不是要享受同样的待遇。</p>

    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面对群臣的压力,宦官集团拿出了大量的证据,高举大虞律为武器。</p>

    法律依据太过充分,全部都是从轻发落。</p>

    搁在开国初年,这些人想要被流放都没资格,直接就拉出去咔嚓了。</p>

    一向以擅长输出的文官们,万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也会被人喷得抬不起头。</p>

    有些事情是没法上台面的,平常大家不把律法当成一回事,不等于大虞律就没有了作用。</p>

    否定大虞律,那就是否定朝廷的合法性。</p>

    涉及到政治正确,谁也不敢公开抨击律法。</p>

    想要修改处理结果,就只有另一个操作——修订律法。</p>

    改革派是支持的,修订律法本身就是改革的一部分。</p>

    律法一旦修订,那么祖制就被打破了。</p>

    “祖宗之法不可破”成了伪命题,保守派再也无法拿祖宗之法事,相当于扫清了改革的法律问题。</p>

    涉及到核心利益,保守派官员自然不会让改革派如愿。</p>

    然后朝堂上就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先是文官集团集体喷宦官,接着改革派和保守派又进行互撕。</p>

    站在人群中靠后的位置,看着大家互喷,李牧成了一名快乐的吃瓜群众。</p>

    全程都是文官高层在负责输出。</p>

    按照大虞律规定,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发言,其他人除非皇帝允许,不然在一旁听着就好。</p>

    连开口的资格都没有,六七品御史喷皇帝的画面,自然不可能出现。</p>

    基本上每次朝会,都是文官们互撕。</p>

    除非牵扯到自己负责部分,不然武将们一般不发言。</p>

    宦官在这上面同样吃亏,经常看到左光恩被迫舌战群儒,然后被喷到自闭。</p>

    难怪搞文官的时候,阉党那么积极。光在朝堂上受的委屈,换谁都会进行报复。</p>

    </p>

    “退朝!”</p>

    太监的声音响起,李牧知道又是没有结果的一天。</p>

    朝堂上还没争出一个结果,犯官们已经先一步踏上了流放之路。</p>

    不满也没用,有锦衣卫亲自押送,刚从诏狱中出来的他们根本不敢炸刺。</p>

    最悲催的还是那帮士子,一时热血上头去喊了几嗓子,就被革去功名,加入到流放队伍中。</p>

    </p>

    随着大量的犯官家属离开,原本拥挤的牢房再次清闲起来。</p>

    千户所经费充足,李牧直接下令加盖了一排牢房,直觉告诉他未来肯定会派上用场。“大人,外面来了一名举子,自称是您聘请的师爷。”</p>

    严书吏低声汇报道,眉宇间还流露出一丝羡慕。</p>

    同在衙门之中任职,书吏还是有朝廷正式编制的,但实际地位却远不及一名师爷。</p>

    李牧师爷空缺的时候,他这个书吏干了部分师爷的活儿,在衙门中的地位是直线上升。</p>

    就算是入了品的官员,见到他也是客客气气的。</p>

    现在正主过来了,往后这种好日子,怕是就要到此为止。</p>

    “带他进来吧!”</p>

    李牧平静的道。</p>

    对这位姗姗来迟的师爷,他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期待。</p>

    绍兴距离京城一千多公里,如果走陆路的确实需要不短的时间,但中间有一条大运河。</p>

    他可是找自家叔父打过招呼,只要人到了码头,无论是官船,还是民间商船都会搭载一程。</p>

    如果有心的话,在一个月前,人就该抵达京师的。</p>

    那会儿党争正处于最激烈状态,经常有官员被捕入狱。</p>

    拖到尘埃落定才过来,多半是在观望局势。</p>

    趋于利害,人之常情。</p>

    换成李牧自己,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先行观望。</p>

    人还是要用的,但必须要考验一番。</p>

    与忠诚度无关,雇佣关系本来就是一场交易,不能奢望太多。</p>

    考验主要是针对政治眼光。</p>

    在大虞官场上混,政治眼光比个人能力更重要。</p>

    因为讯息差,导致政治误判可以理解。</p>

    倘若本身政治眼光就不行,那么能力再强,也只能是一名幕僚,不能成为谋主。</p>

    转瞬的功夫,严书吏就领着一名身着青色圆领服的中年书生,走了进来。</p>

    “学生,兰林杰拜见千户大人!”</p>

    没等兰林杰把礼行完,李牧急忙一把拖住,笑呵呵的回应道:</p>

    “兰先生,可是让我好等。</p>

    欧阳先生离京前,可是再三向我推荐,先生才高八斗,有青云之志!”</p>

    李牧口中的欧阳先生,是自家叔父的幕僚。</p>

    同样是来自绍兴的举人,只不过年龄比兰林杰大上一轮,连续多次科举失利后,已经丧失了雄心壮志。</p>

    最近朝廷官员调整,出现的空缺不少。</p>

    遂接受了镇远侯的举荐,直接以举人身份入仕,被派往通州</p>

    大虞朝的县令不好当,举人出任县令不奇怪,但大都是偏远州府。</p>

    条件好的地方,要优先给进士安排。</p>

    能够通州</p>

    “欧阳兄,入仕了!”</p>

    惊讶过后,兰林杰很快恢复了镇定。</p>

    屡试不第,受不了科考之苦,选择入仕并不少见。</p>

    理论上考进士没有年龄限制,但中进士的年龄,将直接影响未来的仕途发展。</p>

    那种六七十岁的大龄进士,搞不好比座师的年龄还大,见面都尴尬。</p>

    就算朝廷愿意培养,也要担心这些人的身体能否吃得消。</p>

    派出去任职,万一猝死在了路上,吏部也是要担责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