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复山河 > 第35章 清查军田
    第35章清查军田</p>

    消息刚在衙门中传开,很快就有人过来告假。</p>

    看得出来,阉党的计划成功了。</p>

    人性贪婪是共通的,能够吸引勋贵子弟,就可以吸引文官、乡绅。</p>

    只要价格足够诱人,不愁没人接盘。</p>

    若非土地无法移动,距离太远不便管理,光京中的官僚就能够把这些产业买光。</p>

    一时卖不完也没关系,地方上的乡绅收到消息之后,也会迅速赶过来。</p>

    何况明年是科举之年,各地的举人老爷们,提前进京也是可以的。</p>

    除非地方太过偏远,朝中的权贵们看不上,不然李牧不觉得他们能分一杯羹。</p>

    二百八十万亩听起来数字很大,但是对一众宗室王公、勋贵外戚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来,根本就不够分。</p>

    纵观历史,每次王朝进入中后期,统治集团人口都会急剧增长,相应对财富的需求也随之增加。</p>

    长子继承家业,其他儿子也需要有个着落。</p>

    全部指着祖业过日子,拆分不了几次,就会陷入财政困境。</p>

    除了加大对民间进行掠夺外,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会变得空前激烈。</p>

    拍了拍脑袋,李牧发现自己杞人忧天了。</p>

    天塌下来,也是皇帝先顶着。</p>

    虾米操心。</p>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天元帝,还是朝堂上的百官,都是一个比一个精明。</p>

    能不能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不知道,反正熟读史书是肯定的。</p>

    从天元帝继位后的一系列举动来看,明显是觉察到了帝国的危险,才推动的改革。</p>

    截止到目前来看,这些改革最直接的成果体现在财政上。</p>

    同天元元年相比,朝廷的财政收入在七年间,增长了近四分之一。</p>

    对一个老牌大帝国来,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p>

    当然,天元帝失败的改革更多,但他是幕后流玩家。</p>

    不光分化了百官,还推出了阉党这个天字号背锅侠,在前面拉着仇恨。</p>

    大家针对目标都是阉党,根本没人注意皇帝做了啥。</p>

    或者他这个皇帝什么都没做,全程都是在暗示别人干。</p>

    搞成功了,那是皇帝英明。</p>

    干失败了,那就是底下人错会了圣意。</p>

    皇帝不亲自下场,就不会犯错。</p>

    除了关键时刻的乾纲独断外,其他时候事情都是百官们干的。</p>

    在封建王朝这么玩,简直就是无敌。</p>

    辅佐君主处理朝政,乃是百官们的职责。</p>

    干出了毛病,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p>

    甩锅给上司,这是一门技术活,不是谁都能玩。</p>

    尤其是甩锅给皇帝,更是充满了风险。</p>

    残血的御史台,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p>

    一向虚心纳谏的皇帝,在不动声色中,就借宦官的把他们给搞掉了。</p>

    估摸着很多人被流放出京,都不知道是自己得罪了皇帝,还以为是在党争中激怒了阉党,引来的祸端。</p>

    一阵脑补过后,李牧对皇帝,对朝廷又恢复了信心。</p>

    </p>

    刚回到侯府,还来不及换下官服,就被镇远侯派人唤了过去。</p>

    “叔父,您找我过来,可是发生了什么”李牧疑惑的问道。</p>

    对镇远侯他是有些了解的。</p>

    入京这么长时间,每次会面这位叔父都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中,这还是李牧第一次见他失态。</p>

    “要出大事了!</p>

    锦衣卫找到了辽东大战的幸存者,从他们口中得知,大军在和敌人决战前一天就断了粮。</p>

    进一步追查得知,按照辽东都师段文宏的部署,大军就近从附近卫所征调粮草。</p>

    可距离最近的沈阳卫,常年遭受北虏袭击,军田抛荒严重。</p>

    军户们早就逃的所剩无几,仓库里面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存粮。</p>

    这么重要的消息,本该在大战前就上报的。</p>

    结果消息在传递过程中,被人给压了下来。</p>

    等到大战爆发后,段督师派人过去催粮,才发现不对劲。</p>

    可惜使者的态度太过恶劣,激怒了沈阳卫指挥使,一怒杀了使者。</p>

    为了逃避朝廷追责,他押运着假粮草上路,在半路伪造了北虏袭击全军覆没的假象,现在不知所踪。”</p>

    李原心有余悸的道。</p>

    无论是隐瞒军情,还是卫所亏空,都是捅破天的大事。</p>

    偏偏这两件大事,还直接导致了辽东大败。</p>

    到了现在这一步,无论如何朝廷都要追究到底。</p>

    “叔父,您的意思是朝廷要清查卫所”</p>

    隐瞒军情是重罪,人头搬家是必然的。搞不好还会触发九族消消乐副本。</p>

    查到谁的头上,谁完蛋。</p>

    再大的后台都没用,朝中两党再怎么内斗,也没谁会想不开跑去勾结北虏。</p>

    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不会放过这些混蛋。</p>

    结局注定的事情,没啥好的。那么要出的大事,就只能是清查各地卫所。</p>

    对卫所军队战斗力糜烂的问题,天元帝早就不满了。</p>

    只是这种历史顽疾,背后牵连到的人太多,不是想动就可以动的。</p>

    辽东大败的契,为清查全国卫所创造了有利条件。</p>

    不用怀疑,全国的卫所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出了大问题。</p>

    卫所兵战斗力下降,除了疏于训练外,最重要的还是支持他们战斗的动力——田产,被人给占为己有。</p>

    全国近一亿亩的军田,留在军户中的十不存一。</p>

    原本享受免税待遇,生活水平应该更高的军户,日子过得甚至不如雇户。</p>

    肚子都填不饱,自然别奢望啥战斗力。</p>

    “没错!</p>

    陛下早就有意整顿各地卫所,这种千载难逢的好会,他自然不会放过。</p>

    在朝会上,兵部提出清查各地卫所军田。哪怕我们这些勋贵强烈反对,提议还是获得了通过!”</p>

    李原脸色阴沉的道。</p>

    在清查卫所的问题上,皇帝和内阁居然达成了共识。这让在朝堂上话语权不高的勋贵,一下子陷入了被动。</p>

    论起耍嘴皮子,一众勋贵大佬绑在一起,也不是一名阁臣的对。</p>

    何况这次的事情,人家有充分的理由。</p>

    勋贵们提出的反对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