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复山河 > 第72章 背锅
    第2章背锅</p>

    扬州城。</p>

    自从击败叛军之后,这座古老的城池,再次变得车水马龙。</p>

    除了少了盐商的一掷千金外,其他的都没有变。</p>

    站队成功的扬州士绅,纷纷为自己的智而庆幸。</p>

    恐慌情绪散去,街上的人流量一下子恢复了正常。</p>

    五城兵马司的到来,没有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好,也没让城中局势恶化。</p>

    相比近乎完好的城池,</p>

    隶属扬州府的几座县城,至今仍在叛军中。</p>

    民间受到的冲击更大,无数村庄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大量的难民聚集在了城外。</p>

    </p>

    “城外的难民持续增加,诸位可有解决之法”</p>

    舞阳侯的问话,明显是点在了众人的短板上。</p>

    大虞朝文武分治执行的非常严格,除了极个别边界地区例外,其他区域就从未出现过武将担任地方行政要职。</p>

    皇上不让干的禁忌,勋贵集团自然不会去挑衅。</p>

    众人的家族教育中,教过带兵打仗,教过权谋之术,唯独没有教过他们治理地方。</p>

    “指挥使大人,治理地方是文官的事。</p>

    作为武将,我们击败了叛军,后续事务让文官接即可。</p>

    可以派人通知南京吏部,让他们立即派人过来,着处理难民问题。”</p>

    中规中矩的提议,没有任何亮点,却也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p>

    武将避嫌政事,任谁也挑不出来毛病。</p>

    “赵千户,你想的太简单了。</p>

    本侯早就行文过南京吏部,只是那帮混吃等死的官场老油子,口上答应的很好,根本就不见实际行动。</p>

    他们的效率,想来大家是领教过的。</p>

    前面承诺的武器装备,到了现在送达的还不及十分之一。</p>

    按照常规的官员选拔程序,拖上三五个月,那是基本操作。</p>

    最可恨的是那帮蠢货,居然让本侯放出扬州府的官员,给他们一次戴罪立功的会!”</p>

    舞阳侯的解释一出,众人瞬间变得同仇敌忾起来。</p>

    查处扬州府的一众官员,可是他们一行人的功劳之一。</p>

    给这些戴罪立功的会,那就要推翻此前的案卷。</p>

    在官场上,自己打自己的脸,可是会影响仕途的。</p>

    “指挥使大人,此事万万不能答应。</p>

    谋逆之人,罪无可赦。</p>

    扬州府的官员和逆贼有勾连,放他们出来,那就是在危害江山社稷。</p>

    提出这项建议之人,定是包藏祸心之辈。</p>

    末将建议严查此人!”</p>

    唐锦成杀气腾腾的提议,代表了现场一众将领的心声。</p>

    前面被南京兵部坑了,现在南京吏部又来搞事情,搁谁身上也受不了。</p>

    作为钦差大臣,舞阳侯中的权力可以无限解读。</p>

    若是能够查到证据,南京六部的官员,一样能够拉下马。</p>

    “此事本钦差不会善罢甘休,不过那是后续的事,眼下急需处理的是难民问题。</p>

    光城外的难民,扬州府尚且能够应付。</p>

    棘的是难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光靠府库进行赈济,开销势必会很大。</p>

    接下来我们还要收复失地,又会增加大量的难民出来。</p>

    没有妥善的处理方式,很容易生出事端来。”</p>

    </p>

    舞阳侯皱着眉头道。</p>

    在处理难民问题上,他自认为做得已经非常到位。早早就下令开仓放粮,还派人搭建了临时聚居点。</p>

    可架不住难民越聚越多,很快就超过了营地容纳极限,各种乱象层出不穷。</p>

    “指挥使大人,开仓放粮只能解燃眉之急。</p>

    大量的难民汇聚,必然会出现问题。</p>

    为今之计唯有采取以工代赈,先让大家有一份生计,人心才能够稳定下来。</p>

    正好护城河需要疏通,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工。</p>

    不过这么一来,开销势必会增加。</p>

    按照大虞律,大规模以工代赈,必须报朝廷批准,再由多家衙门互相监督共同执行。</p>

    南京六部皆是一群鼠辈,必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担责。</p>

    京师距离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p>

    不过司礼监掌印左公公和内阁徐阁老都在两淮地区。</p>

    请他们派人一起监督实施以工代赈,朝廷那边也能够交代过去。”</p>

    李牧慎重的提议道。</p>

    每一道奇葩法令的背后,都有一个奇葩的故事。</p>

    大虞朝在以工代赈上面卡的严,纯粹是被</p>

    好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上,就成了捞钱的段。</p>

    光这些也不算什么,关键是数十年前,发生了一起因以工代赈引发的皇袍加身案。</p>

    为了防微杜渐,朝廷直接给打了补丁。</p>

    官员们对以工代赈的态度,也发生了大转弯。</p>

    包括开仓放粮,大家对难民的管理,也非常的松散。</p>

    宁愿治安混乱,也不能让御史弹劾他们图谋不轨。</p>

    “以工代赈,这非常棘啊!”</p>

    舞阳侯皱着眉头道。</p>

    能够把难民组织起来施工,就可以把难民组织起来造反。</p>

    在那帮御史眼中,只要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就是在密谋造反。</p>

    大多数的时间,皇帝对御史弹劾的内容,都是不信的。</p>

    可架不住有例外。</p>

    万一皇帝多想一下,对</p>

    多个衙门共同监督执行,看似是一种约束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免责方式。</p>

    舞阳侯的身份特殊,遇上这种犯忌讳的事,一样需要三思而后行。</p>

    包括提出建议的李牧,也是主张多拉人过来垫背。</p>

    只有清流、阉党、外戚、勋贵都参与进来,御史才不敢瞎比比。</p>

    “指挥使大人,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p>

    南京不是派人过来了么,直接把人扣下来。</p>

    以六部的名义实施以工代赈,再从衙门中挑几名副使从旁协助。”</p>

    听了苏千户的提议,李牧突然发现自己的功力还是不够。</p>

    光想着用正途解决问题,都没想到找背锅侠,隔离自身的风险。</p>

    哪怕后面出现问题,大家也有的是借口推脱。</p>

    “的不错,治理地方就该是文官们的责任,我们从旁协助即可。</p>

    此事就这么定了,衙门那帮散官,也不能光领俸禄不干事,就给他们挂个名吧!”</p>

    舞阳侯当场做出了决定。</p>

    有人在前面背锅,他是很乐意为国出力的。</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