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复山河 > 第112章 铜钱
    第2章铜钱</p>

    随着裁撤冗官的消息扩散,无数官员纷纷忙碌起来,一时间所有重臣的门庭都变得热闹起来。</p>

    大虞朝建立初期,文武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万多人。</p>

    发展到现在,光文官数量就超过了五万,加上武将直接突破十万大关。</p>

    因为增加衙门数量,或者是部门工作量增加,增设的岗位大约有一万多个。</p>

    这部分官员的增加,属于皇权不断强化的结果。</p>

    理论状态下,大虞朝只需要四万名官员,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构运转。</p>

    对比现有的官员数量,人员臃肿程度可想而知。</p>

    听到朝廷要裁员,闲散部门的官员,就没几个不慌的。</p>

    一年半载不去一次衙门,都不影响部门的运转。</p>

    如果他们都不算冗官,那么天下就没有冗官。</p>

    站在大局的角度考虑,只要不裁撤到自己头上,大家都是支持的。</p>

    内阁的计划很好,到了具体执行过程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p>

    大虞终归是一个人情社会,京师官员第一时间收到消息,提前就进行了活动。</p>

    到处都是托人情的,除了劝退了几十名年迈的官员致仕外。</p>

    内阁定下的裁员计划,在京中刚刚开始实施,就受到了阻碍。</p>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p>

    朝廷要裁撤的是冗官,只要让自己变得不是冗官就行了。</p>

    找上司沟通一下,在衙门内部细化一下职权。</p>

    让闲着的众人,也有一份事情做,那么冗官问题就不复存在。</p>

    把流程搞得复杂一点儿,冷衙门也可以每天都忙碌起来。</p>

    真正干活的还是那些人,增加出来的业务量,主要是负责在旁边挑刺。</p>

    为了保住官位,那些平常不去衙门的官员,也过上了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p>

    一时间京中大衙门都忙碌起来,甭管是不是瞎忙活,反正衙门中确实找不到闲人。</p>

    看上去是一片生勃勃,唯独苦了那帮干活的官员。</p>

    多了一群祖宗在旁边指画脚,本就不高的工作效率,变得越发拉胯。</p>

    京中裁员受阻,但内阁分派的任务,吏部还是要完成。</p>

    大虞朝有一百六十多个府、两百多个州、一千多个县,这些州府县每家裁减一名官员,内阁的任务就超额完成了。</p>

    不过理论终归只是理论,得罪人的活儿,根本就没人愿意去干。</p>

    没人想站在官僚集团的对立面,集体承担责任,就相当于谁都不承担责任。</p>

    扬州府。</p>

    沸沸扬扬的裁撤冗官事件,从中央蔓延到了地方,扬州也受到影响。</p>

    作为被战火洗礼的州府,扬州倒是不存在冗官问题,但架不住申请调过来的官员数量大增。</p>

    所有人都知道,内阁烧起的这把火,肯定会有人倒霉。</p>

    顾不上继续混吃等死,有门路的官员纷纷谋求实缺,以避免自己沦为倒霉蛋。</p>

    缺额严重的扬州府,第一时间被补满了人员。</p>

    府衙是如此,扬州营也没能例外。</p>

    一般情况下,扬州营这种新组建的营头,不确定性太高。</p>

    加上一个强势的主官,大家都知道没有油水可捞,感兴趣的军官很少。</p>

    除了少数和他关系不错的五城兵马司旧部,选择留下来发展之外,大部分军官都处于缺额状态。</p>

    李牧一直没有向朝廷申请补充缺额军官,就是想利用时间差,尽可能多的培养亲信。</p>

    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军中人事任命,也要遵守规则。</p>

    一步登天那是极少数,更多的都是按部就班,从底层一步一步向上爬。</p>

    哪怕有平乱的功劳,下那帮亲信也只是被安插到了旗、总旗的位置。</p>

    原本他还计划着等过上一两年,就把其中的可造之材提拔为试百户,然后代理百户之职处理军务。</p>

    再往上进入到中层军官序列,朝廷对人事任命管理,就变得严格起来。</p>

    作为参将李牧也只有推荐权,还需要兵部或者是大都督府的审批。</p>

    到了百户之后,几乎就是普通人的天板。</p>

    想要继续向上走,要么出身显贵,要么去战场上博取军功。</p>

    先登、斩将、陷阵、夺旗,总要获得一个才行。</p>

    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补满了军中空缺,让李牧的苦心谋划直接破灭。</p>

    多了一群能力未知的将领,会对扬州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谁也不清楚。</p>

    不满意也没用,扬州营是朝廷的军队,不是他个人的军队。</p>

    “兰先生,朝廷朝廷一下子安插这么多人过来,怕是会影响指挥啊!”</p>

    李牧隐晦的暗示道。</p>

    一般来,这种搞人的活儿,都是狗头军师负责干。</p>

    作为一名主帅,亲自下场排挤下属,显得太过家子气。</p>

    “大人,此时不宜妄动。</p>

    能够在现在这种时候调过来的,多半都是有些人脉关系的。</p>

    没准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向您打招呼。</p>

    冒然出将人挤走,很容易得罪他们后面的人,不如观望一二。</p>

    喜欢混日子的,那就让他们继续混着,安排人代替他们处理军务即可。</p>

    有理想抱负的,姑且先行用着。</p>

    有能力的重用,没能力的慎用。</p>

    粮饷都在您中掌握着,士卒也是您一招募训练的,几个外来户翻不起大浪。</p>

    </p>

    看得顺眼就留下多用几年,看着不爽等过上两三年,就推荐他们升迁离开。</p>

    既不会得罪人,也不影响您掌控军队。”兰林杰委婉的劝道。</p>

    搞人他真心不擅长,尤其是排挤一群朝廷命官,更是充满了风险。</p>

    军中同样有法度约束,在人家没有犯下大错的情况下,主帅也无法凭白无故处理一名将领。</p>

    本质上朝廷从外面调将领过来,就有权力制衡的意思。</p>

    “罢了,先这么办吧!”</p>

    李牧无奈的道。</p>

    麾下人才匮乏,没有能够挑大梁的。</p>

    稍微能看的,也就这位师爷。</p>

    不过兰师爷主要才干在处理内政上,出谋划策并不擅长。</p>

    自己培养的那帮嫡系,全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老粗。</p>

    让他们打架砍人马马虎虎,出谋划策就不用为难人了。</p>

    在未来一年内,能把常用汉字学全,那都算是上进心强的。</p>

    真正的顶尖人才,要么在官场上,要么在进入官场的路上。</p>

    李牧试图进行过招募,最后尴尬的发现,前来应聘的都是落魄书生。</p>

    受时代的影响,越是底层的读书人,受四书五经毒害越严重。</p>

    思想都被关在了笼子里,看问题的眼光非常局限。</p>

    除非能够打破这种认知,否则就算天资再高,成长空间也非常有限。</p>

    几十年的固有认知,明显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打破的,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p>

    乱世出人才,最大的原因就是传统秩序崩溃,大家的固有认知被打破,释放了被统治集团束缚的思想。</p>

    插曲结束,李牧再次把精力投入到军队训练中。</p>

    他已经想清楚了,新到任的军官听话也就罢了,若是不安分那就进行“重点培养”。</p>

    按照最严苛的标准训练,他就不信那些养尊处优的家伙,能够受得了折腾。</p>

    </p>

    苍山之上。</p>

    今天是收获的好日子,经过多道工序处理之后,第一批铜正式冶炼完成。</p>

    望着眼前的铜锭,李牧露出了久违的笑容。</p>

    冶铜技术诞生了上千年,到了大虞朝工艺已经相对成熟。</p>

    铜被冶炼出来,下一步只需加工成铜钱,就算整套流程走完。</p>

    虽然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铜钱,但这些法令早就名存实亡。</p>

    发展到了现在,铸造铜钱的主力已经不是官府,而是各地的士大夫。</p>

    私钱泛滥,引发了劣币驱良币。</p>

    导致朝廷铸币收入大减,官办的铸币衙门甚至出现了亏损。</p>

    为了弥补亏空,朝廷铸造的官钱质量,也跟着质量下降。</p>

    恶性循环之下,让大虞朝的铸币业,乱成了一锅粥。</p>

    一切都是利益惹出来的祸,铜钱铸造技术太过简单,利润又太过丰厚。</p>

    相比直接卖铜,铸造成钱币之后,纯收益最少增加百分之五十。</p>

    “这座铜矿,每月大概能够生产多少斤铜”</p>

    李牧关心的问道。</p>

    “回大人的话,按照目前的进度,每月大概能够冶炼出五千斤铜。</p>

    后续如果扩大采矿规模,产量还能够扩大一些。”</p>

    听了工匠的回答,李牧当场就傻眼了。</p>

    虽然心里有预期,知道铜的产量低,但没有想到会这么低。</p>

    月产量五千斤,不是五千吨,他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毛病。</p>

    按照大虞朝的官方制钱规制,一斤铜能够生产一百六十文铜钱,铸造市面上的私钱大约能生产两百枚。</p>

    五千斤铜不过生产八十万到一百万枚铜钱,约合白银八百到一千两。</p>

    如果是利润的话,李牧也就认了。</p>

    问题这仅仅只是产值,刨除生产成本之后,纯利润大概也就五六百两。</p>

    暴利是暴利,唯独这个产能太过感人。</p>

    指望靠铜矿一朝爆富,明显是指望不上。</p>

    “做的不错,争取再接再厉把产能提高上去。</p>

    工匠每人领取一两赏银,老师傅领取二两。</p>

    往后大家的待遇,除了基础月俸外,还有额外的产能奖。</p>

    产能每增加一倍,大家的收入增加百分二十。”</p>

    李牧随即画起了饼。</p>

    目前的暴利,那是建立在人工免费的前提下。</p>

    如果计算上人工成本,矿山的收益就大幅度缩水。</p>

    收益低,待遇自然不可能太好。</p>

    当然,更多还是现在的产能基数太低,增长空间着实太大。</p>

    别是产能翻倍,就算是产能增长十倍、百倍,那都是大有可能的。</p>

    若不是大虞朝缺铜,这种规模的开采,根本没有竞争力。</p>

    “多谢大人赏赐!”</p>

    老者急忙叩谢道。</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