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惊慌失措</p>
京师。</p>
勤王诏书发了出去,永宁帝的内心,还是七上八下。</p>
北虏的进攻速度,比预想中要快的多。这才刚进入十二月,敌人就围困了京师。</p>
如此的大场面,别永宁帝这位少年皇帝受不了,就算是朝堂上的一众老臣,同样被吓的够呛。</p>
或许是涉及到了自家的命,又或许是真被吓着了,原本内斗不休的群臣,这一次终于不再闹腾。</p>
勋贵一系暂时接管了京中防务,文官们除了经常指画脚外,倒也没有直接上去抢班夺权。</p>
一切都是迫于局势,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京中局势稍微缓和,新一轮的内斗又会爆发。</p>
“陛下,各地勤王大军,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预计明年开春,援军就会陆续抵达京师。”</p>
兵部尚书万宇轩上前汇报道。</p>
从距离上看,京师遭受危险,最快赶过来增援的,自然是天津卫、宣大、山东一带的兵马。</p>
其次是山西的大军,再次则是陕西、河南的大军,以及山海关地区的守军。</p>
不过这一切都仅限于理论,敌人是从宣大打过来的,当地官军早就被打残了。</p>
仅有少量幸运儿,龟缩在城池中,侥幸逃过一劫。</p>
天津卫、山东、山西等地,现在都是草原联军劫掠的对象,当地驻军自顾尚且不暇。</p>
河南的官军,驰援了湖广。目前正忙着收复武昌,双方鏖战了数月之久。</p>
为了保卫京师,朝廷已经抽走了京营的兵马,再把河南大军给撤走了,徐阁老怕是立即就要抓狂。</p>
陕西的情况差不多,陕军主力陆续进入蜀地。为了保住后方粮仓,此刻正在和叛军拼命。</p>
北方大地上,唯一能够腾出来,且战斗力不错的,只有一个辽东镇。</p>
遗憾的是辽东镇,不是那么容易听话。</p>
作为大虞朝的最强军镇,辽东镇是唯一能够在战场上,同北虏骑兵正面对抗的部队。</p>
北方的援军指望不上,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南方。</p>
白莲教叛乱波及太广,南方大地上只有五个省,没有受到叛军的威胁。</p>
贵州兵直接忽略不计,此前围剿伪帝的大战中,不幸把他们最后的可战之兵,也一并给带走了。</p>
受限于财力,短期内不存在翻身的可能。</p>
云南的情况,只能略好一些。哪怕使出吃奶的劲儿,顶多也就抽调一两万大军。</p>
事实上,这还仅仅只存在于理论上。</p>
作为一个内陆省,从云南到京师足有数千里之遥。等他们赶到地方,怕是要走上半年。</p>
考虑到云南的财力,无法为大军提供足够的后勤补给,这支援军就是一个超级祸害。</p>
真正有能力出兵的,唯有两广福建三省。</p>
不过这支援军,距离京师同样太远。短时间内,肯定是指望不上。</p>
能够最快赶过来支援的,仅有京营外出征战的四个团营。这点儿援兵,明显不是北虏的对。</p>
真想把敌军留下来,唯有集中京营、辽东镇、以及两广福建的援军,再加上各路零散援军,才有成功的可能。</p>
“等!等!等!</p>
就知道让朕等!</p>
就算朕能够等得起,外面的百姓也等不起。</p>
北虏和鬼方人组成的联军,正在对我大虞进行毁灭性掠夺。</p>
倘若朝廷迟迟没有动作,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朕”</p>
永宁帝恼怒的质问道。</p>
受草原联军围城的影响,他自己带着满朝文武,到太庙中去请过一次罪了。</p>
如果不能越刷这次的耻辱,未来的历史上,少不了骂的笔墨。</p>
强令史官们更改都没用,民间喜欢记录历史的人,实在是太多了。</p>
草原联军入寇,围困住了京师,大肆劫掠四方。</p>
都不需要添油加醋,仅仅这一条,就足以让永宁帝背负昏庸无能的骂名。</p>
“陛下,息怒!”</p>
“陛下,息怒!”</p>
</p>
群臣的表现,让永宁帝看的越发生气。他要的是解决方案,不是让一群人劝他息怒。</p>
可惜现实太过残酷,唯一可行的换家战术被否决后,此时的大虞朝,确实没有发起反击的能力。</p>
皇帝不想背负骂名,群臣同样不想背这个锅。指望有人主动站出来扛下责任,这是不可能的。</p>
能在朝堂上混的,全部都是甩锅能,大家都很爱惜生前身后名。</p>
自己的责任,都要想办法甩出去,更不用主动出来帮皇帝扛下责任。</p>
当然,就算有人想表现一下,也扛不起这么大的锅。</p>
“废物!”</p>
“通通都是废物!”</p>
“满朝文武这么多人,难道就没人能替朕分忧么”</p>
面对暴怒的皇帝,群臣默契的低下了头颅。</p>
任他们智计百出,也架不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
在各路援军抵达前,任何军事上的操作,都是在犯错。</p>
</p>
</p>
扬州府。目送京营离开后,裴云轩险些瘫倒在地上。</p>
原本两广的援军,就要过来支援了。他都畅想着一路收复失地,成为大虞朝力挽狂澜的擎天柱。</p>
万万没想到,在大军出征誓师大会的当日,被皇帝的一道下旨截了胡。</p>
没有援兵,本身就够悲催的。怎奈祸不单行,京中大军也要打道回府保卫京师。</p>
“总督大人,大事不好!</p>
山东军突然留书一封,就直接开拔离开,此刻营地中已经空无一人。</p>
周大人已经派人去追了,不过”</p>
“知道了,不必多言。”</p>
不等亲兵完,裴云轩挥打断道。</p>
作为客军,山东兵能够忍到现在才撤离,已经算是非常给面子了。</p>
换成不给面子的,在老家遭受危的第一时间,就撒丫子跑路回援了。</p>
尽管永宁帝亲自下诏,参与围剿白莲教叛军的官兵,可以不必参与本次勤王行动。</p>
可谁都知道,这是一句空话。人家是客军,一旦老家受到威胁,肯定要先救援老家。</p>
至于江南地区面临的困境,人家只是过来帮忙的,无需为局势糜烂负责。</p>
“总督大人,收复安庆的计划破产。接下来叛军肯定会利用我们兵力不足的契,顺势扩大地盘。</p>
直接准备扬州保卫战吧!</p>
朝廷已经丢了九江、丢了安庆、丢了四分之三个江南,南昌、杭州、南京也岌岌可危,扬州是万万不能再丢的。</p>
自古守江必守淮。</p>
保住了两淮地区,朝廷就掌握了未来反攻的战略主导权。</p>
一旦丢了两淮地区,叛军就真成了一方割据政权。敌人可以凭借长江天险,阻挡来自北方的攻势。</p>
后续想要收复失地,需要付出的代价,势必大幅度增加!”</p>
古有文神色凝重的道。</p>
最糟糕的局面出现,就算是诸葛孔明再生,也没办法保住江南地区。</p>
在这种背景下,他这个扬州知府,就要考虑后路了。</p>
死道友不死贫道。</p>
为了鼓动裴云轩把中最后的武装力量,投入到扬州保卫战上,他只能不断强调扬州的重要性。</p>
“你们看着办吧!</p>
本督累了,需要下去休息。”</p>
裴云轩摆摆道。</p>
找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索性就直接摆烂。</p>
今朝有酒今朝醉,能过一天是一天。</p>
未来朝廷治罪,他也认了。</p>
利用余生,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也算不负今生。</p>
</p>
广州府。</p>
为了搜集,李牧也是费尽了心思。</p>
种植,在大虞朝已经普及开来。可主要种植地,还是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p>
云贵、两广、福建等地,虽然也有种植,可在种植规模上却要的多。</p>
每次成熟,都会迅速被人收购,然后被送入作坊工厂加工。</p>
战前的松江府,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绵纺中心。</p>
以往采购衣,直接派人去松江府就行了。一个月赶制几万套衣,完全不是问题。</p>
现在就不行了,松江府在两个月前,就落入了叛军中。</p>
事实上,就算松江府不沦陷,也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加工生产。</p>
为了采购足够的衣、被,李牧不得不派人,分别向两广、福建、山东等地的作坊下订单。</p>
随着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品控难度也随之增加。更糟糕的是有钱,短时间内也买不到足够的货物。</p>
迫不得已,李牧只能削减订单数量。</p>
原计划的每人两套衣直接减半,预想中每人一床被,现在也只是优先保障战兵。</p>
冬天的北方大地,光秃秃的一片。尤其是京师附近,方圆百里都见不到几棵树。</p>
靠就地取材,大军这么多人,柴薪肯定供应不上。</p>
作为一名有道德的将领,肯定不能放任士卒去抢。</p>
为了解决士兵取暖问题,只能在后勤物资中,增加了木炭供应。</p>
考虑到消耗量太大,木炭产量可能供给不上,又增加了石炭配额。</p>
冬天北方行军,冻住的馒头都能当武器用。让大家长期啃干粮,就算士兵们不哗变,非战斗减员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p>
光有火不够,还要配上做饭的锅。虽然军中本来就有,但不影响采购清单上再出现一次。</p>
一应食材,也要考虑士卒们的饮食习惯。除了日常的大米、肉食之外,和盐的份额也被李牧提高了百分之三十。</p>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原来的后勤物资供应清单,被李牧改的面目全非。</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