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复山河 > 第306章 议封爵
    第306章议封爵</p>

    “乌力盖,你是来看笑话的么”</p>

    话间,巴沙尔缓缓从灌木丛中起身。</p>

    既然暴露了,继续藏着也没有任何意义。现在他就是案板上的肉,只能期待对方下留情。</p>

    “巴沙尔,你想多了。</p>

    落到现在这副田地,我自顾尚且不暇,哪有功夫看你笑话啊!</p>

    贪婪和低估虞军,是我们犯下的最大错误。</p>

    无论海拉尔部落,还是巴雅尔图部落都损失惨重。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到草原上,恐怕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p>

    为今之计,最佳选择是我们两部合二为一,共同面对草原上的新局势。”</p>

    乌力盖的话,让巴沙尔的心沉到了谷底。什么合二为一,分明就是想要吞并巴雅尔图部落。</p>

    “真是好大的胃口!</p>

    巴雅尔图部落,带甲之兵足有五万之多。</p>

    就算折损了几千骑兵,依旧是草原上有数的大部落,你也不怕噎着!”</p>

    巴沙尔厉声质问道。</p>

    不过虚张声势的成分太浓,根本没有造成效果。</p>

    真要是有五万带甲骑兵,那么现在草原上的霸主,就是他们巴雅尔图部落,而不是新崛起的鞑靼一族。</p>

    带甲骑兵没那么多,但五万青壮还是有的。因为生活的需要,这些人拆分成了多个部落放牧。</p>

    折损了数千骑兵,看似对他们影响不大,实际上却是伤筋动骨。</p>

    整个巴雅尔图部落,最能打的骑兵,基本上都葬送在战场上,剩下的就是一群牧民。</p>

    海拉尔部落的情况,也没有好上多少。</p>

    只不过乌力盖运气不错,及时和分散在外的人马完成了汇合,顺势吞并了一些盟友的兵马。</p>

    草原上弱肉强食,大家都习惯依附强者,中部落为了生存,一个个都是合格的墙头草。</p>

    “巴沙尔,你怎么看不明白呢!</p>

    我这么干,完全是为了让鬼方一族再次伟大。</p>

    前面的大败,就是你一意孤行导致的,难道还要一错再错么”</p>

    乌力盖故作惋惜的道。</p>

    吃了败仗,总是需要有人负责的。</p>

    作为一名掌权者,必须学会甩锅。</p>

    虽然之前分兵劫掠是大家商议的结果,但计划是巴沙尔提出来的。</p>

    当然,最主要还是他遇上了落魄的巴沙尔。</p>

    如果对方实力更强一些,身边有上一两千骑兵,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p>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为了尽快逃命,巴沙尔一行人不光累死了战马,还丢弃了甲胄。</p>

    一些士兵,甚至连兵器都没有。</p>

    在这种情况下相遇,要是不做点儿什么,那就对不起老天爷赐予的会。</p>

    “乌力盖,你的好听。</p>

    别忘了现在草原上的霸主是鞑靼人,他们是不会允许鬼方崛起的。</p>

    海拉尔部落,本来就是他们的眼中钉。</p>

    吞并了巴雅尔图部落,那就触及了他们的底线。</p>

    哪怕合两部之力,也不会是鞑靼人的对!”</p>

    巴沙尔试图恐吓道。</p>

    鬼方一族分裂多年,任何试图统一鬼方的部落,都会遭到重拳。</p>

    以往的时候,维护草原平衡的是大虞。</p>

    随着大虞的日渐衰落,新崛起的鞑靼一族,延续了大虞的草原平衡战略。</p>

    一面打压实力最强的部落,一方面挑起各部间的仇恨。</p>

    海拉尔、巴雅尔图这些大部落,都是鞑靼人针对的目标。</p>

    拥有辉煌历史的鬼方人,自然不甘心一直受压制,私底的动作一直都没断过。</p>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双方先后发生了五次大战。</p>

    因为内部问题,各部无法紧密配合,每一次都是以他们的失败而告终。</p>

    “既然你选择拒绝,那么这些问题,就无需你操心了。</p>

    伟大的鬼方一族,终将再次站在草原之巅!”</p>

    随着话音落地,得到乌力盖眼神示意的一众部落,纷纷向巴沙尔一行人杀去。</p>

    血腥的屠戮开始,来不及再点儿什么,巴沙尔就被箭雨射成了刺猬。</p>

    他们之前是依附巴雅尔图部落的,现在换了主子,需要重新纳投名状。</p>

    眼前的杀戮,只是草原局势变化的一个缩影。</p>

    战场上的失败,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成为了草原势力大洗牌的导火索。</p>

    </p>

    京师。</p>

    随着济南会战的结束,详细的战报,也被送到了宫中。</p>

    看着奏折上的数据,永宁帝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p>

    胜利来的太突然,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料。</p>

    “好!”</p>

    “好!”</p>

    “好!”</p>

    “这仗打的漂亮!”</p>

    永宁帝忍不住夸赞道。</p>

    有了上一次济南大捷做铺垫,对舞阳侯再次取得大胜,他已经不再怀疑。</p>

    没有办法,前面的战报太实诚了。</p>

    兵部官员核验的时候,上报的首级数量,居然完全对得上。</p>

    是真虏,那就是真虏,一点儿水分都没有。</p>

    至于其他无法准确验证数据,以他的专业水平,也发现不了问题。</p>

    上一次战报是如此,那么这一次,想来也差不多。</p>

    潜意识里的信任,让永宁帝直接认可了这份捷报。</p>

    “陛下,大臣们在外面等着了。”</p>

    苏浩宇开口提醒道。</p>

    济南大捷的消息,早在两天前,就在京中流传。</p>

    不过当时大战还在继续,锦衣卫送来的情报,只提到了官军大胜,并没有具体战绩。</p>

    知道勤王大军获胜,百官们自然是时刻关注前线战报。</p>

    收到捷报入京的消息,一个个就急忙赶赴皇宫。</p>

    北虏长驱直入劫掠,政治影响巨大。</p>

    如果不让他们留下点儿什么,让敌人知道厉害,那么这种事将成为常态。</p>

    无论是为了朝廷的颜面,还是出于战略安全考虑,大虞都必须发起反击。</p>

    在敌军撤退过程中,一众勤王大军,纷纷上场表演。</p>

    包括一直划水的辽东镇,也主动出击,陆续解决了几支运送战利品队伍,累计战杀真虏上千。</p>

    可惜总体上,大虞朝还是败多胜少。</p>

    这是后勤的锅。</p>

    很多勤王大军,因为来的太过仓促,携带的物资不足。</p>

    本该为勤王大军提供战略物资的地方衙门,因为官僚系统的腐朽,表现的非常迟缓。</p>

    以至于不少勤王大军,抵达前线之后,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p>

    没有出现大规模哗变,都是忠君爱国的表现。</p>

    饿着肚皮上战场杀敌,效果自然不佳。</p>

    </p>

    即便是环境如此恶劣,各部还是累计斩杀了数千北虏。</p>

    只是这样的战绩,显然无法令永宁帝满意,也不能让百官们满意。</p>

    才斩获几千真虏首级,哪怕不考虑含金量,数据上也赶不上第一次济南大捷。</p>

    “让他们进来吧!”</p>

    永宁帝笑着道。</p>

    看得出来,他现在心情非常不错。</p>

    战场上连续的失利,前线的捷报,就成了最好的良药。</p>

    哪怕战报上,勤王大军付出的伤亡更大,也被他给无视了。</p>

    步兵打骑兵,不付出点儿代价,这怎么可能呢!</p>

    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p>

    兵马折损大,补充上损失即可。</p>

    打了胜仗,不光皇帝高兴,百官们也高兴。</p>

    能够取得显赫战绩,证明大虞朝还是能行的,暂时不需要考虑改朝换代。</p>

    只要再接再厉,平定了白莲教之乱,一切又会回归正轨。</p>

    作为既得利益者,朝廷既然能够抢救,谁也不想推倒重来。</p>

    </p>

    “山东地区的北虏损失惨重,剩下的残余力量,正忙着向北逃窜。</p>

    其他地区的北虏,也在撤离中,兵部可有进一步的作战计划”</p>

    永宁帝关心的问道。</p>

    哪怕战场上打的一团糟,对兵部他依旧寄予厚望。</p>

    倒不是喜欢重用文臣,纯粹是平衡需要。</p>

    既然要重用勋贵系将领,那就必须安排制衡段。</p>

    稳固兵部的地位,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p>

    “陛下,兵部已经严令各地兵马,拦截北归的敌军。</p>

    目前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定会给敌军予以重创。</p>

    眼下最棘的是钱粮,朝廷拖欠的军饷数额,实在是太过巨大。</p>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会生出大乱子。</p>

    其次是嘉奖有功之臣。</p>

    主要是舞阳侯所部,先后取得两次大捷,给予了敌军重创。</p>

    战绩之显赫,为国朝百年来第一人。</p>

    按照功绩,理应进行封爵。”</p>

    万宇轩当即回答道。</p>

    作为兵部尚书,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同一般文官不一样。</p>

    不怕</p>

    前线的每一份显赫战绩,都有兵部的一份功劳。</p>

    反之前线的每一次战败,也有兵部的一份责任。</p>

    至于武将做大的问题,那是未来的事情。</p>

    眼下他考虑的是怎么尽快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p>

    倘若前线再吃败仗,他这兵部尚书就没法干了。</p>

    “钱粮的问题,户部和内阁一起想办法解决。</p>

    封赏有功之臣的事,诸位爱卿都议一议吧!”</p>

    永宁帝点头道。</p>

    甭管兵部尚书能力怎么样,最少办事还是符合他心意的。</p>

    眼下朝廷穷,没有办法拿出钱财进行嘉奖,那就只能在官爵上予以照顾。</p>

    实缺给不了,那就给虚职。</p>

    总之,必须把军心给安抚好了。</p>

    “陛下,作为首功之臣,以舞阳侯的功绩,当加封世袭侯爵。</p>

    次功者两广提督李牧,功绩也够得上侯爵。</p>

    不过考虑其资历和年纪,往下压一压也可。</p>

    再往下左军参将秦天瑞、中军参将刘启峰、右军参将叶弘昌,也勉强到了封爵门槛。</p>

    其中秦参将出自兴国公一脉,刘参将出自南阳侯一脉,叶参将出自平原侯一脉。</p>

    因意外变故,这三家的爵位,至今尚未落定。</p>

    让他们沿袭祖宗爵位,同样符合规矩。”</p>

    完,景国良就退到一边,等待百官们的反应。</p>

    “不妥!”</p>

    “公爷,舞阳侯加封世袭侯爵,不存在争议。</p>

    李提督加封侯爵,或者是伯爵均可,也没什么好争议的。</p>

    左军参将秦天瑞、中军参将刘启峰、右军参将叶弘昌,他们三人从军不过三年。</p>

    在军中的表现虽然不错,却也称不上惊艳。</p>

    如果对三人封爵,那么九边之地,可以封爵的将领就多了。</p>

    在军功封爵上,朝廷必须一碗水端平。</p>

    让三人袭承家族爵位,同样不可取。</p>

    虽然同出一门,但血缘关系早就出了五服。</p>

    论起血缘,三家中排在他们前面的人还有一大堆,不符合礼仪。”</p>

    礼部尚书当即反对道。</p>

    维护朝廷法度和礼仪,这是他的本职工作。</p>

    有人带头反对,很快就获得了一众文官们的支持。</p>

    支持启用勋贵担任主帅,那是局势恶化下的无奈选择,不等于他就会条件放任勋贵集团做大。</p>

    相较于其他政治团体,勋贵最大的弊端就是圈子太,人才来源匮乏。</p>

    大虞朝一共就那么一百多位世袭勋贵,先天上就制约了这个群体的成长。</p>

    每增加一名勋贵,都是在注入新鲜血液。</p>

    急着推出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那是文官们将丧失嫡系子孙勋贵的袭爵问题,无限期给搁置了。</p>

    问就是:存在争议。</p>

    熟悉政治的都知道,一般这种长时间的搁置行为,就是不准备办了。</p>

    站在朝廷的角度,减少勋贵数量,就减少了财政供养人口。</p>

    可是对勋贵集团来,却是一场灾难。</p>

    上一次京中大爆炸之后,有十几家倒霉蛋勋贵,因为嫡系团灭,至今爵位悬空未落。</p>

    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相当于勋贵集团的基数,削减了十分之一。</p>

    理论上来,在继承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皇帝可以指定袭爵人。</p>

    怎奈永宁帝迟迟不肯表态,礼部就顺势无限期搁置了这些家族的爵位继承。</p>

    这种冷处理持续多久,谁也不准。</p>

    运气好的话,没准哪天皇帝心情好,就把事情给办了。</p>

    倘若运气不好,拖上几代人都没解决爵位问题的,也不是没有。</p>

    一般来,拖的时间越长,保住爵位的概率就越低。</p>

    主要是人走茶凉。</p>

    越往后家族人脉关系越淡,没人在皇帝跟前念叨,被遗忘是大概率事件。</p>

    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能够获得资源扶持,实际上已经是三家的人脉,在最后发挥作用。</p>

    毕竟,政治资源不是无限的,大家都有后辈需要培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