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最讨厌的样子</p>
“好!”</p>
“那边打了起来,我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p>
接下来就是联络河南天理教,陕西清水教、山东闻香教的教友,秋后一同发动起义!”</p>
傅皓轩大喜道。</p>
北伐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没有骑兵想要逐鹿中原,那就是一个笑话。</p>
吴国脱离了白莲圣国,不等于就和白莲教切断了联系。</p>
以往的关系,依旧维系着。</p>
前面北虏入侵,重创了大虞多路大军。</p>
宣府镇、大同镇、山东镇近乎团灭,京营、太原镇、广西镇、广东镇、开封镇也损失惨重。</p>
现在正是中原地区,兵力最空虚的时候。</p>
南边的威胁,也被盟友拖住了,眼下无疑是最佳的北伐时。</p>
错过了这次会,一旦让大虞缓过气来,再想要进入中原就没这么容易了。</p>
“陛下,联络工作进展不是很顺利。</p>
大虞对北方各省的控制,远比南方各省严密。</p>
自从上一次发动起义失败后,分散在各地的教众,就遭到了伪朝的残酷镇压。</p>
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p>
对我们提出的计划,他们虽然感兴趣,但苦于传教体系遭到重创。</p>
短时间内,无力发动分散在各地的教民。”</p>
右丞相杨敬仁一脸忐忑的道。</p>
这盆冷水,他是不想泼的。</p>
怎奈各地的白莲教分支,一个比一个混的差。</p>
跟着摇旗呐喊还行,指望他们掀起大乱,牵制虞军主力根本没戏。</p>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同天元帝时期的改革,有直接关系。</p>
虽然天元帝大部分改革都失败了,但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上,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p>
在原有的基础管理体系下,强化了里甲制度,恢复了开国初年的路引制度。</p>
普通人想要出门,先要取得官府发动的路引,极大的抑制了人口流动。</p>
这种限制制度,同样遏制了白莲教的发展。</p>
南方各省士绅集团力量庞大,一直都是抵制天元帝改革的主力军。</p>
本着敌人支持的我就反对,这些强化地方统治的措施,到了南边各省成了一纸空文。</p>
北方各省因为经常出乱子,地方官想要保住自己的官帽子,本地士绅想要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p>
在落实改革政策上,反而执行的不错。</p>
不同的政策执行力度,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p>
同样是民怨沸腾,南方各省因为在国朝中期,就取消了路引制度,为叛乱滋生提供了温床。</p>
北方各省人口流动少,民间串联难度大。</p>
地方里甲制度又严苛,加上距离京师近,就算掀起叛乱也会很快被地方衙门扑灭。</p>
“尽量去联络,不光这些组织,其他反虞势力也是我们的盟友。</p>
只要他们肯起义,一应条件好商量。</p>
不奢望他们能够重创伪朝,只要能够分散一下敌人的精力,我们就没有白费功夫。”</p>
傅皓轩皱着眉头道。</p>
尽管内心深处,对这样的答案非常不满,理智还是让他控制住了情绪。</p>
白莲教在北方的分支,遭到了重创,这是现实问题。</p>
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组织构臃肿落后,增加了暴露风险,被官府给逮到了。</p>
这只能证明,这些分支教派高层能力不济。</p>
不能把盟友的无能,怪罪在自家人身上。</p>
“微臣遵旨!”</p>
杨敬仁当即应了下来。</p>
皇帝降低了预期,接下来的活儿,就好干了。</p>
只要发动起义,甭管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分散敌人的注意力。</p>
</p>
蜀地,白莲教大营。</p>
“教友联络的怎么样”</p>
魏豪一脸关心的问道。</p>
入蜀作战很成功,棘的是入蜀之后。</p>
当地民众对他这个带来杀戮的外来户,并不欢迎。</p>
士绅商贾,早早就被得罪光了。</p>
为了稳定人心,他急需获得当地白莲教的支持。</p>
棘之处在于蜀地的白莲教分支教派,数量着实有些多。</p>
无为、龙华、弘阳、弥勒、闻香、罗道</p>
各种乱七八糟的分支教派组织,在这里基本上都能够找到。</p>
挂着同样的名字,实际上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p>
搞这么多招牌出来,主要是为了糊弄官府。</p>
一旦被官府发现,立即换个招牌,重新潜伏在佛道两教中。</p>
许多教民都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教派,就是臭名昭著的白莲教。</p>
当然,这种不断转化招牌的做法,在糊弄官府的同时,也影响到了教众的信仰。</p>
相比其他地区的白莲教组织,蜀地的教民信仰,基本上是垫底的。</p>
当地教民在信仰明王、弥勒、白莲圣母的同时,还信仰了其他各路神佛。</p>
魏豪挥师入蜀,没有得到当地白莲教策应。</p>
并非这些人转了性,放弃了造反的念头,而是自身影响力不足,无法完成策应任务。</p>
蒙元时期,蜀地是抵抗异族入侵最激烈的地区,当地民众十不存一。</p>
大虞建立之后,人口虽然迅速恢复,但相较于其他省份人口压力还是要的多。</p>
别的地区民众揭竿而起,那是日子过不下去了。</p>
蜀地富庶,当地人口又没超过临界点,百姓的日子还过得下去。</p>
平常时期传教没问题,要大家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跟着他们去造反,这就为难人了。</p>
“王爷,我们的人和他们沟通过,效果不容乐观。</p>
除非我们能够拿出实际的东西,让大家看到切实的利益,不然很难获得当地人的支持。”</p>
许炎宇神色凝重的道。</p>
收复民心的招数,他们早就娴熟于心。</p>
诛杀士绅商贾,把土地公平分发下去,立即就能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p>
起来简单,做起来难。</p>
在造反初期,他们确实是想这么干的。</p>
可随着摊子的不断拉大,到了具体落实上,就渐渐出现了问题。</p>
后期逐渐意识到,以他们自身的组织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一战略。</p>
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寻求读书人的支持。</p>
矛盾的一面就出现了。</p>
想要收复民心,就必须对士绅大族下狠,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p>
可这么干又会得罪读书人,影响他们夺取天下的目标。</p>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甭管闹的多厉害,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很大程度上就是这里没处理好。</p>
能够夺取天下的雄主,多是出头晚的。</p>
并非后发制人,更容易夺取天下。</p>
</p>
主要在于得罪人的活儿,前面的义军先帮他们干完了。</p>
原来的既得利益群体被杀的差不多了,阻碍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障碍,不复存在。</p>
仇恨都被别人拉去了,后续只要做好利益分配,训练出一支精锐大军,就有会取而代之。</p>
“告诉他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来了。</p>
大虞崩溃成为定局,想要封妻荫子,那就跟着本王一起干。</p>
夺取了蜀地,最差我们也能有数十年的富贵。</p>
倘若老天爷保佑,侥幸夺取了天下,本王将与大家共天下!”</p>
甭管能不能成,饼还是要画的。</p>
相较于其他两路义军,瓜分了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四省。</p>
挥师入蜀的魏豪,发展是最差的。</p>
截止到现在,也就占据了川东地区,距离夺取蜀地都有很长一段距离。</p>
以至于在给众人画饼的时候,他的底气都不够足。</p>
“王爷放心,微臣一定服他们。</p>
天下反虞浪潮兴起,对我们义军非常有利。</p>
伪朝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资源到蜀地,正是千载难逢的会,不信他们不动心!”</p>
许炎宇故作胸有成竹的道。</p>
老大都做出了决定,做弟的自然只能应下。</p>
蜀地白莲教四分五裂,那么多山头,总能忽悠几个过来。</p>
常年生活在专业造反组织中,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p>
现在的僵局,无非是利益不到位。</p>
</p>
时光飞逝,一晃就到了秋收时节。</p>
大军依旧在训练着,不过李牧的关注重点,已经从训练转到了秋收上。</p>
靠黑吃黑的段,两广的军田数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p>
封建农耕时代,土地是最宝贵的生产资料。</p>
军田的收成,将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大战。</p>
从民间收购粮食,那只是一个托词。</p>
真要那么干,两广的粮价,非得被炒到天上去。</p>
前面的军粮收储,除了一部分来自海外,更多的还是卫所贡献。</p>
只不过李牧倒腾了一,按照外面的市场价,卖给了总督衙门。</p>
不光是粮食,还有盐油等战略物资,都是他一包办的。</p>
采购价格没有问题,物资质量和数量也没问题,总督衙门自然不会多事。</p>
换个人脉关系不强的官员,就算中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物资。</p>
“侯爷,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这是秋粮预收的部分账目。</p>
具体的数据,还要等一些日子,才能够造册入库。”</p>
兰林杰欣喜的道。</p>
相较于以往的入不敷出,今年无疑是一个大丰年。</p>
靠着统一规划种植,规模化农业的经济价值,逐步体现了出来。</p>
上半年种植的经济作物,就让李牧赚了一笔。</p>
生产出来的白、植物油,除了留下自用之外,全部被军方采购一空。</p>
无需担心被人弹劾假公济私,这些东西在大虞朝属于稀罕物,很多时候有钱都不一定能够买到。</p>
偏偏士兵们,还离不开这些战略物资。</p>
“看来大家是用了心的,今年卫所公账上,应该会有不少结余。”</p>
李牧笑着道。</p>
仅仅只是三个卫所的数据,就有一百五十多万石的秋粮。</p>
不同于一般卫所,李牧对卫所士兵训练要求高,同募兵一个档次。</p>
高强度的训练,全是靠钱粮喂出来的。</p>
收上来的这些粮食,半数以上会用在士兵日常训练中。</p>
结余下来的粮食,依旧是一笔不的数字。</p>
“侯爷,卫所生产逐步走向了正轨,后续军粮供应将得以保障。</p>
新粮入库之后,那些陈粮也该腾出来了。</p>
受大战临近的影响,粮价应该还会往上涨一波。</p>
待到大战爆发后,找会卖给总督衙门,应该会有不的收益。”</p>
兰林杰开口提醒道。</p>
吃陈粮,存新粮,在大虞朝是常态。</p>
普通百姓,想要这么玩,都没有这个资本。</p>
真正能这么干的,都是那些地主。</p>
“恩!</p>
那就这么办。</p>
不过别刻意炒高粮价,总督衙门也不富裕。”</p>
李牧点了点头道。</p>
名义上是总督衙门采购,实际上负责执行的,还是他自己。</p>
作为一名有节操的官员,李牧非常重视吃相。</p>
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事,他是不会干的。</p>
“学生明白,定不会闹出乱子!”</p>
“侯爷,经过我们的人查看,两广地区也有不少地方适合生产食盐。</p>
现在卫所上下足有上百万人口,每天的食盐消耗,都不是一个数字。</p>
如果能够实现食盐自产,又能省下一笔开销。”</p>
兰林杰兴致勃勃的提议道。</p>
搁在以往的时候,他肯定不会出这种离经叛道的主意。</p>
大虞朝实施的是盐铁官营,尤其是对食盐的管制,更是严格。</p>
一旦被朝廷发现,那就是掉脑袋的重罪。</p>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p>
以往的时候,李牧身板子不够硬,参加不了高端局。</p>
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他也成了权贵中的一员,分一杯羹符合国情。</p>
“可以尝试提炼食盐,不过生产出来的食盐,只能秘密进行销售。</p>
我们的身份不方便抛头露面,合作伙伴必须精心挑选。</p>
即便是发生意外,也不能牵扯到我们身上!”</p>
完,李牧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p>
原本对这种掏空大虞的举动,他是深恶痛绝,现在突然间发现自己居然也成了其中的一员。</p>
事实再一次证明,只要利益足够大,那就一切皆有可能。</p>
当然,他还可以找借口,用筹措军费自我安慰。</p>
可假的终归是假的。</p>
真要是筹措军饷,那也该是改革征税制度,提高朝廷的财政收入。</p>
贩卖私盐,这算什么事</p>
“侯爷放心,学生知道轻重。</p>
真要是发生变故,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绝不会闹出大乱子!”</p>
兰林杰当即保证道。</p>
在两广地界上,李牧这个提督的面子,还是非常好用的。</p>
想要压下一件事,根本不费吹灰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