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 第18章 借调改稿
    月23日,周二,一大早。季宇宁就骑车来到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p>

    他先见到了组的许以,随即跟着走进了张主编的办公室。</p>

    张主编对他非常热情。</p>

    这个时候在作协没有恢复之前,人民文学杂志社实际是担负着作协的作用,而张主编同时也是作协真正的主持者。</p>

    在季宇宁眼中,眼前的这位60多岁的老人待人温和,气度儒雅,花白的头发已经很稀疏,话带有很浓的鄂省口音。</p>

    想起这位老人写的五月的鲜花和黄河大合唱,他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p>

    “季啊,你给李季那首诗我都看到了,写的是真不错。</p>

    我和老李还,诗刊又要出一个年轻的诗人了。”</p>

    接着张主编又问了问季宇宁写诗的经历和插队的一些情况。</p>

    随后就开始步入主题。</p>

    “你这两篇都写得很不错,很有修改基础,题材抓得好。</p>

    像你那篇短篇伤痕,不仅是个家庭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抓到了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果处理得更尖锐,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以文学促进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p>

    我的意见是,写矛盾尖锐好,不疼不痒不好。不要怕尖锐,但是要准确。</p>

    这篇伤痕其实还不够尖锐,抓住了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但没有通过故事情节尖锐地展开,没有把造成这个矛盾的背景和原因更加充分地写出来。</p>

    你那篇中篇牧马人写得更好,如果伤痕这篇更多的是出了那个时代给人们造成的伤痛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像你那首远和近的诗一样。而你的牧马人则更富有内涵,无论是的结构还是人物的塑造都非常的成熟。它的文学价值更高。</p>

    牧马人的毛病在于还不够精炼,你这篇里主要人物的心理意识的描写有些多了。</p>

    我希望你抓紧时间把这两篇好好的修改一下,9月份这一期可能赶不上了,争取能上0月份和月份的两期人民文学。</p>

    季啊,我看了你的诗,觉得你写诗很有天份,没想到你写,也同样很有天份。”</p>

    季宇宁认真的听着,他心里明白了张主编的意思,也就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意思。伤痕这篇短篇的尺度还可以再尖锐一点,而牧马人则需要精简。</p>

    这些反馈还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p>

    “好的,张主编,我一定按照您刚刚的,按照咱们杂志社的要求进行修改。</p>

    只是我们现在电影院这边工作特别忙,前一段时间还好,20号以后那个南斯拉夫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上映,我们现在每天的加映就特别多,我现在除了上班,回家也都累的不行,恐怕很难抽出太多的改稿时间。</p>

    而且30号以后还有一部南斯拉夫的电影要上映,我估计到时候会更忙了。”</p>

    “哦,这样啊,你们电影院啊,大华电影院也属于文化口,这样吧,我给你开一个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借调改稿函。到时候你就可以脱产来我们这儿改稿。</p>

    不过现在杂志社这边是借的戏曲研究院的楼,总共就5间房,两间大的,三间的,书都没地方放。</p>

    你也可以在家自己改,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再到杂志社这边来。</p>

    还有啊,你在改稿期间,杂志社每天会给你发补贴。”</p>

    季宇宁听了眼睛一亮,这借调改稿正合他意。</p>

    只是不知道这每天的补贴是多少钱,他也没好意思问张主编。</p>

    “哦,对了,张主编,我今天还带了几首我刚刚写的诗,上次我来咱们杂志社,那个刘副主编也希望我多投稿一些诗和散文。</p>

    诗刊那边那首诗估计是够登好几个月呢,所以我就拿到咱们这边来。”</p>

    着他从包里拿出他昨天写的那四首诗。</p>

    </p>

    张主编笑眯眯的接过来,看了起来。</p>

    过了一会儿,老人抬起头来,两眼射出欣喜的光。</p>

    “好,非常好。比你给诗刊的那十几首诗还要精彩。</p>

    这四首诗都可以上9月份的头条了。”</p>

    随即老人让季宇宁稍等,他起身,出了房间。</p>

    一会儿的功夫,就带进来一个40多岁的大个子中年人。</p>

    “季啊,这是我们诗歌散文组的组长周明。”</p>

    周组长热情的跟季宇宁打招呼,一口的西北口音。</p>

    季宇宁从周组长里接过稿费单,一看,还不到20块钱。</p>

    这还是他把这四首诗都多分了几行,而且人民文学这边也是按顶格块钱的稿费标准给他结算的。</p>

    这时候,张主编也把借调改稿函交给了他。</p>

    临走的时候,季宇宁悄悄的去问许以:“许组长,这个借调期间的补贴是多少?”</p>

    许组长抿着嘴笑了笑。</p>

    “每天两块。中午还管饭。一直到修改完成。</p>

    你不一定每天都到编辑部来,有什么事你可以打电话过来。</p>

    我看看你留的联系方式,哎哟,你家里还有电话,那有什么事情我们就给你打这个电话。”</p>

    这个改稿的补贴标准,让季宇宁很是满意。这个补贴标准比他在电影院上班还要高。</p>

    中午,他骑车回到大华电影院,直接找到何经理。</p>

    “哎哟,季啊,你这个要去人民文学杂志社改稿,那可是人民文学呀。</p>

    你这马上就要成大作家了啊。</p>

    前一段你在诗刊上发表作品,咱们京城的影院系统就都知道大华出了一个大诗人了。</p>

    了不起,以后你这成为大文学家,咱们大华电影院所有人面子上都有光彩。”</p>

    何经理看着中的借调函,兴奋的满面红光的。</p>

    “那何经理我借调改稿,而且这一改还就要改两篇。</p>

    我看之前他们人民文学杂志社有改一篇中篇,就改一个月的。</p>

    那咱们这人会不会不够啊?我看最近这个放南斯拉夫电影挺忙的。”</p>

    “没事儿,季,你可别担心,你就一心去改你的稿子。一两个月都行。</p>

    咱们这儿前一段有一个老员工,那是跟你师傅李师傅是一块儿进咱们电影院工作的,也是老师傅。</p>

    他前一段请了一段时间假,刚刚上班,所以人没问题。”</p>

    季宇宁很高兴的离开何经理办公室。迎面看见赵建国急火火的跑过来。</p>

    “季宇宁,唉,季宇宁。门口有人找你,好几个人呢。”</p>

    季宇宁出门一看,门口站着三个人,一男二女。男的他认识,就是人民音乐杂志社的主编王主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