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季宇宁在北影厂饱餐了一顿烤鸭。</p>
吃完饭,他又带着剩下的一份剧本,骑车直奔京城文艺。</p>
这回,没有在楼道里看见章地主,他直接敲门进了周艳茹的房间。</p>
周组长接过剧本的时候,很惊愕。</p>
她记得季宇宁是星期二才的,想要给他们杂志社投稿一部电影剧本,没想到周五就拿过来了。</p>
不过这种效率,她这个编辑可太喜欢了。</p>
一气儿看完剧本,她长长的吁了口气。</p>
“好剧本,情节设计的特别好,环环相扣。从头到尾,都有一种紧张惊险的感觉。</p>
我觉得拍成电影也好,搬上话剧舞台也好,都会很不错的。”</p>
周组长着,又掀开一页稿纸,看了看背面复写的痕迹。问道:</p>
“你这剧本,给北影厂看过了吗?”</p>
“我这刚从北影厂过来的。</p>
上午我拿着剧本去北影厂,给汪厂长和谢铁骊谢导看了一下。</p>
他们两位都觉得不错。</p>
汪厂长把剧本收了。</p>
他已经决定把剧本列入明年的拍摄计划,等剧本审核过会以后,再通知我。</p>
他他们北影厂的惯例,如果立项通过,成立剧组,我这个作者是要作为编剧加入剧组的。</p>
谢导现在正忙着筹备一个电影,是上下两部,嗯,明年可能年初就要去拍外景,那部电影有好多地方的外景,所以他虽然觉得不错,但是自己可能来不及拍。”</p>
季宇宁实话实。</p>
他知道如果北影厂对这个剧本丝毫不感兴趣,那京城文艺可能就要考虑是否要在他们杂志上发表了。。</p>
“嚯,你就直接拿着剧本去北影厂找汪厂长啊?”</p>
周组长听了有点意外。</p>
“没有,我是昨天晚上给他打了个电话,约了个时间。</p>
否则他那么忙,就那么直接过去,十有八九是找不到人的。”</p>
周艳茹这时候看季宇宁的眼神开始有点复杂了。</p>
她可是知道,这位汪厂长的能量有多大,那可是随时可以直接通天的人。</p>
她知道这位季宇宁,背景可能是有点儿不简单,但没有想到,居然还这么的不简单。</p>
正在这时,门一响。</p>
季宇宁扭头一看。</p>
章德宁鼓着嘴,呼哧带喘的,抱着一大摞书走了进来。</p>
看到章地主像个长工似的,季宇宁一下子就开心了。</p>
他冲章地主眨眨眼,章地主冲他瞪瞪眼。</p>
挺有意思。</p>
现在章地主看见他,也不装了。</p>
脸上也没有那种堆着的笑了。</p>
“你又来投稿了?”</p>
季宇宁好像听出了其中隐含的意思,那就是,你又来挣我们家杂志社的钱啦。</p>
</p>
真是个地主,这个外号,他觉得给章地主起的一点儿都没错。</p>
随后,周组长痛痛快快的大笔一挥,季宇宁又从章地主里拿到了220块钱。</p>
哎呀,就这么短短三天,已经从京城文艺那儿挣到了440块钱了。</p>
虽然这个章地主有的时候让他不高兴,但人家给钱还是很痛快的,这就是好同志。</p>
所以,季宇宁心里暗暗的把京城文艺在他心中的投稿次序往上提了提。</p>
正在他高兴的骑着车往家里赶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上沪市,也有一群编辑,在讨论着他。</p>
这里,是位于武康路的一处花园别墅。</p>
在别墅的一层大厅里,做了一大圈儿的编辑。</p>
中间的位置,是一位老人。头发已经全白了,戴着黑框眼镜,脸上带着非常温和的笑。</p>
这位老人就是巴老爷子。也是这栋花园别墅的主人。</p>
在华夏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数量众多、灿若星河的文人作家,其中有6位,是处于最高的那一层。</p>
这6位就是,鲁、郭、茅、巴、老、曹。</p>
其中鲁迅先生和老舍先生已经去世了。</p>
现在还在世的只有郭、茅、巴、曹4人了。</p>
巴老爷子是川省蓉城人,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解放以后,就不再领政府的工资,而是以个人稿费收入作为其全部收入。</p>
从955年搬进这处别墅,他每月还要承担至少40多块钱的房租。</p>
这栋别墅他是住了整整半个世纪,直到他去世为止。</p>
前世这处花园别墅,已经辟为他的故居陈列馆。季宇宁那时也曾经去参观过。</p>
另外巴老爷子还会至少5门外语。这在现代的作家里面是极为少有的。</p>
巴老爷子一边静静的听着周围人的发言,一边时不时的看着中的稿子。</p>
等到众人的发言结束后,他才慢慢的抬起头。</p>
“这首青春的诗,用太仓促的书,来比喻青春。这种比喻和想象力,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头一次见。</p>
这真是一位天才的诗人。</p>
我看了这位季宇宁同志月份在诗刊上发表的诗,还有9月初,在人民文学上,在头条发表的那几首诗。</p>
写的真是太好了。</p>
我没有想到,我们国家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磨难之后,还能迅速涌现出一位如此年轻的优秀的诗人,这明我们的文学事业是后继有人的。”</p>
巴老爷子到这儿,顿了顿,又扫了一眼众人。</p>
“那篇短篇,我曾经生活的地方,也写得非常精彩,那种电报体的行文方式,很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我非常喜欢。</p>
的立意,和他的对人物的描写,在这个年代,对于知青生活的描写,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p>
这篇虽然给人的感觉有些悲凉的意味,但紧接着那篇微型,给儿子,却又是非常的温暖,非常的情真意切。</p>
也只有诗人的思维,才可以想到如此的去写,写给自己未来的儿子。</p>
我觉得这三个作品,一首诗加两个短篇,实际上是一个系列,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作品。</p>
刚才大部分同志,对于那首诗都是没有意见的,很多人认为这首诗,完全可以放在我们上沪文艺的创刊号的头条上。</p>
我觉得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三个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作品,放在创刊号的头条上,也就是我们将要复刊的上沪文艺的创刊号上,将会有三个头条,是三头条。</p>
至于我的那篇文章,杨林同志,完全可以放在后面。”</p>
巴老爷子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惊不已,很多人甚至一瞬间,以为自己是听错了。</p>
巴老上三头条。这也太不可思议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