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阿宁,你这个发明我觉得也挺好。</p>
不过我总觉得戴这个耳边走边听音乐挺怪的。</p>
就像你的,也许年轻一代会喜欢这样的收听音乐的方式。</p>
那台索尼的子,本身就是索尼公司的一位朋友送我的。</p>
只是你的想法更超前了。</p>
可能你叔海安会喜欢这样的发明,他是负责家里的电子工厂的。</p>
家里电子工厂主要是生产电子表,还有收音,现在香江这两样的产量可是全世界最高的。</p>
另外录音这些也有。</p>
那阿宁,你有这个专利的明,或者图纸之类的吗?”</p>
“宁叔,那我这两天就给你写一下这个专利的相关明文件,画一个专利的三维图。”</p>
“那行,阿宁,我回去带着你写的这些专利明文件和图纸。</p>
另外,你再写一个专利申请的授权给我就行了,其他的你都不用管了。”</p>
随即,就在客厅的桌上,季宇宁展开纸,开始画他这个随身听的专利三维图。</p>
季宇宁前世除了是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外,他那个时候的考过注会资格的人,一般也考了一个律师资格,所以前世他还是律师。</p>
不过他这个律师并没有在律师所执业罢了。</p>
他前世是见过不少专利申请文件的。</p>
申请专利时首先要提交专利请求书,并且有权利要求书。在请求书上要写清楚发明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地址和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并且明书要对专利的摘要明清楚,并且明专利保护的所在范围。</p>
另外还要有专利的图纸,一般的专利都是三维图。</p>
他宁叔在一边看着,一会儿的功夫,这个专利的三维图就画好了,因为这个专利还真是特别简单,如果在北美,这就相当于一个外观专利。</p>
他画的这个三维图,更像是前世9年索尼旗下的爱华的那款单放随身听的样式。前世他拥有的第台随身听就是爱华这个品牌的。</p>
画完三维图,他又开始写专利的摘要明。</p>
这时候香江的中文书写,仍然是竖的,从右往左书写,而且仍然是采用繁体字。</p>
季宇宁是按照香江的习惯来书写的,他给他的专利起的名称是:便携式磁带放音及耳装置-随身听。</p>
随身听这个中文词是前世由索尼的wlkn一词演变而来的。</p>
它实际上后来是指体积、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的媒体播放器。不仅仅包括现在的磁带录音。</p>
在磁带随身听问世后的二十多年中,snywlkn始终称霸着随身听市场。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d、p3等形式的随身听开始逐渐占领市场。</p>
所以季宇宁想了想,他也把随身听waikan注册成商标。</p>
他写出了商标名称,并画出了商标图案。</p>
“walkan,阿宁,现在有这个词吗?”</p>
宁叔看了,奇怪的问道。</p>
“宁叔,这个词是我创造的,这个词我觉得很形象,中文更形象,叫随身听。”</p>
季宇宁想了想,又:</p>
“这个随身听的商标注册的范围,要覆盖在所有电子产品,这个宁叔,商标注册申请恐怕也要您帮忙,所有的注册费用还有您的代理费用,将来就从我的税收入里扣吧。”</p>
“阿宁啊,咱们是一家人,宁叔很愿意帮这个忙。</p>
</p>
咱们明州人是这样,一家人互相帮忙。</p>
至于注册申请的费用,这两个注册申请,费用并不多,宁叔我这个长辈就给你出了,所以阿宁你就不用管了。”</p>
明州人传统上很注重家族观念。就像他宁叔的,一家人都是互相帮忙。</p>
所以往往明州人做生意都是带上家人。</p>
季宇宁听了,也就不什么了,但是后来他在香江做生意,都带上他宁叔,而他宁叔也是因此获益匪浅。</p>
忙完这些事情,也差不多到了该做晚饭的时候。</p>
宁叔看见季宇宁动做晚饭,很是吃惊。</p>
等到听季宇宁起自己曾经在岳父母第次上门以及自己结婚当天的婚宴上担当主厨的事迹,宁叔更是讶异得舌挢不下。</p>
“阿宁啊,你六叔公七叔公家的5个叔叔伯伯,包括你宁叔在内,从都不会做饭,你的两个姑姑也不会做饭。</p>
你六叔公老,家里这两个女孩没学会做人家。做人家,就是明州话省吃俭用做家务过日子。</p>
再往下,你这一辈的,还有个孩子,就更不会自己做饭了。</p>
你爸也不会做饭,你算是这三家里唯一一个有厨艺的。”</p>
他海宁叔这一席话,让季宇宁也开始咂舌不已。没想到自己的厨艺在季家这么金贵。</p>
他们季家在香江,一直是富贵人家,家里有厨师,有佣人,自然用不着自己做饭。</p>
内地这么多年早就已经没有保姆和佣人了,所以他老娘做菜才越来越好吃。</p>
只是没想到自己两个姑姑也不会做饭,他六叔公家的姑姑是香江港大的老师,而他七叔公家的大姑姑则是医生,是香江最大的公立医院的医生。</p>
自己的两个叔婆应该当年会做饭的,估计这些年也不做了。</p>
看样子自己的老爸前一段写信,并没有在信里提到自己的厨艺。</p>
他们家海外的亲戚只知道自己是季大才子,季大诗人,现在知道是季大状元,但唯独不知道自己还是季大厨。</p>
“宁叔啊,我爸不会做饭,是因为有人给他做。</p>
我那时候十几岁下乡插队,插队6年,就捱饿了6年。</p>
我那时候相信一个道理,就是最后饿死的,一定是会做饭的厨师。</p>
所以我就会做饭了。”</p>
晚上吃饭的时候,宁叔在饭桌上对季宇宁的厨艺夸赞不已。</p>
尤其是对其中一道葱烧海参情有独钟。</p>
他刚刚是亲眼看到了季宇宁烧海参的整个过程。</p>
熬葱油,蒸葱,两炸两煨,做起来真的是挺麻烦。</p>
这才是大厨的范儿。</p>
“海宁,这京城的天气太干燥,尤其是冬天。</p>
你从香江来,开始肯定不适应。</p>
吃海参是最好的,滋阴润燥。</p>
这个干参,就是家里的上好的刺参,保存了好多年,比饭店的参还要好。</p>
这是我们饭店的厨房帮着发的,发了好几天呢。</p>
宁宁什么菜都会做。这道海参做的,跟我们饭店的大厨做的都差不多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