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看到这儿,差点就要直接笑出声来。</p>
闹了半天,他的书在香江,是可以当成为了升学上供旺学业的东西了。这有点儿类似于那种文昌笔,真成了状元之物了。</p>
没想到他拿到的这个满分状元,还有这等好处。</p>
香江虽然高度发达,可却是非常的迷信。香江人迷信的程度,甚至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而且这种痴迷的程度,几十年都不带稍稍减少的。</p>
来自前世的他,对此可是记忆很深刻的。</p>
季宇宁想到这儿,也就释然了,虽然这个思路很清奇,但可以理解。</p>
接着看信,姑在信里最后到了实质的问题,就是季宇宁的税问题。</p>
目前香江的税基本上是0%20%。</p>
港大出社给季宇宁的几种书的税是从2%5%。</p>
包括他的诗集,那五,还有他的几篇科幻的中文。</p>
他的其他则没有出,因为发行公司的评估是没有市场。</p>
这个税水平还是超出了季宇宁的预想。</p>
季宇宁记得一些前世香江作家的收入情况。</p>
到科幻,那位倪先生写的税最高是20%,而且还要出社先付现金,这是最高的。当然这个20%的税是在90年代初的时候了。当时倪先生要搬去北美,是在临离开香江的时候要了一个高价。</p>
如果论武侠,那就要算到那位查先生了。他的武侠都是九折发行,这是全港最高的,一本几万册,扣除印刷、纸张,全数落在查先生的口袋里。他根本没有税这一。因为出社就是他自己的。</p>
如果严肃文学作家,其实收入也不低,刘以畅在七十年代初,就能以十万元买下太古城的房子。那也算是文化人中很有钱的了。</p>
那么这个年代香江的图书定价是多少呢。</p>
单从学术类书籍而言,此时香江的图书定价大约是内地的60倍,因为在0年代,曾经有内地的不少学术类书籍,由三联书店香江分店代理在香江发行,在香江的定价,按照汇率折算以后,就是内地图书定价的至少6倍,最多0倍。</p>
如果季宇宁的几本书在京城的售价是七毛钱左右,那么在香江,估计最高的定价也就是相当于人民币4元,折算成港币,就是2元至20元。</p>
当然季宇宁的书可不是学术类书籍,他的书是文学类,还有一些通俗类。价格不可能这么高,所以0块钱港币差不多。</p>
现在香江看一场电影,电影票的平均票价是港币5块5。一份报纸的售价是港币三毛钱到5毛钱。0块钱港币买一本书应该是比较正常的。</p>
这样在香江,卖出季宇宁的一本书,他的税收入大约是块2到块5港币。</p>
而香江的图书销售量最高的,比如科幻,像倪先生这样的,也就几万册。武侠像查先生,也是几万册。</p>
所以季宇宁的科幻正常而言,最高也就几万册的销量,而他的诗集估计会更低一些。</p>
但如果真按照香江的发行公司的策划,把他的书当成那些学子用来升学的,用来旺学业的,那就不止几万册了,估计要大几万册,甚至有可能达到万册甚至0万册都有可能。</p>
因为除了会考,还有香江的学六年级升中试也可能要买他的书,因为考得好就可以得到免费五年中学教育,而考得不好,就只有三年的免费中学上了。</p>
香江可是有几十万学生的。</p>
“宁宁,你宁叔还有姑信里都了什么呀?”</p>
老娘好奇的问道。</p>
季宇宁已经看完了信。</p>
</p>
他宁叔和姑在信里并没有提到他的身份证和银行开户的问题。</p>
这也是他预料之中的,所以他也就无所谓了。</p>
当初他跟宁叔,还是用家里的这个通信地址。</p>
他认真的考虑过,家里的这个地址,还是最保险的。因为那是寄给他老爹的。</p>
“妈,是姑的港大出社要帮我在香江出我的几本书。姑在信里已经在准备出我那几本书了。”</p>
“啊,怎么要在香江出书啊?”</p>
“妈,上次宁叔来,香江的三联书店分店代理出内地的一些学术书籍,像文物出社出的那些书,他们的书大概是内地书定价的60倍呢。</p>
而这些出的收入,同样也是几乎都被出社挣了,尤其是前几年,内地的作者甚至一分钱稿酬都没有。</p>
弄不好过一段时间,香江的内地分店也要出我的书。到时候给我的收入就跟内地出社给的是一样的,那不是又吃了一个大亏了吗。”</p>
“哎呀,那你的这个出的收入怎么好汇进内地呀。”</p>
“先放在宁叔那儿吧,代为保管。</p>
汇进内地也是必须按内地的汇率汇成人民币了,这个汇率太吃亏了。</p>
而且还要解释。这也麻烦的很。</p>
以后就算恢复侨汇券还更吃亏,因为那个钱就拿不到了。只能凭券买东西了。</p>
另外我准备让宁叔帮着申请个专利,也用这个收入。”</p>
“放在你宁叔那儿也没问题。</p>
宁宁啊,你知道吗,50年代末的时候,你六叔公是想让我和你爸带着你去香江,当时六叔公他替你爷爷已经为我们家准备了一份财产的。但又担心这笔钱汇进内地,会给我们惹来大麻烦的。</p>
当时是让你宁叔传话,这笔钱就是你爷爷应得的。</p>
应该是40年代末,你爷爷那一代几个兄弟出去的时候分的一份家业。当时你爷爷已经去世了,而这笔钱也没来得及交给你父亲。</p>
可咱们家你爸不愿意出去。</p>
至于那些财产,我们在内地根本就花不了啊。所有的住房医疗等花费全是国家管了,每月发的工资实际上就是零花,可是也花不完。而且咱们家每年那么多的侨汇券,花都花不完。”</p>
“宁宁啊,以后你要是出去,比如留学,那笔钱估计你就可以用到。</p>
到时候,你六叔公七叔公他们不会忘的。</p>
如果不出去,实际上那笔钱对我们家来讲也没什么用。”</p>
“啊,妈,这笔钱是多少啊?”</p>
“当时据你宁叔,是可以在香江上环买一栋唐楼,或者做个什么生意之类的。</p>
后来也一直用这笔钱做生意。</p>
现在就不知道多少了。”</p>
季宇宁这时候万万没想到,他们家在外面还有一份财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