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季这首诗写得很不错。”</p>
沈老爷子也夸赞道。</p>
“我是去年才刚刚学着写这些旧体诗,时候只是背过几首古诗,唉。</p>
去年主要是自己画画,题画诗总不能老题别人的,所以干脆自己也学着写吧。</p>
但这种旧体诗写起来很费劲。今天还好,看到沈老爷子的诗就有了灵感,想的挺快。</p>
好在只有20个字。”</p>
季宇宁连忙谦虚道。</p>
这首诗是前世俞平伯先生在90年夏天为这本菊花图册题写的。</p>
那当然是好诗了。</p>
季宇宁是今天没辙儿,把这首诗抄来的。</p>
“而且字也很好。</p>
我是听季很擅长写甲骨文。今天一见,果然不错,字写的高古有韵致,线条很挺秀,非常好。</p>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写甲骨文书法了。”</p>
沈老爷子对季宇宁的书法赞不绝口。</p>
“季的楷也好,有唐人笔意,真是难得。”</p>
一旁的魏绍昌先生也插言道。</p>
看着季宇宁在自己那特制的信笺上写的诗,他非常高兴。这可是意外之喜。</p>
季宇宁在信笺上写的这首五言诗,是用甲骨文写的。上下款包括释文,都是写的楷,楷的笔意是仿唐人月仪帖里面的字。</p>
前世这位魏绍昌先生可是为这部菊花图册请了不少文化名人来题咏。</p>
他自己还专门为这部图册还特制了一些同样大的宣纸信笺。专门用来请人题咏。</p>
后来,这部图册是精印成一部红楼雅集红楼梦菊花题咏诗意图。</p>
季宇宁前世是见过这部图册的。</p>
他知道这位魏先生明年年初会请赵朴初先生和叶圣陶先生题咏。</p>
赵朴初先生他记得是题了一首五言律诗。</p>
叶圣陶先生是写了一首七言律诗。</p>
在90年春天,又请吴组缃先生为这部图册题咏。</p>
吴先生当时是步红楼梦中的潇湘妃子问菊那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七绝。</p>
90年的夏天,俞平伯先生为此图册题写了一首五言绝句。</p>
之后,夏衍先生题写的是录诗。</p>
夏衍是用钢笔写的,录的是郁达夫的诗。也是一首七绝</p>
沈从文先生题写的录诗,是南北朝时候王叔之的兰菊铭,这是四言的。</p>
知心奶奶录写的是潇湘妃子菊花诗中的两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她这是集句。</p>
除此以外,还有王昆仑、李一氓等人的题诗。</p>
这些人都是文艺界的名人,是处在文化界的顶层的那批人。</p>
季宇宁此次可谓是因缘际会。这部菊花图册把自己的名字,和这些现代文艺界的名人们放在一起了。</p>
这一次,他赶鸭子上架似的抄了这首五言绝句,使得他在这些文艺界的大佬心目中,才真正坐实了是大诗人和大才子了。</p>
季宇宁今天是带着相来的,他让陈见功把这部菊花册的封面和内容,以及沈老爷子的题诗,包括自己题写的这张诗笺也拍了照。</p>
这些以后可以登在自己的未名湖刊物上,甚至也可以登在京城大学的校刊里的未名湖专栏上。</p>
接着,就是给沈老爷子拍照。老爷子今天兴致特别高,精神头也特别好,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上,老人显得神采奕奕的。</p>
“沈老,这是我们未名湖刊物创刊号的封面和封底的装帧设计。”</p>
季宇宁又拿出了他们未名湖杂志社已经定稿的封面和封底设计稿,给沈老爷子看。</p>
封面还是前世的那个封面设计,就是一个女生俯身向着湖水,里拿着一朵的菊花,背景是未名湖水、博雅塔以及一轮刚出的太阳。</p>
不过季宇宁做的这个装帧设计并不像前世那样是套色的,而是单色的,而且是颜色比较素雅。</p>
右边,竖着是未名湖三个字,这是沈老爷子的题字,</p>
</p>
封面的色调,是那种浅绿色。</p>
这种色调是季宇宁等人确定的。这种浅绿就是春天的颜色,是初春的那种颜色,代表着希望。</p>
“嗯,很不错。”</p>
沈老爷子和魏先生都点头称赞,他们二位都曾经办过刊物。</p>
“哦,这个封面设计,还有封底的装帧篆刻,都是季你做的。”</p>
沈老又看到了封底的样稿,</p>
封底上注明,封面设计、封底篆刻都是季宇宁。</p>
“季啊,你这个甲骨文的印章也刻得很好啊。”</p>
魏先生看到封底的那个五四文学社的甲骨文公章,也是很喜欢。</p>
封底左上角,是那个甲骨文的公章。</p>
封底右下角。</p>
未名湖9年第期。</p>
编辑:京城大学五四文学社未名湖编辑部。</p>
出:京城大学五四文学社。</p>
地址:京城大学32楼334室。</p>
印刷:京城大学印刷厂。</p>
工本费03元。</p>
他们这期杂志封底的工本费都测算出来了,很快就要出发行了。</p>
0月6日,周一。</p>
今天是未名湖杂志创刊号发行的日子。</p>
下午,32楼334宿舍热闹非常。</p>
不断的人来人往,这都是五四文学社的社员们。</p>
“季宇宁,学校的印刷厂已经印出来了。这第批印了500本呢。”</p>
查和平跑进来。</p>
这时候的查脑袋后面是梳着两个羊角辫,而平则是梳着一条长辫子,显得特别的可爱。</p>
他们俩关系最好,平时基本上都在一块儿,这俩人是五四文学社组的。</p>
季宇宁赶紧接过查递来的杂志。</p>
杂志上还带有新印出来的那种油墨的清香。</p>
打开扉页。</p>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创刊词,这创刊词就是季宇宁自己写的。</p>
“本刊将成为未名湖畔的人们心灵上的寄托。</p>
</p>
本刊起到的作用,将是一个文学孵化器的作用。</p>
未来,从未名湖畔走出的作家,他们的第步,将从这里迈出。”</p>
这个“文学孵化器”也是新词儿,现在整个学校里都知道这个词儿了。</p>
之后就是杂志的目录页。</p>
整个杂志,分成散文,诗歌,评论随笔杂文等几个栏目板块。</p>
谢冕老师为创刊写了一篇文章,“充满希望的未名湖——贺未名湖创刊”。</p>
另外侯仁之、朱光潜两位老师也为这一期杂志写了文章。</p>
几个栏目中,诗歌板块的作品是最多的。</p>
他们文学社诗人最多。几乎每个入社的人交出来的作品都是诗。而且都是现代诗歌。</p>
“平,你这篇罪犯,写的真不错,我觉得是这期栏目中最好的一篇。</p>
查,你那篇抓紧改。你那篇也不错,回头放在第2期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