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513章 要登台领奖了
    到了石城之后,李龙的神经就放松下来。接下来的路都比较熟,再今年已经经过了两拨比较严格的清理活动,在这一片地域,没人敢再像去年冬天那样明打明的拦路抢财了。</p>

    老街的位置就在乌伊公路南侧不远,李龙到老街的时候,干脆开了进去,停到停车场后,他下了拖拉去了克尤木的奶茶馆。</p>

    奶茶馆现在没客人,克尤木给李龙倒了碗奶茶后,坐在他对面问道:</p>

    “老乡,你咋这时候过来了”</p>

    “我去了一趟奎屯,”李龙实话实,“这不才回来嘛,到你这里休息一下。”</p>

    “奎屯啊,那边听不错。”克尤木一脸的向往,“我还没去过呢。”</p>

    “你已经很不错了,”李龙笑笑道,“我山里的朋友,有的一辈子都没出过山,没出过玛县,也就那样过了。”</p>

    “哈哈,其实出来看看挺好的。”克尤木理解的点头,“我的一些亲戚也是,在山里呆一辈子,外面啥情况也不知道,有些还以为老人家还活着呢,我回去的时候还问我呢。”</p>

    李龙点点头,这很正常。</p>

    喝完奶茶,李龙去到陈兴邦的摊子上看看。陈兴邦今天是收了头猪,在卖猪肉,有几个人比划着让他给割五,陈兴邦看到李龙点头笑笑,先顾着生意。</p>

    等这些人称完后,李龙才和他聊了几句,了二哥李安国的事情。</p>

    “要转正了转正了好啊。”陈兴邦也替李安国他们高兴,“转正了,那就是正式工人,吃商品粮了。等在奎屯安稳了,把老婆娃娃往奎屯一接,以后就在城里过安生日子了。”</p>

    西北苦寒之地,城市没有中原地方那么繁华,但好歹这里也是城市,能在这里扎下根来,吃上商品粮,比在老家村里围着那勉强能吃饱的一亩三分地,要强的多。</p>

    不光是他们,再过两年,老家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因为想要富起来,守着那点地真是做不出来什么道场。</p>

    又聊了一会儿,有人过来买肉,李龙便道别离开,回到停车场,交了钱给了牌子,开着拖拉出去拐到乌伊公路上,一路往东。</p>

    回到大院的时候,太阳还有一竿子高,顾晓霞还没回来,不过听到动静的狍鹿子和鹿倒先叫了起来。</p>

    李龙感觉有些累,他把大门关上,去给几个家伙换食换水,路过墙边看到大刺猬嘴里不知道叼着什么东西,正偷偷摸摸的往墙缝里钻。</p>

    李龙也没管他,去给狍鹿子换了新的渣和饲料。这狍鹿子和鹿还挺挑食,不少渣被拱出来,洒的地方不少,李龙便故意把食放少一点。既然不想吃,那就少吃点吧。反正看着明显胖了不少。</p>

    弄完后,李龙没把它们放开,关上门回到前院,他也懒得做晚饭了,骑上自行出门,去食堂买了十个肉包子提了回来。</p>

    已经饿了,不等顾晓霞回来,李龙先吃了四个,吃完喝水,剩下的包子用盆扣起来,等顾晓霞回来吃。</p>

    他去换了衣服,进屋躺着了。</p>

    这一路开着好几个时,感觉耳朵里都是轰隆隆的器响声。</p>

    躺了不到一个时,他听到了外面的动静,顾晓霞下班回来了。</p>

    李龙爬起来出房门,顾晓霞正笑着撑起车子,看到李龙后关切的问道:</p>

    “啥时候回来的那边一切都好吧”</p>

    “回来一个时了,那边二哥他们都好着。”</p>

    “你这车斗子里拉的啥,这么大个头”顾晓霞关上院门,提着包往里走,目光还落在拖拉车斗子里的那个收割上。</p>

    “割麦子的收割,”李龙解释了一句,“等七月份麦子熟了,就靠这个割了,比人割快的多,五分钟一亩地——到时咱们靠这个看能不能再挣个拖拉出来。”</p>

    “不太可能吧。”顾晓霞道,“真这么挣钱”</p>

    “到时看吧,还不知道情况,等等到时修就知道了。”</p>

    吃了晚饭,两个人在卧室里看着电视聊着家常。</p>

    “县里的表彰文件下来,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有你的名字。”顾晓霞道,“挂名是供销社职工,我看通知大后天要开表彰大会,到时可能要你参加吧”</p>

    “大后天那我明天得把收割拉到队里去,然后再准备准备。”李龙想了想道。</p>

    “你这几天没事多往供销社跑一跑,我听我们王局,你这件事情影响挺大,不光是县里的,有可能州上先进个人名单也会有。”</p>

    “不会吧”李龙有些疑惑,“通常不是县里有了,州里就不会重复了吧”</p>

    “你这个可能是特殊吧。”顾晓霞也挺自豪的,自己的丈夫都不在编,只是临时工,现在直接上了自治区的报纸,还拿了县里的先进个人,这多利害的事儿!</p>

    有些时候她也遗憾李龙不是体制内的人。不过想了想,如果李龙想进体制的话肯定也能进,但就没现在这么自由,也挣不到这么多钱了。</p>

    而且顾晓霞明显能看出来,李龙是真不打算在体制里面受约束的,那就按自己想法来吧。</p>

    她成了教育局工作人员,国家干部,慢慢对于吃商品粮其实已经祛魅了,没以前那么迷信了。毕竟一个干部或者一个工人一年挣的钱不到李龙几天挣的钱多,无论谁碰到这样的事情都会三观受冲击的。</p>

    “既然要参会,明天扯些布做套新衣服吧”顾晓霞道,“要去在全县人民面前露脸呢,穿旧衣服不太好。”</p>

    “没啥不好。”李龙摆,“现在我的衬衣也不旧,洗洗穿的干净就行了。咱们不搞那么多形式,也不是啥重要的会,我觉得就是走个形式。”</p>

    李龙坚持,顾晓霞也就不再什么。</p>

    第二天顾晓霞去上班,李龙给狍鹿子喂了食水,然后开着拖拉出门往队里而去。</p>

    迎着太阳往北走,再往东走,路过中学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上课,在学外面甚至可以听到学生们在读书的声音。</p>

    回到院子的时候,老娘和二嫂正在院子里拾。李龙把拖拉开进院子,熄火,下了拖拉。</p>

    “回来了奎屯那边咋样”老娘杜春芳问道。</p>

    二嫂陈丽蓉虽然没话,但看着李龙等着他回答。</p>

    “我二哥他们都好着,”李龙笑着道,“转正的事情没啥问题了。过几天往老家的函调发回来,他们正式转成工人了,到时我二哥他们就请假回来了。”</p>

    “好好好。”杜春芳点点头,“好的就好。这下可好,以后可就是工人,吃商品粮了。雪琴她娘,以后你带着孩子跟着安国去奎屯,那就是城里人了。”</p>

    陈丽蓉红着脸点点头没话。</p>

    “我大哥大嫂呢”李龙问道。</p>

    “去地里干活了。那个打瓜地里有草,你大哥大嫂套马车去地里,把草弄干净。”</p>

    行吧,李龙一个人把那个收割卸不下来,他得等老爹和陶大强回来。原本想着帮着拾,杜春芳把他赶走了,不需要他帮忙,让他去自己屋子休息去。</p>

    李龙笑笑,便往前院而去。</p>

    院子依然扫的干干净净,菜园子里也没什么杂草,现在能吃的菜也依然只是韭菜、芹菜和白菜。豆角、辣椒、茄子长势挺好,都差不多要开的样子,但想要能吃还得大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p>

    他打开房门,里面透出来的是正常的空气,没有一点儿霉味儿。</p>

    </p>

    这应该是经常透气的。过去躺在床上,李龙想着接下来的事情。开会是要开的,但钱也是要挣的。他打算开着拖拉多跑跑工地,拉拉沙子拉拉砖,零敲碎打的挣一些零钱。</p>

    等到了麦子成熟的时候,先把队里愿意收割的地割了,然后再往四周扩散。如果这子不错的话,那么接下来就看需要不需要再买台拖拉,再带个收割。到时拖拉给大哥用,那马车就可以淘汰下来了。</p>

    脑子里计划着,然后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p>

    他是被陶大强给叫起来的。</p>

    “你们卖鱼回来了”李龙揉了揉眼睛,爬了起来,“咋样”</p>

    “和以前差不多,一天卖个二三十块。”陶大强憨笑着,“不过后面这些天就不能逮了。地里活得忙几天,弄完后再逮。”</p>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陶大强成家了,那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跟着自己只顾忙着副业。在队里大家主流的看法,你弄副业挣的钱再多,你身份还是农民,得把地种好再。</p>

    尽管陶大强卖鱼挣的钱比在地里种的钱要多,但如果把地荒了,就算挣的钱再多,大家也会觉得他不务正业。</p>

    无关钱多钱少,只是职业问题。或者多少年流传下来的观念,不会轻易破除。</p>

    李龙起身出了院子,和陶大强一起到了大哥院子。</p>

    “龙哥,这个就是收割”</p>

    “嗯。”李龙和陶大强两个人合力把这个铁家伙给抬了下来,放在了屋子东面的棚子里。这里是盖起来放马车、农用工具的。</p>

    “这个好用不”李青侠好奇的看着这铁家伙。</p>

    “应该好用。割一亩麦子五六分钟就好了。”李龙道,“割完往一边倒,剩下的捆就是了。”</p>

    “那可好。”李青侠听着这个倒的确是方便。</p>

    “康麦因还方便。”李龙又道,“等再攒两年钱到时买个康麦因,那个割麦子直接把麦粒子收进仓里,都不用打场了。”</p>

    李青侠在老家没见过联合收割,有些惊奇:</p>

    “这么好”</p>

    “嗯,就是麦草浪费了,弄不起来。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更先进的器,麦子收起来,麦草打成捆。”</p>

    “不可能吧。”陶大强见过两次康麦因,知道这玩意儿厉害,不过一般个人用不起,他觉得康麦因已经很厉害了,不可能再有更先进的了吧</p>

    李龙没和他争辩,械的发展日新月异,普通人根本想像不到。</p>

    李青侠找袋子把收割给盖了起来,还专门过去给陈丽蓉,让她给两个孩子交待一下,别去动这个大家伙。</p>

    陈丽蓉急忙点头。</p>

    李青侠和陶大强两个人接拾,陈丽蓉和杜春芳去厨房做饭。两个内地来的女人,现在已经能熟练的做出j的拉条子了。韭菜焯水,辣皮子滚肉,加上芹菜焯水切成丁,这样的拌面,在这一片区域家庭里是比较流行的。</p>

    东三县流行的是托克逊拌面,伊犁河谷流行的是老牌子拌面。北庭往西,呼图壁、玛县、石城包括到奎屯,这种用韭菜、芹菜焯水做拌菜,再加一碗滚好的辣皮子肉的拌面比较多,一直到四十年后还有不少自助素拌面馆存在。</p>

    李龙要去帮着拾,李青侠让他不要沾。他要去厨房,也让杜春芳给赶了出去。好吧,李龙觉得自己现在就是闲人一个了。</p>

    他给拖拉加了水,又去剥了蒜,正剥着的时候,大哥大嫂赶着马车回来了。</p>

    马车上装着一车的草,这些扯扯秧、灰条是可以做猪食的。李龙拉回来不少的渣,李建国他们还是挺省着用的,每天干活去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一些猪草或者给马吃的草回来。</p>

    帮着大哥把马车卸下来,把猪草堆到专门煮猪食的灶台边上,李龙给李建国了二哥那边的情况。</p>

    “那你吃过饭去给永强家里也一下,免得他们家里担心。”李建国想的周道,“杨华那边给我打听过两次了。”</p>

    李龙知道自己的确有点疏忽了,他点点头,打算吃完就过去给杨华一。</p>

    头盘子面杜春芳要给李龙,让李龙推给了老爹。陶大强在饭好之前就骑自行车回去了,让他留他也不留,李龙也没强留,毕竟他家里还有个怀着孩子的媳妇,这很正常。</p>

    李龙吃面用的是搪瓷盆,拌上菜,就着蒜,浇点醋,狼吞虎咽,稀里呼噜吃下去。</p>

    吃完面喝碗面汤,李龙放下碗后,嘴一抹,骑着大哥的自行车就去了后面。</p>

    到了杨永强家里,杨华和妻子两个人才做好饭,正准备吃饭。看到李龙进院子,杨华脸上露出了笑容。</p>

    “杨叔,正吃饭呢”李龙打着招呼。</p>

    “嗯,一块吃”杨华端着碗,碗里面盛的是面条,看着挺稠的。</p>

    “不了,刚吃过。”李龙笑笑,“我昨天去奎屯,见着永强了。”</p>

    “见着了咋样”杨华眼睛一亮,问道。</p>

    杨永强的母亲也从屋子里走出来,端着碗没话,仔细的听着。</p>

    “永强在那边干得挺好,马上要转正当正式工人了,我看着有点黑,但胖多了。”李龙道,“他后面打算上夜校,能学个技术,转成技术员,到时就不当工人要当干部了。”</p>

    “嘿,把他能的!”杨华听着一脸的笑,嘴里却数落着杨永强的不是,“就他那成绩还学技术”</p>

    “永强好学着哩。这工作了,成熟多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也是好事。”李龙笑着道:</p>

    “这边队里应该收到函调了,这个队里肯定能弄好,接下来就是转正,转正完之后,他他就请假回来了。</p>

    现在还算临时工,干一天拿一天的钱,到时转正了是有正式假,不扣工资的。”</p>

    “嗨,在那里好好干就是了。这才过去多天不到三个月嘛,着啥急”杨华笑着,“也不错,不到三个月就转正当工人了龙啊,多亏你了。他回来到时我让他好好谢谢你!”</p>

    “谢啥,永强也算我兄弟,这不应该的嘛。”李龙急忙摆,“你们安心吃饭,他那边干活累是累点儿,但有工资、有食堂,住的地方也不错,以后成正式工了,还能排队分院子,咋也怪好哩。”</p>

    “好好好,我们不担心。”杨华连连点头,儿子在队里原本想着和其他人都一样了,跟着李龙干,能有了吃商品粮的会,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咋可能还嫌累呢队里多少年轻人想有这个会都不可能哩。</p>

    李龙离开后,杨华和妻子两个开始念叨猜测着儿子什么时候能真正转正回来。不想是不可能的,现在儿子工作上有了好消息,那更盼着儿子回来,想看看究竟有什么变化了。</p>

    李龙回到院子,开着拖拉去了马号,和老罗叔聊了一会儿,然后就回了县里。</p>

    下午他去了供销社,李向前果然给他了参加县里表彰大会的事情。</p>

    “提前把头发理一理,胡子你倒是刮的挺勤,想想也正常,有老婆的人了嘛。不过你这衣服是不是得换一下这可是参加县里表彰!到时魏主任也要代表社里参加表彰,你搞的太寒酸不好!”李向前指点头。</p>

    “有啥不好,穿着干净整齐就行了。”李龙表达着自己的看法,“穿的太新了,到时把领导风头抢了咋办”</p>

    “嘿,你还真大言不惭,想把领导风头抢了哈哈,没那事儿。”李向前笑笑,便把此事揭过了。</p>

    李龙就真的准备开会的事情了。他脑海里回忆着和张新华记者的那些事情,如果到时真有人采访,或者突然把自己叫起来发言,还多少得几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