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是模范了,现在又被捧的这么高,后面话做事还是要心啊。”顾晓霞高兴过后,又开始担心起来。虽然也经历了先前的那个年代,但她当时毕竟还,感受不深。</p>
只是到了教育局,学习了大量的文件之后,觉悟慢慢上来,对一些事情体会和以前不一样了。</p>
当模范是有各种便利之处,但同样也有不利的地方。被大家盯着,哪怕一点点错误也会被无限放大。眼红的人会盯着这些不放,坏事的人也会找准一切会去败坏名声。</p>
毕竟人无完人,这些人是在某一方面是模范,并不是圣人,自然也会出错,会有缺点短处,但别人不管。</p>
这时候树立的模范,在别人眼里,那就应该是完人,应该各方面都是优秀的。</p>
不然就不配这个模范。</p>
“放心吧。”李龙笑笑,“我知道。捧的越高,越容易摔成重伤。不过我不在意这个,本身就是别人加给我的。如果我不在意的话,那就不会被别人抓住把柄——”</p>
他没把话完,但顾晓霞明白。李龙并不是那种时下比较普遍的道德模范。那种模范是会被要挟的,李龙不会。</p>
他不在意这个,当了模范是个意外,不当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只要他不违法,那就不会有什么害怕的。</p>
后世有句比较流行的话,“我没有道德,自然就不怕道德绑架”。有些变坏的老人经常会在公交车、地铁上道德绑架年轻人,让年轻人让座,慢慢的就有人传出来这句话。</p>
这年头大家的道德水准还是很高,但如果真豁出去不想要那个面子,别人还真不能把李龙怎么样。</p>
一起看着霍元甲,李龙问着顾晓霞学校的一些事情。</p>
他在想着到时李娟和李强初中毕业后,能不能考到其他地方,重点高中去。</p>
毕竟现在的乡村中学学生根本不知道,他们考高中的时候成绩好的话是可以考到州一中二中这样的名校的。</p>
在乡中学里上学,学生们通常就只知道,考高中、考中专、考师范三条路。他们并不知道考高中还可以选学校。</p>
在李龙看来,反正是要住校的,那能考到更好的学校,岂不是更好。</p>
顾晓霞到了教育局之后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不过眼下对于他们来还有点远,毕竟李娟今年五年级,毕业后才上初一(这时候还没六年级),李强还更高。</p>
第二天李龙没去清水河,拉着一车杆子回到了队里。</p>
清水河那边昨天交的大扫把用的芨芨草是一些村民事先割着存下来的。李龙的标准里要求不能用陈芨芨,这些人就得现割。割完把叶子弄干净,晒干怎么也得两天。</p>
所以暂时不用急。</p>
反倒是村里这边每天都有扫把扎好送过来,李龙需要提供杆子。当然,上一次拉回来的杆子还有富余,他这趟拉回来就是想看看张强那里有没有服软的可能。</p>
回到李建国的院子里,李青侠还在那里怼着杆子。</p>
杆子削尖,扎进大扫把的根里,然后使劲朝地上撞,把杆子撞进去。</p>
这种活是技术活也对,是力气活也对。</p>
毕竟要对准,不能把杆子栽歪了,歪了就算是废了——这杆子砸进去容易,想要退出来就不容易了。</p>
“我大哥大嫂还在打瓜地里”李龙看院子里就老爹老娘两个,便问道。</p>
杜春芳看李龙回来,便迈着脚进了屋里,然后吃力的抱了个西瓜出来,那一还拿着刀。</p>
李龙急忙过去把西瓜和刀接了过来,就在拖拉的页子板上把瓜一切两半,然后把其中的一半再切成牙。</p>
年轻人、孩子喜欢抱半个吃,但老人大都是喜欢一牙一牙的吃。像杜春芳,这样的西瓜能吃两牙。</p>
李青侠倒是无所谓,接过李龙递过来的西瓜边吃边道:</p>
“是啊,是打瓜秧子长了蚜虫,打药去了。”</p>
现在打药用的还是背着的喷雾器,原理类似于有些人养用的那种上面带个杆子往下压着打气的喷壶,左不停压着保证里面的气压足够,右持喷杆,控制喷头的方向。</p>
过个十来年,李强上初中的时候还在用这种喷雾器。李龙记得当时他初中毕业要参加同学聚会,梁月梅不想让他去,便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了把十八亩的地打完药再去。她想着让李强知难而退,就算了吧。</p>
那时李强才十五岁,非常要强,硬就背着喷雾器去打了药,十八亩地一上午打完,肩膀勒出了血印子。</p>
事后把大嫂给心疼坏了。</p>
眼下自然是大哥大嫂背着喷雾器打药。李龙就想着看看能不能过两年,等拖拉相对普遍的时候,把打药的药罐给开发出来,一来卖药罐能挣些钱,二来也真的给农民省事了。</p>
毕竟背喷雾器打药,地块少还行,地块多了,特别是种的时候,那一季下来要打相当多次,真会把人累坏的。</p>
因为天太热,在地里打药中毒没抢救过来的也有好几起。</p>
杜春芳接过李龙递过来的西瓜,咧着嘴笑着吃着。眼下的西瓜已经是改良过后的,非常的甜,沙瓤,吃着也舒服。</p>
李龙自己则拿着刀划着西瓜切成块,用刀尖插着就往嘴里送。</p>
“你心些,别剌着嘴了”杜春芳提醒着。</p>
“嗯,我注意了。”李龙笑笑。</p>
吃完西瓜,他把那些杆子卸下来。</p>
大哥家里的芨芨草还有不少,基本上已经晒干,眼下主要的活就是打瓜地里的,剩下就是扎扫把。李建国这段时间每天能扎五六个,梁月梅不会扎,就负责喂猪等其他的活。陈丽蓉反正无事,就跟着帮忙。</p>
李青侠倒是学着扎,但这活一下子熟练不了,扎出来不合格还浪费芨芨,他便跟着打下。</p>
逮鱼倒是可以逮,但这段时间陶大强照顾杨苹苹,连扫把都不扎了——马上预产期要到了,陶大强也变得急躁起来。</p>
其实农村妇女这时候生孩子挺随意的,不去卫生院在家里生的,或者快生的时候还在干活的。</p>
陶大强因为家里有钱,加上经常听李龙在,所以对这个比较重视,还让一些大嫂婶子笑话。</p>
但陶大强无所谓。他有孩子了,这比什么都强。别人话,那就当放屁。他觉得那些这么,未尝没有嫉妒他们家生活好的原因。</p>
陶大强不去下,李青侠一个人下逮鱼弄出来的数量不多,他又不想一个人跑石城,家里人也不愿意。但在玛县卖又卖不出价来,李青侠便干脆不逮了。或者偶尔逮点儿就自家吃。</p>
虽然杜春芳饭量不大,但实话还挺喜欢吃鱼,特别是鲫鱼,她和梁东楼习惯差不多,吃鱼就吃那个味儿,嚼完,连肉带刺一起吐了。</p>
这样也好,至少家里人不担心她会被刺扎着喉咙。</p>
李龙正卸着杆子,许成军骑着自行车过来了。</p>
他的自行车后面带着一大捆,有七八把大扫把。这些扫把是自己扎的,他也要挣钱。</p>
队长这年头自己辛苦赚钱很正常。</p>
哪怕到四十年后,村干部已经有补助(工资),而且不低了,当时已经成为首批从村支书转变为公务员的梁文玉依然在种地。</p>
“哟,队长来了,这回有几把”李龙帮着把大扫把卸下来问道。</p>
“六把,你看着弄,不合格就给我挑出来,我拿回家自己用。”</p>
李龙象征性的检查了一下,都给他过了。</p>
六把就是十五块钱,李龙把钱付了,然后拿过杆子开始往里怼。</p>
许成军也跟着怼,李龙开着玩笑:</p>
“队长,你放完就回去吧。现在你就是扎杆子,我也不给你加钱。”</p>
“嘿,我这是帮忙好不好”许成军知道眼下李龙身份不一样了,也像跟他哥开玩笑一样道,“你不能看着我觉得我眼里都是那几个钱吧”</p>
李青侠指着拖拉页子板上的西瓜对许成军道:“队长,吃瓜。”</p>
“行行,老爷子你别管我,我扎完就吃。”</p>
</p>
许成军帮着李龙一起把六把大扫把都扎好,这才拍拍,拿一牙西瓜去吃。</p>
一边吃着西瓜,他一边问李龙:</p>
“张强的事情你咋想的”</p>
“还能咋想他想从中赚一道钱,我凭啥给他我要是在县里,他把大扫把收了给送过去,我还能给他这一道钱。眼下在村里,他这就是截我的胡嘛。那我能惯着他”</p>
“你的意思是不收了”许成军其实也就是想问问李龙的态度。</p>
“五天,他要把扫把给我运过来,那合格的我能两块五收。五天后,他就是运过来,我也只能是两块收合格的了。十天后,他就算运过来了,我也不收了,他自己慢慢拿着用吧!”</p>
“嘿,两千多扫把,他用到下辈子去啊”许成军乐了。知道李龙的态度他就好办了,他不会去倾向谁,大家都是成年人,这种事情既然做了就得自己负责。他作为队长,最多协调一下。</p>
和二老打了个招呼,许成军推着自行车出去,然后骑着离开。</p>
李青侠有些担心的问道:</p>
“龙,咱做这么绝,能行不”</p>
“哪绝了他截我的胡,我都没收拾他呢。”李龙摆摆,“我现在已经算是放他一条生路了。他真要是一条道走到黑,那我也没办法。</p>
没事的,他就算把扫把砸里,还可以在市场里慢慢摆摊卖。最多就是少赚点钱而已。”</p>
玛县的市场不大,但石城那边大扫把还是挺有市场的。就看这个张强能不能看透这一点了。李龙相信他最后应该会,毕竟去过一趟乌城,哪怕再贪便宜,眼界还应该是有的。</p>
正着话,队里又有人过来送大扫把,李龙便检查,付钱。</p>
虽然张强那边截了李龙的胡,但李龙这边检查大扫把依然严格,不合格的坚决不要,有些人还是挺有意见的。</p>
不过眼下张强那里不收了,这些人也没办法,便只好扎的认真一些。</p>
中午李建国回来,听李龙了给许成军的话,他赞许着点头:</p>
“就是,不怕!这队里啥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哩。他要能挣钱,就该学学龙从外面去找来钱的活。眼下是在截龙的胡,那算啥本事</p>
那些孬熊货也真是不识好歹,去年龙给队里弄了多少大活,让大家尝了多少好处这些货就为了能早点拿到钱,就把大扫把给了张强那货!嗯,真要知道是哪些人,以后有他们好看的!”</p>
李龙笑了,其实骑墙派才是多数。多数人眼里就只有利益,除非是大是大非,否则的话他们并不介意看两个有本事的人闹起来。</p>
李龙问了大哥打瓜的事情,李建国倒是挺开心:</p>
“打瓜结的不了,看着快熟的样子,按这样的进度,九月初就能收了。今天我砸开一个看看,籽中间还有白,还有的籽没变黑。瓜瓤现在也不好吃。”</p>
“那就再等等吧。”李龙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大哥大嫂的田间管理了。</p>
下午李建国留在家里扎大扫把,李龙跟着帮忙,李建国把他赶到前院子去,这活根本不需要别人帮。</p>
李龙就把拖拉开到前院收大扫把,顺带着休息。</p>
菜地里的西红柿、辣子、茄子都熟了,豆角已经下季,杜春芳和陈丽蓉晒了不少刀豆和豇豆干,老娘让李龙把这些菜干拿到县里大院子去吃。家里留着不少呢。</p>
西红柿正是做酱的时候。李龙想着等再回县上,抽空去买些医院输液用的葡萄瓶子,还有那种软橡皮塞子。这东西是做西红柿酱必备的。</p>
李龙今天收了有两百多大扫把,一车装满,还得用绳子刹上,不然会掉下去。</p>
太阳还没落山,李龙就开着拖拉离开队里去往县里。</p>
张强已经从许成军那里打听到了李龙给出来的条件。</p>
他算算时间,李龙还有十天左右就得往供销社交大扫把,所以他对这个条件嗤之以鼻:</p>
“开玩笑呢想让我给他白打工做梦呢没有两块八,别想从我这里拿走扫把!”</p>
许成军也听到了张强的话,他就放心了。</p>
该传的话传到了,接下来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了。这种事情相当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自愿的事情。</p>
李龙回到县里,把大扫把卸掉,然后去做晚饭。</p>
晚上顾晓霞回来,李龙把做西红柿酱瓶子的事情给她了一下,顾晓霞笑着:</p>
“这个事情交给我了。我一个同事她丈夫就在县医院,这种瓶子他们那里多的是。”</p>
顾晓霞冬天就挺喜欢用夏天做的西红柿酱做饭,但苦于顾博远本身不会做酱,也不喜欢捣鼓这些东西,无奈之下就只能去找其他人家里换。</p>
她们家里能有什么呢就是菜干而已。冬天的菜干也是希罕物了。</p>
去年住进大院后,梁月梅做的西红柿酱一冬天就没断过,她也是非常喜欢的。眼下自然也是想为这个事情出一份力。</p>
这时候多数人还是不愿意白吃饭或者白欠别人的人情。</p>
有了顾晓霞的承诺,李龙就放心了。他第二天一早,去了清水河乡。</p>
其实知道这里做不了多少扫把,过来主要也是给这边的人一个定心丸,让这边的人知道李龙是会经常过来的。</p>
果然,到了队部,队长这边已经存了一些大扫把了,而且是检查过的。</p>
李龙又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真就一个有问题都没有,李龙又把队长好一顿夸,把这二十三把大扫把给装到了车里。</p>
在队部喝了水,拒绝了留下来吃饭的邀请,开着拖拉进了山里。</p>
木屋这边杆子又多了一些,李龙摇摇头,他没去哈里木他们的草场,直接拉上杆子就离开了。</p>
赶在中午饭的时候,回到了县里,到杨大姐院子这里的时候,顾晓霞他们已经开吃了。</p>
五天后,李龙陆续从队里又收了一些大扫把,清水河乡那边的大扫把开始多了起来,一天就收了两百多把!</p>
张强有点慌了,因为李龙已经宣传,村里的大扫把再收五百把,就不收了!</p>
难道他真的找到另外扎扫把的地方</p>
这个念头只是闪了闪,就被张强自己否定了。</p>
这年头谁信得过谁啊他才不相信李龙到其他地方能找到信他的人呢!</p>
他依然觉得李龙是在诈他,于是他在村里对其他人,眼下自己里的大扫把涨价了,不是两块八,是三块!少于三块钱,他绝对不会出!</p>
这话传到李龙的耳朵里,李龙只能认为,张强疯了。</p>
这货是不是有毛病自家院子里堆那么多扫把,他真不担心卖不出去吗</p>
毕竟那些大扫把不能吃不能喝,就算拿出去卖,想要回款也是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p>
他一个农民难道还不种地了</p>
不过无所谓,人要找死,别人提醒是没用的。</p>
况且李龙也没打算提醒。</p>
听李龙最后再收五百把大扫把,队里人扎扫把的动作加快了。这一天李龙在队里收到了三百多大扫把,李龙猜测明天最多也就这个数了。</p>
他之所以这么,是因为大哥家的扫把扎的差不多了。</p>
而时间还有富余,只要清水河那边保持速度,他绝对能够在任务时限前十天把任务完成。</p>
至于张强,吃扫把去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