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记得上一世本乡其他几个村子里也有种打瓜的,有些时候打瓜熟了,想过去吃的时候,地主人在,打招呼还有点不好意思。</p>
现在自己家的打瓜熟了,才明白地主人的心思,有人过来吃打瓜,那是真的欢迎啊,毕竟这相当于免费的劳力,帮着把打瓜掰开,只要把籽留下来,那吃的越多自然就越好。</p>
心态略一转换,便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怪不得上一世在某些人家地里吃打瓜的时候,地主人那么热情呢。</p>
原因在此啊。</p>
李龙在大院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宅男,和顾晓霞两个没羞没臊的好好过了一段男欢女爱的日子,约摸着打瓜熟了,李龙开着拖拉去供销社买东西。</p>
供销社商店原来两个售货员换了一个,现在一个是中年大妈,一个是年轻的姑娘,李龙隐约记得好像是今年中专毕业新分过来的。</p>
李龙是社里的红人,他不一定认全供销社的人,但社里人基本上都知道他,就算不认识也听过他的名字,毕竟魏主任是认真的组织全社人员通过念报学习他的事迹,不止一次。</p>
所以当李龙进了供销社商店的时候,那中年大妈刘秀梅主动招呼着:</p>
“李龙同志过来了啊,今天需要点啥”</p>
“李龙同志你好!”新来的女同志秦秀兰脆生生的和李龙打着招呼,大眼睛里蕴含着好奇。</p>
“你们好你们好!”李龙急忙回应,他也没想着对方会这么热情,不过也没想着多接触,他眼下想着尽快把该办的事情办了。</p>
“我记得咱们商店里有大锅,就是一米二口径的那种,现在有现货吗”</p>
“有啊,”刘秀梅对商店里的东西非常清楚,她笑着道:“怎么想着买这么大的锅了,这是打算干啥啊”</p>
“我哥家里种了打瓜,眼下快熟了,我打算买三口大锅,用这个做个清打瓜籽的工具。”李龙简单解释了一下,“有三口吗”</p>
“店里有两口,这种大锅平时两三个月都不一定能卖得出去,我记得仓库里好像还有,我给你调货去。”</p>
“那谢谢刘大姐了。”李龙道,“要不要我过去一起搬”</p>
“不用不用。”刘大姐急忙摆,“我让何库管帮我搬就行了,这是他该干的活,你坐着啊。”</p>
着刘大姐风风火火的就从后门出去了。</p>
这店里现在就剩下李龙和秦秀兰,气氛略有点尴尬,李龙便主动打破了尴尬:</p>
“秦同志,你知道不知道一口锅多少钱”</p>
“我我查查啊。”秦秀兰还真不清楚,脸一红,急忙翻着自己带的本子,翻了好几页,然后念着:</p>
“口径一米二大锅,进货价”</p>
“别别别,”李龙笑了,“你不能把进货价卖给我啊,你得给我卖价,不然真把进货价给我了,我和你讲价咋办”</p>
其实这时候国营商店哪有讲价的属于爱买不买的那种。</p>
秦秀兰原本是没把李龙当外人,毕竟都是供销社里的职工,这时候让李龙一,她也知道自己有点紧张了,脸更红了,话都结巴起来:</p>
“卖价卖价是十九块八毛钱”</p>
“好,我知道了。”李龙知道不能逗姑娘了,便点点头,不再话。</p>
三口锅五十九块四,也不便宜。</p>
不过想想这口大锅用料扎实,全都是铁,真就不亏。</p>
没一会儿,刘大姐带着库管一起抬着一口大锅从后门进来,那库管和李龙也算熟识,打了个招呼,又匆匆回去了。</p>
李龙开票付钱,刘大姐和秦秀兰要帮着搬,李龙急忙摆:</p>
“你们就别搬了,闪着腰就麻烦了。”</p>
他上前两一端,一口大锅直接就端着转身出去,心的放在了拖拉车斗子上。</p>
三口大锅一起放进了车斗子里,再进供销社商店的时候,刘大姐和秦秀兰两个人都张大了嘴巴。</p>
这大锅可不轻!</p>
“李龙同志,你力气好大啊。”刘大姐羡慕的,“我家那口子要有你这力气该多好。让他搬个桌子都吭哧半天,赶你差远了。”</p>
“我年轻嘛。”李龙可不想拉仇恨,和两位打了个招呼,急忙出去,开着拖拉走了。</p>
车斗子里准备着旧褥子,三口锅扣下来叠在一起,每口锅中间隔着一个褥子,这样碰撞的话也不会碎。车斗子的底下也铺着厚厚的麻袋,总的来比较稳定。</p>
“看看人家,”商店里,刘大姐感叹着,“那力气多大!咱们社里的年轻人,有哪个像他这样会挣钱,力气又大,人还礼貌,长的也俊,唉,咋就这么早结婚了呢”</p>
她扭头看了一眼秦秀兰,秦秀兰脸一红,急忙低头装着看商品的价格。</p>
刘大姐摇了摇头,秦秀兰中专刚毕业,十九岁的样子,也是该对象的时候了。</p>
可惜了。</p>
李龙开着拖拉,拉着大锅往队里开去。</p>
已经九月初,学校已经开学,中学这边学生下课,满校园都是欢笑声,等开到学的时候,这边已经上课,有读书声传来。</p>
李龙隐约记得大哥李建国他发现钱窖的地方就在学南边不远的地方。当初这里这一大片都算是四队的地方,那时候其他几个队还没划分地方,所以四队的面积很大。</p>
李龙想着等自己老了,买个金属探测仪到这里来寻寻宝,玩一玩。</p>
也不知道那时候这样做违不违法。</p>
那个钱窖里估计应该还会剩下不少老铜钱,当然能用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p>
毕竟据李建国,当时朽烂掉,一捏就碎的更多,那些还能用的铜钱拉走了五六麻烦,朽烂的更多。</p>
而且当时只是犁地的时候犁出来,并没有进行完全的清理,更别让考古和文物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发掘了。</p>
所以李龙觉得,那里应该还会剩下许多完整的铜钱,而且这一片是沙地,这十几年还不至于坏掉。</p>
李龙想着,拖拉已经开过了界,过了三队,过了苇沟,就到了四队。</p>
队里目前还没有其他人用拖拉,所以这突突突的声音一响,人们就知道,李龙回来了。</p>
他打算等打瓜收完问问李建国要不要买辆拖拉。毕竟接下来还要收玉米,还要干其他活。如果大哥要买拖拉的话,自己可以赞助一些。</p>
自上一次李建国和李龙抓着马龙和陆铁头之后,村里人都传开了,各家人都给家里的孩子提醒了:</p>
“不要去打瓜地祸祸噢,不然抽死你!听到没有,马银宝家的马龙让他爸抽的嚎鼻子呢!”</p>
其实孩子们的好奇心还是有的,但这时候父母打是真打,武装带抽打那滋味没有哪个少年喜欢再次尝试。</p>
于是李家的打瓜平安的成长到了成熟期。</p>
而拖拉则成了村里那些大人们的梦想。有些人家里甚至连驴车都没有,但并不妨碍他们现在开始梦想自己过两年,买台拖拉,也能像李龙一样突突突的开着到处跑。</p>
李龙把拖拉开到大哥李建国的大院里,这时候已经是中午,李建国和梁月梅从地里回来,院子里放着几个打瓜。</p>
李龙熄火下车,问道:</p>
“大哥,这打瓜熟了吧”</p>
“熟了。”李建国笑着道:</p>
“在里地开了两个,籽都熟了,黑黑的,饱满的很,就是有些不平,翘的。”</p>
“翘的怕啥那不都一样称重卖”李青侠不懂,问道,“还能不一个价”</p>
李建国以前大集体的时候给队里种过打瓜,知道这个:</p>
“那不一样。翘的多,那价格就低,评不上等。你想,这炒货厂买去是炒瓜子卖着给人吃的,你磕这瓜子,平的好磕还是翘的好磕”</p>
“那当然是平的好磕。平的一磕瓜子就是整个的,翘的那磕出来的瓜子仁都是碎的。”李青侠一下子就明白了。然后他就发愁:</p>
“那咋办”</p>
“那个没事,后面有办法。”李龙笑笑,“咱们家里人多,干活一条龙。我这买了三口大锅,我,我哥,老爹,我再找几个伙子,咱们一块压打瓜,把籽压出来。</p>
</p>
大嫂,你带着二嫂找板子,把那翘掉的瓜子挑出来,趁着刚从瓜里面出来还没干,容易摆治,直接压平。”</p>
“那能压平吗”李青侠疑惑,不太相信。“能。”李龙点头,“打瓜籽刚从打瓜里出来还是湿的,这时候压着它不会碎。等晒干了再压就不行,会碎了。就趁着这个湿的功夫压着最好。”</p>
“嘿,龙就是聪明!”杜春芳在一边听着儿子侃侃而谈,越听越欢喜,感觉自己的儿子好像无所不知。</p>
在她的眼里,李龙是最好的,没人比得上。</p>
他大哥也不行。</p>
其实这个办法是后世炒货厂经常搞的。毕竟这打瓜的黑瓜籽如果收来洗干净直接炒,那翘起来的瓜子磕着得不到完整的瓜子仁,会影响口感。</p>
影响了口感,顾客大概率就不会复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炒货厂通常就会把瓜籽收来后,泡湿,然后用器压平,然后再炒。</p>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头几年买到的炒黑瓜籽都是“原形”,平的也有翘的也有,后面就基本上都是平的。</p>
当然,有些厂子会压,有些厂子不会,这就看喜欢哪种了。</p>
李龙是上一世偶然知道的这个,因为他也偶尔会磕打瓜籽,有些时候会关系农用器,然后就看到了这种压瓜籽的器。</p>
眼下没有器,人工压可能比较费时费力,但到时卖时能评上优待,还是值得的。</p>
八十年代,实话人工真的就不值钱,能出力气挣上钱,大家都会干。</p>
问题在于许多时候就算你想出卖力气挣钱,没地方卖去。</p>
分工明确,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李家木头板子还是挺多的。</p>
梁月梅陈丽蓉做饭,李龙李建国和李青侠就在这里分起了木头板子。</p>
“这两块比较重,也比较长,直接用来压打瓜。”</p>
“这两块比较宽,还平,等打瓜子捞出来,就挑出来压上。”</p>
“压的时候两边中间最好放上大石头。”</p>
“嗯,家里石头没有几块”李建国相着。</p>
“那有啥拖拉去地里干活的时候,路边捡几块就行。”李青侠一点也不愁。</p>
其实眼下都是碱滩,哪有那么多石头呢</p>
“晚上我回县里,明早过来的时候,从河坝那里捡几块就行。”李龙道,“这个不愁。”</p>
这是正法子,李建国点头。河坝(莫河渠)边上石头还是挺多的,大大都有。</p>
中午吃过饭,李龙本身的意思是休息一下,但眼下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怎么挤打瓜籽,便干脆一家人,包括杜春芳都上了拖拉,拉着一起去往打瓜地里。</p>
打瓜地里,有些瓜秧子已经卷曲干枯,有些还是绿的。叶子上有细细的刺,不怎么扎,但粘衣服。从地头一眼望过去,能看到圆圆的打瓜密密麻麻,偶尔还能看到晚长的拳头大的。</p>
这要放后世,器一开,就像收割麦子一样,分分钟直接收完,打瓜在器里就打碎了,瓜籽分离出来,瓜皮和瓜瓤吐出来洒在地里,当肥。</p>
眼下没这个条件,就只能人工来干了。</p>
李龙直接端着一口大锅从地头往里走出二三十米,找了个合适的地方把锅放下,然后一边转着圈一边使劲往下压。</p>
他力气大,很快就把锅往下压出一个窝来,锅稳了。</p>
李青侠和李建国两个人一人扛着一块木头板子过来,李龙接过李青侠里的那块,平放在大锅上,李建国就把另外那一块横成个十字放上去。</p>
梁月梅、陈丽蓉都跟了过来,杜春芳脚也慢慢走过来,要看个热闹。</p>
“来,咱们试试。”李龙知道大家还是心存疑虑的,毕竟他们没见过。</p>
自己倒是见过,知道这种方法是很有用的,便道:</p>
“大哥,你挑个熟的。”</p>
“还挑啥,都是熟的。”李建国笑着随从旁边摘了个篮球大的打瓜。</p>
李龙接过来,把它放在木头板子上——横着的那块板子被他拨弄到了一边。</p>
“来,大哥,咱们一人一头,压一下。”李龙把打瓜往里放放,放到</p>
家里人都围了过来,想要看个究竟,也算看个热闹。</p>
“能压出来,”梁月梅是干惯农活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原理,“就是不知道里面的瓜籽能不能压干净,要压不干净还得抠。”</p>
“那也比纯抠着强!”杜春芳不管对不对,反正是要维护李龙。这主意是李龙出的,她就觉得好。</p>
“那是。”梁月梅笑了,她知道婆婆偏爱叔子,她没啥意见。毕竟李龙这两年变化太大,给家里帮助太多,她也挺感激。</p>
“来,大哥,一块用力。”李龙道。</p>
两个人力气都不,没怎么用力,那打瓜直接被压碎,眼看着瓜汁和瓜籽一起从裂开的缝里流出来,落进了大锅里。</p>
“出来了出来了!”没想到先喊出来的是陈丽蓉,她原本在老家是真没见过种打瓜的,也没见过怎么出籽。</p>
李龙和李建国两人这一世都是头一次压,生怕籽出不全,所以一直把瓜压到不能压才放松下来。</p>
“来,看看里面还剩没剩籽。”李龙把板子提着放在一边,然后推推</p>
李建国看那碎成一摊的打瓜,干脆就没抱下来,掀开上面的瓜皮看了看,又伸把瓜瓤拨拉了几下,嘴里发出了“咦”的惊奇声。</p>
在他看来,这样的方法,无论怎么瓜瓤里应该得剩下一些瓜籽,然而这拨拉得差不多,才看到瓜瓤里有两三个瓜籽。</p>
几乎所有的瓜籽都挤出来了!</p>
“嘿,这办法好!”李青侠兴奋了,“龙啊,你这法子好啊!这得省多少力啊!”</p>
李龙笑了,行,验证成功!</p>
“我试我试试!”李青侠弯腰摘了个打瓜放在板子上,他也要试试。</p>
李龙配合。</p>
两个人压了一下,李青侠力气也不,这么一压,打瓜汁和籽流了出来,锅底子里瓜籽又多了一些。</p>
“还真是有些翘了的。”陈丽蓉眼尖,看到瓜籽的确是有不少翘的,“得压啊。”</p>
“没事,泡在瓜汁里就是软的,一压就好了。”李龙道。</p>
李青侠亲自检查这个打瓜,果然里面没剩下几个瓜籽。</p>
他把那几个瓜籽捡了扔锅里,然后道:</p>
“以后就这么压吗”</p>
“可以把瓜拉回去压。”李龙道,“压完的瓜皮瓜瓤可以喂猪。”</p>
“行哩。”李建国笑笑。</p>
这时候有村里人经过,走到打瓜地里冲李建国喊着:</p>
“建国叔,能吃个瓜不”</p>
“能啊。”李建国笑着,“尽管吃,把瓜籽留在瓜里就好。”</p>
那人开心的找了个打瓜,敲打起来。</p>
吃打瓜比较随意,瓜皮厚,瓜瓤少,通常“一把抓”,就是把中间的那一块瓜瓤拿起来吃着就好,其他的就不要了。</p>
因为打瓜太多,也不算浪费。</p>
来人叫陈青福,比李建国个十来岁,但毕竟叫叔。</p>
这年头,孩子叫别人父母的全名,那都算骂人。</p>
规矩很严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