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一天,陶大强、谢运东、贾卫东、梁大成等人不约而同的提着东西来到了李国家里。</p>
他们来之前李龙已经在了,不光李龙在,顾晓霞带着两个孩子也在。今天星期天,顾晓霞放假。按这边的习俗,八月十五这天,孩子们要去姥姥姥爷家里一起过,所以李龙就带着媳妇和孩子提前一天到大哥这里来。</p>
虽然天天和顾博远一起吃饭,但过节嘛,该一起吃还要一起吃。</p>
老爹李青侠还没回来,但老娘大哥在,这就行了。</p>
杜春芳也是难得一见两个孙子,希罕的不行。两个孩子这时候还,她就在葡萄架着玩。</p>
李娟和李强两个对这两个弟弟也是异常稀罕,一个负责拴狗,一个负责撵鸡,还时不时的问顾晓霞两个孩子能不能吃啥东西,看那情况,只要顾晓霞点头,只要院子里有,他们立刻就会去搞来。</p>
梁月梅也在这边照顾着。两个孩子三个月了,已经开始吃一些辅食,她在和顾晓霞一些自己养孩子的经验。</p>
顾晓霞虽然是国家干部,眼下队里不少女人和她话都有点敬畏的意思,但梁月梅没有,她算顾晓霞的长辈,介于“妈”和“姨”之间的角色,有些生活常识还需要她给传授。</p>
一开始李龙和李建国两个就在门口聊天,李龙打算过会儿去海子弄点鱼。眼下农村想要搞几个大菜也不容易,有鸡有鱼就行,鸡是现宰,鱼就需要下逮了。</p>
李青侠不在,陶建设逮鱼也是时不时的想起来才去,而且这鱼要吃新鲜的,李龙觉得呆会儿带上撒去撒上几下,就够了。</p>
正聊天的时候,陶大强他们提着东西先后过来了。</p>
农村这时候走亲戚或者过节送礼,东西都挺简单,四队这边普遍的就是两瓶酒两瓶罐头两包方,如果富裕点儿的还会加上一包糕点啥的。</p>
而通常走亲戚也是要回礼的,有些人家回礼是另拿一些,有些人家回礼是把提来的东西留一半回一半。</p>
陶大强、贾卫东、梁大成他们提的就是酒、罐头、方,谢运东另辟蹊径,提了一条羊腿和两瓶酒,几个人都是骑着自行车过来的,李龙觉得他们是约好的。</p>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几个大人看着明明昊昊一顿夸,梁大成则是掏了一把分给娟娟和强强。</p>
这一次打瓜的收成大家都比较不错,各家都成了队里其他人的羡慕对象,起因就在李家兄弟俩,所以这些人提着东西过来,主要还是表示感谢。</p>
聊着聊着,李龙就聊到了明年打瓜籽肯定要降价的事情。</p>
“来买种子的时候,我是给每一户都到了。”李建国,“不过他们应该都没听进去,一个个都想着多买一些。”</p>
“我这边也是啊。”陶大强立刻点头,“我就不要种的太多,这打瓜挑地,得沙土地,一般的地种的产量不高,他们也不听。”</p>
“不用管了。”李龙道,“这些人都光想着挣钱,这时候别种的少,挑不挑地,就连咋种他们也不一定能想。明年种的时候出事了,他们就该想起来过来问了。”</p>
其他人都是沉默,他们也清楚,其他乡村里过来人问,不也就不了,本队里的人过来问,那就必须得。</p>
“我明年是不种了。”李建国摇了摇头,“照这势头,明年还不种个几千亩到时那些人真连卖的地方估计都找不到。”</p>
虽然现在市场搞活,但实话炒货这种生意市场真的有限,而且普通人更习惯于磕葵子,这么多年都是,磕打瓜籽的毕竟少数。</p>
就眼下几个人一碰数据就出来了,这几家产出来一万多公斤的打瓜籽几乎全部都被农村人给买走了,这就是上千亩地了。</p>
打瓜怎么种,相信那些买走种子的人基本上没什么头序,麻烦的还在后面了。</p>
“这好不容易弄了个好种能赚钱的,这下子又完蛋了。”谢运东叹了口气,“眼下种粮食也不挣钱,明年也不知道种啥了。”</p>
他的时候就看着李建国李龙他们,很明显是想找到他们的指点。</p>
“不好找。”李龙也摇了摇头,“这事我和我大哥两个也一直在想,不过实话眼下想找个值钱的好种的东西,真不容易。”</p>
大家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渠道。只不过先前李建国和李龙他们种打瓜后,被证实是真的能赚钱且不是很麻烦的,所以大家跟着风。</p>
没想到就跟了一年,就不行了。</p>
李龙其实心里也已经有点想法了,不过眼下他还没打算出来,得好好考证一下才行。</p>
经济作物有一点不好的就是种出来得自己找销路,不像种粮食直接送到粮食局就行了。</p>
这其中的不确定性,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毕竟不是谁都像李建国家里这样,有钱兜底,哪怕种失败了,至少不会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p>
“走,大强,咱们去海子撒几去,弄些鱼中午炖鱼汤喝。”</p>
“好。”陶大强笑着应了,“好久没和龙哥一块去打鱼了。”</p>
李建国和谢运东没去,贾卫东家里有事,先走了,梁大成跟着李龙他们一起带着东西去了海子。</p>
李龙也好久没来这里了。确切的,今年好像就没怎么来过。</p>
海子的芦苇更加的茂盛,苇毛樱子已经开始变黄,一些水鸟在海子上面盘旋着,时不时的突然一头扎进水里,然后再飞起来的时候,嘴里会叼着一条鱼。</p>
这时候水边没有人,偶尔能看到水老鼠拨开一条水迹进入水里,消失不见。</p>
“看来这水老鼠又多起来了。”李龙笑着道,“队里人还没人弄这个啊。”</p>
“弄还是有弄的。”梁大成在旁边道,“不过这个水老鼠挖的坑都在水草里,真不好找。这海子又比较深,像刚才那个,那就只能干看着。</p>
开春苇沟里有一个水老鼠让我弟看到了,我们几个一块过去围着,那里面有水,不到腰深,我们几个方向一堵,一人拿把铁锨,只要那东西一露头就拿铁锨敲,最后就给敲死了。”</p>
“皮子卖掉了吧”陶大强问道。</p>
“卖掉了,拿到收购站卖了二十一块钱。”</p>
陶大强笑了笑,看了看李龙没话。</p>
他们当初逮水老鼠都是一窝一窝的挖的。</p>
后面队里人弄这个好像都没挖过,都是看到了再逮。</p>
陶大强虽然现在不想搞那么麻烦了,但这个“技术”好像就他和李龙掌握着,心里有那么一点点优越感。</p>
“就在这里撒吧。”李龙指了指一片开阔的水面道,“这</p>
着他便从尿素袋子里掏出撒,理后,瞅准水面,转身拧腰两协调一下子将撒了出去。</p>
“刷!”</p>
撒入水,慢慢沉了下去。</p>
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撒了,但这一入,熟悉的感觉又来了。</p>
能感觉到中轻微抖动,李龙知道</p>
他并没打算捞什么大鱼,有鲫鱼就行。逮个三五公斤,炖一大锅,肯定好吃。</p>
慢慢将拽上来,的抖动越来越大,等李龙将最后都提上来,能看到底被铅垫子约束着有不少的大大的鲫鱼。</p>
“不少啊,得有个两三公斤。”陶大强笑着道。</p>
“的不要。”李龙蹲下把那些点儿的鲫鱼捡着扔进了水里,一边在岸边上用泥围着坑放鱼一边对陶大强,“你来撒一。”</p>
陶大强笑着接过撒理了起来。</p>
李龙把水坑围好,把那些活蹦乱跳的鱼放了进去,看着它们激起水,欢快的游着。</p>
有两公斤多的大鲫鱼,还有两条没长成的五道黑,两条比较大的狗鱼。</p>
狗鱼身子滑都钻出了,再大点儿的没办法钻出去,就被进来——这也算意外之喜。</p>
然后李龙就看到水边泥地里有不少葵瓜子皮。</p>
他猜测应该是清早逮鱼的那些人下或者收前后磕的。</p>
看着这一片瓜子皮,李龙心头一动,看来自己的应该是不错的。就连队里的这些都在磕瓜子,明这玩意儿是真的受欢迎。</p>
再想想过年之前,队里的那些人,有点钱的就去买一些白瓜子或瓜子或煮或炒,没啥钱的就用自己家里的油葵炒着吃。</p>
</p>
还有一些人不用买,自家的田间地头随便点几棵葵,秋天收了也能在冬天炒了吃。</p>
这个的确是不错。</p>
当然,还有就是生。</p>
八十年代的学生应该都有那个记忆,元旦或者六一班里搞联欢会的时候,桌子上其他的不论,瓜子生水果基本上必有的。</p>
班费买这些东西肯定不能少。</p>
有时候还会有沙枣——本地的沙枣不行,是商店里卖的那种大点儿的。至于红枣,这时候南疆的红枣还没成规模,本地消化或者运出去。</p>
至于葡萄干,这时候还算是比较高档的零食,通常不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p>
就是嘛,其实不光要看会种什么,或者哪些东西值钱,还要看市场需要什么啊。</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李龙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p>
“嘿,我这一可以,这条五道黑不!”陶大强这一虽然撒了半圆,但上一条一公斤多的五道黑,他挺开心。</p>
五道黑还是挺漂亮的,这条鱼不,李龙把鱼取下来往鱼坑放的时候道:</p>
“呆会儿你把这条鱼带回去,给家里人炖着吃。”</p>
陶大强也没反对,反正还能撒几,不在这一条。</p>
梁大成也撒了一,他撒技术比陶大强强一些,捞上来一条两公斤多的鲢,然后他们就换了地方。</p>
不到一个时他们就回去了,带回去的还有五六公斤的鲫鱼,大鱼有两条五道黑,一条红鲤鱼,一条草鱼和一条鲢,都是一公斤多往上的。</p>
这边谢运东帮着李建国把鸡宰了,毛拔了,剁了之后炖上了。</p>
两眼灶,另外一眼灶里已经蒸了米饭。</p>
“就等你们的鱼了。”梁月梅笑着道。</p>
中午饭主菜就鸡和鱼,梁月梅还拌了两个凉菜,李建国拿出两瓶酒来,要喝一点儿。</p>
虽然油葵和玉米还没收完,但这个丰收的秋天已经是定局。</p>
明年种什么未定,那就先把今年的丰收庆祝掉。</p>
都喝的不多,李龙只喝了两杯,毕竟要开车回去,还有孩子,安全重要。其他人对此也没意见,彼此都敬了酒,但都没喝多。</p>
等谢运东他们走后,梁月梅和顾晓霞两个收拾残局的时候,李龙对着李建国道:</p>
“大哥,明年种葵或者生吧。”</p>
“咋想起来种这个了”李建国有些不解,“生没种过啊。”</p>
“和打瓜地一样,沙地嘛,能种。”李龙道,“大哥你应该会种吧”</p>
“种是会种的。”李建国想了想,“老家种过,难其实也不难。不过这个好卖吗”</p>
“大哥,你想想咱队上的门市部,大队的门市部,还有乡里的,包括县里的门市部,是不是都有葵瓜子和炒生”</p>
“那还真是。”李建国道。</p>
“这不就对了嘛。”李龙道,“这明啥明买这个吃的人多。咱们种的话,就卖给炒货厂或者私人卖瓜子的。现在油葵一公斤几毛钱,葵我觉得能卖到一两块。”</p>
“可是葵的产量比较油葵少啊,”李建国摇了摇头,“就算两块钱一公斤,那也赶不上打瓜籽的收成”</p>
“大哥,打瓜的这个情况,咱们一时就别想了。”李龙摇了摇头,“咱们算是吃的个甜头,后面再难有这样的情况了。</p>
你想想种一亩麦子才收入多少钱打瓜这样的情况有点太不正常了,明年一公斤打瓜籽可能几毛钱甚至卖不出去。</p>
好在就算几毛钱,那也比麦子强”</p>
现在的麦子价格不到两毛钱,实在是不高。</p>
如果种葵,一亩地哪怕收一百五十公斤,能有一块钱一公斤的价格,那也值了。</p>
他隐约记得再过几年,葵和白葵的价格达到了十块钱,而当时油葵的价格才不到两块。</p>
之所以知道这个,也是因为自己有家种地后开始学着大哥,啥都种一些,自己家的闲房子里有葵和白葵——不是马牙瓜子,比那个大点儿。</p>
李建国听着李龙的话,不话了。</p>
虽然还有些不甘心,但他知道李龙的是实话。</p>
这打瓜子的收益实在是太高了,一亩地顶七八亩粮食,想想真要长期持续下去,谁还种粮食</p>
下午李龙开车带着顾晓霞回大院子的时候,顾晓霞在后面看着两个孩子,边看边问李龙:</p>
“你和大哥两个人在啥我看走的时候大哥还在想着啥。”</p>
“明年种啥。”李龙没降车窗玻璃,他喝了酒,担心吹了风之后醉酒,“今年的打瓜种的还行,但明年肯定是不行了。”</p>
“为啥”顾晓霞也听梁月梅今年的打瓜收入近一万了,这么高,顶她多少年的工资了。</p>
羡慕是不羡慕,但觉得这个挺不错的。</p>
“你想想,大哥家种出来的打瓜籽都让其他农民买走了,明年种的面积肯定一下子特别多,到时那价格连现在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都不到。”</p>
“那能种啥”顾晓霞也有点想不通。她也是农村出来的,自然知道在四队光种粮食,富是富不起来的。</p>
“现在正在考虑,看种葵还是种生,也有可能种。葵和生是因为吃的人多,市场大;是因为兵团种过,好找经验。”</p>
“还真是,我们办公室一个同事就喜欢磕瓜子,每天她也不买多,就买一纸杯,磕多了上火,不磕又急得很。她办公室那一片地上就老有瓜子皮,好在她自己知道扫干净。”</p>
“所以这个葵肯定还是受欢迎的,重点的就是找到买家。”李龙道,“还有时间,慢慢再琢磨琢磨。”</p>
这事急不急,但要不急,再过两个月就入冬了,冬天再做准备可能就迟了。</p>
所以还是得提前做准备。</p>
回到大院子的时候,杨大姐和韩芳两个早早就在院门口等着,一听到吉普车的声音立刻就过来开门,等吉普车停稳,杨大姐帮着顾晓霞把孩子接下来,亲的不行。</p>
显然,带出感情来了。</p>
“杨大姐,我爸中午过来没过来”顾晓霞抱着孩子问道。</p>
“没有。我让芳去喊,她顾爷爷不在商店,门也锁着,隔壁她顾爷爷出去了。”</p>
顾晓霞便也没在意,反正明天顾博远就过来吃饭了,到时提一嘴问问就行。</p>
那么大个人,肯定有自己的自由。</p>
第二天中秋节,李龙他们包括杨大姐便在院子里好好的做了一顿。</p>
原本顾博远的意思按习俗应该是去他那个院子的,但那里实在是没怎么开伙,厨房里东西少,便干脆还在大院子里过的。</p>
李建国这边,因为杜春芳在,她是死活不去梁家,李建国便开着拖拉把李娟和李强两个送到了那边,又回来在家里开伙。</p>
反正一个中秋节过的七零八碎的,让李建国有些无语。</p>
还好,不管怎么,节日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一点怎么都是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