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没吃完的煎鱿鱼回到家中,北川秀才换好室内鞋,皮特就“嗖”的一下蹿进了他的怀里,不停用肥屁股和脑袋蹭着他的衣服。</p>
“喂喂喂,你可是一只公猫啊!”北川秀连忙把里的煎鱿鱼高高举起,免得宵夜被皮特给糟蹋了。</p>
安抚了一阵疑似发情的皮特后,他来到书桌前坐下,顺打开了电脑,开始拨号上。</p>
在一阵类似撕裂布条的杂音后,电脑终于通过“猫”(调制解调器英文名de,谐音猫)连上了络。</p>
95年的日本,络相比隔壁稍微发达一些,速套餐有“2kb”、“336kb”、“56kb”三档可供选择,北川秀选了第二档,电话费加上费一起,每时费用约00円,贵得要死。</p>
但北川秀觉得这钱花的还挺值当。</p>
互联初兴的时代,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民来自社会精英阶层,而且已经通过电子邮箱和兴趣论坛形成了圈子,经常会在里面分享一些个人见闻和社会感观。</p>
因为互联的隐匿性,许多大佬披上马甲就能畅所欲言,而这个时代不存在什么警,你就是在论坛里怒喷现任首相村山富市都没人管,自由的氛围让一些大佬瞬间放飞自我。</p>
因此能在论坛上看到好多有质量有意思的帖子。</p>
北川秀点开了桌面上的门户站“奇物”,很熟练的进入了其中流量最大的奇物论坛。</p>
海量的信息映入眼帘,他点击了下个人主页,发现自己以“我只想赚钱”为昵称发表的那个帖子依旧没人回复。</p>
帖子内容是求助寻找东京地区有意出售或转让的酒吧和咖啡馆。</p>
北川秀发了几个“顶帖”留言后,失望的关掉了自己的帖子,然后继续在论坛上闲逛。</p>
和前几天一样,帖子主要集中于两块内容,一是个人分享向的所见所闻,一开始大多是旅游、日常等,现在已经隐隐有向金融、政治、文化等方面靠的趋势。</p>
一是抨击现阶段日本政府的无能,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哀叹和担忧。</p>
大概是互联刚兴起不久,这些初生代民还没有学会吹水,不少帖子能明显看出楼主的职业和大致身份。</p>
通过这些帖子,北川秀倒是看到了一个和现实生活所见有许多不同的日本。</p>
譬如东京很多年都以“垃圾分类”和“市容简洁”而自豪,但有一个帖子里就疯狂吐槽不少市民懒得垃圾分类,总是偷偷在深夜或者拂晓把一袋袋垃圾丢弃在公园,素质极差!</p>
有帖子专门记录了现在日本中产阶级和底层的生活情况,可以看出,实际情况可比电视上报道的要惨得多。</p>
有帖子的楼主自称自杀专线电话员,吐槽自杀率还在持续攀升,政府却已经控制住等等。</p>
今晚看到烧烤大将山田铁男一边过着艰辛日子,一边每期不落的看群像慰藉心灵时,北川秀颇有感触,知道自己新增刊的序言该怎么写了。</p>
原本序言这玩意儿都是请名人名家来帮忙鼓吹一下,因为套路太一致,很多时候读者都是干脆翻过去,一个字都懒得去看。</p>
反正这么多年书看下来,北川秀基本都是跳过序言。</p>
在他看来,一本杂志的最前面几页简直就是“黄金广告位”,不好好抓住它的商业价值,却用来给那些只会大话的老头老太写点莫名其妙的序言。</p>
实在太浪费了!</p>
既然事情落在自己头上,又和自己的息息相关,北川秀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p>
关省钱,打开文档,简单酝酿了一番后,他便开始打字。</p>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p>
“自泡沫时代起,日本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迎来了经济鼎盛期。但没人觉察到的这是一个对个体自我具有更大的控制性、侵害性的时代。</p>
随后泡沫破裂了,我们普通人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宛如游荡的幽灵般,在人世间寻找着自己的归途”</p>
北川秀噼里啪啦敲打着键盘,感觉这种老式键盘在自己快速的敲打下都要冒烟了。</p>
他深知青春三部曲的主要受众是底层民众、迷茫的上班族、学生,以及家道中落的中产阶级。</p>
因此要博得他们的好感和共鸣,就得接地气,不能像其他作家,譬如大岛光那样,站在一个遥不可及的位置,为赋新词强愁般,用繁琐沉闷的文字来抨击这个社会。</p>
抨击批评有用的话,首相官邸的那批人和掌握经济的财团早就完蛋了!</p>
所以他要延续村上春树的风格,用孤独的青春恋爱故事来反映这些读者的人生,在“寻找”的主题中为他们找到自我救赎的意义。</p>
北川秀前世就专门研究日本文学,自己也看了不少,亲写可能无法达到什么高度,但以读者身份去代入,能轻松感知到那些受众们的想法和需求。</p>
洋洋洒洒写了近3000字,他这才满意的停下指,然后盯着分辨率不是很高的屏幕又修修改改,争取明天就交给斋藤玲奈,让增刊快点发售。</p>
</p>
改完增刊序言后,满意的点击了下保存。</p>
北川秀扫了眼新买的座钟,才晚上0点,便又点开寻羊冒险记,笔耕不止,继续为了自己的稿费辛勤劳作。</p>
文抄公和那些作家不同,又不会真的卡文什么的,他可没兴趣一边抄书一边哀古伤今,犯什么文青病,能尽快赚到的钱不赚,那不是有病?</p>
</p>
5月20日下午。</p>
在沉寂了一个上午和一个中午后,丸善丸之内书店彻底被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读者给挤爆了。</p>
不久前有道消息称讲谈社要给且听风吟出精装文库本,一时间各种舆论声四起,有期待有质疑有讽刺。</p>
在石原慎太郎这位老牌“文豪”亲自下场d后,风潮已经渐渐往不利于北川秀的方向而去。</p>
也是这个时间点,讲谈社台柱级作家大岛光强势归来,一篇毁誉参半的93年东京往事把文学界流量吸了个精光。</p>
就在这种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讲谈社会对北川秀采取保护性措施,让他在这种旋涡里悄然隐匿,等风头过去再露面。</p>
不料讲谈社又玩了一波大的。</p>
几天前群像编辑部突然对外宣告,要在且听风吟精装文库本发售的20号当天,为995年5月号的群像增刊。</p>
增刊内容是北川秀的新作93年的弹子球,且该作已经被确认,是且听风吟的正统续作,整个系列被命名为青春三部曲。</p>
这系列名听起来像是大众文学市场上的三流言情,实在很难让人把它和颇为严肃的纯文学联系在一起。</p>
消息爆出后,明显能感觉到文学界内外人士都被讲谈社和北川秀震惊了一把。</p>
不他们逆潮流而上的行为,且听风吟四月份才获奖见刊,不到一个月,续作就安排上了?</p>
这北川秀到底是人还是码字器?</p>
他难道不用构思,采风,寻找灵感的吗?</p>
因此宣告出来后,很多人愈发觉得讲谈社是在炒作和商业运作,并且觉得北川秀新名里也有“93年”,就是为了蹭大岛光新作的热度。</p>
995年的讯息传播速度不快,这些东西先是在文学界内滚了一圈,缓缓落地到真正的广大读者身上时,已经是9号晚上和20号早晨了。</p>
20号清晨,995年5月号群像增刊和且听风吟精装文库本被一同摆上书架。</p>
因为首次刊印只有000册,只有东京市区的几家大书店,以及和讲谈社有密切合作的部分书市、书城才能看到且听风吟实体书。</p>
而在东京最大,最豪华,客流量也最多的丸善丸之内书店的头台位置,则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奇景。</p>
995年5月号群像、同期群像增刊和且听风吟被摆在了一起,同时销售。</p>
上午和中午,来书店的客流量还挺正常,大部分读者的目光聚焦在新潮、文学界这两本纯文学杂志上。</p>
原本同为五大纯文学杂志,但随着今年的几番变动,新潮成了当之无愧的销量冠军,文学界紧随其后,两者除了上个月的销量外,基本实现了远超其他三大杂志的目标。</p>
而上个月狂暴销售了996万册的群像这个月原形毕露,销量已经快和万年垫底的文艺持平。</p>
店长甚至开始要求在之后尽量少进货群像了。</p>
大概是中午吃过饭,午休时间后,来丸善丸之内书店的读者越来越多。</p>
随后没到一个时,就成了现在这个情况。</p>
“喂喂喂,别挤我啊!店员桑,快给我来一份群像增刊,且听风吟要两本!”</p>
“混蛋!你不会是书贩子和黑市书店的商人吧?为什么一个人要买0本且听风吟?”</p>
“啊,精装文库本定价居然是5500円,好贵啊,实在买不起,对不起了,北川老师,我就多买几本增刊支持您吧!”</p>
一堆又一堆的读者涌来,毫无疑问,他们的目标都是北川秀的新作,以及刚摆上货架的且听风吟。</p>
忙碌的店员和店长还没看过增刊,实在搞不懂为何这些人忽然像疯了一般,恨不得把群像增刊一扫而空!</p>
不管如何,能有这样的畅销杂志,对书店都是好事。</p>
目睹此情此景,精明的店长立即在拥挤中走向店员,然后低声道:“石田桑,一会儿把5月号群像从头台撤离,然后多摆上一本群像增刊,明白了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