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343章 两条道路,两种人生
    这些东部的老教授们,年纪大的将近八十,不仅经历过那个最残酷的战争年代,也一路看着日本从战后时代到恢复时代,再到泡沫时代,再到如今的萧条时代。</p>

    是日本历史中的活化石之一也不为过。</p>

    年纪稍的,譬如刚才和北川秀聊得热火朝天的那位鹈饲教授,也差不多快六十岁了。</p>

    和他们聊文学,聊政治,聊经济,他们可以跟你扯上一整天。</p>

    但讨论到年轻人更熟悉的互联、电子产品时,即便是他们,也有点两眼一抹黑,不太能接得上话。</p>

    没办法,到了那个年纪,再让他们费更多心思去接受新事物,实在是太难了。</p>

    这一桌十来个老教授,估计凑不出一台最新款的电脑。</p>

    听到北川秀竟然要把他们嗤之以鼻的“互联”与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阅读”结合在一起,老教授们脸色阴晴不定,纷纷露出不解和困惑的表情。</p>

    “阅读就和学习一样。</p>

    从到大,我们都是通过纸质书籍来完成各类知识的学习。</p>

    这是自古坟时代就有的传统习俗。</p>

    我不排斥年轻人使用高科技产品,电脑、打字、、随身听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的孩子都在使用它们,这确实是科技所带来的便利。</p>

    但便利归便利,将它融合进正事中,是不是有点太不妥了”</p>

    一向比较能接受新事物,相对其他教授更加圆滑,也更加市侩的鹈饲教授也忍不住皱眉继续问道。</p>

    这次连竹内治都觉得北川秀有点“飘”了。</p>

    北川文娱和北川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但那是依托在北川秀的名气,以及优秀的作品之上。</p>

    单纯论公司,北川文娱和其他出社及文娱公司相比,那就是弟中弟。</p>

    现在公认的行业头部是河出书房,亦是北川秀长期栖息的出社。</p>

    可即便是以扩展图和出海发展扬名的河出静子,也不敢把什么电子设备、互联与阅读融合在一起。</p>

    这简直就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个词汇!</p>

    打破常识和认知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但大多时候,做这种事的人都是蠢货。</p>

    竹内治是希望北川秀别太佛系,好歹拿出一点日本文坛“天下第一”的觉悟,为广创作者们,为文学界乃至学术界做点事。</p>

    但他没让北川秀直接一大步扯到蛋啊!</p>

    “那就要看鹈饲教授怎么定义‘正事’这个概念了。”</p>

    北川秀很能理解他们的困惑和不解。</p>

    正如二三十年后,名叫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席卷传统汽车市场,在大家最不看好的情况下,逆流而上,成功让新能源市场壮大成了和燃油市场一样大的新蛋糕。</p>

    确实,即使是发展了数年,新能源汽车依旧有很多问题,依然在高端市场上难以和燃油车相匹敌。</p>

    但它也实实在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并非昙一现的噱头产物。</p>

    电子阅读亦是如此。</p>

    在北川秀的记忆里,前世00年后,随着和p3等设备的兴起,电子阅读一下子从众娱乐进化成大众娱乐。</p>

    最初的电子阅读,大家还只是在论坛、贴吧上为爱发电,不收费,也不计较付出和所得。</p>

    能享受到这份快乐的人也很少——毕竟你至少得有台电脑,能上才行。</p>

    可随着时间推移,互联阅读慢慢崛起,实体出社和站合作,出了一本又一本与传统文学大相径庭的络文学。</p>

    那个时候,大家还不觉得这玩意儿能当饭吃,能取代那片更大的市场。</p>

    没想到,当站改了付费模式,当等电子设备的发展速度突然增速后,电子阅读竟然直接取代了纸质书,成了大众们的第一选择。</p>

    这过程中,甚至连作为中间产物的电子阅读器都被莫名其妙快速迭代了。</p>

    科技的发展永远让普通人摸不着头脑。</p>

    “在我看来,阅读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行为。只要是吸收内容,都可以称之为阅读。</p>

    现在的纸质书以实体书、杂志、报纸等为主,内容也主要集中在纯文学、大众文学和新闻报导上,有娱乐消遣,也有学术知识。</p>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载体,什么样的内容,纸质书所代表的阅读模式,其受众只能是极一部分相关人群。”</p>

    北川秀看向众位教授,笑着解释道,</p>

    “学生、部分精英人士、部分上班族、教育相关行业从事者,全日本26亿民众,真正能和传统阅读搭边,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很少很少。”</p>

    这些东西稍微想想其实不难理解,只是基本不会有人就此事研究的如此细致,还这样摊开来。</p>

    鹈饲教授下意识反驳道:“可北川老师你的人间失格和伊豆的舞女在国内就卖出去快000万册了。</p>

    差不多每十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买过”</p>

    “真正读过它们的人,真有那么多吗”</p>

    北川秀笑着打断了他的狡辩,</p>

    “如果不是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真有那么多人会去看伊豆的舞女吗</p>

    要是没有近期热爆的同名电视剧,那些驻守在电视前的大叔大妈们,真的会突然跑去几年都不会去一次的书店买书吗</p>

    要不是打响了名气,从来不看纯文学的人真会愿意掏钱买我的书吗”</p>

    那些整天把北川秀挂在嘴边,逢人就谈挪威的森林、老人与海的家伙,真的有好好看过这两本书吗</p>

    还是他们只是人云亦云,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看都在,因此心里的从众心思起来了,才会去了解北川秀呢。</p>

    这一连串的反问彻底让鹈饲教授哑口无言了。</p>

    这不是北川秀为了反驳而编造的言辞,是既定事实。</p>

    在鹈饲教授的身边,就不乏这类人,而且还是口口念叨着北川秀的人里的大部分。</p>

    阅读,或者传统阅读,就是如北川秀所的那样,是一个非常众化的东西。</p>

    这下,这群东大的教授终于明白了。</p>

    北川秀不是要改变阅读的定义,也不是要挑战传统阅读。</p>

    他是要用一种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把阅读的定义扩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享受进来,让文字作品能以更大众化的方式面对所有人。</p>

    而他这么赌的原因,显然是认为未来那些电子产品会占据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超过他们里的书籍。</p>

    “难道北川老师认为,以后老师在学校上课,学生在家里做题,会使用电脑,而不是黑板课本”</p>

    品味到其中含义的一名老教授惊愕的问道。</p>

    这想法也太疯狂了!</p>

    他难以想象未来的学生都面对着一个个和电脑,而不是捧书籍,伏案学习。</p>

    </p>

    他更难以想象文字出现在那四四方方的东西上,这怎么看</p>

    总觉得好别扭,好不真实。“而且不仅是文字载体,文字内容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p>

    其实电子阅读本身并没有什么离奇的,这是科技发展后必然出现的产物。</p>

    最关键的是,随着阅读人群的扩大,更多并非常规意义上的读者群体的加入,会让整个文字产品的结构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p>

    严肃的学术性作品只能给林知世们看,需要更高文学素养的纯文学作品也只能给有一定学识学历的人看。</p>

    大部分底层民众,同样有把阅读作为底层娱乐的人,他们可看不懂这些东西,也不会去了解它们。</p>

    适合他们的将是一种更加直白爽的文字产物。</p>

    在隔壁叫文,在日本叫日式轻。</p>

    这才是未来真正颠覆了传统阅读和实体书的东西!</p>

    当然,话题到这一步,北川秀也没有了继续下去的欲望和意义。</p>

    让这些老教授们接受电子阅读就已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让他们相信且承认那些无意义的“垃圾作品”会在未来取代掉纯文学,乃至大众文学,他们是不会认可和赞同的。</p>

    不过这就是北川秀打算要去做,且真正能帮助到“林知世”们的事。</p>

    “原来如此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不过若是北川老师的话,也许也有成功的可能。”</p>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p>

    鹈饲教授用“我其实根本不信这玩意儿能行,但得给你面子”的话术把这个话题给终结了。</p>

    他的态度就是所有老一派文学家们的态度。</p>

    竹内治也不觉得用这种过激方式能把日本文坛拉出泥潭。</p>

    他更倾向于让北川秀进入学术界,进入真正的文学界,然后靠着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提振一批又一批更年轻的人。</p>

    总之这顿饭的后续又回归到了“初次测试”的结果评定上。</p>

    北川秀跟着一起参与了各种决策,也头一次见识到了学术圈的残酷以及学阀的恐怖。</p>

    要不是他一力坚持,林知世大概率会名落孙山。</p>

    而博士编的缩减,大量关系户的插入,也让一些原本完全没有上榜问题的人被莫名挤了出去。</p>

    其中就有一个叫石田泰淳的年轻人。</p>

    这是竹内治一力保荐,但最后还是被其他教授否决了的一名准博士。</p>

    他的履历北川秀简单看了下,可以用惊艳一词来形容。</p>

    是典型的一帆风顺的学霸人生。</p>

    如果不是这次缩编和关系户大量涌入,他绝对不可能被排除到名单外。</p>

    可惜没有如果。</p>

    正如当初大岛光、石原慎太郎、谷崎一郎等人所。</p>

    日本文坛虽,但从不缺乏天才式人物。</p>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要么是能经过各种毒打依旧屹立不倒,最后兑现了自己的天赋;</p>

    要么是像北川秀这样,直接一己之力打穿制度和规则,来一句“我的规矩就是规矩”,也没人敢反驳。</p>

    不然,流星般划过的天才太多太多,多到在场的教授们也认为自己是其中之一。</p>

    北川秀不知道石田泰淳们得到结果后会怎么想,但他也无能为力。</p>

    要拯救所有人,就必须像他自己的那样,去改变格局和规矩。</p>

    现在的他,还做不到。</p>

    东部的“初次测试”结束后一周,北川秀一边修正着雪国的后三分之二,一边让北川文娱加快他的“电子化阅读”企划进度。</p>

    公司大了,业务多了,北川秀也跟着意识到像岩井俊二、千原雅人、斋藤玲奈这样的优秀人才有多重要。</p>

    北川编辑部虽是业界各类顶级人员拼多多后的产物,但处于磨合期时办事效率实在低,让他有点抓狂。</p>

    尤其是他提出的电子化阅读还不是所有员工深信不疑,执行起来就更困难了。</p>

    在这件事上,罕见的连河出静子、斋藤玲奈都不太认可他,觉得他有点太过异想天开。</p>

    结果便是他只能喊着不熟的人去干。</p>

    幸好这世界上,钱到位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也容易到位。</p>

    千原雅人从北川投资里调了00亿円给北川文娱,然后在电视剧部和电影部一众员工目瞪口呆的表情下,全部轰进了北川里。</p>

    北川以最快速度在上创立站,然后靠着引入北川络的“北川秀书屋”的流量迅速膨胀,很快就成了日本全最大的站。</p>

    论坛贴吧这方面,他也没有落下,该钱钱,该水军水军,总之就是先造势得人尽皆知。</p>

    北川秀的一系列大动作很快就引来了业界的瞩目,可大家都不清楚北川老师是在做什么,怎么突然就搞起互联站了。</p>

    随后北川秀又找到了日本电话和松下等商,派人商议起用电子产品阅读书籍的合作业务。</p>

    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如果是别人,这些公司理都不会理,可对方是北川老师啊,日本文坛公认的“天下第一”。</p>

    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p>

    这些公司答应的很快,反正合作个半年一年没多大成本,关键是有了北川老师的好感。</p>

    你看看伊豆的舞女,看看介廾,看看国境,得罪北川老师的都是什么下场,而得到他帮助的现在又怎么样了</p>

    这还不好选择么</p>

    另外,东大将“初次测试”改成统一学题,然后使用雪国为题的事也在学术圈炸裂,之后如石子坠入荷塘般,涟漪阵阵,影响连绵不断。</p>

    北川秀的名字和作品终于正式进入学术圈,且被纳入了“教科书”。</p>

    其他大学不甘示弱,京都大、大阪大等文学部招生亦开始采用北川秀的作品。</p>

    当一个文学家的作品渗透进这个国家的教育圈子后,那就意味着他将彻底青史留名。</p>

    北川秀知道,再接下来的一步,恐怕就是把自己的头像给印到钞票上了。</p>

    就在这样的紧张氛围中,3月日来临,3月号文艺上又放出了三分之一的雪国。</p>

    林知世和石田泰淳牵来到书店,准备一睹为快。</p>

    “嘀嘀嘀——”</p>

    响了。</p>

    林知世和石田泰淳同时掏出,发现是“初次测试”的结果出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