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运气还好呢,还发现了一大块野麻地呢”盛三妹高兴了,就管不住嘴了。</p>
嘴叭叭往外。</p>
盛大婶子更是又多夸了棉娘几句。</p>
盛二妹见她娘夸别人夸得过火了,有些酸不溜秋的。</p>
“是啊!是咱三哥的福气呢!三哥命好,娶对了媳妇”</p>
棉娘尴尬。</p>
盛大婶子拿眼瞪她,她才住了嘴。</p>
大房的媳妇耳朵里没别的,她就听到发现了一大片野麻地心里有了想法。</p>
吃过晚饭,盛大嫂一双儿女都不管,就想偷偷溜出门。</p>
结果,被盛大婶子叫住了。</p>
“你去哪里?”</p>
“娘,我吃多了,去村里走走消消食。”盛大嫂有些慌张。</p>
盛大婶子啐她一口,“我呸!你心里有什么鬼主意,当老娘不知道,你是去消食吗?还是有别的意思?你自己心里清楚!你哪里也不准去,老实在屋里带两个孩子,吃里爬外的东西,你看看人家三房里娶的媳妇,多能干啊,你看看你,自己没本事不,心里还总是想些有的无的,真正是晦气”</p>
盛大嫂被骂得垂下头去。</p>
怏怏地回屋去了。</p>
野麻地,野麻地,既然是野的,她娘家兄弟们过得那么苦,去搞点野麻卖,也不过分吧!</p>
又不是盛家种的。</p>
盛大婶子天天防她防贼似的。</p>
她确实没本事,可是她为盛家生下了一对重孙儿女,是盛家第四代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p>
她在盛家天天能吃饱喝足,可一想到娘家爹娘与兄弟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天知道她心里多么难受</p>
唉。</p>
***</p>
接下来两天,盛家人把那块野麻就收得差不多了。</p>
都堆在了后院里晾晒。</p>
盛家人也会制麻,晒麻,巧,都不怎么用棉娘动。</p>
棉娘挑了一些鲜麻,做了好几个渔子,等全部晒干之后,才能使用,到时候会更结实,更有韧性。</p>
盛老爷子巧,会做麻鞋。</p>
全家每人都做了一双麻鞋,夏天里打粗可以穿穿,还给棉娘做了两双。</p>
又过了几天,把麻制品都挑去乡集里去卖了。</p>
卖了一半,易物一半。</p>
麻便宜,但是量大。</p>
还有部分做了麻制品,价格又高了一些。</p>
拢共卖了七八两的银子,还换了好些家里用得着的东西,算是一次不的收获。</p>
盛家几个会打猎的青壮年被抓了壮丁,只剩下二郎一人,进山打猎太危险了,他也不乐意进山,天天守着媳妇不想出门的。</p>
所以,往常打猎的这笔大收入几乎是锐减了。</p>
棉娘刚嫁进来,就给盛家增加了一笔不的收入。</p>
七八两银子光买吃食,一家人都可以吃好久了。</p>
盛老爷子把账目公开了,点名表扬了棉娘,还给了她一两银子,是她们三房发现的野麻地,有功劳,给她当私房钱。</p>
棉娘也不知道该收不该收,她全程几乎都没有出力。</p>
</p>
看到盛三妹朝她眨眼睛,知道可以收,才收下了。</p>
她这时才想明白,三房有私房银子的原因了。</p>
盛老爷子原来是个论功行赏的人啊!</p>
真好。</p>
与宋家真正是不能比,她庆幸是嫁对人家了。</p>
她收下银子的时候,其他几房人都看着,也没有发表异议,想必她们也认同。</p>
只是羡慕地看着棉娘。</p>
这天是她们三房做饭,大家吃完晚饭,都离开了。</p>
棉娘让三妹先回屋洗漱去了,她一个人把剩下的收拾完,就回屋。</p>
刚走到拐角处,就听到盛老爷子书房里传来声音。</p>
“爹,外面传来消息了,咱们七里镇被抓走的壮丁,路上病死了一大批,也不知道大郎,三郎,四郎他们几个孩子还好不好”这是盛二伯担心的声音。</p>
棉娘下意识地停下脚步。</p>
“先不要着急,我相信几个孩子们能好好活着,他们身体底子好,扛得住,三郎临走时,还特意去郎中那里买了药的。”盛老爷子稳重的声音。</p>
盛二伯嗯了一声,“现在外面的世道越来越不好,长平关那边听失守了,又让戎蛮子攻下我们大元的两座城,隔壁县据盗贼横行,还有人起义,占山为王了,官府都没法子去剿匪”</p>
盛老爷子抽大旱烟抽得呛住了,咳嗽好久,才道,“管不了这些,只能管好我们自己了,唉。”</p>
“最近还听府城有地方闹蝗灾,把还没有成熟的粮食都给吃没了,希望不要闹到咱们这里来,咱们今年收了粮,就不要卖了吧,全部留下来,明年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盛二伯忧心忡忡。</p>
盛老爷子沉声道,“你明天再去县里一趟,去买点粮食回来,今天刚好麻卖了七两,我再补你十三两,你买二十两的粮食回来,好粮太贵的话,粗粮即可,只怕以后会涨价。”</p>
“不是,爹,咱们窖里还有粮食,够我们一家人吃半年了。再了,还有两个月就接到庄稼地里产的新粮,何必再去买?留着银钱不是更好吗?”盛二伯疑惑。</p>
“让你买就买!银子留在里是死的,这乱世最让人安心的只有粮食”</p>
“好吧,爹!”</p>
棉娘没有再继续听下去。</p>
她回后院去了。</p>
她心情也很沉重。</p>
前世,种种苦难她都经历过。</p>
天灾人祸,朝廷苛捐杂税,都是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p>
特别是穷苦百姓,活命不容易。</p>
盛老爷子买粮囤粮的想法是对的。</p>
也难怪盛家能这么吃法,一天三顿,顿顿能吃饱的,原来囤了半年的粮食了。</p>
可是她每次做饭在盛老爷子那儿领粮食,那缸里的粮看起来也不多。</p>
后面一想,理应是藏在了别处。</p>
盛家有藏粮点,不在盛家家里。</p>
也算是谨慎了。</p>
她以前听过,盛老爷子以前是京城里当大官的,后面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罢了职,才还了乡。</p>
能当大官的人,果然比普通人深谋远虑些。</p>
至于藏粮点在哪里?盛家媳妇们估计都不知道,只有盛家男人才知晓。</p>
这样也更安全一些。</p>
棉娘也不想过问,她跟着盛家有吃有喝就行了,管那么多家中密事情,也累得慌。</p>
她前世就是操心过多,太累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