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85章 采石矶之战(三)
    虞允文在军中召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将他所担忧的事情了出来,以金兵会在夜里偷渡长江为例,进行了探讨,又该作何应对。</p>

    军中诸将见虞允文并未越俎代庖,还愿意认真聆听他们等人的意见和建议,顿时对虞允文的好感猛增。</p>

    将一切事宜,都处理好了之后。虞允文再一次将自己的猜测与会议总结为,金军极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在夜里偷渡长江的可能性很大,再以飞鸽传书传回枢密院。</p>

    并强调,让李显忠将军,赶快赶来采石矶驻守。</p>

    始皇帝赢政:“这虞允文可比赵括,马谡靠谱得多了。倘若此次驻守在采石矶的是赵括和马谡其中之一,恐怕这大宋就要覆灭了。”</p>

    汉武帝刘彻:“这虞允文挺好,自己虽读了一些兵书,但在军中,不越俎代庖,就这一点要比很多人都要强。”</p>

    “大宋没有在此役中灭亡,虞允文当得起首功。”</p>

    宋太祖赵匡胤:“不知这虞允文会是谁的后代,若能寻知,朕必重赏。这虞允文太适合当监军了。”</p>

    大宋高宗界。</p>

    金国首都中都大兴府(北京):</p>

    “若此一世,朕再一次领军南下攻宋之前,一定要想办法,把陈康伯,魏胜,李宝,还有这虞允文,先除掉。”</p>

    金主完颜亮,此时正阴沉着脸,看着天道盘点的视频,失败即身死。</p>

    这样的失败,金主完颜亮不会再让其在自己的身上重演。</p>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自己会如何失败身死。</p>

    但已经通过天道盘点知道,破坏自己南下攻宋失败的几个关键人物。</p>

    月黑风高催人行,对岸灯火是明灯,对岸造船的动静依旧。</p>

    但上百条战船,早已在长江北岸的上游处悄然启动。在黑色夜幕下,对岸的灯火,就是它们的指路明灯。</p>

    它们在长江的江面上趁着风势,再加上船桨的划动,此时的它们,已经悄无声息地滑行了将近一个多时辰。</p>

    从子时便开始行动,在即将临近长江南岸采石矶时,已至丑时。</p>

    丑时,正是一人在一天中最为疲惫困倦之时,而他们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欲对长江南岸的宋军发起突袭。</p>

    即将靠近南岸,船上许多金兵将士,终于能看到了登岸的希望。</p>

    虽然这几天完颜亮,一直让他们吃住都在船上,白天还让他们练习水战。</p>

    但他们终究还是北方汉子,这将近两个时辰的颠簸,令他们在船上头晕目眩,肠胃翻腾,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坐船强渡长江,竟是如此恐怖之事。</p>

    领军的金国先锋将军呼延铎,也同样不好受。但职责所在,他不得不强撑着。</p>

    因为从南宋朝廷中传来的密信中,再过几天南宋的李显忠就会领军到达采石矶。</p>

    到了那时,他们想要攻破长江天险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了。</p>

    </p>

    都怪苏保衡那个蠢货,整支金国的海军,竟被他白白给葬送掉了。把所有的南下计划,全都给打乱了。</p>

    金将呼延铎把心里的牢骚发完,南岸就在眼前,即刻吩咐下准备登陆作战。</p>

    鬼谷子王诩:“这完颜亮也是志大才疏之辈,在这场南下伐宋的战役中,他疏忽了大量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一场战争取胜的关键所在。”</p>

    “并且太过于一心求成了。一但遭遇失败或者挫折,必定性情大变。这很可能就是他殒命的关键所在。”</p>

    魏公曹操:“这完颜亮也是个莽夫。他的金兵大多数本都是北方外族蛮夷,又有几人精通水性与水战。只是在长江边上晃荡了几天,就能练好水性?”</p>

    “这几万金兵,怕是有去无回了。”</p>

    “若给吾再来一次的会,在占领了荆州之后,必定先巩固长江以北的战果,而后招募南方将士充任水军,与北方将士一道练习水性,操练个一两年,再行渡江之举。”</p>

    正当金国上百艘战船即将靠岸,金将先锋呼延铎,以为夜渡长江马上就要成功之时。</p>

    南岸之上,忽然鼓声震天,无数火把瞬间点亮了整个南岸。</p>

    只一书生模样的南宋文官,站在火光之下,大笑道:“哈哈,金兵蛮夷,就凭你们那点计俩,也想夜渡长江,简直就是痴人梦。”</p>

    虞允文继续道:“尔等胆敢侵犯大宋疆土,肆意袭扰大宋的百姓,吾今让尔等有来无回,让你尔等,好好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水战。”</p>

    杀!</p>

    在虞允文的一声令下,南岸上早就准备好的,喷火箭,弩火药箭,火石炮等火器,纷纷被点燃。</p>

    在一阵阵炮轰声之中,无数箭羽,炮弹,直接轰向即将靠岸的金国的战船。</p>

    这是呼延铎,以及金兵都没有见过的武器,以及那阵阵轰响声,直接把他们给打得晕头转向。</p>

    与此同时,二三十条燃着熊熊烈火的船只,从上流顺流而下,径直冲向金国船只大营。</p>

    魏公曹操:“这一幕,仿如建安十三年。”</p>

    征虏将军张飞:“哈哈,我一看到火船,就想起那曹操和他那连成一片被火的船,那烧得叫一个痛快。”</p>

    偏将军周瑜:“水战,还是火攻最为有效。”</p>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在鄱阳湖陈友亮的战舰比这金军战船还要高大,船上还装备有精良的火炮。”</p>

    “但是咱利用船的灵活性和快速穿梭性,再点燃船冲进陈友亮的战舰之中,一把大火把他们烧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跳水逃生。”</p>

    明成祖朱棣:“南宋的喷火箭,火石炮等火器,还是太落后了。效果虽有,但不大。”</p>

    “虞允文的这一战,靠的那是应该还是这些火船,以及后面有一批逃到采石矶的溃军赢得胜利的。”</p>

    武侯诸葛亮:“这些喷火箭,火石炮真是江防利器,威利虽不大,但声势吓人。这比箭羽好使。”</p>

    “但制造起来所需要的材料与工艺,估计是制作箭羽的好几倍。”</p>

    唐太宗李世民:“这些江防武器的原理,应该与烟花爆竹的原理差不多。声音够响,但威力不够。这一战的胜败应该看那些火船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