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公子辛弃疾:“不管是百姓,还是将士,最强大的信念,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p>
宋宰相文天祥:“香积寺之战确实是安史之乱大唐的转折点,但不是让大唐王朝重拾辉煌的转折点。”</p>
“因为后面,就是大唐王朝继续衰落的转折点了。”</p>
</p>
大唐德宗界()。</p>
北庭:</p>
北庭军将士:“香积寺之战,回援中原的北庭军的将士,几乎损失殆尽,他们真的都以身报国了啊。”</p>
相隔二十多年,再次得见战友不久,就得知他们真的在香积寺之战以身报国的消息后,令他们这些老兵相当的感叹。</p>
他们的战友没有落下大唐西北铁军的威名,他们也为大唐尽忠,报效国家了。</p>
安西四镇:</p>
此时的安西老兵,已然泪流满面了:“原来郭将军没有骗我等,安西军的将士,个个都是英勇无比的大唐铁军,更是铁骨铮铮的中原男儿。”</p>
仅仅是香积寺之战安西军的将士,就已经损失十之八九了,而安史之乱还远没有结束。</p>
这些安西老兵知道,他们曾经回援中原的战友,应该没有多少人能活到安史之乱的结束,此时更不可能还活着</p>
经香积寺一战之后,大唐王朝最精锐的安西军和北庭军几乎伤亡殆尽,至此之后大唐王朝的军队战力,逐渐从强盛走向衰落。</p>
在香积寺一战当中,除了回纥的四千精锐骑兵之外,还有其余各国的使者以及军队。</p>
虽然他们借给大唐的军队与士兵,无法与回纥的四千精锐骑兵相比,但他们却是香积寺之战的见证者。</p>
他们见证了大唐王朝最强悍的精锐铁军,在这一战之中损失殆尽的过程。</p>
更是见证了回纥四千的精锐骑兵,在收复洛阳城之后,能在大唐王朝都城中连续三日劫掠金银与凌辱妇女的过程。</p>
“可恶,这个唐肃宗李亨,最后还是同意了让回纥蛮夷劫掠大唐百姓的财富与妇女。”</p>
看着天道盘点的画面中,那些被回纥劫掠的金银财富,被一箱一箱的装上马车,还有被劫掠的妇女。</p>
诸天万界之下,不同时代的大唐百姓,见此一幕都非常的愤怒,尤其是洛阳的百姓。</p>
因为唐肃宗李亨一开始答应回纥,可是劫掠的是长安城,结果到最后却变成了洛阳城,这使洛阳城的百姓与民众越加的气愤。</p>
武侯诸葛亮:“这后世的唐肃宗李亨,同意让外族的蛮夷劫掠中原百姓的财富与妇女,那么在他们收复其它叛军占据的城池时,必定会遭到百姓与民众的奋力抵抗。”</p>
汉宣帝刘询:“唐肃宗李亨此举,必定会给中原百姓留下后患。”</p>
大唐玄宗界(53)。</p>
骊山华清宫:</p>
唐玄宗李隆基:“这亨儿,为了收复长安与洛阳两京,真的让回纥劫掠了洛阳百姓的财富与妇女了???”</p>
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虽然已经六十八岁,但还没有像天道历史进程中那么昏聩。</p>
况且还通过天道盘点出来的信息,指出了自己将要会犯的过错,以及身边的奸佞,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些事情被天道昭告给天下百姓知道之后,所会产生的影响与后果。</p>
毕竟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候还是开创过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帝王。</p>
很多史书的记载,普通的老百姓是很少能知道的,就算普通老百姓会知道,那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p>
或是一块地域百姓才会知道的事情,总不可能会那么快的传播到全天下。</p>
</p>
然而,现在却不同了。</p>
现在被天道提前昭告了天下,那天下的百姓,尤其是洛阳的百姓,他们就会有选择了。</p>
最起码,洛阳的百姓在知道之后,他们会对大唐失去信心,他们会提前离开洛阳。</p>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财富与妻女,被外族蛮夷给劫走。</p>
</p>
范阳(北京):</p>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大笑:“好好好!李亨做得真好。”</p>
“天道继续给老子进行盘点,老子倒要看看,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大唐李氏王朝,会变成怎么样的一个王朝与结局,哈哈哈!”</p>
长安:</p>
太子府:</p>
皇太子李亨:“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孤若是这样的人,孤宁愿不当这皇帝,也绝不可能出卖大唐的百姓的。”</p>
永王府:</p>
永王李璘大笑:“好好好!三哥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做的这些事情,不被天道盘点出来还好,现在天下的百姓皆知了。”</p>
“吾看三哥,该如何应对。”</p>
“还有在天道盘点中,吾的造反,天道没有仔细盘点清楚,这其中必有不明之处。”</p>
“吾反对的是三哥自立为帝,并没有反对大唐朝廷。”</p>
朔方:</p>
朔方节度右兵马使郭子仪:“这一期天道盘点结束之后,若是陛下处理不好,这天下恐怕要提前混乱了。”</p>
西域葱岭(帕米尔高原)</p>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待吾攻破大勃律国之后,还要不要回长安复命???”</p>
蔪春:</p>
李泌:“天道盘点之后,就看陛下是否能阻止这一世的天下将乱的局势了。”</p>
</p>
然在唐军成功收复长安与洛阳两京之后,唐肃宗李亨,为了彰显自己帝位的合法性,先派人告慰祖宗陵庙,后安抚两京百姓,并且把年号更改为:乾元。</p>
遂派人前往蜀中,将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迎回了长安,放缓了对叛军的追击。</p>
唐太宗李世民怒道:“这李亨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举平定叛乱??”</p>
道士李泌在唐军顺利收复长安与洛阳两京之后,敏锐地察觉到唐肃宗李亨将主要精力倾注于确立自己帝位的正统性,以及为了稳固自身的权力与地位的斗争之中后。</p>
深知宫廷斗争复杂性的李泌,主动选择了退隐,离开大唐朝堂权力斗争的旋涡。</p>
唐太宗李世民皱眉:“这才刚刚收复长安与洛阳,这李亨怎么把心思与精力放在宫廷的争斗上了?”</p>
“还有天道在这个时候,盘点出这些信息到底是何用意?”</p>
“还是,这接下来会有大事件发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