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290章 慈圣李太后的想法
    大明思宗界(629)。</p>

    宁远(辽宁兴城):</p>

    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叹道:“大明朝廷真正的敌人,是内忧的权力争斗,大于外患”</p>

    高阳(河北保定)</p>

    孙承宗(66岁):“这一期天道盘点结束之后,不能知道,能不有给这一世里的大明王朝带来激动的改变。”</p>

    “毕竟按天道历史进程中的时间去算,此时离大明王朝覆灭,还有十多年的时间”</p>

    大名(河北邯郸)</p>

    大名知府兼右参政副使卢象升:“朝廷的腐败,纵是大明王朝在通过开关海运,人外海诸国赚回了三万三千万两白银,又能如何?。”</p>

    “大明王朝的财政收支,年年赤字亏空。”</p>

    “军饷迟迟未见,向百姓征收的‘辽饷’又年年加重,这样的大明王朝如何才能拯救?”</p>

    “张居正穷极一生,也只能挽救了大明王朝一时,为大明王朝争取了十多年的太平时间,却救不了一整个王朝”</p>

    </p>

    看着天道画面中,那群大明王朝的当朝的官员都在等着时,将张居正给一举扳倒时。</p>

    在这一世里无数心怀着大明王朝,忠于民族,忠于百姓的忠臣良将,一个个内心都充满了无奈。</p>

    从张居正被扳倒清算的时间算上,在看到了考成法被废除,鱼鳞图册上的田土在不断的消失后。</p>

    大明王朝,种种反复无常的天灾不断的频发现现,这不就是在昭告着,大明王朝的气数将尽的迹象吗?</p>

    今天又通过天道盘点得知,在大明王朝将是汉人统治华夏中原大地的最后一个王朝,他们的内心之中充满了忧虑。</p>

    并且他们都在内心的深处,发出了一个相同的疑问:这一期天道盘点结束后,大明王朝更的能改变在天道历史中的结局吗?</p>

    </p>

    大明思宗界(642)。</p>

    朱仙镇(开封祥符):</p>

    闯王李自成:“这一期的天道盘点,从这么久远历史开始盘点,并且着重盘点了张居正的变法与改革,天道是想要在这一世里改变些什么吗?”</p>

    “就算这一世里的朱明皇帝,重新启用张居正考成法,再杀上一些贪官,就想要平息天下百姓的民愤了吗?”</p>

    </p>

    泸州(四川泸州):</p>

    八大王张献忠冷笑:“朱明王朝的统治下,天下百姓过的太苦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大人老们们,又能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年里,有多少人被冻死,饿死吗?”</p>

    “就算张居正的变法与改革能够彻底成功,但又能改变什么?”</p>

    “那曾经的‘一条鞭法’,现在同样是‘一条鞭法’,只不过是狠狠抽打在百姓身上的一条皮鞭罢了。”</p>

    “都万历中兴,可在张居正死后,万历朝时期真的中兴了吗?”</p>

    “在那反复无常的天灾之下,又有几人关心过天下百姓的生活?”</p>

    </p>

    盛京(辽宁沈阳):</p>

    </p>

    硕睿亲王多尔衮:“这一期的天道盘点,是想要强行改变大明的历史结局吗?”</p>

    潼关:</p>

    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若是大明王朝,在这一世里改变了天道历史进程中的结局。”</p>

    “就真的就能援救整个大明王朝了吗?”</p>

    孙传庭知道,这一期天道盘点的,是以自己在天道历史中的结局开的头。</p>

    若只是盘点了自己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的所作所为,通过天道提前透露的历史信息,改变了这一世里的一两场的战争结局与走向。</p>

    但是此时大明王朝颓势,又岂能是通过改变了一两场战役,就能彻底改变一个王朝国家腐烂到根里的问题的?</p>

    气数将尽,此时大明王朝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p>

    </p>

    万历十年(52)正月,大明王朝全国性“清丈”的工作已经完成,并且编制成新的鱼鳞图册。</p>

    “一条鞭法”的进展,也在预期之内。</p>

    而此时,已是明神宗朱翊均大婚之后的第四年,当初十岁登基的皇帝,现在已经是双十年华,正是意气风发,心存高志的年纪。</p>

    随着明神宗朱翊均醉酒风波后,张居正也意识到了,这是明神宗朱翊均一种的宣泄。</p>

    张居正知道,自己是到了应退的时候。</p>

    于是,张居正将重新编制好的鱼鳞图册,以及自己辞官奏疏,提交给了神宗朱翊均。</p>

    张居正并在辞官奏疏,提到此时的明神宗朱翊均,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处理朝廷政务。</p>

    送上重新编制好的鱼鳞图册,是希望明神宗朱翊均将来的成就,能比肩大明的太祖皇帝,为大明百姓建造一个大明盛世。</p>

    而这一次,神宗朱翊均在接到张居正辞官奏疏时,仿佛有种喜从天降的感觉,立即就在辞官奏疏签了字按了章。</p>

    在神宗朱翊均刚想要把张居正辞职奏疏颁发下去的时候,忽然想起这样的大事,自己还是要过问自己的母后的。</p>

    毕竟大明王朝的祖制是以孝治天下,虽然此时的李太后在很多事情上,都已经不再进行干涉。</p>

    但像张居正是大明内阁首辅要职官,这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大事一件,所以神宗朱翊均询问慈圣李太后。</p>

    况且张居正又是自己的老师,还一直与自己的母后,保持着良好的政治联系,自己不能不去过问。</p>

    然而,李太后在知道,明神宗朱翊均已经在张居正辞职奏疏签了字,按了章后,立即就大怒了,直接就把明神宗朱翊均大骂了一顿。</p>

    同时让人把张居正宣召进宫。</p>

    虽此时的两宫太后在明神宗朱翊均大婚之后,已经在明面上宣称不再干政。</p>

    但慈圣李太后终究是明神宗朱翊均的生母,所拥有的权力依旧如初,张居正这些年所进行的改革与变法,李太后都是知道的。</p>

    再之前,张居正也多次上疏请求辞官,那都是在张居正在推进改革或政策的造势之举。</p>

    而这一次,李太后也认为张居正的这一次辞官亦是如此。</p>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太后在对王朝发展,以及政策好坏上,看得可能没有那么长远。</p>

    但李太后也知道,张居正这些年在推进的变法与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在维护大明的皇权,为此张居正得罪了太多的人。</p>

    现在张居正的变法与改革,虽已有成效,但未必稳固长久。</p>

    若是张居正真的职官不干了,那么这种一心要维护大明皇权,宁愿不惜得罪天下所有权贵的人,哪里去找?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