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不知伏弩,雄虎未觉饵藏钩。</p>
昔日的逢战必胜,以及强大军事装备,还有努尔哈赤与女真人的态度,以及蒙古人惧怕李成梁不敢交战的逃窜。</p>
都使李成梁与辽东明军们,都还活在旧梦之中。</p>
因为明军的斥候,已经探查到察哈尔部停留的聚居地,并且毫不防备。</p>
李成梁大喜,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对于李成梁来,只要获得到足够的敌首,对大明朝廷有了交待即可。</p>
因为李成梁,已得知朝廷先带人来巡视辽东边区,而这个人是吏科都给事中(正七品)侯先春。</p>
大明王朝的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又相互制衡与监督的体系。</p>
六科给事中的品级虽然不高,但权力较大,主要负责对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p>
而侯先春与后来东林党创建者之一的顾宪成,此时都是大明‘惜阴社’读书人的仕林团体的成员。</p>
由于在张居正毁天下书院时,因‘惜阴社’非书院性质,所以没有受到涉及,但‘惜阴社’的文人成员中,仍然有不少人痛斥张居正的行为的人。</p>
在张居正死后,也有不少人,参与到了对张居正声讨中的。</p>
而日后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理念的顾宪成,便在其中。</p>
大汉武帝界。</p>
汉武帝刘彻:“好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
第一次听到这一句话时,汉武帝刘彻的脑海里面,立即就有了画面。</p>
若是每一个人都关心起国家大事,并且原因将自己力量投入而来,那王朝国家,必然会强大起来。</p>
但是,这是要有前提的。</p>
那就是这个王朝国家,值不值和百姓与民众们如此对待。</p>
若是国家朝政,已经如同这后世大明王朝中那么的黑暗腐败了,还有必须为这样的朝廷付出吗?</p>
朝廷政权不清明,这一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把可能会推翻腐败朝廷的利剑。</p>
汉武帝刘彻:“这个后世的顾宪成,他似乎有一个非常理想的王朝国度。”</p>
</p>
大唐太宗界。</p>
唐太宗李世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给普通百姓民众开智的一种思想引导吗?”</p>
“如果这一句话,只是对大明读书人,或是某个团体而用的话,那就是一个政治口号。”</p>
“不过,这一句话,若是能广泛传播起来的话,应该是利大于弊的吧。”</p>
</p>
大明太祖界,</p>
明太祖朱元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
“这后世的顾宪成,难道是想通过培养与影响下一代人,从而改变或影响,后世的大明王朝吗?”</p>
</p>
侯先春与顾宪成,都是‘惜阴社’的成员,也都是万历八年(50)的同科进士,此时的他们,都有着相同的道德观点,与相同的理想。</p>
那便是和申时行一样,想通过道德伦理来治理大明王朝。</p>
所以,到了万历十九年(59),为官清廉的侯先春,仍然是六科给事中(正七品)</p>
大明成祖界。</p>
</p>
明成祖朱棣:“所以,这个侯先春,又是后世大明里的另一个海瑞吗?”</p>
</p>
李成梁想在侯先春阅视辽东之时,刚好能看到大明辽东铁军的雄武强大。</p>
在计算好时间之后,李成梁便让副将李宁带领辽东明军,从镇夷堡(辽宁义县)潜袭出击,实行捣巢之策。</p>
这一次辽东明军的捣巢之策,依旧如往常一样,非常的成功。</p>
数千辽东铁骑,直接将毫无防备的察哈尔部的蒙古人杀了一个措不及。</p>
虽然,孛儿只斤布延带领蒙古人奋力抵抗,仍旧不敌,但也为毫无防备的察哈尔部的蒙古人,争取到了逃进茫茫大草原的时间。</p>
这一战,辽东明军大胜,斩首众多。</p>
其中就有不少的普通的蒙古百姓,更有不少是被蒙古人劫掠的汉人的头颅。</p>
这些被劫掠的汉人,以为等到了大明辽东铁军的营救,没想到等来的都是同族人的屠刀。</p>
诸天万界下,大明时代。</p>
民间:</p>
普通百姓:“可恶,这样的军队,真的是大明的军队吗?他们怎么敢如此行事?”</p>
那些生活在大明边关的百姓,当他们看到这一幕时,一个个都变得无比愤怒起来。</p>
因为,生活在大明边关地区,他们的祖上很多人都是从中原,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迁居到大明边关地区生活。</p>
若是祖上生活过得好,谁会来到这些动乱不安的地区谋生?</p>
然而,大明的边关军队,没能保护好他们也就算了。</p>
也没能救回被蒙古人劫走的人,也就算了。</p>
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向他们挥下屠刀?</p>
这样的大明朝廷,这样的大明边军,真的能保护他们吗?</p>
这些让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真是要事事关心才行。</p>
不少大明的边关百姓已经决定了,等这一次的天道盘点结束之后,他们就去找大明的边关卫所,以及军事堡镇去寻求法。</p>
</p>
诸天万界下,大清时代。</p>
民间:</p>
普通百姓甲:“大明真的是太黑暗了,即使是它是我们汉人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我也不想它再回来了。”</p>
普通百姓乙:“华夏千古历史进程之中,哪一个王朝在灭亡之前,不腐败黑暗的?”</p>
“你觉得大清好,那是因为他生活在大清王朝强盛的时候。”</p>
“我就不信,大清王朝能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一直强盛下去,直到千秋万代。”</p>
</p>
然而,在预定的时间之内,李成梁并没有等到李宁胜利而归的信息。</p>
当侯先春到达辽东之后,发现在军事上,在关于蒙古集结大军的去向时,李成梁的顾左右而言他的行为,让侯先春生疑。</p>
而此时李宁所率领的辽东明军,在带着捣巢之策的胜利,带着他们上的敌首军功,大胜而归的途中。</p>
先是遭受到蒙古人的土蛮部的伏击,后又遭到孛儿只斤布延带领泰宁部的蒙古人杀来,两相夹击之下。</p>
被胜利冲昏头脑,被上的敌首迷惑了心智,在归途中没有做太多防备的辽东明军,很快被冲蒙古骑兵冲破了阵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