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373章 朝鲜王李昖请求内附大明王朝
    大明太祖界。</p>

    明太祖朱元璋:“出兵救援朝鲜,是那明神宗朱翊均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唯一所做过最有正面评价的功绩吗?”</p>

    倭寇之患,自蒙元时期就存在了。</p>

    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东征樱花岛,都遭遇了大海风的袭卷,致使大量船只被掀翻,使无数士兵和战马大量溺死,舰队损失惨重,才使樱花岛逃过了一劫。</p>

    之后倭寇之患,就一直袭扰华夏中原大地的沿海地区。</p>

    即使到了元朝末年,倭寇也是在华夏中原大地动荡不安的时候趁火打劫,频繁的袭击江浙地区的沿海城镇和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p>

    明太祖朱元璋:“蒙古人,女真人,以及这倭国人,还有那包藏祸心的西方洋人,都是后世大明王朝的主要敌人。”</p>

    “看来咱在洪武二年与洪武三年,仅仅是要求他们这些倭国人向大明王朝进贡的做法是错误的。”</p>

    “他们在劫掠大明的的沿海百姓,这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贼人所为,因为他们一整个倭国都是贼国。”</p>

    “那元世祖忽必烈,没有做成的事情,看来咱要是在这一世里,将它给完成之后,那么咱的功绩,是不是会在这一世里盖过诸多帝王了。”</p>

    </p>

    大元世祖界。</p>

    元世祖忽必烈:“阿秋!”</p>

    正观看着天道盘点内容的元世祖忽必烈,被这忽然而来的喷嚏,给打了一个激灵,并喃道:“朕这是受寒了,还是有人在念叨朕?”</p>

    “还是,朕正欲东征这樱花岛的倭国人时,就有人在想念朕的这雄心壮举了?”</p>

    “朕的母亲唆鲁禾帖尼,是克烈部人。”</p>

    “而,克烈部与汉族的交流与融合极深,朕怎么也是有华夏中原汉族血脉的正统皇帝。”</p>

    “这后世的樱花岛倭国人,有如此惨无人寰的恶行,朕没有理由不去灭他们?”</p>

    “但是,每当朕有了这一念头的时候,眼皮老是跳个不停。”</p>

    “难道是因为朕在至元十一年(24),东征他们樱花岛国时,遇到的大海风造成失败的后果所致吗?”</p>

    “那么看来,朕在这一世里想要第二次攻打樱花岛国的这一个想法的时候,那么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那个朕,应该也是有同样的想法才对。”</p>

    “但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这樱花岛上的倭国人,似乎没有受到朕的影响。”</p>

    “是不是明,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朕第二次东征这樱花岛国还是失败了的。”</p>

    “如果真是这样,也不知道这天道盘点,会不会盘点到朕。”</p>

    “好让朕知道,知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第二次东征这樱花岛上的倭国,朕是为何失败的。”</p>

    自从天道盘点出现后,并且在知道,非华夏中原民族无法看到天道盘点的内容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再也不觉得自己是非华夏民族之外的蛮夷胡人了。</p>

    毕竟在天道盘点出现后,元世祖忽必烈就再次召见马可波罗,与其父亲马菲奥波罗,都进行了询问。</p>

    对于从至元十二年(25),通过伊利汗国派往元帝国觐见忽必烈大汗的使节,同一起来到元朝首都的西方洋人。</p>

    他元世祖忽必烈,还是亲自接见了的。</p>

    之后在马可波罗掌握了蒙古语和汉语后,赢得了他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并让在朝廷里任职,还多次奉忽必烈之命巡视华夏中原各地。</p>

    所以在天道盘点出现之后,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召见马可波罗得知,马可波罗是看不到天道盘点所讲述的内容。</p>

    如此一来,不就证明着,他元世祖忽必烈的皇位是华夏中原的正统性了吗?</p>

    </p>

    </p>

    万历二十年(592)的五月十日,此时的辽东巡抚郝杰,在接到朝鲜王李昖的咨文之后,立即向兵部上疏禀报。</p>

    兵部得知后,立即奏报给明神宗朱翊均。</p>

    此时的大明精锐军队,才刚刚去前西北平定宁夏之乱才一个月,不少各路援军尚未到达陕西。</p>

    宁夏之乱都尚未平定,明神宗朱翊均又怎敢轻易动兵救援朝鲜。</p>

    于是,明神宗朱翊均批示让辽东,山东沿海等地加强防御,并让山东的备倭兵做好待战的准备。</p>

    对于,朝鲜王李昖送来的咨文,大明王朝的朝廷,以及明神宗朱翊均都是相当的重视的,毕竟朝鲜国,不过是大明王朝的一个藩属国。</p>

    但是朝鲜与樱花岛之间,又是隔海相邻的存在,有了哱拜与蒙古人在西北制造动荡之后。</p>

    若是朝鲜与樱花岛之间,早就已经串通好,并且是沆瀣一气,欲要坑害大明王朝的军队的话,那大明王朝恐将万劫不复。</p>

    所以,此时的大明王朝中,不管是那些再怎么腐败黑暗的文官集团们,还是另有心思的明神宗朱翊均,在对救援朝鲜之事,都是相当慎重的。</p>

    见大明王朝的朝廷没有出兵救援的意思,把朝鲜王李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平襄的宫殿中来回踱步,寝食难安。</p>

    朝鲜王李昖深知,若大明援军再不来,朝鲜国土不仅仅是任由倭寇肆意践踏那么简单,恐怕朝鲜距灭亡也不远了。</p>

    于是,六月十三日,朝鲜王李昖派出大司宪李德馨为请援使前赴辽东,正式提出援助和内附大明王朝的请求。</p>

    (内附:与归附相差不大,但也并非是指完全归入大明王朝,成为大明王朝直接管辖的领土。)</p>

    (但也是强化宗藩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比普通藩属国,更进一步的宗藩关系,就是从自以后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大明王朝都可以参与。)</p>

    (更直白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殖民关系。)</p>

    然而在李德馨走后,朝鲜王李昖觉得还是不够稳妥,之后又派兵曹参判郑昆寿为陈奏使,带上朝鲜王李昖的恳请书,以及朝鲜的珍宝,直奔北京告急请援。</p>

    并表示朝鲜王李昖,愿意亲自逃入到大明王朝境内,寻求大明王朝的庇护。</p>

    大明神宗界(55)</p>

    民间:</p>

    百姓甲:“看来倭寇的大军,是真的把朝鲜王李昖给吓怕了。”</p>

    百姓乙:“这内附的意思,是不是朝鲜从此就归我们大明王朝管辖了?”</p>

    百姓甲:“内附与归入,还是有一定程度不同的,但也相差不多了,因为大明王朝可以直接参与今后朝鲜的很多事议,并且有一定的决定权。”</p>

    百姓丁:“这听起来,应该是好事啊!”</p>

    百姓甲:“是好事,但提前是用大明王朝将士的性命,将倭寇打跑了之后才行。”</p>

    “如果只是将倭寇打跑了,那还不是最关键的。”</p>

    “最关键的是,今后大明王朝需要派兵驻守在朝鲜,防止倭寇再次卷土重来。”</p>

    百姓丁:“照你这么,其实是可以先同意让朝鲜内附大明王朝,然后再慢慢将其纳入大明王朝的领土不就好了?”</p>

    </p>

    然而,在接到朝鲜王李昖要内附大明王朝的请求之后。</p>

    兵部郎中刘黄裳,兵科给事中张辅之,河南道御史周孔教等,都反对朝鲜王李昖内附大明王朝之事。</p>

    其中,此时的兵部尚书石星,认为接纳朝鲜王内附,可能导致与樱花岛倭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战争,不利于此时的大明王朝的军事部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