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416章 两国交战,不能只谈道义
    当沈惟敬,再次在军中大营里见到李如松时,已经充满了敬意与敬重。</p>

    同时沈惟敬也在担心,担心大军开拔进入朝鲜之前,李如松仍然没有打算放过自己,将自己拿来祭旗。</p>

    然而,让沈惟敬没有想到的是,李如松竟然让自己再次代表大明朝廷出使平壤,与倭寇再次进行交涉。</p>

    因为在沈惟敬被关押的这段时间里,沈惟敬已经将自己与西行长接触,交涉,以及谈论的所有的内容与信息都给交待了出来。</p>

    为的,就是能够活命。</p>

    可是,在沈惟敬把自己能够知道的情报与信息,全数交待完毕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这也使沈惟敬在这段时间之内,相当的惶恐。</p>

    现在李如松,再次让他沈惟敬担任大明朝廷的使臣前去平壤,告诉西行长,大明朝廷已经同意,以大同江为界平分朝鲜,平息两国之间的战事。</p>

    援助朝鲜的大军,都已经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了,现在李如松对自己,要与倭寇以大同江为界平分朝鲜,就算沈惟敬再蠢,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p>

    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假同意和谈平分朝鲜,实乃是真打倭寇,就像是当初祖承训将军被倭寇诓骗一样。</p>

    李如松见沈惟敬,这么快就领悟了自己的用意,知道沈惟敬也是一个灵的人才,便让沈惟敬去办好此事。</p>

    于是,万历二十年(592)十一月初五,沈惟敬带领一众随从,还有沈嘉旺,直接就来到平壤城下。</p>

    城墙上的倭国卫兵,见到大明官员,敢如此直接来到平壤城下,都警惕地注视着沈惟敬一行人,并发出呼喝质问。</p>

    沈惟敬不急不忙的表明身份,再镇定的表明了来意。</p>

    不一会儿,城门缓缓打开,沈惟敬被带至西行长的面前。</p>

    西行长满脸狐疑的看着沈惟敬,问道:“沈将军此番前来,可是大明朝廷已是同意以大同江为界之事?</p>

    沈惟敬神态仍旧,恭敬地拱道:“将军放心,大明朝廷已应允此事,但需要先释放被俘的朝鲜王子及官员,与在下一同返回义州之后,此事便成。”</p>

    西行长心中冷笑,并言道:“沈将军,某乃听闻大明向来强硬,此番之事怎会轻易妥协?莫不是有诈?沈将军怕是要诓骗某乃?”</p>

    沈惟敬镇定泰然,端起酒杯,不紧不慢地道:“将军有所不知,大明幅员辽阔,事务繁杂。”</p>

    “此番大明用兵本就意在息事宁人,不想两国生起战事,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p>

    “况且朝鲜局势已然明朗,大势已定,再做无用之功,于两国皆不利。”</p>

    同时沈惟敬,还在言语之中,故意透露了一些“大明内部存在的分歧,若再僵持,恐生变数,”等信息,以及在大明朝廷之中,更多人都是想要促成两国和议之事。</p>

    这让西行长,误以为大明王朝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不坚决,以及存在各种分岐,意见难以统一等因素的存在,大明王朝才会有些意愿进行两国议和之事。</p>

    由于回了一趟辽东,差点就被砍了脑袋的经历之后。</p>

    也使沈惟敬意识到了,自己明明完成了兵部尚书的任务,却换来了扰乱军心的罪名,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朝廷内部的争斗。</p>

    所以,当沈惟敬故意透露出,大明内部存在分歧的意见的时候,那种亲身感受过的体会,也让西行长信以为真了许多。</p>

    </p>

    毕竟权力的争斗,可不仅仅存在于大明朝廷之中,就连倭国的内部也同样是派系众多,也是存在着他们内部的权利与利益的争斗。</p>

    在听出,大明内部存在的分歧时,西行长的一双眼睛,顿时就冒起了幽幽的目光。</p>

    但是,西行长并不完全相信沈惟敬的透露出来的信息。</p>

    与此同时,西行长也有着自己的考量:若是大明王朝的内部之中,对出兵朝廷之事,依然存在着重大的分歧,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再利用一番?</p>

    于是,西行长言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一人无法定夺,沈将军可以留在城中,暂住些时日,待某乃禀报了太阁殿下之后,再给允郑将军答复如何?”</p>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p>

    民间:</p>

    百姓甲:“这倭寇的心思是真的多,看样子,那西行长只想从沈惟敬口中套取情报,什么和谈,什么退兵,都是幌子而已。”</p>

    百姓乙:“这西行长听到,大明朝廷内心存在分歧之后,不会又动了什么坏心思,想要复刻祖承训的计谋吗?”</p>

    百姓丙:“很有这种可能,毕竟诚信在这些倭寇的嘴上,通常都是口中而已。”</p>

    “估计,他们的脑子里面,只要有利益存在,什么义,什么诚信,都不值的一提了。”</p>

    百姓乙:“两国交战,不能只谈道义,否则就会永远的吃亏,被动,被人牵着鼻子走。”</p>

    “只能谈实际事情与利益。”</p>

    </p>

    在平壤城中的几日里,沈惟敬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行动限制,制止西行长,还派人带沈惟敬参观了倭寇在平壤城中的一些军事部署与城防情况。</p>

    当然,西行长让沈惟敬能看到的军事部署,也是西行长让其看到的。</p>

    至于,那些不能让沈惟敬能看到的军事部署,沈惟敬也无法看到。</p>

    虽沈惟敬,不是很懂军事上的事情,但在参观完毕之后,沈惟敬给出意见,佯装是为倭寇在考虑,建议倭寇应该在大同江南岸,建造更为稳固的防线。</p>

    等大明与倭国签定了和平协议之后,大明与倭国之间,就可以大同江为界,保持两国之间的和平了。</p>

    对于沈惟敬的建议,西行长表示会虚心接受,并表示,只要太阁殿下(丰臣秀吉)同意,他西行长立即照办。</p>

    几日之后,西行长带来了答复言道:太阁殿下已同意了大明朝廷提出的条件。</p>

    但是,朝鲜王子与官员,需要在与大明王朝签订了和议文书之后,才能释放。</p>

    但双方签定和议文书的地点,须要在平壤城中,请大明王朝派遣能签定两国和议的官员大臣前来平壤。</p>

    然而,当沈惟敬带着倭寇的答复离开平壤城之后,西行长立即就对平壤城里的军事部署重新布置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