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267章 全猪宴分号
    “陛下,刘宝上报,洛阳,邺城,益州三地的全猪宴酒楼开业了”</p>

    皇帝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关于南陈的消息,墨言上前轻声道。</p>

    随着京城全猪宴的火爆,全新的养猪法传向其它各州。</p>

    城池周边的百姓,两年前开始养殖生猪。</p>

    有了质量达标的生猪来源。</p>

    刘宝当即禀明宇文衍,在这三地开设分店。</p>

    两年间。</p>

    京城全猪宴酒楼培养了大量的厨子。</p>

    每人都能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全猪宴来。</p>

    随着长安酒楼的开设,有些嗅觉灵敏的商贾开始尝试规模养殖生猪。</p>

    他们对京城全猪宴早已熟知,亲自品尝过味道。</p>

    预感猪肉必将摆脱“贱肉”的名头,慢慢普及开来。</p>

    当下。</p>

    一头二百斤左右的生猪,大概一千多文。</p>

    和一只成年羊的价格相差无几,但肉却是几倍之多。</p>

    只要养殖生猪普及开来。</p>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普通百姓也舍得吃上一口肉了。</p>

    “言子,现在京城肉行猪肉的销量如何?”</p>

    “回陛下,挺好的,很多贵族府上都食用猪肉了”</p>

    墨言轻声回道。</p>

    这都是受皇帝和全猪宴酒楼的影响。</p>

    试问。</p>

    连皇宫都当成日常御用菜品的猪肉,谁还敢其是贱肉?</p>

    何况。</p>

    按宇文衍菜谱烹饪出的菜肴,确实色香味俱全。</p>

    谁都不会和皇家,美食过不去。</p>

    就算有那么少数固执士大夫,坚持不吃。</p>

    却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称猪肉为贱肉了。</p>

    全猪宴酒楼天天爆满。</p>

    除了菜品好吃,也与其独具一格的经营模式有关。</p>

    不仅有胡姬舞乐表演,还有书人讲故事。</p>

    其中“白娘子传奇”最受食客喜欢。</p>

    很多贵族老爷夫人,甚至就是冲这故事专门跑酒楼吃饭来的。</p>

    这是依据皇后整理的白话文故事为蓝本。</p>

    “白娘子”在书坊出后,广受追捧!</p>

    单价一百文,销量已达数十万册。</p>

    经书人绘声绘色演绎后,白娘子更加深入人心。</p>

    在朝廷抑佛的大背景下,老法海的形象为众人所不齿。</p>

    甚至,有读书人写文章抨击他的道貌岸然,虚伪,假慈悲。</p>

    “白娘子”的火爆让司马令姬开心不已。</p>

    不仅仅因皇帝把获利任由她支配。</p>

    更多的是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p>

    有了乐舞和书,酒楼具备了饮食和休闲娱乐的双重功能。</p>

    也正是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食客。</p>

    随着模式的成熟,后续能增加酒楼的营收渠道。</p>

    这种综合性的经营方式,让刘宝眼前一亮。</p>

    宇文衍也就随口提了一句。</p>

    作为一个商业嗅觉敏锐的大商贾,几乎是一点就通,秒懂其中妙处。</p>

    刘宝对于主人除了忠诚外,也是敬佩不已。</p>

    皇帝大力推行珠算,给各行各业的结算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p>

    后来,他又让算术馆总结了一套进出项记账法。</p>

    配合天元数字,所有账单分项,合计一目了然。</p>

    算术馆培养出的记账,珠算人才,不但各级官府争着要。</p>

    各大商行也是绞尽脑汁想要抢雇一些。</p>

    以甄族为首的数十个造诣颇深者,被朝廷认定为博士。</p>

    其他参与日常讲学的为助教。</p>

    与国子监博士,助教享受等同待遇。</p>

    新算术以及汉语拼音字母,开始在各地的私塾,民间书院普及。</p>

    </p>

    各级官办学堂,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两项教学内容。</p>

    蒙学算经推行后,中级,高级难度的算经也先后编纂完成。</p>

    已经在各州郡官办学堂推广教学。</p>

    算术和农学成了各级官办学堂必学课程。</p>

    宇文衍离天下取仕的愿望又近了一步。</p>

    他希望打破贵族门阀对官员职位的垄断。</p>

    且所取之仕都是能做实事的人才。</p>

    当下,不缺学富五车的儒者。</p>

    需要的是大量精通,了解各行各业的实干型官员。</p>

    此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纸诏令就能解决的事情。</p>

    不能引起贵族豪门的强力反对。</p>

    否则。</p>

    哪怕现在军政一把抓,也够他喝一壶的。</p>

    在“天眼”组织与刘宝原有的渠道合并后。</p>

    九洲商行在宇文衍的支持下,俨然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p>

    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刘宝把其原有的商业图并入九洲商行旗下。</p>

    刘宝负责商贸,狐狸负责情报。</p>

    两人精诚合作,使得情报组织蒸蒸日上。</p>

    在九洲商行和华夏商行的带动下,商贾们纷纷成立自己的商行。</p>

    只要在商业司登记造册,就能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p>

    朝廷依律保障商行一切合法经营所得。</p>

    这是商业司规范商贸活动的一项段。</p>

    也是为了更好的征收商税。</p>

    在朝廷地规范下,同时提供相应的经营政令帮扶。</p>

    大周的商贸活动及相关工业,得以快速发展。</p>

    不论是贵族豪门隐性经营的商行。</p>

    还是普通商贾的店铺,百姓经营的作坊。</p>

    除开缴纳商税,其经营所得也是以前的数倍之多。</p>

    这种繁荣的商业氛围下。</p>

    原本对于商税尚存的最后一丝抵制情绪也消失不见了。</p>

    商业司统一管理,制定质量标准,规定经营范围。</p>

    作坊主和商贾一清二楚,明明白白。</p>

    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人心惶惶。</p>

    只需一心一意生产出高品质的商品,做好贸易之事就行。</p>

    商业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时带动相关技术的改进和发明。</p>

    生产力的进步,正是宇文衍希望看到的。</p>

    商税开征大半年,按苏威反馈的大概数据,已经为国库带来六七百万贯的收入。</p>

    已然达到天元元年的赋税总和。</p>

    如此推算。</p>

    一年的商税所得,必然超过全年租调之数。</p>

    相当于大周的税收所得翻了一倍。</p>

    如此惊人的收入在皇帝的预料之中。</p>

    却亮瞎了一众朝臣的双眼,震惊到无以复加。</p>

    士农工商。</p>

    在他们眼中不入流的商业,竟然能给朝廷带来如此可观的税收。</p>

    当然。</p>

    就算如此,还是有一些腐儒头铁,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反对。</p>

    认为孔孟学才是正统圣明的治国之道。</p>

    商业之流,低买高卖,不劳而获,属空套白狼。</p>

    朝廷如此大张旗鼓地支持商贸活动,乃本末倒置,终遭反噬。</p>

    对于这样的言论,宇文衍没有多加理会,只是暗暗骂了句:</p>

    反噬你妹!</p>

    这些成天念叨古之圣贤谆谆教诲的腐儒。</p>

    只知咬文嚼字,夸夸其谈。</p>

    就像不识人间烟火的“圣母”,对天下苍生指划脚,进行“道德”上的谴责。</p>

    对民族,国家,社会没有任何实际作用。</p>

    纯属空头炮,空谈误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