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你家大郎不就知道了么,他都睡好几天了”</p>
元胄因为没捞上仗打,心情不怎么美丽。</p>
每晚和皇帝赏赐的陈叔宝妃子疯狂折腾。</p>
用以排解心中的苦闷。</p>
宇文衍此话一出。</p>
全场哄堂大笑。</p>
性格内敛的元胄闹了个大红脸。</p>
“嘿嘿,多谢陛下!”</p>
“药师,把你面前的那盘驴鞭给我,反正你也用不上”</p>
元威喜出望外,开始嘚瑟起来。</p>
逮着各种鞭狂造。</p>
那架式。</p>
晚上不杀他个七进七出绝不善罢甘休。</p>
杨素,王鹰听后也也是心中暗喜,不动声色地吃了好几盘。</p>
郯国公王轨略显疲态,看样子这几天也没少折腾。</p>
他不能和元威这等“一夜不拔六”的年纪比,毕竟已到花甲之年。</p>
没有得到女人赏赐的李药师一点都不以为意,他可是和皇帝一样练着道家童子功呢。</p>
“年少不知精子贵,老来对比空流泪”</p>
李靖把驴鞭端给元威,俯身将皇帝过的话复述了一遍。</p>
“什么意思,药师,能不能把话清楚,对比什么啊?”</p>
“无量那个寿福,不可,不可”</p>
李靖神神叨叨地回了一句,任由元威看着几盘鞭内心一片凌乱。</p>
</p>
翌日。</p>
宇文衍接见了数十名从江南道宣城郡泾县赶来的造纸工匠。</p>
泾县是宣纸的源产地,“宣纸”之名始于唐玄宗时期。</p>
但泾县的造纸历史却可追溯到东汉。</p>
还与集造纸术于大成的蔡伦有些关系。</p>
相传蔡伦有一位名叫孔丹的徒弟,一直想造一种精良的白纸,为师尊画像。</p>
多次失败后。</p>
他辞别亲人,云游四方,寻师访友,切磋交流造纸技艺,以了却心愿。</p>
偶然的会,他发现泾县特有的青檀树皮纤维柔软、细长,特别适合制造白纸。</p>
山中的溪水也不同一般,水质清澈见底,通过怪石嶙峋的山涧蜿蜒流出后,分成两股。</p>
一股水适合制浆。</p>
另一股水利于抄纸。</p>
可谓是大自然馈赠的造纸圣地。</p>
自此。</p>
造纸术在泾县生根发芽。</p>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p>
造就了历经千余年、举世闻名的纸中圣品——“宣纸”。</p>
宇文衍就是想看看眼下泾县所造的纸质量如何?</p>
话元威率军平定宣城郡后。</p>
亲自到泾县请这些经验丰富的造纸工匠,可把他们吓得不轻。</p>
迫于王师威严。</p>
只好带上自家作坊的上品纸张随军来到建康城。</p>
“民参见大周皇帝!”</p>
面对携数十万大军威势而来的北朝皇帝,内心忐忑的同时也有几分激动。</p>
他们世居泾县。</p>
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当地的县老爷。</p>
如今,面对无比高贵的九五之尊,岂能波澜不惊?</p>
“诸位乡亲免礼,平身!”</p>
“赐座!”</p>
宇文衍和颜悦色,来到众人面前。</p>
墨言紧紧跟在身侧,敏锐地注视周围的一切。</p>
眼见皇帝竟然给他们赐座,数十名工匠都以为自己听错了。</p>
“大家不必惶恐,朕就是想见见泾县造的白纸,坐下聊。”</p>
由宇文衍兴起的桌椅板凳已在北地流行开来,南方却还是跪坐。</p>
提到跪坐。</p>
就不得不跪坐神器——支踵。</p>
也就是历史上倭奴从中原引进后,用来摆放寿司、水果的那玩意。</p>
</p>
支踵配矮案几。</p>
是隋唐以前最主流的“正坐”形式。</p>
唐时逐渐流行坐胡床。</p>
胡床不是床,其实就是一种可折叠式的马扎。</p>
椅子就是在胡床的基础上,加装扶和靠背衍生而来的。</p>
看到少年天子一脸和气,众人心中稍定,不敢忤逆,乖乖坐了下来。</p>
宇文衍开始逐一查看他们带来的纸张。</p>
白色的纸张相比泛黄的麻纸来,确实让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p>
不过眼下泾县产的白纸,质量却是一般。</p>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纸浆不太均匀,略显粗糙。</p>
“这些纸的主要原料是泾县特有的青檀树皮吧?”</p>
“正是,陛下竟然知道这个?”</p>
一个老工匠拱回应,疑惑皇帝为什么知道这些。</p>
要这也不算什么秘密,泾县人都知道。</p>
可从一国之君嘴里出来,还是让他们大为吃惊。</p>
随后。</p>
皇帝详细询问他们的造纸原料以及相关工艺。</p>
知道了为什么眼下泾县的出产的纸,还不是后来宣纸的原因。</p>
那就是少了一种原料,以及一样“秘方”。</p>
这种原料就是稻草秸杆。</p>
秘方就是杨桃藤汁。</p>
青檀树皮加稻草纤维按一定比例打制的纸浆,加上神奇的杨桃藤汁</p>
不仅制浆均匀,质地白,出产还更高。</p>
另外,他们的涂布也只用了石膏一种原料。</p>
最好的涂布材料是白垩土、石膏、石灰、瓷土等细粉混合物。</p>
要是有滑石粉则更佳。</p>
宣纸的名头太大了。</p>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宇文衍的灵魂记忆中有不少关于宣纸的内容。</p>
皇帝娓娓道来。</p>
一众工匠越听越惊,个个全神贯注,生怕漏了哪怕一个字。</p>
以他们专业的眼光来看。</p>
皇帝所这些绝对是有关造纸术的诸多关键,必定有大用。</p>
等到宇文衍完。</p>
大家还是意犹未尽,痴痴地望着端坐上首的少年天子。</p>
好一会才回过神来。</p>
“吾等叩谢皇上!”</p>
数十名工匠翻身跪地。</p>
“有关造纸种种,朕都写在这个册子上了,你们可以每人抄录一份。”</p>
“回去后不要闭门造车,应博众家所长,共同研究,把泾县造纸工艺发扬光大”</p>
“谨遵圣命!”</p>
刚刚还在为很多细节没能记住而悔恨不已的工匠闻言大喜,再次磕头谢恩。</p>
“等到泾县造出上品纸张,朕便将其定为贡纸所用!”</p>
末了。</p>
宇文衍还给众人画了一个大饼。</p>
工匠们眼里直冒精光。</p>
这要是成了,他们以后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p>
宇文衍给每人赏赐了一些财帛,由墨言带他们下去抄录册子上的内容。</p>
随后。</p>
宇文衍又接见了会稽郡(绍兴)慈溪县越窑,江西道豫章郡陶阳镇的陶瓷工匠。</p>
在撤州设道,合并郡县前,会稽称越州。</p>
因而南朝最有名的一处官窑称作越窑。</p>
越窑以青瓷闻名天下。</p>
与北地襄国郡(邢台)的白瓷形成了当下“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p>
越窑青瓷胎质坚致细密,以莲瓣纹装饰,釉色类玉似冰,集古朴、精美于一身。</p>
这个陶阳镇也是南朝的一个陶瓷之乡。</p>
行政规划时,宇文衍将其更名为景德镇。</p>
历史上,因宋真宗喜好此地出产的瓷器,便将当时的年号景德赐之,故名。</p>
后世闻名世界的“瓷都”,当下却还名声不显。</p>
当那里的工匠听闻皇帝召见。</p>
激动的内心隐隐感觉到,赐名后的景德镇这是要腾飞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