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之外。</p>
有朝臣谏言大赦天下,与民同庆。</p>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做法。</p>
只要皇帝高兴,或是有啥喜事,必定大赦天下以示天恩。</p>
然。</p>
刑部尚书宇文椿强烈反对。</p>
他认为。</p>
大周律制定颁布以来,律法严明,有法可依,有律可循。</p>
律令的权威得以加强。</p>
官员百姓逐渐形成了遵循律法行事的风气。</p>
一旦大赦天下,律法威严行同儿戏。</p>
这几年来形成的良好作风就将前功尽弃。</p>
此言正中宇文衍的下怀,对于他维护律法权威的做法表示赞扬。</p>
违法了就得接受律令的处罚。</p>
而不是皇帝的一句话就免除犯人应有的罪责。</p>
皇帝很是欣慰。</p>
看得出来,宇文椿对大周律确实上了心。</p>
城门楼上。</p>
宇文衍喧读完一堆封赏后,有些口干舌燥,接过墨言中的茶盏喝了几口。</p>
论功行赏。</p>
不管是朝中官员,还是围观百姓,都满眼羡慕之色。</p>
加官晋爵,发扬门楣,光宗耀祖,是每一个华夏男儿期望之事。</p>
皇帝放下茶盏,朝一旁的王鹰点了点头。</p>
王鹰来到喇叭前,也没废话,中气十足地喊道:</p>
“鸣炮!”</p>
稍顷,城西传来轰隆巨响。</p>
“轰!”</p>
“轰!”</p>
“轰!”</p>
</p>
震耳欲聋的声响宛如天降神雷。</p>
每一声都让一众陈朝俘虏的心脏震颤,脸上露出惊恐之色。</p>
大周的官民倒还好,这几年来不时都会听到这样的巨响。</p>
而且众人也隐约知道这是朝廷所为,慢慢地就习惯了,也不再害怕。</p>
轰响持续了二十四声。</p>
“阅兵开始!”</p>
王鹰洪亮的声音再次传出。</p>
这时。</p>
长街西侧的方阵开始动了,向着城楼前的街道齐步行进。</p>
军士们身着明光铠,背着精钢盾,握长杆锥枪。</p>
此方阵是为抵御敌人冲锋的制式装备。</p>
“正步,走!”</p>
方阵来到城楼前,在领队的口令下,齐步改正步。</p>
整齐划一的踏地声响起,雄壮有力,威风八面,每一下都像是踏在人的心坎上。</p>
如今。</p>
大周所有的府兵在日常军府训练时,都得进行队列训练,踢正步自然不在话下。</p>
紧接着就是一个陌刀步兵方阵。</p>
经过与突厥,高句丽,以及这次灭陈之战,天元陌刀的威力得到实际检验。</p>
这种令敌人闻之色变的大型会战“绞肉”,已是威名初显。</p>
陌刀阵下,难以留下全尸。</p>
后面跟着的是锥枪步兵方阵。</p>
冶铸作坊铸造的天元锥枪,能够批量打造。</p>
破甲效果一流,枪杆可长可短,已经成了大周军队中的制式武器。</p>
随之而来的。</p>
便是弓箭方阵和神臂弩方阵。</p>
作为远程攻击,弓弩在战场上的作用无可替代。</p>
方阵踏着正步通过城门楼前的大道。</p>
军容齐整,步调一致,雄赳赳,气昂昂</p>
大周军队的威武之姿。</p>
让围观的百姓看得热血沸腾,自豪感由然而生。</p>
陈朝的一众俘虏却是看呆了!</p>
这样的军队,难怪陈朝会亡国,一点都不冤啊</p>
后面的方阵一个接着一个,接受皇帝及一众大佬的检阅。</p>
骑兵陌刀方阵!</p>
骑兵锥枪方阵!</p>
</p>
具装骑兵“铁浮屠”方阵!</p>
</p>
八牛床驽方阵!</p>
大型投石车方阵!</p>
以及其他攻城器械方阵</p>
另外还有独轮运粮车等后勤保障方阵。</p>
前后数十个方阵,场面宏大,震撼人心。</p>
看到装备精良,军容整齐,令行禁止的大周军队,感触最深的当数那些蕃商,胡商。</p>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威武的军队。</p>
不由地拿自己国家的军队与之相比较,心中的震撼更甚!</p>
阅兵持续了一个时辰。</p>
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p>
哪怕是朝中一众大佬。</p>
也是第一次见识这种阅兵方式,都向皇帝投去热切的目光。</p>
这就是大周的天,这就是他们效忠的天子!</p>
有此君王,为人臣子,何其幸甚!</p>
阅兵过后。</p>
陈朝俘虏和一众蕃商、胡商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p>
陈后主也是沉吟不语,挣扎的目光似乎平顺了几分。</p>
大周拥有如此强大的军队,陈朝亡国那是早晚的事。</p>
想到这,心中的不甘似乎淡了许多。</p>
看向城楼上那道雄姿英发的身影,胡子拉碴的陈叔宝颓然一笑,不禁摇了摇头。</p>
时也!</p>
命也!</p>
接下来,就是宣布对陈朝俘虏的处理。</p>
率领官民投降陈朝的西梁皇室萧岩、萧瓛叔侄,被判处极刑,满门抄斩。</p>
这样的结果,皇帝亦不用向纳土归朝的萧琮,以及萧婉儿解释什么。</p>
对于叔侄二人的背叛,他们心里多少是有些恨意的。</p>
陈朝“大文豪”、宰相——江总。</p>
对于这种毫无气节的文人,宇文衍嗤之以鼻。</p>
让其做了个文渊阁博士。</p>
发挥读书人的长处,做些整理、校正典籍的工作,了却余生。</p>
至于其他官员,都封了些散官闲职。</p>
一些官声欠佳,却也不是十恶不赦的陈朝旧臣。</p>
被皇帝举家发配到本州岛北部的汉至平原去了。</p>
让他们去那弘扬中原文化,教化阿伊努人。</p>
对于一众皇室成员。</p>
也是封了些闲职,让他们住在长安,平平淡淡地过完这辈子。</p>
整个陈氏皇族,在建康沦陷后也就三人起兵反抗。</p>
他们是陈叔宝的十七弟,坐镇湘州的陈叔慎。</p>
陈蒨第七子陈伯信,以及陈霸先弟弟的孙子陈方庆。</p>
陈氏皇族第三代里面。</p>
就他们三人还算保留了一丝祖辈的血性。</p>
其他人都成了安于享乐,不思国事的皇室后裔。</p>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连皇帝都是那副怂包样,就更不用奢求其他人了。</p>
仪式过后。</p>
宇文衍走下城楼,来到陈叔宝面前,和颜悦色道:</p>
“元秀啊,来到京城了,就安心住下!”</p>
“给你安排的宅子便是你儿时与乃父居住之所,不知你可还有印象!”</p>
陈叔宝553年出生于江陵。</p>
荆州被宇文泰攻陷后,与其父陈顼以及堂叔父陈昌一起作为俘虏迁到关中。</p>
直到562年,十岁的陈叔宝随同父亲一起回到陈朝。</p>
陈顼得到同胞兄长,皇帝陈蒨的重用。</p>
陈叔宝的童年都是在长安度过的,可以是他的第二故乡。</p>
十岁才离开,童年的记忆肯定是清晰的。</p>
听到宇文衍语气和善,而且不打算杀他。</p>
陈后主心中稍安,跪地颤声道:</p>
“边野罪臣拜谢大周天子,劳烦关切,惭惶无地,惟愿以贱躯为陛下牛马!”</p>
“你居长安近十年,这里也是你的家!”</p>
“以后有何需要,但无妨!”</p>
皇帝没有羞辱他,亲将其扶起身来。</p>
陈叔宝脸上浮现一丝感动,连连叩首,喉咙哽咽,泪水夺眶而出,一时不出话来。</p>
宇文衍摆了摆,拍拍他的背。</p>
又向其身旁的沈婺华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