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480章 大周邸报
    “老臣遵命!”</p>

    潘微拱应答。</p>

    雕印刷就已经让他大开眼界了。</p>

    如今又出现全新的活字印刷,心痒痒的恨不得马上一睹为快。</p>

    宇文衍设立弘文馆,相当于让他掌管大周典籍,执天下士子之牛耳。</p>

    其地位一点也不亚于国子监祭酒。</p>

    只不过祭酒代表的是贵族门阀的利益。</p>

    而他这个馆主则听命于皇帝,代表天下所有读书人。</p>

    宇文衍点头,随即看向虞世南,欧阳询。</p>

    “另外,朕准备成立‘华夏报业司’,发行‘大周邸报’,由伯施和信本任郎中”</p>

    发行报纸,这才是皇帝的重头戏。</p>

    有了活字印刷,使得批量发行报纸成为可能。</p>

    邸报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但与后世的报纸不是一个概念。</p>

    汉时,各郡在京城设有“邸”,相当于“在京办事处”。</p>

    邸吏负责将皇帝和各行政衙署发布的信息收集起来。</p>

    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给各郡太守参阅。</p>

    而这种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p>

    看着三人不解的神情,宇文衍就知道了他们心中的疑惑。</p>

    于是将他设想的“报纸”样式,及其功能详细阐述了一遍。</p>

    并让墨言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样报”取了出来。</p>

    这是皇帝亲自设计面,让文渊阁校书郎抄内容的报纸。</p>

    采用的白话文叙事,横书写,应用了标点符号的格式。</p>

    分政令,军事,商贸,农事,工业,杂谈,故事连载等几大块。</p>

    报纸三尺见方,两面均有内容。</p>

    三人凑在一块仔细打量中的这份抄报纸,像极了没见过世面的好奇宝宝。</p>

    “朕称之为报纸,每张邸报可以依据登报的不同内容自行排。”</p>

    “有关新闻类的内容务必保证其真实性,权威性,不能随意编纂”</p>

    宇文衍继续深入地解释报纸的相关内容。</p>

    “陛下,这邸报有些类似于诏告天下的榜文,只不过把它们放在同一张纸上。”</p>

    “报纸成为天下百姓了解朝廷策令,国之大事的途径,其妙无穷啊!”</p>

    虞世南和欧阳询果然不同凡响。</p>

    第一时间就将报纸联想到了政治宣传上。</p>

    潘微听罢,先是一愣,很快恍然大悟,眸光熠熠地望向眼前的少年天子。</p>

    他不懂什么是舆论导向,但却很清楚何为“御民之术”。</p>

    宇文衍的出发点不是“御民”、“愚民”,而是打破民间信息差。</p>

    当然。</p>

    有关华夏文化,国家安全,开疆拓土,传统美德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思想统一,也是很有必要的。</p>

    秦始皇肯定也不想在他出兵岭南时。</p>

    被自己人成天以“恃强凌弱,穷兵黩武,要有大国胸怀”这样的言论在耳边叽叽哇哇。</p>

    “报纸当然是好个东西!”</p>

    “等到大量发行后你们就能见识到它的威力了。”</p>

    “此事就交给你们二人,拿着样报去活字印刷工坊,把排、印刷工艺定下来。”</p>

    “有关新闻素材,但凡不涉及国家、军事密的内容,都可以登报发表”</p>

    “臣谨遵圣命!”</p>

    被委以如此重任,明自己已经入了皇帝法眼,前途一片光明。</p>

    虞世南和欧阳询抑制内心的激动,郑重地躬身应答。</p>

    随后。</p>

    宇文衍把灵魂记忆中有关报纸方面的内容悉数告之。</p>

    并且共同制定出了一套报纸发行章程。</p>

    从撰写、收稿、审稿、定稿,到核准,再到排、印刷、发售</p>

    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标准、细则。</p>

    对整个发行过程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p>

    </p>

    “陛下,您打算多久发行一次?”</p>

    </p>

    虞世南听得双眼直冒星星。</p>

    眼前的少年天子就像深邃的汪洋大海,根本就看不透他。</p>

    “暂时每月发行一期好了。”</p>

    “等到报业司人员齐备,工坊印刷工艺成熟后,便可每七天发行一期”</p>

    一不心,又做了件大事。</p>

    宇文衍心情畅快,笑得像殿外的太阳一样灿烂。</p>

    “陛下,照您所言,那老臣以后也可以为邸报撰稿?”</p>

    一旁的潘微听得心痒痒,不禁开口问道。</p>

    “那是当然!”</p>

    “以潘卿的文笔,只要不是骂朕昏庸无道,应该都能过审。”</p>

    “而且,还能获得一笔稿酬哦!”</p>

    皇帝嘿嘿一笑,和这个旧陈大儒开起了玩笑。</p>

    “陛下折煞老臣了。”</p>

    “您若是昏庸无道,那自古无明君也!”</p>

    潘微明知皇帝这是玩笑话,却也露出几分惶恐。</p>

    引得宇文衍哈哈大笑起来。</p>

    “三位一路舟车劳顿,好生歇息几天,领略下京城风光。”</p>

    “朕已经让言子安排好了住所,一会他会带尔等前往。”</p>

    皇帝赐下宅院,待到他们家眷进京后,就算在京城安家了。</p>

    “谢陛下!”</p>

    三人齐声谢恩。</p>

    面对皇帝,他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危险。</p>

    “对了,陛下,铺设洛阳至长安的官道到底是何神物?”</p>

    “老臣亲自触摸,似石非石,似铁非铁,实乃闻所未闻,见所未见”</p>

    末了。</p>

    潘微还是问出了一路上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p>

    虞世南和欧阳询也是满脸询问的神情。</p>

    “那叫水泥,也不是什么神物。”</p>

    “就是一种凝固后坚硬异常,水火不侵的泥水混合物罢了。”</p>

    “以后这样的水泥路会修遍大江南北,到时诸卿就会习以为常了”</p>

    这种超出他们认知的事物,哪怕亲耳听到皇帝的解释,还是倍感神奇,发出阵阵赞叹声。</p>

    而后。</p>

    三人起身告退。</p>

    由墨言带他们出宫,前往宇文衍赏赐的宅院。</p>

    宇文衍回望了一眼身后的大周驿路交通图,露出了会心的笑容。</p>

    那天的庆功宴上。</p>

    皇帝和三省六部大佬吃喝之间,就把七条主干道的改造、硬化事宜定了下来。</p>

    随后。</p>

    政事堂和六部都堂制定了一份详细章程,将其作为未来二十年的长远规划来执行。</p>

    首先便是沿着主干道修建水泥工坊,把水泥烧制工艺普及开来。</p>

    接下来,朝廷率先进行改造硬化的主干道为:</p>

    向北直达河套地区的“秦直道”。</p>

    以及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西方道”。</p>

    其他五条主干道在沿线水泥工坊投产后,也可同步进行。</p>

    只不过。</p>

    朝廷会将重心倾向于前者,工程进度会快上许多。</p>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p>

    “西方道”是为了改善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加强与西域内附诸国的联系。</p>

    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吐谷浑和西突厥,巩固边防。</p>

    “秦直道”则是针对北方的东突厥。</p>

    拉近中原与河套三城的联系,增进中原百姓与突厥之间的交流。</p>

    同时。</p>

    也可防范东突厥突然翻脸,出什么幺蛾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