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p>
宇文衍在皇宫设宴。</p>
特地为李药师接风洗尘。</p>
开宴前。</p>
李药师在上善殿给宇文衍汇报此行出征南中,再到转战林邑的一应详情。</p>
经过此次出征,李药师明显成长了。</p>
看问题更加的全面,处理起来也是睿智非凡。</p>
特别是军事方面有所顿悟,认知比出征前提升了好几个档次。</p>
实践出真知,实战出名将。</p>
李药师的军事天赋正在逐步觉醒,向着一代军神的方向前进。</p>
“陛下,臣有新名字了?”</p>
李药师讲完后,喝了口茶水,对着皇帝笑道。</p>
“不叫李药师了?”</p>
“那可不行!”</p>
宇文衍一听,顿时不干了。</p>
你不叫李药师那如何成为一代军神!</p>
“也不是。”</p>
“臣不是成年了嘛,阿翁为我取名为‘靖’,药师则作为表字。”</p>
宇文衍一听乐了。</p>
“李靖,字药师!”</p>
“这个好,这个可以有。”</p>
“以后你就是李靖了,好名字!”</p>
李药师不知道皇帝为何前面不行,现在又好!</p>
不过。</p>
陛下都好,看来李靖这名确实不错。</p>
他自己也挺喜欢,感觉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般。</p>
“药师啊,你从南中去往交趾,那条水道通航状况如何?”</p>
朝廷实控交趾后,宇文衍就想着加强那里与云南道的联系。</p>
这样。</p>
就可以把滇池湖畔的昆州城,打造成连接蜀川道和交趾两地的中间枢纽。</p>
蜀地又与大周的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城连通。</p>
如此一来。</p>
就开辟了一条从长安前往交趾的西部通道。</p>
在中部,也有一条。</p>
从交趾北上桂林郡,通过灵渠连通的水道,过长江至汉水,再转陆路武关道抵达长安。</p>
在东部。</p>
可以走海运,从海防港沿海岸线北上到扬州。</p>
再走皇帝御驾亲征南下的水路,转长洛官道到长安。</p>
当初。</p>
迷人老祖单凭灵渠这么一条通道,就为后世子孙搞定岭南这块地盘。</p>
宇文衍中坐拥三条通道。</p>
要是还任由中南半岛游离图之外的话,那就找块豆腐撞死算了。</p>
在宇文衍看来,就没有拿不下的疆土,只有不作为的帝王。</p>
“回陛下,水道的起点在建水县步头码头。”</p>
“位于昆州城以南四百里,快马昼行夜停,两天可到。”</p>
“从步头到交趾,有些河段,目前只能通行承载二三十人的舟船。”</p>
“若是加以疏浚,行驶数百人大船也是完全可以的!”</p>
</p>
李靖知道皇帝意思。</p>
把他亲眼看到的水道状况一一来。</p>
宇文衍不时点头。</p>
心里想着。</p>
如此天赐黄金水道,若是不加以利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p>
“你实地看过后,觉得红河三角洲与澜沧江三角洲如何?”</p>
“回陛下,两处均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地。”</p>
“特别红河三角洲,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p>
“臣去岁抵达时,正是水稻第二季收获,收割完,马上又能插秧。”</p>
“澜沧江三角洲还是大片荒地,只有少部分田地种了水稻。”</p>
李靖把两地的实际情况详细叙述了一遍。</p>
宇文衍点头。</p>
这和他想象中的差不多。</p>
交趾因为靠近岭南,农业比柬郡发展要早,生产力水平更高</p>
这也是后世,交趾这个地方的白眼狼为何能够强占澜沧江三角洲的主要原因。</p>
如今。</p>
大周拿下这两处粮仓,吏部任命的官员也将南下赴任。</p>
</p>
随着朝廷主导的移民陆续前往安居。</p>
中原铁制农具,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等,都将快速普及开来。</p>
不出几年。</p>
交趾郡,柬郡的农业水平就将得到质的提升。</p>
宇文衍的“粮仓”计划逐步得以实现。</p>
有了这两处粮食产地。</p>
哪怕中原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也不用担心缺粮了。</p>
而且,大型海船装载能力一流,根本不用愁运输问题。</p>
“陛下,这是千金公主给您的书信,还有岭南刺史冯盎的奏章。”</p>
李靖着,呈上一个信封和经折装书册。</p>
另外,还有两个大木箱。</p>
千金公主的家信,了一些她和来护儿的近况。</p>
宇文衍的老表已经快四岁了,长得可爱又壮实。</p>
来护儿自从主持修缮灵渠完工后,便回到广州城,着组建水师海军事宜。</p>
这几年。</p>
太医署在岭南各地招募人才,建立医馆。</p>
治疗寒热症的药方,配合青蒿蒸馏出来的精华液。</p>
进行了大量的验证,效果相当喜人。</p>
各级官府还大力推广印刷大周百姓药典。</p>
加上肥皂,凉席,蚊帐,蚊香的广泛使用。</p>
从北方前往岭南的商贾、百姓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p>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p>
宇文衍又拿起岭南刺史冯盎的奏章翻看起来。</p>
这一看不得了。</p>
我滴得乖乖!</p>
宇文衍开心到直接跳了起来。</p>
原来。</p>
在朝廷决定对岭南进行大开发后。</p>
宇文衍让商业司与岭南刺史府联合筹建制糖工坊。</p>
并提供了关于熬糖技术的大致方向,让工匠们去摸索尝试。</p>
没想到,也就一年多的时间。</p>
他们竟然真的把糖制出来了。</p>
对于蔗糖,也就是红糖,制作工艺相对简单。</p>
只需把甘蔗进行榨汁,过滤,熬煮,搅拌,冷却结晶,晾晒等工序。</p>
就能得到红褐色的蔗糖。</p>
有难度的是制作白砂糖。</p>
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蔗糖脱色。</p>
天工开物上记载的黄泥水淋法经过实践证实,可能缺少某些关键技术,难以实现。</p>
宇文衍提供的思路是石灰碱化和活性炭脱色法。</p>
活性炭可以通过物理焖烧法获得。</p>
效果肯定不如后世的强效活性炭,不过多吸附几次也是有效果的。</p>
脱色后的蔗糖水,经过高温蒸煮成糖浆。</p>
再利用水力驱动的简易铁制离心装置。</p>
快速度旋转下,将粘稠的糖浆甩成细的颗粒结晶,从而获得白砂糖。</p>
“言,打开看看!”</p>
宇文衍都不用问,两个箱子里装的肯定就是他们制作出来的糖。</p>
墨言翻开箱盖,揭开里面的油纸。</p>
赫然就是蔗糖和白砂糖。</p>
宇文衍直接无视蔗糖,跨步上前,蹲在装有白砂糖的箱子旁边。</p>
捏了一些放在心仔细查看起来。</p>
颜色虽然不像雪花那般洁白无瑕,颗粒也有大有。</p>
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白砂糖了。</p>
仰头将心的糖粒拍进嘴里,甜丝丝的。</p>
没错,就是这个味。</p>
白砂糖真的成了!</p>
“发财了!”</p>
宇文衍拳头紧握,挥舞几下,吩咐道:</p>
“传诏冯盎,制糖工坊实行一级防卫,严禁泄密,违者斩!”</p>
“主要贡献的工匠升一级,赏钱千贯,蜀锦十匹,白砂糖十斤”</p>
“所有参与匠人赏钱五百贯,绢帛五匹,白砂糖五斤”</p>
在物资稀缺的古代,糖是比盐还要贵重的东西。</p>
更不要这种白砂糖了,就算是一两糖换一两银,甚至一两金都不过份。</p>
这么一件独一无二的消耗性商品,就像是一棵摇钱树。</p>
将为中原王朝从域外邦国赚取海量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