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后娘难当:我靠暴富养崽洗白了! > 第278章 他有分寸,你别管
    两人才刚走出春生的屋子,春生娘就把傅卿喊到了一边去。</p>

    “傅妹子,之前你家周应淮起不来的时候你都是怎么照顾的?”</p>

    春生娘有些忐忑,怕自己的太直白伤了周应淮的面子,但又怕自己的不明白傅卿听不懂她的意思。</p>

    “我是谁,回回去你家周应淮都是干干净净的,也没什么味道。可是我家春生他”</p>

    到这里她又要哭,又念着春生从前多乖不懂事,从不让她费心的话。</p>

    “周应淮会话,照顾起来自然就容易一些。春生现在的情况确实要复杂些。”</p>

    春生娘抹了把眼泪,“傅妹子你教教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在家里日夜不休的照顾,他爹也一直往山里跑。我公公年纪也这样大了,万一一家子都倒了,春生怎么办啊!”</p>

    傅卿想了想,“你得闲的时候弄两根绳子,想办法坠点什么东西,分开弄出动静。之后再教春生认一认,到时候他有个什么需要你就知道了。”</p>

    春生娘点头记下。</p>

    傅卿又把之前照顾周应淮的一些心得告诉她,让他还是早些让春生起来走走。要不她怕以春生现在的智力一直躺在床上的话,以后怕是连走路都忘记了。</p>

    春生娘抹了把眼泪,“好好好,我记住了。要不是春生这一遭,我们都不知道你之前照顾周应淮有多辛苦。”</p>

    少禹乖乖在一旁听着,回头看看春生的屋子,又看看现在的周应淮,心里逐渐对傅卿有了一丝佩服。</p>

    等她们完了话,周应淮才背着背篓领着少禹回去了。</p>

    走出刘家,少禹突然问:“爹,绳子在谁家里?”</p>

    “在你李贵叔家。”</p>

    少禹应了一声就往李贵家跑,等他们走到离家门口时,少禹已经抱着一大捆绳子站在那里等着了。</p>

    “你拿这个干什么?”</p>

    少禹看了傅卿一眼,唇角挂着笑,“我有用。”</p>

    绳子约莫有少禹的三根指头这么粗,很厚实的一大捆,沉的少禹都快要抱不住了。</p>

    李贵站在门口,有些无奈道:“我帮他送过去,他偏不,非要自己抱着。”</p>

    周应淮单拎起那捆绳子,跟李贵简单的了两句,便又走了。</p>

    李云娘才做好晚饭,骂着李贵怎么不留着他们在家吃。</p>

    李贵抓了抓后脑勺,“忘了。”</p>

    她看了眼这一家人的背影,嘀咕道:“周应淮怎么有这么大的力气,那捆绳子你一个人拿着都费劲,他单就给拎走了?”</p>

    李贵笑笑,“他是猎户,熊都能扛下山,一捆绳子算什么。”</p>

    少禹先一步跑回家,找了个大些的盆子,转身他又去厨房里打了一勺子油,又加了些水在里头。等周应淮进门,他又把绳子弄进去泡起来。</p>

    周应淮看了眼又是油又是水的东西,拧起了眉心。</p>

    “绳子着了水会糟烂的。”</p>

    傅卿用肘轻轻撞了他一下,“他自有分寸,你别管。”</p>

    要是她没这一句周应淮还当真信了这是少禹的主意,可现在他却相信,这是傅卿教少禹这么做的。</p>

    </p>

    反正他媳妇儿做的事情都有道理,甚至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p>

    现在家里的粮食就剩下这些了,傅卿只能简单的做些饭菜。</p>

    周应淮自然是不会什么的,两个孩子也很懂事,从不挑食。</p>

    今天做的只是普通的玉米粒,搀着上次从李云家借来还没吃完的一点点米煮出来的粥,又蒸了半碗的腌鸡肉下饭吃。</p>

    少禹端着粥碗闻了又闻,玉丫头见了,也好奇的闻了闻。</p>

    “好香啊。”</p>

    他才完,玉丫头已经把脑袋凑过去,悄悄的告诉他:“娘在锅里放花了。”</p>

    少禹声问:“现在外头哪儿有花?你看见了?”</p>

    玉丫头声回答:“我没看见,但是我闻见了。”</p>

    她指着那边跑着绳子的木盆,“那个里头也有花香味。”</p>

    两个孩子自以为很声的声音,其实都被两个大人听得清清楚楚。</p>

    周应淮看了眼身边的女人,见她假装没听见,那他也就什么都不问了。</p>

    等傍晚些,傅卿领着乐安跟玉丫头坐在屋檐下的草席上乘凉,周应淮则是帮着少禹把浸泡好的绳子拿出来。</p>

    明明只有薄薄一层油,下头应该全是水才对,可现在这两样东西却诡异的混合在了一起,分不清到底是水还是油。</p>

    这些东西完全被浸入到了绳子里,两人合力拿出来时,本该粗糙的麻绳全是润滑的触感。</p>

    周应淮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惊喜万分。</p>

    他没猜错,傅卿果真又给了他一个惊喜。</p>

    为了节省些时间,周应淮先去村尾鸡舍那边做好了准备,明天直接把从村里就把绳子拉上山去,到时候接了水就直接运下来,就省得他再跑一趟。</p>

    第二天吃了早饭后周应淮就先把绳子固定在了村尾那一处的树干上,高度不算高,半大孩子垫着脚就能把水取下来,弄好之后才带着他们上了山。</p>

    他一个人拿着绳子,其他人拿着砍刀和竹筒跟在他的身后。那一捆绳子是最重的,沿路还得绕开障碍物,他半点不嫌麻烦,甚至如履平地一般,爬山半点不费劲。</p>

    少禹就把之前早就看好的位置给春生爹他们,大家一路走一路干,把路上阻碍拉绳索的枝干都砍掉,又想了些办法,做出类似于支架的东西,一会儿好将绳子固定住。</p>

    约莫快要到申时的时候周应淮他们才到了能接水的地方。</p>

    那一处正好有颗大树,周应淮用砍刀将其他遮挡的枝干砍去,又咋主树干上刻出一指宽的深度,最后才将绳子绑在上头。</p>

    绳子不长不短刚刚好,高度也真正好合适。</p>

    昨天大家就已经按照少禹教的办法做好了竹筒,为了方便区分自家竹筒,大家还在竹筒上打了记号。现在已经有人接了水,把竹筒盖子盖好之后,怀着激动又忐忑将其挂在了绳子上头。</p>

    才刚松,绳子上的竹节就顺着绳子往山下滑,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p>

    村里半数的人已经在那等了将近一天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怀疑,再到惊讶绳索的光滑,最后又在看见从山那边滑下来的东西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呼。</p>

    成了!</p>

    他们村里又能喝到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