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天去镇上问问。”</p>
最近她没去过留香阁,也不知道这些香皂肥皂的卖的怎么样。</p>
徐掌柜上次撞了脑袋,一直在修养,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恢复的如何。</p>
是该找个时间去留香阁看看了。</p>
傅卿刚打发他们走,又有人追着问:“对了,我看见承良娘买了好些鹅,周家媳妇儿,你家也养鹅,是不是有什么能赚钱的法子?”</p>
“哎哟,我前天去镇集上也瞧见李云娘跟春生娘她俩在买鹅,一个劲儿问价钱呢。”</p>
“周家媳妇儿,怎么这么巧,跟你家关系好的人都在买鹅?你是不是有什么做生意的门路啊?”</p>
此言一出,刚才已经散的那些人又折了回来,把周家围了个水泄不通。</p>
反正这事儿他们早晚得知道,再者,鹅绒多了,她就能多做些羽绒服羽绒被,产量不就高了吗?</p>
想到这,她不再犹豫,点头承认。</p>
“是,养鹅能卖鹅绒,能下鹅蛋,还能吃鹅肉。如果你们愿意,都可以养鹅,到时候产了鹅绒我都收。”</p>
有人不解,“鹅绒是什么?”</p>
傅卿让周应淮抓了只鹅来,指着鹅胸前那一块,“这里的绒毛,我收。鹅毛六个月能换一回,伤不到鹅的,每年可以卖两次。”</p>
闻言,大家都蠢蠢欲动的问起了价钱。</p>
傅卿上回告诉周应淮的价钱是编出来的,如果自己真要做这门生意可不能乱开价钱,但绝不会亏待大家。</p>
“这个还得看市面上是什么价钱。你们要是感兴趣可以先养着,到时候有多少我要多少。”</p>
大伙儿心热起来。</p>
只知道鹅蛋鹅肉能吃,可没想到鹅毛也能卖钱。</p>
“可要是到时候我们养了鹅你又不要了怎么办?”</p>
一直默不作声的周应淮站出来,“我媳妇儿要就一定会要,绝不欺人。”</p>
大家都知道周应淮可不会骗人!</p>
有他这句话大家都放下心来,这才赶紧回家去商量养鹅的事情。</p>
关上门,周应淮突然问她:“村里这么多人养鹅,你当真能全都收下?”</p>
她点头,“能收,卖到寒冷的地方,能赚不少。”</p>
她主意多,会赚钱,只要她愿意的,想做的,周应淮都没意见。</p>
本是件好事儿,可一连好几天都没人再来周家问这些。</p>
直到这天傅卿与周应淮从地里回来,经过水井边时才听见有人议论。</p>
“先是木炭,再是笔墨纸砚,之后又是背衫赚钱,现在又让大家养鹅。钱是赚到了些,可大钱也没见人赚到啊。现在家家户户都削尖脑袋的想要赚钱,地里的庄稼倒是荒废不少。”</p>
“我前两次做针线活的时候家里男人就怪我不帮忙种地,让他一个人忙活,气了好几天呢。”</p>
“我家男人也是这么的,现在养鹅的事情压根不同意。鹅吃的多,叫的欢,还得天天赶着去河里放,看着都麻烦死了。”</p>
“周家媳妇儿也没价钱,外头也没听过要收什么鹅绒的。这真的能赚钱?”</p>
</p>
“谁知道呢。反正家里也不同意,要不咱们再等等看看?瞧瞧承良春生,还有李云家能不能赚到钱再。”</p>
</p>
他们的太专注,根本没注意到站在不远处的傅卿和周应淮。</p>
周应淮扛着出头,上还拎着浇水的木桶,还得腾出一只来牵着她。</p>
“走吧。”</p>
傅卿没话,只默默的由他牵着往前走。</p>
经过刘家时,傅卿不走了。</p>
“走,去春生家坐坐。”</p>
两口子进去的时候春生娘正跟他爹在养鹅的事情,见他们过来,赶紧招呼着喝口水。</p>
“嫂子,刘叔呢?”</p>
“腰疼,在里头躺着呢。你等等,我去喊他出来。”</p>
傅卿正想不用了,没想到老刘头已经从屋里出来了。</p>
他的身子好像更佝偻了些,连站立都成了问题。</p>
“不是扎针能舒服些吗?怎么还能疼成这样?”</p>
春生爹扶着老刘头出来,周应淮也过去帮着扶一把。</p>
老刘头摆摆,“马家媳妇儿给我看病从来不收钱,可我哪儿好意思次次都不给。有些药材她那里没有,还得去镇上抓药,家里也没多少银子,也是能省则省。”</p>
腰疼的时候起身和落座最是艰难,老刘头费了点劲儿才坐下,这才舒舒服服的松了一口气。</p>
“马家媳妇儿也了,药不能天天吃,针也不能天天扎。我这是老毛病,一时半会儿的好不了,随它去吧。”</p>
傅卿看了眼周应淮,周应淮点了头,拿着自家农具先回了家。</p>
“刘叔,我有事儿想请你帮忙。”</p>
老刘头笑道,“帮什么忙,我都一把老骨头了。村里现在就你最能干,你想干什么直就是。”</p>
傅卿也就不绕弯子了,“现在乡亲们都想赚钱,但也有人想要安安稳稳的种田过日子,所以我想让刘叔你帮忙问问,看看村里各家都是什么意愿?”</p>
春生爹娘实在不解,有钱不赚,反而想去种田?</p>
老刘头却点了头。</p>
“咱们两河村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要是都去做生意了,地里的粮食可就没人种了。村里那些女人心热的想要赚银子,可咱们庄稼人本就该老老实实种地。”</p>
傅卿并不赞同:“可是刘叔,要是能做些别的事情,不就能多赚一份钱了吗?我们先不多的,冬日大家伙儿都有炭取暖,也有银子买肉吃。这两回卖背衫也让各家赚了些钱,我看好几家都穿上了新衣,日子明显过好了。</p>
为什么种地跟做买卖不能一起呢?”</p>
老刘头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p>
傅卿拦下他的话头,“我知道刘叔你不是这个意思,但村里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有人觉得在家做背衫不会影响地里的活儿,但也有人觉得家里养鹅并无坏处,先前大家一块儿制纸,我看着好几个人做的都很好。这些都是能赚钱的活儿。”</p>
她认认真真的,与刘家人:“所以我想让刘叔你帮忙问问各家都想做些什么,咱们把人召集起来,往后各家做各家的活儿,互不影响,但又有钱挣。”</p>